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章第1节第1课时(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读我国东北地区图,回答1~2题。1.图中A—B—C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为()A.自A到C降水逐渐减少B.自A到C降水逐渐增加C.自A到B降水逐渐减少D.自B到C降水逐渐增加2.A、B、C三地的农业生产状况正确的为()A.A地为水稻生产基地B.B地为林业生产基地C.C地为畜牧业生产基地D.三者A地的单产效益最高解析:第1题,结合我国降水分布规律及东北地区地形状况和图中等值线分布可以判断出B、C两地的降水量都低于400毫米,自A到B降水逐渐减少,自B到C降水先增加后减少。第2题,A地位于长白山,为林业生产基地;B地位于松嫩平原,为粮食生产基地;C地位于呼伦贝尔草原,为畜牧业生产基地。答案:1.C2.C(2011·哈师大附中检测)冻土是指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冻土是东北地区冷湿环境的综合反映,同时也影响其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读图回答3~4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A.连续多年冻土带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北部B.岛状多年冻土带多分布在森林茂盛的阳坡C.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连续多年冻土南界南移D.连续多年冻土界线明显南凸是受山地的影响4.冻土层的存在,对东北地区景观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冻土层的存在,减轻了气候的寒冷程度B.冻土层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不易引起沼泽化C.冻土层抑制河流的向下侵蚀D.冻土层使其上的建筑物更加稳固,有利于交通建设解析:图中连续多年冻土带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岛状多年冻土带一般分布在年平均气温较低、湿度较大的山间盆地、平缓山间沟谷以及低洼的山前缓坡等部位;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连续多年冻土的南界北移;受山地地形影响,年平均气温较同纬度其他地区偏低,连续多年冻土界限明显南凸。冻土层的存在,增加了气候的寒冷程度,不利于地表水的下渗,易引起沼泽化;冻土中的季节性冻土在夏季时会冻胀甚至融陷,对其上的建筑物危害较大,不利于交通建设。答案:3.D4.C(2011·东北高三联考)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毫米),回答5~6题。5.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①太阳辐射②距海远近③季风风向④纬度位置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东北地区平原广大,一首诗歌曾提到“……这里的土地肥到家,插上根筷子会发芽,栽上块柴禾也开花……”足见其土壤肥沃。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是()①黑土土层变薄,肥力下降②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③不合理灌溉,土壤盐碱化④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考查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及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东北地区海陆位置、3地形及季风气候的特征分析年降水量分布的成因主要是距海远近及东南季风影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黑土不合理利用,湿地的不合理开发,而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不是主要问题。答案:5.B6.A读我国某地区图,完成7~8题。7.该地形区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有()A.青稞和油菜B.水稻和柑橘C.大豆和甜菜D.小麦和棉花8.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A.交通发达B.人均耕地面积广C.水热条件好D.单位面积产量高解析:第7题,大豆和甜菜是东北平原的主要经济作物。第8题,东北平原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但由于纬度高,热量条件不足,单位面积产量低于长三角与珠三角。答案:7.C8.B读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影响示意图,联系教材知识,分析回答9~11题。9.根据教材所学知识判断下列选项不属于东北地区气候特点的是()A.属于温带湿润性气候B.冬季寒冷,夏季温暖C.降水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D.属于季风气候10.下列关于东北地区气候与农业生产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气候决定了热量条件不够好,因此,东北地区粮食品质差B.东北地区气候雨热同期,决定了农业生产活动只能在夏季进行C.东北地区气候决定了热量高,因此,东北地区不宜种植喜凉作物,例如小麦、大豆等等D.东北地区气候雨热同期,热量条件不高,决定了农业生产季节性强,为农村地区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11.图中a处应该填写的文字是()A.一年一熟B.两年三熟C.一年两熟D.一年三熟4解析:东北地区从干湿划分上来讲,有湿润地区,也有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故A项不正确。