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计划单元教学主题:“诗文精粹”单元教学目标:1.本单元要学会15个生字,其中4个生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词两首》。3.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抓住主要内容进行复述课文4.能凭借语言,能体会人物形象和表达效果,从而来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5.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和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并展开合理的想象。6.推荐学生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从中体验阅读的乐趣。7.通过本单元习作训练,使学生学会写读后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能抓住书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见解。教学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文本,能体会人物形象和所表达的效果,2.加强作文训练,指导学写读后感,能抓住书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见解。课文间的联系:本单元安排了《三打白骨精》《词两首》《螳螂捕蝉》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自读课文《读书要有选择》和《我读书我快乐》。本单元内容主要围绕古典名著展开教学:通过教学《三打白骨精》《我读书我快乐》让学生了解名著《西游记》,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教学《词两首》,让学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领悟词的内容等;通过学习《螳螂捕蝉》这则语言,理解借助故事说明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通过学习《读书要有选择》、写读后感的习作训练以及练习3,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落实新课标关于“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及“能初步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推荐学生本学期阅读名著《西游记》,从中体验阅读的乐趣。课时安排:共14课时三打白骨精2课时词两首2课时螳螂捕蝉2课时读书要有选择1课时练习32课时习作三3课时2第三单元测试2课时38.三打白骨精【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6个生字,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记》,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教学重、难点】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记》,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教学准备】教师:文字投影。学生:预习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完成《习字册》。阅读《西游记》,了解人物特点,知道里面的精彩故事。【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脉络,学习可我呢第一段。一、揭题引趣。1.简介《西游记》。介绍作者吴承恩。2.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学习《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同学们想学吗?二、初读课文。1.轻声自由读课文。(1)读准生字字音,并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2)口头填空: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又变成(),最后变成(),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次怒打白骨精。2.检查。(1)朗读词语。(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3)交流词语意思。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41.速读课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各在哪些自然段里?全文可分几段?(提示:可采用“找重点段”分段法)2.分段讨论:可以有两种分法:第一种全文分二段,第一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第二段是三打白骨精的经过。第二种分法:第一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三次怒打独立成段分成三段,共分四段。3.自由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依照这样的思路概括:谁和谁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这是故事的开头,分别交代了什么?你体会到什么?(1)“山势险峻,峰岩重叠”,“走了一天的路”,“唐僧感觉饥饿”:路途艰难,无法翻山越岭,只得在山脚歇脚。还暗示此处乃险恶之地,不宜久留。(2)“悟空跳上云端……给师父充饥”:悟空动作敏捷,反应灵敏。(3)“四处观望”“见南山有熟透的山桃”:此处没有人烟,不然,凭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及反应,一定早就发现,完全可以去化缘,不必摘山桃来给师父充饥。3.感情朗读,悉心体会。五、布置作业课内作业:完成《天天练》。课外作业熟读课文,默写词语。第二课时【教学要求】学习课文第二段,体会故事人物的特点。一、复习1.课文主要讲什么?2.课文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板书:孙悟空白骨精唐僧53.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呢?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第一次打)1.默读课文2-4自然段,根据描写这些人物的语句体会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在旁边标注)并有感情地读一读。2.交流:白骨精(1)“孙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现了”:白骨精神通广大,本领不小。(2)“不胜欢喜”“自言自语”“机会来了”:白骨精得意忘形、痴心妄想,也显示害人、吃人是白骨精的本性。(3)“径直”:白骨精目标明确,迫不及待,恨不得眨眼工夫就将唐僧捉去。(4)“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利用唐僧不敢直观貌美女子的心理,利用猪八戒好色的毛病,解除他们的戒备之心,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5)白骨精为什么“扔下一具假尸体,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狡猾)孙悟空(1)孙悟空“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火眼睛金,厉害,对妖怪嫉恶如仇,不能心慈手软。(2)孙悟空“朝妖精劈脸一棒”,为什么没有能够消灭白骨精这个害人的东西?A“唐僧连忙扯住孙悟空”B白骨精反应快,动作迅速,早做好逃跑的准备。(3)唐僧不识白骨精的真面目,差点丢性命,还“责怪孙悟空无故伤人性命”。