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到第四单元教案谢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加减法(一)》单元主备教师:肖荣娥【单元教学内容】1、小兔请客2、采松果3、青蛙吃害虫4、练习二5、拔萝卜6、回收废品7、练习三8、我和小树一起长【单元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第1课题教学设计课题小兔请客(整十数加减)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20~21页。三维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能正确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教学难点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教具准备挂图、小棒、圆片教学方法比较法、合作法、观察法2教学流程设计个性化调整一、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导入师:(出示第一幅挂图)小图姐姐请小猴、小松鼠、小刺猬吃果子,她先拿来3盘果子,每盘10个果子,后来又拿来2盘。咦,正当他们想吃果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出示图2)。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啊?让学生看图说说。二、提出问题,独立解答1、师:同学们,是否觉得这个故事很有趣呢?那么你们从这个故事中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也许提出两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果子?”和“草地上还剩下多少个果子?”生边说师边板书。让学生尝试解答:每捆小棒是10根,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摆后,同桌之间说一说怎样列算式并算出得数,对于学困生应作适当的指导。三、反馈交流1、列出算式,师板书:30+20=50(个)50—10=40(个)2、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这结果。可上来用小棒摆一摆。四、巩固练习(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学生回答春天)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也该出来活动了,你们看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呢?(课件显示情境图)谁能把这幅美丽的画面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学生讲故事说图意)原来是小兔在请他的小伙伴们吃果子呢!板书课题:小兔请客(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1、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1)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吗?重点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果子”和“草地上还剩下多少个果子?”的问题。(2)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好3练习1:让学生学图中的小朋友摆小棒,通过这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加减法发关系:“又拿来”——“用加法”;拿走——“用减法”。边操作边说,最后独立列出算式解答。练习2:师:观察这两组算式20+30=5040+20=6050—10=4060—20=40发现有什么特点?(都是整十数的加减法)整十数的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请同学们带着这问题做练习2。总结算法:同桌交流——个别提问——师小结(整十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只要把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减,个位上都是0。)五、游戏:谁先到家?先讲清游戏规则“从下向上”计算,每道题都计算准确,小动物分组进行比赛。可先指导第1小题,其余题放手让学生做。吗?学生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3)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果子”和“草地上还剩下多少个果子?”应怎样列算式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0+20或50-10(4)师:那么20+30=?和50—10=?你是怎么想的?组织全班学生交流算法:①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②因为2个“10”加3个“10”是5个“10”,所以20+30=50;③用5个“10”减1个“10”是4个“10”;④在计数器十位上先拨上5个珠子,再拨去1个珠子,剩4个珠子表示40,所以50-10=40。师:那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4呢?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学生交流。)2、学习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四)全课总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什么?教学反思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较好地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童话故事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它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生在观察情境图时,看到小刺猬扎走了许多果子,他们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融入到了情境中,讲出了非常有趣的故事,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在学生注意力下降、身体疲劳时,我设计富有童趣的练习题,又一次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并把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求得发展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比如在练习1中“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在解决“乘车”问题时,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3、关注数学的人文价值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素材,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懂礼貌的品德教育。第2课题教学设计课题采松果(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课型新授课5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22~23页。三维教学目标⒈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这些加法。⒉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⒊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以积极思考、操作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求原来有多少的思考过程及列式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用加法计算的算理。教具准备课件、1-5的数字卡片。教学方法观察法教学流程设计个性化调整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⒈师:(媒体演示丰收图)小朋友,今年小松鼠采松子大丰收啦!。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组去采松子,松鼠妈妈说:我已经采了25个松子。小松鼠数了数说:哦!我采了4个松子你想向小松鼠提什么问题呢?学生提问,学生提的问题已经学过就口答解决。⒉师:老师和你们想的一样,(用卡片贴出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㈡合作探究,学习新知⒈师;请小朋友拿出学具,(上面贴有一些松子具体数看不清,及松鼠妈妈和松鼠说的话)同桌的两位小朋友扮两只小松鼠,演一演采松子的过程。