东北地区虽热量条件差,但因此作物生长慢,作物自身的生长期长,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品质并不差。东北地区南部的暖温带地区可以种植冬小麦,因此说农业生产活动只在夏季进行不准确。东北地区热量高明显不正确。东北的耕作制度受热量条件限制,多一年一熟。答案:9.A10.D11.A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就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农业布局。据此,完成12~13题。12.下列关于东北耕作区粮食作物的分布叙述中,正确的是()A.耕作区粮食作物中小麦分布最普遍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到北逐渐减少C.玉米由南到北种植比例逐渐增多D.水稻多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13.关于林区和特产区以及畜牧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等B.小兴安岭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C.长白山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D.西部畜牧区的三河马和三河牛是闻名全国的优良品种解析:第12题,粮食作物中,玉米分布最普遍,由南到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到北逐渐增多。第13题,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一大林区;长白山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答案:12.D13.D二、综合题14.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问题。(1)①④处均有小麦种植,但品种不同,原因是什么?(2)③处与⑤处农业地域类型各是什么?为什么两处农业地域类型不同?(3)低温是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但也有人认为低温是其优势,你如何理解?解析:第(1)题,①④两处纬度有差异,热量条件不同,使小麦品种不同。第(2)题,③处为三江平原,⑤处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所以农业类型各不相同。第(3)题,可从对5害虫的影响及水分的影响考虑。答案:(1)①处为春小麦区,④处为冬小麦区,二者的区别源于纬度不同,热量条件的差异。(2)③处为商品谷物农业区,⑤处为畜牧业区,③处为三江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所以发展的是商品谷物农业,⑤处为呼伦贝尔草原,气候较干旱,草类茂盛,适合发展畜牧业。(3)①低温使害虫难以生存,农药用量少,适合发展绿色农业;②低温使冬雪延续到春季融化,可缓解春旱,利播种;③低温使冻土层深厚,春季表层融化而下层不融,水分不下渗,利保墒;④低温使作物的生长期延长,利于有机质积累,作物品质优良。15.(2011·哈师大附中高二质检)据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由于社会生产条件的变化,东北地区农作物结构、农业结构已经并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过去“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已被玉米代替,质量差和产量低的高粱和谷子播种面积缩小,稳定高产的作物水稻种植已推广到北纬50度以北的黑河市,高产少害的小麦是机械化开荒地区的重点作物,稻、麦、玉米播种面积总和已由35%上升到65%左右。东北的土质和气候条件很适宜栽种大豆,历史上曾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商品大豆产地。大豆商品率在75%~80%,出口率达50%以上,在国际上久负盛名。近年来,发达国家新品种不断问世,品种质量不断提高。加拿大黄豆已培育出含油量很高的榨油用的品种,含蛋白质很高的做豆腐用的和专为做酱油用的等一系列新品种,中国产品竞争力受到影响。目前,东北大豆播种面积有所压缩,出口率大为降低。随着农业的发展,国内粮食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卖粮难的状况,使东北粮食产区的粮食收入和效益受到很大影响,靠过去的种法,过去的卖法,过去的发展法,显然没有出路。全国人大九届三次会议上,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向记者透露:具有年产90亿公斤粮食生产能力的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1)东北作物品种播种面积的变化,说明粮食种植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2)从东北大豆出口率看,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的原因是什么?(3)文中“粮、牧、企”中的“企”指的是什么?(4)“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主要靠的是什么?“北大仓”走向“北大商”要靠什么?解析:东北商品性农作物种类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大小归根结底取决于市场的需求量,而市场的大小与该作物产品的价格及品质等关系较大,所以必须加大科技投入规模化经营来降低生产的成本,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东北要从“北大仓”走向“北大商”除了靠科技提高产量和质量外,还要因地制宜发展大农业及走农业产业化道路。答案:(1)面向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加大出口。(2)科技投入低,优良品种少。6(3)农牧产品加工业。(4)扩大耕地面积。加大科技投入,面向国内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