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复习及检测主备人:王延林刘秀丽审核人:任穆科教学目标1、积累生字词、文言词汇、古诗词名句。2、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3、理解细节描写的形象性、生动性,学习“截取法”选材构思。4、品味记叙散文朴实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5、体会家庭成员间骨肉亲情,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爱我社会。教学重点1、积累生字词、文言词汇、古诗词名句。2、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教学难点1、理解细节描写的形象性、生动性。2、品味记叙散文朴实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具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单元复习课)一、出示目标(1分钟)(一)出示复习目标(同上)(二)出示复习提纲:1、基础知识积累(4分钟)(1)识记课下注释、字词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识记笃、索、舆、径、素、卒、而、了、既、俱等文言词汇。(3)背诵默写《古诗二首》2、快速浏览课文,感知课文内容(5分钟)(1)《背影》这篇散文记叙了几年前作者在(浦口车站)和(父亲)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2)《甜甜的泥土》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3)《人琴俱亡》这则故事写(王子敬)与(王子猷)深厚的兄弟之情(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4)《我的母亲》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5)《父母的心》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3、塑造人物的手法包括:语言、动作、神态、肖像、心理(正面、侧面、细节)描写。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举例分析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3分钟)4、精读课文精彩语句,品味记叙散文朴实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分钟)参考课后探究练习:p97第二题,p101第三题,p109第二题。二、自主复习(15分钟)1、学生按复习提纲复习教材,教师个别巡回指导、提示。2、展示知识体系:(1)摘录易读错、写错生字词,板书在黑板上交流。分歧琐屑谐音栅栏赋闲交卸蹒跚狼藉面面相觑马褂天涯水波粼粼颓唐差使(2)解释文言词汇,口头提问。1)俱病笃.2)何以..都.不闻消息3)便索舆.来奔丧4)便径.入坐灵床上5)弦既不调.6)掷.地云7)人琴俱.亡8)因恸绝良...久9)月余亦卒.10)语时了.不悲11)子敬素.好琴(3)填空,只写答案。(4)板书塑造人物手法及其作用,及时发现,鼓励上堂交流展示。(5)自主完成课后探究练习,巡回检查。三、合作探究(7分钟)1.《人琴俱亡》一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2.《甜甜的泥土》结尾“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说说你的理解。3.《我的母亲》一文作者深情回忆了有关母亲的四个片段,请分别加以概括。4.《父母的心》一文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别是什么?精讲点拨:第1题:子猷先前之所以“不悲”“不哭”是因为他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但后来发现琴因主人亡而音调不调了,琴随人亡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内心的悲痛无法排解,所以才“掷琴并“恸绝良久”.第2题:“甜甜的泥土”寄托着“过去的妈妈”对儿子王小亮的至爱亲情,滋润了小亮伤痛的心田;那甜丝丝的泥土,也包含着学校老师、传达室老头对小亮的爱心……这些人类的爱,让这些离异家庭的孩子得到了应有的爱和幸福,从而产生了生活的渴望和动力。第3题、第四题:略。四、达标训练(12分钟)(一)出示达标训练题:1、选择题(1)选出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D)A.簌簌(sùsù)拭(sì)泪举箸提笔(zhǔ)王子猷(yóu)B.差使(chāi行些小费(hāng)愠色(yùn)憧憧(cōngcōng)C.唏嘘(xīxū)女红(gōng)歉疚(jioù)娓娓动听(wěiwěi)D.查氏(zhā)呜咽(yè)瞥见(piē)悲恸(tòng)(2)下列加粗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A.①变卖典质:当②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③便径入坐灵床上:直径B.①触目伤怀:心里②循循善诱:教导③月余亦卒:死亡C.①无为在歧路:不要②才具:才子和家具③何以都不闻消息:总是D.①把我负在她的背上:负担②便索舆来奔丧:轿子③拭干了泪:擦(3)选出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A)A.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B.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C.女佣便来到那位父亲的跟前,说:“孩子这么多,真有福气啊”!D.多可爱啊!小东西(4)下列成语应用正确的一句是(D)A.楼房倒了,孩子站在立着的一堵墙上,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让每个人的心都提到的嗓子眼。B.对这个问题,大家见仁见智,形成了一致意见。C.这部习作是他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他经过反复修改后处心积虑写出来的。D.她一定是女孩,有些不高兴,但是看见那位妈妈失魂落魄的样子,也只好答应了。(5)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C)河流的信仰是海洋,________________,不许诺天堂,它说,你来吧。