孙悟空是怎么做的?你又读懂了什么?(孙悟空不计个人的荣辱得失,用事实告诉唐僧是妖怪的骗术。)唐僧“唐僧连忙扯住孙悟空”、“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说明他心地善良。3.有感情朗读第二至四自然段,想象孙悟空第一次与白骨精交手时的情景,体会人物的特点。三、学习第五、六自然段(第二次打)1.按上面的方法继续学习五、六自然段。2.交流:白骨精6(1)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走来。(狡猾)“闪”字与老妇人的身份相匹配吗?这能够看出白骨精的什么特点?(2)用法术脱身,丢了具假尸首在路上。孙悟空(1)孙悟空为什么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2)学生朗读体会孙悟空的机智果敢,敢作敢为。(3)孙悟空为了消灭白骨精,吃足了苦头。在唐僧的厉声喝问下,仍据理力争,可见刚正不阿的豪爽性格。(4)孙悟空不计个人荣辱,不抱怨,仍对唐僧忠心耿耿。唐僧唐僧的动作、语言:气愤到了极点,也显示了他的糊涂愚昧。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下来。(“摔”说明唐僧的善良和胆小。)3.指导分角色朗读。四、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然段(第三次打)1.白骨精前两次都逃走了,还害得孙悟空受到惩罚。第三次她怎么做?孙悟空如何对付?2.这次孙悟空为什么没有仓促出手?3.孙悟空是怎么办的?你体会到什么?(1)孙悟空考虑问题周密(2)此次成竹在胸,充满必胜的信心(3)对白骨精藐视与嘲笑4.课文最后一句起了怎样的作用?(干脆利索地点示了白骨精的本来面目,也为整个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五、体会其余人物的特点唐僧一再推辞,八戒嘴馋,夺过罐子就要动口。(“夺”字体现了八戒的嘴馋)六、复习总结1.你觉得白骨精是个怎样的人?2.你觉得唐僧怎样?你想跟他说些什么?3.你觉得孙悟空怎样?4.说说故事中的人物,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7七、指导复述故事。八、作业课内作业:完成《补充习题》一、二、三。课外作业:读《西游记》。板书设计:8、三打白骨精白骨精:贪婪、狡猾、诡计多端孙悟空:本领高强、坚定不移、机智忠诚……唐僧:糊涂愚昧【教学反思】89、词两首【总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教学重、难点】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预习古诗,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完成习字册。从词中体会作者的写作心情。【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理解、领悟《如梦令》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一、揭示课题,简介常识1.揭示课题,请学生说说曾经学过的“词”。2.简介词。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其实,词起初叫做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3.揭示教学内容:板书如梦令,齐读。4.介绍词作者——李清照。二、抓住景物,感知画面1.教师朗读,学生注意标出句子的停顿。2.学生自由朗读两首词,要求读正确。3.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4.大家一起读一遍这首词,这首词所叙述的事发生在哪一个季节?9从“藕花深处”可以判定是春末夏初。5.它是词人当天写的吗?从“常记”一语可以看出已经隔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常记:经常记起,记:不忘。6.为什么词人经常想到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7.这是一件怎样的事呢?读诗句,理解意思。(时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大家争着划呀,船儿抢着渡,惊起了满滩的鸥鹭。)8.这首词记的是女词人的一次郊游,是她独自去的吗?从“争渡”一语可以看出,还有她的许多同伴。请学生说说理由。学生说是独自一人去的?你能说明理由吗?注意:第五句连用两个“争渡”,这叫什么句式?(叠句。能让人感受到词人急于从荷花从中找到正确路径的心情。)9.为什么要争渡?“误入藕花深处”。10.为什么会“误入”呢?(因为“沉醉”。“醉”表明词人心情愉快,是开怀畅饮的结果。)11.还有别的原因没有?这是一次泛舟出游,目的地是溪边的亭子,可见周围是水乡,水路纵横,回迷路。12.什么时候发现“误入”的?沉醉中发现周围净是藕花,想到来时没有经过这个地方,这才大叫起来:错了!错了!13.既误入,慢慢划出去,不也行吗?不行,已是“日暮”时分。14.你能想象出“争渡”的情景吗?从“惊起一滩欧鹭”可以想见浆声、水声和少女们的笑语喧哗声一时并作,酒意也消失了。15.指导朗读。10三、展开想象,领悟意境1.展开想象,说说诗歌描述的意境。。5.同桌交流。6.指名说。7.指导朗读、背诵。四、布置作业课内作业:完成《天天练》一、二、六。课外作业:1.背诵。2.用自己的话说说词所描写的画面。3.读读李清照的词。11第二课时【教学要求】学习《渔歌子》,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培养学生想像能力。一、复习导入1.背诵《忆江南》(齐背、单独背)2.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用自己的话描绘“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景色。二、学习《渔歌子》1.解题:(1)教师简介:“渔歌子”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张志和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是专门用来写渔夫的。(2)词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3)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如:一剪梅、虞美人、水调歌头、满江红等)(4)简介作者背景:张志和: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渔歌子》就是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2.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2)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自然景物。(3)交流:西塞山、白鹭、桃花、鳜鱼、风、雨。(4)再读诗:画面中有人吗?从哪里看出来?(青箬笠,绿蓑衣)(5)你从诗中看到了哪些颜色?(白、青、绿)(6)你从诗中还看到了哪些景象?(结合图片,自由朗读体会。)(7)“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不须归”?(雨小、鱼肥、渔翁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中)(8)用自己的话说说“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3.指导朗读,想象画面(1)教师导语: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12(2)教师范读,体会诗情画意。(3)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4)指名朗读,教师指导。(5)同桌互读,相互欣赏,能够背诵。4.总结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这首词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垂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