想一想怎么算?同桌说说。⒉交流汇报:通过刚才的采松子活动,你知道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该怎么算了吗?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列出算式。25+4=294+25=29(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播放多媒体动画(最后定格为教材主题图画面。),请你认真看,然后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生:在茂密的森林里,松鼠妈妈正在教小松鼠学本领。……最后,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只采了4个松果。师:故事听6教师逐个问:你是怎样想的?⒊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知道,要求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只要把松鼠妈妈采来的25个和小松鼠采的4个合起来。⒋师:现在你能用响亮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吗?学生自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师;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5师:你还能提什么问题?生: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同桌的同学交流演示。指名学生列式:25-4=21教师逐个问:你是怎么想的?指名学生说一说。㈢从生活中体验⒈师: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实际问题。(媒体出示)摆一摆:小红摆25根小棒再放4根,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请同学列式。小明有25根小棒拿走4根。还剩多少根?2练一练:师引导学生逐题解答:前两题要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并列出算式、口答问题。第三题学生口算拓展练习:⒊想想填填的第4题:根据练习你能像上面那样写出一组算式吗?完后你知道了什么?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二)讨论探究1.提出问题:①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25+4=②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③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④小松鼠采的松果和妈妈相差多少个?25-4=(师板书)2.学生动手探究,互相讨论交流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口算等。3、师:今天学习的计算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呢?生: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教学反思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放手,相信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有所感悟、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课堂上比较满意的是以下几点。1.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和谐。本节课以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为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去交流,教师不用刻意地去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不用刻意地去调整自己的注意力,在自然平和的气氛中学会7了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2.关注学生发展,注重学科间渗透。由于教材主题图提供的相关数学信息相对较少(只有25和4),因此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相对就较少。于是学生在提出问题时,只能从语言的不同表述方式上与别人有所区别,才会出现了一个减法问题的三种不同的提问方法,教师给以高度评价并全部展现。这也体现当前的学科理念:学科本身并不是核心内容,它们只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媒介。另外如编故事、阐述自己的想法、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等,都是在关注学生的发展,已超越原来所谓“数学”学科的范畴。3.了解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促进学生主动地、个性化地学习。本节课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在课前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因此,在课上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研究,体验知识形成与获得的过程。在算法的探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自我选择口算、摆小棒或是拨计数器,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收获的多少可能不同,却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第3课题教学设计课题青蛙吃害虫(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24~25页。三维教学目标1、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习兴趣3、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教学重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棒。教学方法观察法、游戏法8教学流程设计个性化调整一、创设情境,猜谜激趣(放录音):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了有脚却没尾1、将青蛙拟人化,带来一组听算题:20+3080-1047-530+250-206+4130+3082+653+540+502、(青蛙:我最害怕什么?),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思想教育二、观察主题图,探究计算方法1、观察主题图,说一说图中的意思,2、讨论:(1)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这些问题你能解决吗?3、探索计算方法(1)在计数器上拨一拨(2)在小组内交流算法三、解决问题1、第25页第1题大啄木鸟吃了多少条虫子?2、录音听算68+3075-4098-8074-5056+4045+2066-6030+483、还缺多少朵红花?4、你比老师小多少岁?(一)课前准备1、口算32+570-6078-639-426+388-530+2083+62.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看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谁?(出示一个青蛙手偶)我们来听听青蛙说什么?(让青蛙做个自我介绍。)师:小青蛙对人类是有益的,以后我们不但自己不要去伤害它们,而且还要阻止别人去伤害它们,做一个保护有益动物的好孩子,你们愿意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吃害虫。(揭题板书)(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利用主题图(课件)自编一个青蛙妈妈带小青蛙捉害虫的故9事情境。2.师:青蛙妈妈说:“我吃了56只害虫。”小青蛙说:“我吃了30只害虫。”听了它们的话,谁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呢?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56+30=?生2: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56-30=?教学反思这节课总体来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在本节课中我在以下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1.以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导入,穿插拟人化的动物语言,激发学生兴趣,并鼓励学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