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教学基本要求: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教学要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的作用·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一、单选题(一)例题1.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问题。经济走势是一种社会存在。大众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低级的、初级的反映形式,题干用的是“影响”二字,而不是用的“决定”。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所以应该选择D。社会心理对社会存在具有影响作用,但不能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项的看法不符合题意,同时这种理解也不正确。因为不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意识都会影响社会的发展。所以此题只能选择D项。2.“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在社会形态发展中的作用。这句话意思是手推磨与蒸汽机是不同社会产生的基础和原因,选项中只有D反映了这一思想,说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3.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的关系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的关系[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生产关系的含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集中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因而B项表述是正确的,同时可以排除A项。C、D两项属于生产关系的内容,但不是对生产关系本质的表述,所以不应选。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A.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B.上层建筑的进步可以决定经济基础发展的方向C.经济基础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D.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历史唯物主义部分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在二者的辩证关系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能动的反作用,故应选A项。上层建筑不能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和总趋势,经济发展的规律是不能改变的,所以B、C、D是错误的,不应选。(二)练习题1.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是()。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D.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A.自然科学、道德、宗教B.法律、逻辑学、宗教C.政治思想、艺术、语言学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为()。A.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B.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C.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B.社会物质生产和社会精神生产之间的矛盾C.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5.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是()。A.生产工具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生产管理6.生产关系包括很多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劳动者的分工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7.经济基础是指()。A.一个社会中生产力的总和B.一个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一个社会中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总和D.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8.一定的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即()。A.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B.军队警察等武装力量和政府组织部门C.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9.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根本动力B.唯一动力C.最终动力D.直接动力10.历史人物的产生是()。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B.理论活动和政治活动的统一C.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D.社会政治条件和思想条件的统一二、多选题(一)例题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应理解为()。A.是第一生产力B.是独立的生产力C.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D.是转化为生产力三要素的生产力E.是已经转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力[答案]ADE[解析]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智能性要素,不是生产力中的独立性要素。科学技术要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必须渗透到生产力的三个实体性要素中,同时应转入具体的生产过程之中。由此可见,B、C是对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特征的不正确表述。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能动的反作用在于它()。A.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排除对立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D.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E.决定经济基础的变化[答案]AB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上层建筑的反作用问题。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总是为其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它总是利用政权与意识形态的力量,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巩固,排除与之对立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因此A、B、C三项是符合题意的。D、E两项颠倒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是错误的,应排除。3.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阶级斗争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C.社会改革D.社会革命E.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BE[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因此B、E是符合题意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的主要和直接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不是根本动力。社会革命、社会改革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基本矛盾运动的不同表现形式,A、C、D应排除。4.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B.可以决定历史事件的外貌特征C.可以加速一定历史的进程D.可以延缓一定历史的进程E.可以不受历史条件的限制而对历史起作用[答案]BCD[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历史唯物主义部分关于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问题。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表现为他们是历史事件和历史任务的策划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决定历史事件的外貌特征,可以加速或延缓一定历史进程,故应选B、C、D三项。但他们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总的趋势,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受到具体的时代条件的限制,所以A、E应排除。(二)练习题1.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是()。A.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B.承认意识的反作用C.没有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D.没有客观的说明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E.忽视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2.下列各项社会意识形式,全部属于意识形态的是()。A.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B.政治思想、哲学、艺术C.法律思想、逻辑学、哲学D.军事科学、逻辑学、道德E.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宗教3.下列观点说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有()。A.社会意识归根到底要从社会存在得到说明B.社会存在的变化迟早要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C.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D.有些社会意识不能从社会存在中找到根据E.在阶级社会中,同经济基础相联系的那部分社会意识具有阶级性4.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表现的有()。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B.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D.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E.社会意识有根本不同于社会存在的独立的历史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A.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B.彻底抛弃原来的经济体制C.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代替资本主义经济体制D.对原来经济体制的“扬弃”E.用全新的经济体制代替原来的经济体制6.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A.上层建筑不能先于经济基础产生B.上层建筑的变化决定经济基础的变化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并为它服务E.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矛盾运动7.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有()。A.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或基本动力B.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C.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D.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E.统治阶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表现在()。A.创造社会的物质财富B.创造社会的精神财富C.不受任何条件的制约D.是社会历史变革的决定力量E.每一时代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相同的9.“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A.是两种对立的历史观B.这两种观点是相互补充的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两种观点是辩证统一的E.前者是科学的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10.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有()。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B.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C.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变革要求的规律E.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发展的规律三、辨析题(一)例题1.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答案要点]该命题是正确的。社会形态是同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所构成的统一体。人类历史是人们自觉创造活动的结果。当生产关系不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人们必将在客观可能性的基础上,变革陈旧的社会形态,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社会形态。但是,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生产力,从而也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解析]本题所要考察的是社会历史发展、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规律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辩证关系原理。答题时先要对“社会形态”这一概念进行阐述,同时应指出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社会内部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所推动的,其中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因此,人们不能超越生产力的发展阶段自由地选择某一社会形态;另一方面,历史又是人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的产物,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就体现在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片面强调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规律性或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都是错误的。2.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答案要点]该命题认为在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即承认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认为“成事在天”,即事情的成败是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的,有宿命论和唯心史观的色彩,因而是错误的。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而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人们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获得成功。[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与人的能动性关系的原理是否把握。答好此题首先要搞清楚“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涵义,同时,要揭示出“成事在天”所蕴涵的宿命论和唯心史观的意思。然后还应针对命题中的错误,指出正确的做法。(二)练习题1.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就在于不懂得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2.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3.科学技术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4.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5.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6.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思想理论水平也越高.7.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的.四、材料题(一)例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灵魂的工程师,应当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