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七章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党和国家为科技、文艺、教育发展制定了长远规划,广大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工作者将自己的聪明才智无私贡献给国家科技文化事业,新中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在核研究、航天技术、计算机应用、农业新品种研究等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推动中国文艺工作者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文革”结束后,中国文艺再次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新中国诞生后,国民教育得到迅速发展。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也不断增加,科教兴国战略为中国21世纪的崛起奠定了人才基础。(学习建议)●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教育发展的历史,与同时期政治、经济的关系极为密切。学习这方面内容,应注意紧密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及其与政治、经济史的相互影响。●中国现代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理解这些内容,还应注意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956年,我国组织一批科学家,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把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列为发展重点。1963年,我国制订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部署了导弹、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试验,安排了人造卫星的研制。经过科技工作者长期艰苦的努力,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情况下,果断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以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问技术的垄断。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中国十分重视和平利用核能,掌握了核技术后,中国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用核技术为国民提供电力。学思之窗1984年,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开工建设,1991年和1994年先后建成并投入商业运行。这两座核电站的建成,标志着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我国军转民、和平利用核能的典范。截止到2005年底,两座核电站各累计发电260亿和1500亿千瓦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思考◎你知道利用核能发电有哪些优点吗?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①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乐曲随着卫星响彻宇宙,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历史纵横20世纪80年代中期,根据世界高科技发展趋势,王大珩等四位科学家联名给中央写信,提出中国应追踪世界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不久,中国高科技发展计划制定出来并全面展开。因当时科学家提出建议以及得到邓小平批示的时间都在1986年3月,这项计划被称为“863计划”。“863计划”与后来的“星火计划”推动了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目前,在原子能、航天、高能物理、生物、计算机技术等方面,中国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②。这是中国在世纪之交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从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在经过4次无人飞行成功试验后,于2003年10月15日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中国有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许多科学家付出艰辛的努力,袁隆平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①1957年,苏联送给中国两枚P一2近程地对地导弹,为中国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学习样板,中国的导弹研制就此展开。②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优势非常明显,这给了他很大启发。经过多年努力,在历经成百上千次试验的失败后,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这种水稻单产一般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还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为一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袁隆平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历史纵横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千克,1998年达到450千克,增长了2.2倍。1976~1998年,中国水稻产量累计增产3.5亿吨,按每吨1000元计算,累计增收3500亿元;按人均口粮每年450千克计算,能解决500多万人一年的吃饭问题。◎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银河一I号”。此后,越来越先进的银河系列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表明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在生物技术方面,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中国还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模块链接本课相关内容,可参见必修1第20、2l、24课,必修2第11、14、15、16课。本课要旨●“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使中国的国防能力大大增强。●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为世界农业科技作出重大贡献。●计算机的应用加速了国家的信息化发展。探究学习总结【本课测评】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有哪些?【学习延伸】搜集历次我国人造地球卫星上天的资料和图片,看看从1970年到现在,我国的航天技术有哪些发展。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1957年周恩来总理观看戏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的留影。那时,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科学文化工作中,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得到贯彻,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呈现出繁荣景象。◎“双百”方针的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956年初,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他还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历史纵横第一个贯彻“百家争鸣”方针的会议,讨论的是生物学领域中的摩尔根①学派和李森科②学派之争。在苏联,这两个学派的争论,由于斯大林的干预,一度被认为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争。受苏联影响,中国接受摩尔根学派的生物学家,也被认为是唯心主义的、反动的,受到批判,有关摩尔根学派遗传学的课程与科研项目被迫停止。贯彻“双百”方针以后,中国科学院和高等教育部召开了关于遗传学的座谈会,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的生物学家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平心静气地讨论,不给对方扣政治帽子。①摩尔根(ThomasHuntMorgan),美国著名遗传学家,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提出遗传学三条基本定律中的基因连锁互换定律,确立了基因作为遗传单位的基本概念。②李森科(TrofimDinisovich.Lysenko)苏联生物学家、农学家,1940~1965年任苏联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所长。他否认基因的存在,否认染色体的特有功能,主张含糊的“生物与环境相统一”原理。他的学说对苏联及中国等国生物学发展产生过很大消极影响。“双百”方针提出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文学艺术界的许多作家、艺术家,扩大生活视野,开拓新的题材和主题,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取得了累累硕果。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都是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出色作品。那时的文艺期刊也大量增加,仅1956年至1957年出现的文艺期刊就有18种,原有的刊物质量也有提高,扩大版面。这都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历史纵横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35部优秀影片同时展出,其中故事片有17部,如《五朵金花》《女篮五号》《青春之歌》《红日》《北国江南》等。这些影片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人物形象新颖,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这些影片还进入世界市场,受到各国观众的喜爱。新中国的电影创作步入了一个辉煌时期,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曲折的年代但是,“双百”方针并未能坚持贯彻下去。由于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如,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的寓言诗《蝉的歌》,昆曲《李慧娘》和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等,都受到政治批判。作者多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学思之窗“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林彪、江青等污蔑建国17年来文艺战线上是修正主义“文艺黑线”专政,他们将改编后的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交响音乐《龙江颂》《杜鹃山》作为“样板戏”,推广到全国。一时间,全国各地京剧团只能演出样板戏,地方戏剧也移植样板戏,电影也以样板戏拍摄成的戏曲艺术片为内容,各单位还组织学唱样板戏,全国上下成了样板戏“一统天下”。思考◎这种状况是否符合“双百”方针?◎对于人口众多、地域广大的中国合适吗?为什么?◎文艺的春天“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林彪、江青的极“左”路线,党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他还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对我国发展科学文化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8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强调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加强纪律,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等,以“五讲”“四美”①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起来。在这种形势下,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以及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还有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科学和文艺工作者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学艺术创作欣欣向荣。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向多样化发展,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①“五讲”是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指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模块链接本课相关内容可参见必修1第20、21课;必修2第11、12、13课。本课要旨●“双百”方针的提出,使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文化大革命”导致文艺园地百花凋零。●“文革”结束,中国文艺再次呈现丰富多彩的繁荣局面。探究学习总结【本课测评】结合史实说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学习延伸】你读过或看过哪些“双百”方针提出后出现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选择其中一部谈谈体会。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伴随着开国大典的隆隆礼炮声,新中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