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与练习(一):1.什么是哲学的研究对象和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关系的,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说。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自然观到社会历史观的完备、彻底的唯物论?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关于历史观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旧哲学的物质观的特点是什么?坚持从自然本身来说明自然1.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之间有何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1.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是什么?(1)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理论意义:①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的客观实在,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③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不仅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而且正确地解决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区别和联系。(3)列宁给物质下定义的方法论原则:是从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界定哲学物质概念的。1.怎样理解物质是运动的根本属性?(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①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②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③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3)如果割裂二者的关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的错误;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1.什么是相对静止?承认相对静止有什么意义?(1)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属性暂时未变这样的两种特殊状态。(2)①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也就无法了解运动。②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③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是把事物区别开来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1.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何关系?(1)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具有长、宽、高三度。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的性质。(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3)时间,空间,物质运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离开了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物质的运动,离开了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同样是不存在的。1.如何理解时间和空间是绝对性和相对性,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1)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特性是相对的。(2)时间、空间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是无限和有限的辩证统一。无限存在于有限之中,无限的时空是由特定的有限时空构成的;有限包含无限,任何有限的事物都包含无限的结构和层次;有限转化为无限,有限的界限是可以超越的,超越有限即趋向无限。(3)如果割裂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认为空间、时间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是一种与物质无关的空洞形式,就会犯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相反认为空间、时间是纯粹的流逝或主观自生的,就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1.怎样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①世界是统一的。认为世界上繁多的事物有一个统一的本原的哲学观点,叫一元论,否认世界统一性的是二元论或多元论。②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观点,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是唯心主义一元论的观点。③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一方面物质世界的具体事物和现象是多样的,另一方面多样性中又有其统一性,否认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统一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由科学和哲学的长期发展来证明的。1.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对于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有什么指导意义?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占有重要地位;第二,它是我们从事实际工作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三,它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1.为什么说意识既是自然的产物又是社会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物质自身中产生出有意识的生物是物质的本性。(2)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劳动在意识的产生中起了决定性作用。1.简述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2)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1.怎样理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这一原理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重大的指导意义?答:①主观能动性是人能动地反映世界,又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②客观规律是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③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键和根本前提;而要求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的主观能动性。④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又要求实事求是,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办事。思考与练习(二):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从原始社会的血缘关系到奴隶社会的人身隶属关系再到封建社会的等级关系,最后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人类社会的唯物性得到了充分的暴露。商品经济的社会化大生产以及社会的加速进步,使人类社会的辨证性得到了充分的暴露。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2)工业无产阶级的形成及其独立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根源工业无产阶级的斗争从最早的卢德运动,到经济斗争,再发展到政治斗争(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标志着工业无产阶级的正式形成,,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性。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什么?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除此之外,还有“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赖尔的“地质渐变论”、道尔顿的“分子——原子学说”、门捷耶夫的“元素周期律”等,维勒则用无机物首次合成了有机物——草酸和尿素。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源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来源于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创立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是其合理内核;费尔巴哈的机械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是其基本内核)1.马克思主义的两个伟大发现是什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为什么说他们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首先,马克思主义与其政治经济学是密不可分的,“生产方式决定人性”的哲学基础使其政治经济学担负起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使命;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社会主义是密不可分的,哲学揭示了历史的普遍规律,而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规律,使社会主义空想成为现实。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是如何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因而具有科学性。同时,它是无产阶级、劳动人民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而不是“包容一切的知识总库”?①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A是批判旧世界的有力武器(批判功能)B建设新世界的光辉指南(建设功能)包括科学功能、政治功能、伦理功能②批判“过时论”——希望在马克思主义的著作、理论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我们应该学其“活的灵魂”——观点、立场、方法,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在发展马克思主义。1.为什么说“分割论”,“学派论”,“过时论”都是错误的?过时论认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年代久远,在今天已经不适用了。但是其实我们还没有走出马克思主义时代。持“过时论”观点的人往往都希望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这是典型的教条主义。我们坚持正确的观点,学习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即观点、立场和方法,在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①“分割论”:把马克思主义分割为知识分子的、职业革命家的、农民的、工人的四种马克思主义。是不成熟的,它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②“学派论”:只承认其科学性而否认阶级性、实践性。只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学说,而忽视了它也是治国纲领,有阶级性、实践性。③“过时论”:希望在马克思的著作,理论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了一个百科辞典、日用大全。1.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着哪些新课题的挑战?①马克思主义和当今科学技术的新成果A科学:理论基础由牛顿经典力学变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高度整合B技术:信息技术最基础,微电子技术为先导,带动各种技术突飞猛进②马克思主义与当今社会发展的新情况A世界由两级走向多级B过去的东西矛盾变为南北矛盾为主,多重矛盾交织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由对抗局面变为既对立又对话的局面D各国之间的国力的较量由政治军事的较量变为经济、科技、文化、意识形态的较量③马克思主义与当今西方世界的新思潮A哲学思潮:人本主义思潮科学主义思潮B经济学思潮:马歇尔庸俗经济学凯恩斯凯恩斯主义C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反对暴力革命,主张议会斗争,提倡私有制,不主张公有制,认为马克思主义不能当作具体的治国纲领,也不能当作纯学派,只能当作一个信仰。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不断发展?A马克思主义在十九世纪的丰富和发展,即理论学说上的发展和完善。a在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创始人手中的发展,其中包括三个阶段:(1)《共产党宣言》阶段,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2)《资本论》阶段,标志其经济理论的成熟。(3)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阶段,由恩格斯完成,标志着马哲的成熟。b第二国际的理论家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1)考兹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完善(2)普列汉诺夫:把马克思主义翻成俄文,传到瑞典(3)梅林:《马克思传》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史的研究B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丰富和发展,即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学说夺取社会政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a在新时代背景下,列宁结合俄国国情,提出“一国胜利论”和“落后国家先发展论”。著作有《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国家与革命》。b在新的民族土壤上,毛泽东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应该是农民,中国革命道路应该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著作有:《新民主主义理论》、《实践论》、《矛盾论》、《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C马克思主义在二战后的丰富和发展,即利用马克思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改革的中心是对传统斯大林模式的突破和对各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a东欧模式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一国两制,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思考与练习(三):1.什么是联系与发展?试阐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与发展观。(1)“联系”这个哲学范畴是指事物或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与相互制约。“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的本身所固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