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对应学生用书第10~12页)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大运河与唐朝的盛世1、2、3、4、5、6科举制7、8、9、10、21隋唐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11、12、13、14、15、22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16、17宋代经济与社会生活18、19、22蒙古统一与元朝建立20、23一、选择题1.(2011年衡阳)“北通涿郡(北京)之渔商,南运江都(扬州)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古代哪一水利工程历史作用的评价()A.郑国渠B.白渠C.大运河D.都江堰解析:C依据题干中“涿郡(北京)”“江都(扬州)”分析,隋朝大运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所以这一水利工程指的是大运河。2.(2010年台州)“以史为镜,可以知更替”,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在位期间出现了清明的统治时期,史称“”()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文景之治D.光武中兴解析:A唐太宗统治时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了祥和安定的气象,国力强盛,历史上称其为“贞观之治”。3.(2010年日照)“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A.房玄龄B.杜如晦C.姚崇D.魏征解析:D唐太宗善于纳谏,他鼓励群臣要敢于指出自己的过失,对于大臣的意见,他能够虚心采纳并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魏征因为秉公办事,敢于直言,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4.(2011年嘉兴)唐太宗吸取“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说话),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的教训,注重()A.虚心纳谏B.轻徭薄赋C.科举选才D.微服私访解析:A理解材料的含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题干明确告诉我们,隋炀帝统治时期,因臣下闭口不说话,最终不知道自己的过错而导致隋朝灭亡,这使唐太宗认识到,只有虚心纳谏,才能避免因君主个人的失误而导致王朝灭亡,故选A。5.唐太宗曾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在位期间,促进了社会发展。唐太宗之后,统治具有“贞观遗风”的人物是()A.唐高宗B.武则天C.唐玄宗D.唐肃宗解析:B武则天统治时期,发展生产,重用人才,社会经济得到持续发展,史称她具有“贞观遗风”。6.(2010年东莞)王谠在《唐语林》中写到“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留心理道”的皇帝是()A.唐高祖B.唐太宗C.唐中宗D.唐玄宗解析:D依据题干中关键信息“开元”判断,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因此“留心理道”的皇帝是唐玄宗。7.(2011年济南)“自隋以来,平民社会,穷困子弟,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表明穷困子弟“跃登上第”的主要途径是()A.军功大小B.门第高低C.地方推举D.科举考试解析:D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了科举制度,它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因此选D。而A、B、C三项所涉及内容是科举制度创立之前的选官制度。8.(2010年山西)魏晋时期,官员大多数从高门权贵子弟中选拔,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了三分之二。这种变化说明()A.唐政府不任用权贵子弟B.唐政府力求以才学选官C.唐朝社会文学艺术繁荣D.唐朝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解析:B分析题干中材料的含义,反映了唐朝主要通过科举制选拔官员。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选拔标准是考试成绩的优劣,由此看出,唐朝政府选拔官员的标准是才学。9.(2011年内江)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它正式创立于()A.隋文帝时期B.隋炀帝时期C.唐太宗时期D.武则天时期解析:B科举制是隋文帝开创的,正式形成于隋炀帝时期。10.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的繁荣与科举考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有密切关系。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内容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答案:D11.2010年4月,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地震后,全国各族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互助的赞歌。翻开历史画卷,不乏讴歌民族团结的光辉篇章。下列人物中,为民族团结做出突出贡献的是()A.玄奘B.文成公主C.鉴真D.文天祥解析:B本题抓住题干关键信息“民族团结”分析。题肢中促进民族交往的历史人物是文成公主。12.(2011年成都)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他是()A.汉武帝B.隋文帝C.唐太宗D.唐玄宗解析:C唐太宗对待少数民族一视同仁,因此受到少数民族的爱戴,被尊称为“天可汗”。13.2010年是中国与印度建交60周年。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表述正确的是()A.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B.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D.玄奘以亲身见闻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解析:DA项“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说法是错误的,唐朝时印度称为天竺;B项“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不正确,大昭寺位于中国。C项“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也是错误的,佛教在西汉时期传入中国。14.(2010年泉州)下面两幅图片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解析:B图片反映的两个人物玄奘和鉴真都是在唐朝时期对外开放政策下,在对外交往中作出贡献的人物,题肢中与唐朝对外开放有关的选项是B。15.七年级(一)班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日本派遣唐使来华解析: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属于民族间的交往,与他们选定的主题“唐代的中外交往”无关,所以是不恰当的。16.(2011年桂林)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有分有和,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的融合。