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放线杆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七节放线杆菌放线杆菌属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的杆状、球杆状或纤细丝状多形性的细菌。生长发育时均带有钻性,除极少数种(伴放线杆菌)外,所有动物都是自然宿主。在临床.几较重要的种有7种,即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李尼尔氏放线杆菌、马驹放线杆菌、猪放线杆菌、英膜放线杆菌、罗氏放线杆菌和精液放线杆菌(图9一7)。该类细菌为球形、卵圆形或杆状。以杆状为主,大小在0.4~1µm。偶尔也见长丝状,特别是在含葡萄糖和麦芽糖的培养基上培养,菌休最长者可达6µm。多以单个或成对排列,很少形成链状。不形成芽抱,无运动性,除荚膜放线杆菌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外,绝大多数放线杆菌不形成荚膜。兼性厌氧,有机化能营养,发酵型代谢口最适培养温度为37℃,最适pH值为7.5。除猪放线杆菌能产生黄色素外,其他放线杆菌一般不产生色素。能利用葡萄糖和果糖,在24h内产酸不产气。不能发酵卫矛醇、肌醇和菊糖。MR试验阴性,不产生能基质,能还原硝酸盐。一、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又名猪胸膜肺炎嗜血杆菌或副溶血嗜血杆菌,后经DNA杂交试验证实该菌与林氏放线杆菌有很高的同源性,故而将其列入放线杆菌属中。它是引起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的病原菌。该病以伴有胸膜炎的出血性坏死性肺炎为特征,主要侵害2~5月龄、体重30~60kg的猪,以具高度传染性,常呈急性或最急性经过,发病率、死亡率均在50%以上,是集约化猪场常见的甫要猪病之一。1.生物学性状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分为2种生物型。光学显微镜下,生物Ⅰ型为小杆菌,具有多形性。培养时需要加人V因子(辅酶Ⅰ,NAD)。不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在含5%绵羊血琼脂平板上于37℃培养18~24h后,可见光滑、湿润、圆形的针尖大小的菌落,在巧克力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稍大些。生物Ⅱ型菌比生物Ⅰ型菌大,并且具有两极浓染性,生长不需要V因子,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在绵羊血平板上,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可产生稳定的乒溶血。该菌兼性厌氧,革兰氏染色阴性,不形成芽抱。该菌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甘露糖、甘露醉、蔗糖、木糖和果糖产酸,尿素酶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和CAMP试验均为阳性,硫化氢试验、V-P试验和MR试验均为阴性。目前该菌有14个血清型。生物Ⅰ型中含有12个血清型(1-12型),其中5型又分为5a和5b两个亚型.生物Ⅱ型中含有2个血清型(13型和14型),其致病性比生物I型要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主要毒力因子包括英膜多糖(CP),脂多据(LPB)、外膜蛋白(OMP)、细胞毒素(Apx)、转铁结合蛋白(TBP),酶蛋白等。细胞毒素是本菌最重要的致病因子,不同血清型的菌株可产生3种细胞毒素:ApxⅠ,ApxⅡ,APXⅢ。人工感染或自然感染均可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感染后10-14d可检出血清抗体,抗体水平在感染后4-6周达到高峰。该菌抵抗力弱,对常用消毒剂敏感,60'C5-20min即可杀死,但对结晶紫和杆菌肚有一定的抵抗力。2.微生物学诊断直接镜检取病死猪肺坏死组织、胸水、鼻及气管渗出物做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镇检,可见革兰氏阴性两极着色的球杆菌。分离培养该菌确诊需取上述病料接种巧克力琼脂或绵羊血琼脂,置5%CO₂,37℃过夜培养。如有溶血小菌落生长,应进一步做CAMP试验,检测其脉酶活性及甘露醇发酵能力。对血清型的确定,可进一步做琼脂扩散试验或直接凝集试验鉴定分离株的血清型。防治该病的治疗一般首选青霉索。免疫防治可用本地血清型的分离株,制成灭活苗就地使用.同时通过时结群血清抗体检测,淘汰阳性猪,建立净化猪群。林氏放线杆菌也称为李氏放线杆菌或李尼尔氏放线杆菌。本菌是由李尼尔(Lig-nieres)和斯匹兹(Spits)于1902年首次从患类似放线杆菌病的牛分离得到,主要引起牛、绵羊和猪颈部软组织、内脏和皮肤感染,发生肉芽肿和化脓。也是引起牛“木舌病”的病原菌之一。1.生物学性状本菌通常呈短杆状或球杆状,大小为1.5µmX0.4µm,但由于培养基的不同,其形态也有所不同。在含葡萄糖和麦芽糖的培养基上墙养,多呈长杆状或丝状;在含有血液或血清的培养基上培养,多呈短杆状或球杆状,在肉汤培养基上培养,多呈链状或丝状。无运动性,无鞭毛、芽抱和英膜。在肉芽肿和慢性化脓病灶中,可长成灰白色小颖粒,无显著放射状菌丝。革兰氏染色阴性,无抗酸性,石炭酸复红染色呈两极着色。该菌为需氧和兼性厌氧,最适培养温度为37℃,最适pH值为7.6。对营养要求高,在含有5%血液或10%血清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该菌不溶血。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不需要V因子。氧化酶和磷酸酶试验阳性,产生硫化氢,能基质、脲酶试验阳性,甲基红试验为阴性。抗原结构复杂,有耐热抗原和不耐热抗原之分。耐热抗原又称菌体抗原,根据其结构可将林氏放线杆菌分为6个抗原型。耐热抗原又称表面抗原,是菌体周围的一些黏性物质。该菌的环境抵抗力弱,60℃15min以及常用消毒剂、日光、干燥等均可杀死本菌。此外,该菌对四环家、链霉索、氯霉素及磺破类药物敏感。2.微生物学诊断直接检查取脓汁或脓肿内容物,用灭菌生理盐水冲洗数次,挑取灰白色小颗粒,置于载玻片上,于高倍镜下观察。可见小颗粒表面有棍棒状凸起,并呈放射状排列。加1-2滴15%KOH溶液于颗粒上,另取一盖玻片用力压碎颗粒,若颗粒已钙化可先加稀盐酸溶解后再压。压碎后经革兰氏染色,可见集聚在一起的细菌,并呈放射状排列,短杆状,无菌丝,革兰氏阴性。牛放线杆菌颗粒中的菌体呈丝状,具分支,革兰氏阳性。分离培养无菌采取脓汁、脓肿、淋巴结或其他病变组织内的小颗粒,置于已灭菌的乳钵中磨碎,接种血琼脂平板和肉汤培养基,经37℃24-48h培养后,观察菌落和生长情况,并进行生化试验,与牛放线杆菌做鉴别。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