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七章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中国他日必以工立国——梁启超本章提要工业化的内涵与工业化模式。工业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工业化的几种战略方针,如进口替代战略、出口替代战略、综合性的工业化战略等;平衡发展战略与不平衡发展战略。工业化与城市化。第一节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一、工业化的内涵一般认为,工业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狭义的工业化。认为工业化就是指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人口中所占的份额上升。因此,工业化通常指一个国家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化的过程,是国民经济结构中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转化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的发展过程。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实现了工业化,首先要看它的国民经济产值结构中工农业的比例的变化,如果工业产值的比重占50%以上的显著地位,则可以认为具备了工业化的条件之一;其次,从事非农产业的人数要超过农业劳动力的人数;再次,要建成一个比较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2.广义的工业化认为工业化并不一定是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的转变,工业化实际上是整个经济的现代化。现代工业的产生与成长是工业化、现代化的核心内容。经济发展不仅表现为经济的进步,而且伴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工业化首要的本质的特征,就是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即通常所说的机械化过程,是一场技术革命。工业化包含整个国民经济的进步和发展,不仅包括工业本身的机械化和现代化,而且也包括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工业化的结果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逐步降低。工业化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国民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二、工业化模式根据工业化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不同、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以及所面对国际环境不同,大致可把工业化分为4种模式:即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工业化模式;资本主义不完全市场经济模式;社会主义中央计划经济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1.自由经济工业化模式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英国。英国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先驱,其工业化始于18世纪60年代,完成于19世纪60年代。美国紧随其后,其工业化始于18世纪90年代,完成于19世纪80年代。由于这两个国家实现工业化时正值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因此,该模式也就被称之为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工业化模式。这种工业化模式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1)在私有制的基础上,自发地发展起来的。(2)追求利润是一切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市场机制对要素资源配置进行合理的调节,政府的行政干预极少。(3)借助奴隶和非法掠夺等进行资本原始积累。2.不完全市场经济模式工业化起步较晚的国家以及二战以后兴起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都属于这种类型,如日本、韩国和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其中以日本为典型代表。由于这些国家走的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在经济基础、政治体制等方面和早期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并无本质的区别。但由于所处时代不同,其工业化道路具有自己的特点。(1)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大大加强。(2)市场机制不完全,打破了市场机制对投资规模、方向和速度的制约。(3)资本形成主要采取由政府无偿征收赋税(尤其是农业税)的形式直接转化为资本。(4)政府的投资优先发展重工业,受市场机制调节的私营企业仍然采取从棉纺织工业起步,遵循由轻工业到重工业的古典顺序。3.中央计划经济模式高度集中、行政直接指导经济活动,高积累、高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模式。缺乏理论准备,“急于求成、盲目求纯”的主观指导方针,红色政权面临外国武装干涉和颠覆威胁的客观形势。苏联最先采用,东欧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相继效尤。其特点:(1)以建立公有制、消灭私有制为目标,采取国有化、集体化的方式,形成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2)以计划调节作为经济运行的惟一调节手段,依靠行政方法来实现对国民经济的统一领导和直接管理。(3)在中央指令性计划约束下,高积累、高速度建立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体系。(4)表面充分就业,但实际上存在大量潜在失业人口,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低。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社会主义各国纷纷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对传统的工业化模式进行调整,即由社会主义中央计划经济模式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其中以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建立的模式为典型代表。(1)采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2)充分认识到市场调节也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调节手段,积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重视农业的发展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4)工业化的目标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改变过去“高积累、高增长”的工业化模式。三、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模式选择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工业化初始条件与当年的发达国家有巨大的差别。发展中国家不具备完善的市场体系,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受到了诸多阻碍。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不仅要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要政府的力量。韩国工业化的进程在过去的40年中,韩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8%以上,创造了“汉江经济奇迹”。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十一大贸易国、新兴的工业化国家。韩国的工业化之路工业化几乎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的梦想。韩国不断增加它在制造业部门的投资,现在已经实现了全面工业化,农业产值下降到5%以下,制造业所占的份额上升到了30%以上,服务业则达到50%以上。