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各民族一律平等一、单项选择题(2题)1.新中国的民族平等主张直接来源于DA.资产阶级的民族平等观B.工人阶级的民族平等观C.封建社会的一般平等观D.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2.造成一些民族剥削另一些民族的原因是BA.公有制B.私有制C.社会主义制度D.民族差异二、多项选择题(10题)1.我国民族平等的含义主要有ABCA.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发达程度如何,风俗习惯和宗教异同,都一律平等,都是祖国大家庭中的平等成员,都拥有同等的地位,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B.各民族在社会中的各个方面一律平等,各民族都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任何民族在任何方面都不能拥有特权。C.努力实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克服由于经济文化落后而造成的享受某些权利的制约,使法律的规定变成社会生活中的现实。D.各民族平等主要是政治上的平等。2.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具体表现ABCA.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主体是一致的B.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如,劳动、受教育等C.基本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D.权利就是义务,义务也就是权利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基本含义ABCDA.法律对于全体公民都是统一适用的,所有公民依法享有同等的权利并承担同等的义务B.任何权利受到侵犯的公民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不能歧视任何公民C.保证诉讼当事人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D.对任何公民的违法行为都必须同样地追究法律责任,依法给予相应地法律制裁4.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思想的基本内容ABCDA.主张一切民族的平等,坚决反对任何民族拥有任何特权。主张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平等,并对少数民族的权利给予更多保护。B.主张通过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铲除导致民族不平等的社会根源来实现各民族真正的平等。C.主张民族平等不仅表现在政治法律上,还应体现在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真实的社会关系D.主张实现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民族联合、民族发展的有机统一。5.民族平等的意义ABCDA.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内容之一B.民族平等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则C.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D.民族平等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标准6.少数民族平等权益的保障机制有ABCA.实现民族平等的政策保障B.实现民族平等的司法保障C.实现民族平等的行政举措D.开展国际对话7.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ABCDA.民族长期存在B.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在一定的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不免要反映到民族问题上来。C.民族间经济文化事实上的不平等不可能短时期消除。D.旧时代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的影响和不信任心理,在短时期内也还不能完全消除。8.民族成分是少数民族的人物ABCDA.回良玉B.乌云其木格C.努尔•白克力D.向巴平措9.曾经担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的人物ABCA.李德洙B.杨静仁C.司马义.艾买提D.杨正午10.曾经担任中南民族大学校长的人物ABCDA.李步海B.彭英明C.陈达云D.高瑞三、判断对错(10题,A代表判断正确,B代表判断错误)1.民族平等观念是无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首先提出来的。B2.平等权是指公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赋予同等保护的权利。A3.我国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A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A4.民族平等作为一种政治要求,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口号。A5.国家为少数民族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各族人民都有义务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A6.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党和国家制定民族政策的一项总原则和总政策。A7.国家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A8.我们要善于用法律手段解决民族关系上出现的问题。A9.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A10.在社会生活中对少数民族的权利在一些方面实行特殊保护,特别是在发展方面给予特殊帮助,这一点在事实上也构成了我国的民族平等原则。A四、材料题(1题,每题5小题)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导民族工作进入新境界()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先后于1992年、1999年、2005年召开了三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导下,我国的民族工作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第一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关键时刻,从全局和战略上对民族工作进行部署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民族工作领域进行了拨乱反正,民族工作回到了正确的发展轨道,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与此同时,国外的形势也在发生着变化。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上的民族主义思潮再次兴起,国际上的反动势力利用一些国家在民族政策上的错误和在民族工作上的失误,极力煽动起民族分裂主义的浪潮。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民族分裂主义有愈演愈烈之势。国家民委原副主任赵延年说,“如何在国际国内形势变动的形势下,保持住我国民族事业发展的良好势头,总结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成功经验,稳住我们自己的阵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又赋予其新鲜的时代内容,是我们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形势,国家民委党组研究决定,建议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民族工作会议,研究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批示同意这个建议,并把会议的名称定为“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为摸清情况,解决我国民族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按照中央指示,国家民委在1991年的大半年时间里,与国务院19部委就党的民族政策的落实情况及《民族区域自治法》进行了多次专门商谈,形成了12条政策。这些政策后来集中反映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问题的通知中。赵延年说:“这实际上为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思想上、理论上统一全党同志的认识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1992年1月14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共同召开的首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携手前进。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大会的报告中充分肯定了我国民族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科学地总结了做好民族工作的基本经验,研究分析了当前民族工作的形势,深刻地阐述了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确定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和主要任务。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在讲话中阐述了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总政策和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全国各地区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再一次强调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赵延年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召开,开了通过中央会议来解决民族问题的先河,对我国民族工作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他认为,江泽民的报告高屋建瓴,对民族问题有很多新的概括。比如在“民族问题”的内涵上,过去我们强调民族问题是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大会的报告中,江泽民指出:“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这就极大地丰富了对民族问题内涵的认识。在认识民族问题视角上,要求把我国民族问题放在历史和世界范围内来考察,并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民族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把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提到了新的高度。此外值得强调指出的是,江泽民同志系统地阐述了我们党在民族和宗教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要求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的教育。大会从理论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民族工作者的发展和团结的关系问题。在统筹发展的大局上,提出协调发展,不但民族地区要加快自身发展,还要与东部地区协调发展。“这次大会开得很好、规格很高。大家在会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各省随后都召开了民族工作会议,主要负责同志都作了讲话和部署。”赵延年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之后,民族工作大大加强,民族地区发展加快了速度。”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后,民族地区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92年开始实行沿边开放战略,确立13个对外开放城市和241个一类开放口岸,设立14个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其中绝大多数在民族自治地方。到1993年,经过多年的对外开放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政策,我国的对外开放由南到北、由东到西层层推进,基本上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这样一个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第二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时间悄然间走到了世纪之交,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指引和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前夕,为了充分展示我国各民族的大团结,展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跨世纪的精神风貌,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合起来在国庆节期间召开。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大会上所做的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到2010年,我国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逐步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本次大会的主题。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说:“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必须认识到,没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就没有整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和文明昌盛;没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中国的现代化”。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在大会的闭幕式上就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提出了五点意见:一是继续增加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充分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民族地区经济;三是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与生态环境建设;四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攻坚力度;五是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第二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吹响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号角。从2001年开始实施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再次把民族地区确定为重点扶持对象,在新确定的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中,民族自治地方(不含西藏)增加为267个,占重点县总数的45.1%。同时,西藏整体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范围。2003年,国家对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等5个自治区卫生专项投入资金累计达13.7亿元人民币,主要覆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专科医院建设、农村合作医疗、重大疾病控制等方面。截至2005年,我国民族地区陆续新开工60个重大建设工程,投资总规模约8500亿元人民币。民族地区固定投资年均增长22%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4年,民族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300多亿元,比1999年增长63%,5年年均增长10.3%;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6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096元,扣除物价因素,分别比1999年增长45.8%和21.7%,5年年均增长分别为7.8%和4.0%。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第三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2005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新世纪新阶段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组成后召开的第一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会议重点研究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是本次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