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2018年5月26日人类历史中世界性文明体系中华文化体系伊斯兰文化体系现代西方体系中华文明的世界性影响地区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字、语言、记年、制度、服饰、住行等方面。•韩国、朝鲜:用汉字直至七八十年代。国家制度、宫廷制度、官品制度、科举制度都学自中国。而且大量保持了明代衣冠,直接用中国年号记年,明亡后依然用明崇祯记年。•日本:用汉字至今,建筑、衣冠、制度等大量师从中国。•越南:用汉字至法国殖民者禁止,经常性的名义上臣服于中国。•琉球:17世纪前,正式文件用汉字,今归入日本。•新加坡:中国移民建立的国家,但除语言、文字以外,是直接学习西方的。•马来西亚:华人占比最高,受中华文明影响很大。全球影响——主要体现大事件、思想•科技方面: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四大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奠定现代国家雏形的大航海事件: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由欧洲人开辟世界大发现,目标就是找到欧洲人心目中的天堂——“中国”。大航海时代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重要的历史之一。•儒家文化: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恕、忠、孝、悌、勇、仁、义、礼、智、信,其核心是“仁”。深刻影响了欧洲的启蒙运动。中华文明魅力无穷书画棋琴150年前的民族苦难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法兰西,占广州,窥视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这中国,那一点,还有我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节选自陈天华的《猛回头》,1905年12月8日,陈天华跳海自杀,希望以此惊醒国人,并抗议列强侵略。国家首都沦陷四次!!!•第一次,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第三次,1937年7月卢沟桥打响后不久北平沦陷,•第四次,1937年2月,淞沪会战我军失利后,首都南京陷落,政府迁都重庆。至此,中国近代首都四次沦陷,虽然北平在民国时期不是作为国都,但是我们还是把他算进去吧!国人努力改变国运——民国之父,革命启蒙者孙中山童年的孙中山和穷苦的农家子弟一样,要经常干砍柴、割草、拾猪粪等杂活。幼年的孙中山常光着脚丫,也很少吃到米饭,常以地瓜充饥。年纪稍大一些,便要跟随父亲下田插秧、除草,还要常常到村外的水井挑水。图1是马绍尔群岛在2000年发行的纪念孙中山的小本票,其中第一枚就是在翠亨村时的童年孙中山,一身清朝辫子娃仔的“包装”。因为家贫,他直到9岁才进村塾读书。与村里其他小伙伴一样拖着长辫,一样见到货郎来了就往村口屁颠屁颠跑的这位小男孩,稚气的脸上却多了点难以觉察的少年老成。有次在大榕树下听乡邻冯观爽老人讲述亲历的太平天国的故事。故事讲完了,孙家小男孩却瞪着乌亮的双眼,站立不动。小玩伴陆皓东用胳膊碰碰他说:“天已晚了,快回家吧!”他好像没听到似地还呆站在那里。冯阿公慈祥地问道:“孙文,你在想什么?”“阿公,难道洪天王死后,就没有人再起来反抗清朝了吗?”“这就看今后谁来做洪秀全第二了。”“我做洪秀全第二!”孙文脱口而出。还有次翠亨村来了一群强盗。由于村民力求自保,大家未能联合抗敌,凶神恶煞的强盗犹如入无人之境,他们贪婪地洗劫了一家侨民的所有财富。年幼的孙中山站在不远处,见证了全过程,也引发了他的思考。“为什么中国就没有西方国家的那些法律法规来保护百姓财产呢?”少年崛起——少年有志、有胆有识的共和国之父毛泽东有一家姓毛的农民,是毛泽东家的邻居。他把猪卖给了毛泽东的父亲,过了六七天,父亲叫毛泽东去把猪赶回来。这时候猪价已经涨了。毛泽东到了卖主家里,卖主叹道:“你父亲定了我的猪,猪价就涨了。我们时运不好,我又喂了十多天,现在我是太吃亏了。该倒霉,要不,我得多卖三四块钱!”通情达理的毛泽东便说:“那我不赶猪了,你把定钱还给我。你拿去卖给别人,可以多卖几块钱!”于是,他便退掉了这桩买卖,空着手回到了家里。父亲生气地说:“下次再不让你去做生意了!”少年毛泽东不仅关心、同情贫苦农民,还非常富于正义感,敢于打抱不平。有一年,村里有一个叫毛承文的贫苦农民,几次带领穷人“吃大户”、“闹平粜”,并揭发了封建族长在修祠堂时贪污公款的丑行。族长恼羞成怒,勾结地主,给他扣上了破坏族规的罪名,押进祠堂,准备毒打。村里顿时轰动起来。毛泽东跟着乡亲们涌进了祠堂,挤在前面站着,心中忿忿不平。那位老朽的族长宣布毛承文的“罪状”后,把惊堂木一拍,便喊:“打!”许多小孩吓跑了,而毛泽东却毫不惧怕,大喊一声:“不能打!”乡亲们也跟着吼了起来。族长见毛泽东是村里较为富裕的毛顺生的儿子,又是个有学识的人,加之众怒难犯,便迟疑起来。毛泽东放低语调,却仍然十分坚定地说:“你要打人可以,总要说出个道理来!”乡亲们和他一起据理驳斥。族长理屈词穷,又见人们怒目而视,害怕把事情闹大不好收拾,不得不释放了毛承文。少年崛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在学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他在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满清政府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周恩来是第一个剪掉辫子的学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啊!年轻人团结在一起,不怕困难,携手努力!经过100年、4代人的努力,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了!