两宋时期,曾出现了宋与辽、西夏、金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解析:C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与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南宋建立于1127年,而此时辽已经被金所灭,据此排除A、B、D三项,选C。17.“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解析:D本题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大宋”“大契丹”判断,这是来自澶渊之盟的规定,题肢中D项“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是宋金和议的内容,可以排除。18.(2010年福州)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最后完成于()A.东晋B.隋朝C.南宋D.明朝答案:C19.(2010年泰州)下列货币中,哪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A.交子B.会子C.美元D.英镑解析:A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20.(2010年陕西)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当时在东北地区设置()A.北庭都护府B.宣政院C.辽阳行省D.吉林将军解析:C本题要抓的关键词是“元朝”“东北”,元朝时期开始设置行省,东北地区设置了辽阳行省。所以答案是C。二、非选择题21.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美好的愿望。以下人物是对封建社会的选拔人才作出贡献的三位统治者,请你结合图片来探究相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孙中山曾经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古最好的拔取真才的制度。”(1)图一是科举制的创立者,他是谁?科举制形成于哪一时期?(2)图二人物对完善科举制作出了怎样的贡献?(3)图三人物对科举制进行了创新,请列举史实说明。唐朝还有哪位人物也推动了科举制的发展?(4)美国学者艾尔曼认为:“科举制不仅对中国有意义,它对全世界都有意义。”结合材料二谈谈对艾尔曼观点的认识。解析:本题考查了科举制的相关内容。第(1)问考查了科举制的创立。第(2)问联系唐太宗完善科举制的措施回答。第(3)问前一问结合武则天完善科举制的措施回答,后一问考查了唐朝对科举制作出较大贡献的唐玄宗。第(4)问依据材料提炼答案。答案:(1)隋文帝。隋炀帝在位时期。(2)重视用科举制选拔人才,扩大进士科的招生规模,扩充国学的规模。(合理即可)(3)创立殿试和武举。唐玄宗。(4)科举制对欧洲文官考试制度的确立也起了积极作用,英国借鉴科举制度,创设了文官制度。所以说科举制对世界都有意义。22.2010年5月1日在上海开幕的世界博览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国际盛会。请回答:(1)走进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你会欣赏到一幅放大了几百倍的《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哪一时期的社会生活?(2)参观日本馆,观众首先会看到遣唐使、鉴真东渡等一系列反映中日两国交往源远流长的历史展示。唐朝时,日本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遣使来中国?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什么重大贡献?(3)世博山东活动周的举办,使得世博山东元素更加引人关注。山东馆以鲁班锁为标志,以孔子像为核心符号,既是对齐鲁文化的凝练和概括,也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如果说孔子思想体现了传统社会价值的规范,那么鲁班智慧则代表了古代城市的营建文化,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所孕育的成果,在传统农业社会里传承演进发挥了重要作用。孔子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4)19世纪中期,世界博览会诞生。从那一刻起,中国人就开始了对它的憧憬与追求。你认为中国终圆“世博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解析:本题以世博会为切入点,考查了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第(1)问考查了《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时期。第(2)问结合唐朝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回答。第(3)问考查了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主张。第(4)问结合所知回答。答案:(1)北宋。(2)目的:密切两国联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贡献:传播了中国文化,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3)儒家。提出“仁”的主张。(4)中国综合国力增强。22.(创新探究)元朝在历史上的贡献有很多:结束了唐朝以后三个多世纪的分裂状态,实现了历史上的新的大统一,版图超过了汉唐,为今天的疆域基本上定下了轮廓。对新疆、西藏等地进行了有效的行政管辖,西藏首次进入中国版图。中国现在的省制发韧于元代的行省制度。元朝在历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和丰富内容,对中国及广大亚欧世界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聚焦图片】(1)图一是谁?他有何历史功绩?(2)图二是元朝的建立者,你知道他是谁吗?元朝灭掉南宋是哪一年?【高端采访】如果你是穿越古代的记者,请你采访当时的皇帝忽必烈:记者:尊敬的皇上,现在的王朝疆域辽阔,如此广阔的领土,您觉得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更好地巩固领土呢?忽必烈:(3)。记者:采取有效的措施确实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但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发展经济,您对发展经济有何高见?忽必烈:(4)。【聆听名言】(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名言,这一名言的作者是谁?作者有何事迹?通过这一名言体现出作者怎样的精神?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元朝的史实。第(1)问考查了成吉思汗的政绩。第(2)问联系课本知识回答。第(3)问结合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回答。第(4)问联系元世祖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回答。第(5)问考查了文天祥的事迹。答案:(1)成吉思汗(或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2)忽必烈。1276年。(3)在中央设立中书省,管理全国事务;在地方设立行省;设立宣政院,负责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重视对琉球的管辖。(4)重视农业,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为牧场的做法。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为便利南粮北运,开凿新运河,开辟海运。(5)文天祥。文天祥是抗元英雄。被俘后,慷慨就义,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