最初在韩国经济增长中领先的是劳动密集型轻工业,特别是纺织业。此后是重工业和化学工业。现在,在不到两代人的时间内,韩国便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船舶、电子、半导体和汽车制造国之一。曾经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农业国之一的韩国,从1962年开始认真着手发展经济。韩国的第一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1962~1966)的重点是为工业化打好基础,这一计划成功地开始并加速了韩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出口为增长发动机的外向经济发展战略,大大地促进了韩国经济的根本转变。从1962年直到1997年,韩国国民总收入由23亿美元增加到4740亿美元,增长205倍;人均国民总收入由87美元增加到10307美元,增长117倍。韩国已度过了1997年下半年开始的金融风暴。韩国的外汇储备1997年底仅有38亿美元,到2000年1月则已跃升为768亿美元。韩国的信用程度定级已恢复到投资可靠程度。第二节工业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工业化与经济增长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明显的联系。传统农业社会的收入水平是十分低下的,经过工业化收入水平得到大幅度的增加。各区域人均GDP与工业化(1960—1996)二、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1.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化表现为工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人口中所占的份额上升。进而,工业的发展有促进商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行业的发展。因此,工业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配第—克拉克定理对就业结构的变化作了阐释。库兹涅茨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研究了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产业结构的变化状况中国的产业结构变化情况(%)2.工业化与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1)霍夫曼(Hoffman,W)在《工业化的阶段与类型》(1932)中分析了工业化与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他把工业划分为消费品工业和资本品工业,把两者产值之比称为霍夫曼系数:霍夫曼系数=消费品工业净产值/投资品工业净产值。霍夫曼的分析是以消费品工业和资本品工业之间的净产值相对份额的变化为基础的,他指出,在工业化第一阶段,消费品工业和资本品工业的净产值比率在6:1和4:1之间,即5(±1.5):1。者就是说,在100元工业净产值中,约有84元为消费品净产值,约有16元为资本品工业净产值。在第二阶段,霍夫曼计算的的两种工业净产值比率是1.6:1和3.2:1之间,即2.5(±1.5):1,就是说,在全部工业净产值中,消费品工业占60%到78%,而资本品工业占22%到40%。在第三阶段,两种工业净产值比率在0.6:1到1.5:1之间,即1(±0.5)之间,消费品工业净产值占全部工业净产值的比率在40%和67%的范围之间,平均起来,这个阶段的工业净产值为对半。可见,霍夫曼系数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不断下降,说明工业化以消费品工业为起点,逐渐向资本品工业转移,即工业结构趋向于“重工业化”。这被称为“霍夫曼定理”。(2)钱纳里的分析美国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对20世纪50年代具有不同收入的国家的工业结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1960)。他把工业部门分为3类:投资及其相关产品、中间产品、消费品。通过对这3类工业在全部工业中所占的比重的变化来分析工业化阶段。第三节工业化发展战略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资源禀赋和国情不同,各国的工业化完成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根据各国工业化战略的具体实施情况,一般可以分为进口替代战略、出口替代战略和综合性的工业化战略3大类。一、工业化战略选择(一)进口替代战略进口替代(ImportSubstitution)战略,是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制造业和其他工业,替代过去依赖国外进口的工业制成品,以带动经济增长,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进口替代战略符合战后初期发展中国家寻求经济上独立和贸易平等发展的要求,是迅速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一条捷径。战后初期,拉美一些国家(如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率先实施了进口替代发展战略。随后,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到20世纪60年代,进口替代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经济发展战略。1.进口替代战略的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是初级进口替代阶段(PrimaryImportSubstitution),即从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入手,主要投资于非耐用消费品的生产以替代这些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如收音机、自行车、一般家用电器、食品加工、服装等一般消费品。由于发展中国家缺乏必要的资本、机器设备、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技术等,需要从国外进口这些投入,加上缺乏管理经验,国家采用了保护措施,生产规模也比较小,因而往往会出现产品成本高、质量低、缺少规模效益,外汇使用过度,国际支付困难,产品价格高于进口价格等问题。(2)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的升级当最终消费品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要时,进口替代工业就应由初级进口替代向高级进口替代转换。高级进口替代,指除了继续生产替代进口的非耐用消费品外,转而进一步提高所生产消费品的档次。一方面建立和发展耐用消费品工业,如家用电器和汽车工业;另一方面建立和发展替代资本品和中间产品进口的工业,如机器制造、机床设备、石油化工、冶金工业、炼钢轧钢等。2.进口替代战略的政策措施(1)产业倾斜政策,是指国家在资金投入、劳动力工资、技术鼓励和保护、税收、信贷、产品价格等方面所给予的特殊优惠政策。(2)保护性关税政策,即对所替代的工业制成品进口征收高关税,同时对发展替代工业和其他工业所必需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进口征收低关税、甚至免税的政策。(3)进口配额政策,即对需要控制进口的工业制成品实行配额限制政策。(4)货币升值政策,即让本国货币的币值保持在较高水平,以有利于进口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政策。3进口替代战略的缺陷(1)进口替代工业主要面向国内市场,一旦国内市场饱和,这些进口替代产业就无法继续向前发展。特别是小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很快就会达到饱和状态,经济发展容易达到极限。(2)随着进口替代工业从非耐用消费品向耐用消费品和资本品的升级,所需进口的生产设备和原材料增加,外汇需求急剧增加,容易造成国际收支恶化。(3)进口替代政策造成非进口替代部门和农业部门处于发展缓慢和停滞的困境,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也影响了这些产业部门的产品出口。(4)进口替代工业并没有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多,就业压力大,而进口替代工业大多使用的是从国外进口的节约劳动型的机器设备和技术,不利于扩大就业。(5)进口替代工业化改变了收入在各要素之间的分配,造成收入分配不均,利润使用不当。城乡收入分配的二元格局加剧。外商投资者因种种优惠而得到的高利可能汇出国外,而不是用于扩大再生产。(二)出口替代战略出口替代(ExportSubstitution),指以制成品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的战略,即本国的工业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