建国之后——积贫积弱,强邻环伺苏联斯大林美国杜鲁门VS当时的美国和苏联同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两国及其盟国展开了数十年的斗争。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双方都尽力避免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太空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不动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我国夹在两国之间,人民生活随时受到外来敌对势力的威胁,但我国当时积贫积弱,没有能力预防外来威胁,于是发展自己的军事科技成了当务之急。军事科技突飞猛进——两弹之父,国防科技的奠基人5岁时,他已可读懂《水浒》了。他对爸爸说:“英雄如果不是天上的星星变的,那我也可以做英雄了。”爸爸说:“你也可以做英雄。但是,必须好好读书,努力学习知识,贡献社会”。在小学低年级时期,男孩子最喜欢玩用废纸折的飞镖。每次比试,总是钱学森扔得最远,投得最准。同学们不服气,捡起他折的飞镖仔细研究,原来他折叠的飞镖有棱有角,特别规正,所以投起来空气阻力很小;投扔时又会利用风向风力,难怪每回都数他投得最远最准呢!小小年纪的钱学森居然领悟了某些空气动力学的常识,这不仅使同学们,而且使老师也惊叹不已。20多年后,钱学森果然成了国际知名的力学和空气动力学家。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长达5年的迫害,于1955年回到祖国。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军事科技突飞猛进——两弹之父,国防科技的奠基人有一次,侵略者又逼市民和学生开会游行。邓稼先虽然很气愤,但又不能不去。当游行刚刚要开始的时候,他就扯碎了发给他们的小纸旗,还不觉得解气,又把破碎的旗子扔在地上,猛踩一脚,感到很扬眉吐气。但这一幕校一个穿便衣的特务看见了。特务找到校长,要校长交出这名学生。校长知道这事是邓稼先干的,但出于对学生的爱护,把这件事搪塞过去了。后来,校长找到邓稼先的父亲,告诉他:“邓稼先已放人盯上,迟早会出危险的。万一被密报上去,就会落到日本人手中。为了他的安全,应该想办法让他离开这里。”眼见事情已到了这个地步,父亲只得同意把儿子送到外地。临行前,家里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饭,但谁也吃不下去。父亲坐在一把老式木椅上,以从没有过的眼光看着这个儿子,很久才坚定地说:“稼儿,你还年轻,正是学知识的时候。你出去之后,不要学文,像我一样,学文对国家有多大用处呢?你一定要学科学。我们国家落后、贫穷,受人侵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家的科学技术不如人。只有掌握了科学,才能对国家有用啊。”邓稼先把父亲的话深深印在脑海里。就这样,16岁的他离开了北京,开始了新的求学历程。他始终牢记父亲的嘱托,决心掌握更多的科技文化知识,将来好报效祖国。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邓稼先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这位取得学位刚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为国家研发了原子弹,捍卫了国家安全。建国之后——人民温饱问题长期难以解决1958-1961在中国发生的大规模饥荒是人类历史上死人最多的一个人为惨剧,不但人类历史记载的饥荒从未有如此惨烈,人类有记载的战争中的死亡人数也未超过这次大饥荒中的死亡人数,而且这是在很好年成发生的由执政者人为造成的惨剧。这次历时三年的大饥荒中,人民吃树皮、吃草根、到最后吃土,饿死至少三千万人。国家粮食红线——杂交水稻之父1942年初秋,袁隆平从重庆市龙门浩小学毕业,进入复兴初级中学。在学习中,袁隆平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思索,爱提问。一节数学课上,讲“有理数”这一章。老师讲了一条乘法的重要法则:同号相乘的数取“+”号,并把绝对值相乘。老师进一步解释说:“这就是说,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袁隆平边听边想,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这好理解;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就发问:“老师,负数乘负数,为什么得正数?”袁隆平尽管没有从老师的回答中得到满意的答案,但却使他对这些抽象难懂的概念产生了兴趣,增强了逻辑思维能力。有一次,老师讲到一个世界难题:一角不能三等分。袁隆平觉得不好理解,他认为一个角应该可以三等分,比如一个90度的直角,分成各30度,不是分得规规矩矩的吗?但是老师说,这样分不对,就是不能三等分。为什么一角不能三等分呢?袁隆平感到里面肯定有道理可讲。他自己想不出来,老师又没有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他的心中留下了一个大疙瘩。这些留在心中的疑惑,实际上是袁隆平思维发展和心灵成长的标志。他开始对抽象的概念发生兴趣,开动脑筋进行思索,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国家实力提升政治方面的成就:港澳回归,一雪百年耻辱;一带一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亚洲投行,由中国主导,打破日本美国控制的亚洲开发银行对亚洲基建方面的垄断。杭州G20峰会,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常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