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统计(1)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书P108~109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教材分析:课本内容简单,明了,需要用课件来讲解。学情分析:学生以前了解过统计知识。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这是一幅‘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师出示统计表)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989900010203人数(万人)3468810二、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1.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2.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A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三、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1.师演示“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师: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师和生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让生知道是这张统计图是如何画的。师:你们对比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2.小结: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把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3.认识折线统计图,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师: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发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四、巩固练习1.完成书中P109的问题解答;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一小题的问题解答;3、谭件本身的作业可以做。五、小结评价。六、作业:新学案。教学反思:作为统计,让学生看到图形才能真正了解到统计的知识。第二课时*(2)教学内容:书P110~113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材分析:课本内容简单,明了,需要用课件来讲解。以陈东的身高为例来做图,这里要求学生制作统计图。学情分析:学生以前了解过统计知识。本次讲解应容易。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明的妈妈记录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师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二、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1.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师指导个别学生。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A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解决以下问题:小明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师小结:折线中线段最长的那条就是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也可以通过计算所有差值得出结果。)长了多少厘米?是怎么发现的?小明115厘米时几岁?5岁半时小明身高大约多少?这里有点难度(取5岁与6岁之间)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小明5岁半时的身高。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小明身高的发展趋势。三、巩固练习1.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二小题的问题解答;五、小结评价。六、作业: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教学后记:可以结合自己的身高来制作统计图。第三课时练习课(3)教学内容:书P114~116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使学生能熟练制成折线统计图,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科学预测。教材分析:课本内容简单,这里的问题有点难,是预测?学情分析:学生以前了解过统计知识。部分学生有难度,有他的综合能力。教学过程:一、练习1.完成书中P114的第4小题:A学生先观察体温变化,交流对人体温的了解信息;B对照正常值发现信息C回答书中的5个问题师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然后再回答。让学生仔细观察,明确横轴数据表示的含义。2.完成书中P115的第6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结合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价值发现。3.完成书中P116练习十九第9小题的问题解答;让学生根据张浩家这几年旅游消费情况的统计表,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同时能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二、实践活动结合书中第7.8题的练习,开展实践活动。课前参与:1.学生提前根据书中第7.8题的练习的要求,开展调查活动;2.应用书后的练习纸,进行绘制折线统计图。课中交流: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交流作品课后延伸:组织学生从统计图中预测信息,提出科学建议,布置在学校走廊上。三、作业:完成书中P115的第5小题:教学后记:预测能力要结合本题的要求来做,不要乱说,要求学生要认真读题。认真审题。折线统计图(4)教学目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读懂折线统计图,届时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感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材分析:课本内容简单,明了,需要用课件来讲解。学情分析:学生以前了解过统计知识。教学重点: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教学难点:体验制作过程,发展统计观念。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114页第4题的病人体温记录折线图:1学生分组观察讨论: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2汇报:刚进医院时病人正发着高烧。病人体温最高时是39.5度,最低时是36.8度。……师:这也是一种统计图,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折线统计图二、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1课前布置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请把收集到的折线统计图拿出来,说说你是从哪里收集到的,图中表示什么内容?2展示交流:每个组推荐一份较好的在全班交流展示。制作折线统计图同学们,你们刚才从报纸上、网站上、课外读物等收集到了许多折线统计图,这说明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你不想动手制作一幅折线统计图呢?制作步骤1看一看: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2比一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3议一议:折线统计图中的这条折线应该怎样画?学生讨论小结:定宽度、描点、连线、标数量小组合作动手制作老师也在生活中去调查收集了许多资料。1北京地区近六年来的年降水量统计表年份199819992000200120022003降水量1900185016301400172012002北京2003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2003702602402003北京2004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20049045300320请从三组资料中选择一组,制成折线统计图评一评:在小组内会轩昂评一评看谁制作的折线统计图最正确、美观想一想:你制作的折线统计图中,能向别人传递哪些信息?全班展示、评价预测:从2003年和2004年的旅游人数统计图中,你能预计一下,再即将到来的2005年的第二季度游客将达到多少万人?预测身高在书上完成例2,并根据数据进行合理的推测。第八单元数学广角(5)教学内容:植树问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1~3题。教学目标: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教材分析:数学广告角。是解决实际问题,比较难。学情分析:学生以前了解这样的知识。但对些类问题还是很维解决。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答题卡。课前准备:首先让我们伴随着欢快的音乐来学做一节手操,好吗?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间隔的含义1.导入:刚才,在做手操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的小手特灵活,哎,你们知道吗?在咱们的小手中,还藏着数学知识呢?想了解一下吗?请你们伸出右手,张开,数一数,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是在几个手指之间?2.其实,这样的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你们看,这是同学们利用课余正在彩排节目呢?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每2个小朋友之间牵着一根彩带,用了几根彩带,把一根彩带看成一个间隔,那6个小朋友之间是几个间隔?过渡语:在画面上我们看到春天桃红柳绿,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你们知道吗?3月12日是什么日子,这一天全国上下到处都在植树,为保护环境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瞧……3.再次感知,找到规律。这里从头到尾栽了几棵树,数一数,它们之间又有几个间隔呢?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同时板书。那么8棵树、9棵树之间又有多少个间隔呢?你能像这样用一个图表示出来吗?请你们选择一种动手画一画吧!谁来汇报一下?边板书边说:画了8棵树,他们之间有7个间隔数,9棵树之间有8个间隔。(停顿)那你们想象一下,如果从头到尾有10棵树,他们之间又会有几个间隔呢?那20棵树呢?看来,告诉你们植树的棵数,让你们说出间隔数已经难不倒大家了,接下来,如果一排树之间有22个间隔,你知道有多少棵树吗?那30棵呢?(2人说)像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仔细观察,你发现植树棵树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呢?(自己先想想,再把你的想法和伙伴们互相交流一下)。反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评价:哦,这是你的发现……你还能用一个算式来概括。边板书边说:同学们都发现了从头到尾栽一排树时,植树棵树比间隔数多1,(指表格),也可以写成两端要栽时,植树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植树棵树-1。小结:同学们不仅会观察,而且还能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真不错,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数学广角,运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二、新授:例1,同学们自由地小声地把题目读一读。1.从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说一说)2.题目中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3.题目中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吗?(两端要栽)4.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你能自己想办法找到问题的答案吗?有困难的同学还可以借助线段图画一画。5.交流。6.反馈。(1)请你们两人把你们的方法写到黑板上展示给大家看看,好吗?(2)学生分别说想法。(3)听了他们说的,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刚才,这两位同学画线段图和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列算式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都是很善于动脑筋的。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1.基本练习:师:近几年南昌市容有了巨大的变化,随着一个个休闲广场的建立,一条条街道的逐步亮化,南昌市已成为一座具有内涵与魅力的花园城市。最近,我了解到有关胜利路步行街有这样一些信息。那同学们能根据题中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第二步为什么要加1?师:刚才这道题同学们解答得很顺利。师:现在把这道题做了一些改变,看看你们是不是还能很顺利的解答?师问:第一步求到的是什么?师:虽然邓老师对这道题做了一些改变,但是还是没有难倒同学们,那刚才在做这两题的时候,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两题解题思路有什么不同呢?(同学们可以先思考再讨论)。咱们班的同学们不仅会解答,而且还能比较它们的不同,的确这两道题都运用了今天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第一题是根据总长找到间隔数,再利用间隔数求出路灯的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