①海洋接纳河流,不索香火金钱②它广阔而深邃的怀抱是安全的③多么纯朴的信仰啊④海洋是可靠的A.①②④③B.②③④①C.③④②①D.④③②①(6)下列各项对课文内容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D)A.文章的结构主要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写文章必须安排好结构。B.《背影》一文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了4次,抒发了对父亲的怀念之情。C.《甜甜的泥土》一文中优美的文字,细腻的笔法表达了一个离异母亲对孩子的爱,甜甜的泥土蕴含着和暖的春晖,使读者感觉到了浓浓的亲情。D.《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夜雨寄北》一诗是诗人寄给儿子的复信。(7)对《己亥杂诗》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这首七言律诗以落花自喻,抒发末路英雄虽身处绝境但不甘沉沦的心情,以及向往新的生活的奋斗之心。B.“浩荡离愁白日斜”一句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让人体味出他对京都的留恋,也隐含了仕途蹭蹬,不为世用的感叹。C.最后两句表达的是一种昂扬向上不隐退,奋斗到底的倔强精神,应该说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D.全诗体现了诗人两种心情,前两句是抒发抑郁苦闷之情;后两句抒发了不甘寂寞消沉,不惜献身为变革现实贡献力量的热情。2、阅读理解人琴俱亡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词。A.子敬素好琴()B.语时了不悲()C.弦既不调()D.掷地云()(2)本文选自,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作者,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的文学家。全文着重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一事,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之情。(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a.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b.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c.语时了不悲。(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A.“子敬琴弹,而弦既不调”,原因是子敬生前没有将弦调好。B.王子猷在听到子敬去世的消息没有哭,并非是他与子敬没有感情,而是将痛苦埋在心底。C.课文没有交代子敬死亡的消息,主要是因为这不是文章交代的重点,写子猷的死则也是一笔带过,但读者已感悟到他去世的原因也是由于他过度伤心而造成的。D.全文重在记叙,但抒情显露于字里行间,平静的语言中无不流露出他们的兄弟情深。(二)完成达标训练题(10分钟)(三)展示、点评,教给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技巧、规律等。(2分钟)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单元检测)一、发放单元检测试卷二、分层测试三、批改、抽查四、公示单元过关结果,准备二次过关附:第三单元检测题一、积累与运用(25分)1.在sùsù()的泪光中,父亲pánshān()地走向远方。我触目伤怀....,不能自已....,xīxīxūxū()地哭了起来。直到父亲的背影消失了很久,我才shì()干了泪,失魂落魄....地回家去。这一夜,我辗转反侧....,不能入眠,又怕惊醒了生病的母亲,只好饮泣吞声....。(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2)请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5分)①触目伤怀:②不能自已:③失魂落魄:④辗转反侧:⑤饮泣吞声:2.请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5分)歉疚.()万籁.()歧.()路宦.()游城阙.()3.名句积累(6分)(1)《送杜少甫之任蜀州》中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是:,。抒写友谊的名句很多,请再写连续的两句:,。(2)《己亥杂诗》中移情于物,礼赞新生命的一句是,。4.请写出《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并介绍其中一个情节,80字左右。(5分)二、阅读理解(45分)(一)(12分)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5.文中写父亲的穿着,有三处用了“布”,联系前文中写的家庭惨淡的光景想想,你有什么感受?(2分)6.文中写父亲爬月台时,用了“探”“爬”“攀”“缩”“倾”等动词,联系他东奔西走谋生的情景,想想,假如你是朱自清,会有什么感触?(2分)7.读到“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再联系课文前边写的“我心里暗笑他的迂”,说说这些对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有什么作用。(3分)8.你在生活中也曾有这样的反映亲情的一幕、一场景、一细节,请你像课文一样用朴实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它写出来。写后读给你家人听,请他们作评价。(5分)(二)(13分)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渠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次,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哇哇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粱惠王”,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9.这段文字所写的主要人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