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教学(上)知识重点及实战演练重点提示本章一直是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的重点内容,考试中不仅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形式出现,而且还有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所以,本章是考生迎考复习的重中之重。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教学的意义和任务。(2)教学过程的特点和教学过程的结构。(3)教学原则。(4)常用的教学方法。考纲链接1.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包含以下方面:(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2.教学的地位和意义。地位:在教育中,教学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全部工作的中心,教学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借教学活动实现的。意义:(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的主体,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3.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4.历史上的教学过程:(1)孔子,把教学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2)孟学派,强调学生主动的学习思考和实践。(3)夸美纽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从对事物的感性知觉出发展开教学。(4)赫尔巴特,提出教学过程由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阶段构成。(5)杜威,通过从做中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6)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5.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的表现: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6.教学过程的特点:(I)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①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②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①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②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③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③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7.教学过程的结构:(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8.教学原则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教学原则是对教学规律的反映,是人们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9.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0.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方法。(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充分运用语言直观。11.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12.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I)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13.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抓主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14.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1)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15.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1)引导学生书本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校本教材。16.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手段及教与学相互活动方式的总称。17.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年龄特征。(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18.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2)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3)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4)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和巩固知识的方法。(5)练习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6)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榨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实战演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称为()。A.教育B.教学C.教授D.学习2.以下关于教学的正确论述应该是()。A.教学就是传授知识B.教学就是上课C.教学就是智育D.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教学B.管理C.课外活动D.后勤工作4.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学的专著是()。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学记》D.《论语》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想的提出者是()。A.孔子B.杜威C.昆体良D.思孟学派6.“最近发展区”的含义是()。A.很快要达到的水平B.明天要达到的水平C.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D.理想永远达不到的水平7.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8.教育的最基本途径是()。A.教学B.课外活动C.社会实践D.校外活动9.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A.基础地位B.中心地位C.主要地位D。重要地位10.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A.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B.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C.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D.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11.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杜威C.凯洛夫D.夸美纽斯12.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凯洛夫13.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A.间接地获得知识B.获得间接经验C.在教师帮助下获得知识D.在同学帮助下获得知识14.()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A.教学B.教育C.自学D.智育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授受为基础的B.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C.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智育,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但不能把这两者等同D.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因此教学包括学生在教学之外独立进行的自学16.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A.基本部分B.基本内容C.基本途径D.基本阶段17.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18.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A.熟悉教材B.分析教材C.巩固知识D.理解教材19.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A.获得直接经验B.进行科学实验C.进行社会实践D.学习间接经验20.“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A.知识的传授B.发展学生的能力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21.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A.教师的主导作用B.学校的管理作用C.教材的媒体作用D.学生的主体作用22.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A.发展智力B.培养思想品德C.传授知识D.发展个性23.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24.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A.卢梭B.洛克C.赫尔巴特D.斯宾塞25.下列不属于我国普通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的是()。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D.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的提高26.在西方,古罗马的()在他所写的《演说术原理》中,提出了“模仿、理论、练习”三个循序递进的学习过程理论。A.奥古斯丁B.苏格拉底C.昆体良D.西塞罗27.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把教学过程概括为:困难、问题、假设、()结论的五步,简称五步教学法。A.检验B.论证C.验证D.说明28.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提出者是()。A.赫尔巴特B.布鲁纳C.凯洛夫D.巴班斯基29.关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说法错误的是()。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B.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C.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D.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30.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习什么实现的?()。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生产经验D.生活经验31.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A.非指导教学模式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C.发展性教学模式D.最优化教学模式32.以下关于教学原则的论述,错误的是()。A.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B.教学原则是人们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C.教学原则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D.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完全无关33.以下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34.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教学原则。A.系统性B.启发性C.思想性D.巩固性35.《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述了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A.巩固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直观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36.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出了()教学原则。A.直观性B.启发性C.巩固性D.因材施教37.“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由()提出。A.孔子B.孟子C.朱熹D.老子38.“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体现了()教学原则。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启发性原则39.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进行差别教学,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40.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司性原则41.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A.讲授法B.讨论法C.谈话法D.指导法42.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43.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要()。A.坚持以教师为中心B.坚持以教材为中心C.实施因材施教D.实施标准化考试44.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格•洛扎洛夫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了一种利用联想、暗示、情境、音乐等方式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称之为()。A.信号图式法B.探究一发现法C.暗示教学法D.五段教学法45.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A.讨论法B.谈话法C.讲授法D.实践法46.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