1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而要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我们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恽代英和蔡和森等,就提出了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各国的实际中去,但还是有较大的历史局限性。1919年,李大钊在最初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就提出:一个社会主义者,“必须要研究怎样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1920年恽代英也曾说过:“我们的任务,在寻求一个适合国情,而又合于共产主义的方针来”。1926年,蔡和森又指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是世界各国共产党是一致的,但当应用到各国去,应用到实际上去才行的。要在自己的争斗中把列宁主义形成自己的理论的武器,即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精神来定出适同客观情形的策略和组织才行。”1927年大革命的惨痛失败给了中国共产党人以严重的教训。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不过,上述这些正确思想当时在很多人的认识中是不清楚的、不深刻的,当时党的最高领导人连续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尤其是从1931年到1934年,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给党和革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提出和解决中国革命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的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通过的决议,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的。他在报告中指出:“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2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替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毛泽东所以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是因为中国革命进程中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的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与毛泽东的政治报告相呼应,张闻天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组织报告中也几次谈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这次全会通过决议,号召全党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并学会灵活地把它应用到中国每一个实际斗争中来。这在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后来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在1945年党的七大成为全党的共识。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在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了进一步理论上的阐述。“由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极大的特殊性,以及中国科学还不发达等条件,要使马克思主义系统地中国化,要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就是说,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方法来解决现代中国革命中的各种问题——其中有许多是在世界马克思主义者面前从来没有提出过与解决过的问题,在这里是以农民为主要群众(而不是以工人为主要群众),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压迫和中世纪残余(而不是反对本国资本主义)——这乃是一件特殊的、困难的事业。”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并非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的某种特殊喜好或者某些领袖人物的特殊才能,而是有着客观的历史必然性。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具有着客观的历史必然性。首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原本产生于欧洲,它的创始人用欧洲的语言写欧洲的历史与问题,直接谈论中国的事情比较少。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无疑都是适用的,但将这些普遍真理应用于中国的具体实践却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因为,在旧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本封建的东方大国,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着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分散的小农经济、小生产广泛存在,又遭受着西方列强侵略和压迫的特殊国情,中国革命的条件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分析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极为不同,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道路和欧洲各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比,有着更大的特殊性。就是在新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要真正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也证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不仅是因为它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而且更是因为中国3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其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科学思想体系,它对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斗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问题在于,怎样理解这种指导作用?怎样发挥其指导作用?从一开始,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就一再申明:“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后来,列宁也指出:“我们决不能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这些论断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要在各个国家发挥指导作用,不能把它当作教条、当作可以直接解决具体问题的统一公式,而应该把它作为一种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不是在书本上,而是在各个国家无产阶级的社会实践中才能体现出来;马克思主义一经成为一个国家无产阶级的理论基础和行动纲领,就必须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社会问题;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如果深刻理解并成功实践着马克思主义,那就一定会给马克思主义增添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各个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不是去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结论,而是要结合着各国国家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加以民族化、具体化,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之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毛泽东1942年3月曾经在一次讲话中说过:“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这段话,对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解决中国问题”和“创造些新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相互关联的目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理论的下降和实践的提升两个方面。理论的下降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制定出合乎中国实际需要的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并指导中国的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毛泽东曾经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相联系比作是“有的放矢”。“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箭,必须用了去射中国革命之的。实践的提升就是指将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所形成的中国实践经验,进一步加以马克思主义的总结和提炼,以实现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化。“创造些新的东西”,还有一个方面是通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文化传统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这种原本由欧洲人创立、主要是用欧洲文字表达、具体说到中国的事情并不多的思想,通过中国化而使其融入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之中,变成4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东西,使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从而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用毛泽东的话説,就是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运动,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的双向结合的过程。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果都是我们党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结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离开了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解决中国问题,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党积累了许多独创性的经验,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创造出新的东西,又不断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从大的方面说,这个过程从党成立之日起就开始了。但是,党在幼年时期,由于没有经验,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工作曾经走了很大的一段弯路。遵义会议以后,我们党的理论和实践工作终于走上了正轨。党在后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这三大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十五大报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影视:毛泽东思想。影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5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2、邓小平理论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科学发展观1、毛泽东思想(略)•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