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3岁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3岁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婴儿期研究)包括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乳儿期(1月—1岁)、学步儿期(2—3岁)。重视:新生儿遗传病筛查。第一节婴儿期研究一、长期被忽视科学心理学诞生于19世纪晚期(1879年),德国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冯特认为研究婴儿无助于理解成人的心理,因为婴儿的行为是怪异而不可预测的。他在1897年撰写的《心理学纲要》中写道:“以婴幼儿为对象进行的实验所得出的结果完全是随机的,因为它的许多信息来源是错误的,所以实验结果也完全不可信。正因如此,认为成人的精神生活只有通过对其童年期心理的分析才能充分加以诠释的观点是错误的。”冯特等实验心理学家之所以认为婴儿期研究不重要,是因为当时他们所采用的实验方法(系统内省法)不适合年幼儿童,因为年幼儿童不能反省和报告自己的经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婴儿期一直是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备受忽视的领域。直到近年,人们才意识到婴儿期是科学地理解人类心理起源的重要源泉。近年来,婴儿期研究即通常说的“宝宝科学”,是发展心理学中最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领域。近年来的大量婴儿期研究表明,婴儿早在生命之最初,掌握语言之前,就已经具备有比我们原先所认为的更强的能力和更丰富的经验。婴儿自出生开始就能在这个富有意义的世界里进行感知和行动,甚至连新生儿都能很快学会利用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第一本有关婴儿期研究的专业杂志《婴儿行为和发展》于1979年由刘易斯·p·利普斯特创办。二、人类婴儿期特征(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相比)1、婴儿太弱了。与其他哺乳类动物相比,人类的孕期较长,而发展相对缓慢。与其他具有体形可比性的哺乳类动物相比,我们活得更长,成熟的速度也相对较慢。2、婴儿出生太早了。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相比,人类婴儿出生太早了。据估计,如果要让人类的幼体具有其他大猩猩种群幼体出生时的发育水平,人类的怀孕期应该至少延长一倍多(约21个月),那么人类为什么要过早出生呢?A、一种理论认为子宫外环境的丰富刺激是人类大脑发育所必需的;B、40周的怀孕母体的能量储存和供应已经无法满足胎儿大脑迅速发育的需求,导致人类婴儿必须过早离开母体,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能量。C、在进化过程中,双足运动带来的骨盆变窄限制了人类胎儿头盖骨的最大生长范围,从而决定了人类胎儿必须提前出生,并且在子宫外继续其怀孕期(子宫外怀孕期)。延长的未成熟期潜藏着巨大的发展动力。三、研究方法的突破“婴儿”(infant)这个单词直译就是不能讲话的人。婴儿不能以任何常规的符号性和指示性系统表达自我,使人们无法轻易了解婴儿的思想。研究婴儿通常运用直接观察,如陈鹤琴的《儿童心理之研究》。近年来婴儿研究方法有了突破。1、习惯化范式(habituationparadigm)又称习惯化与去习惯化。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整个过程合称为习惯化范式。通过这种研究方法能够发现以前无法了解的早期感知能力。2、优先注视范式(preferentiallookingparadigm)也称刺激偏爱程序,这种研究方法以注视时间为指标。通过一个特殊的观察小屋呈现刺激,观察反应并记录注视时间,发现婴儿早期就能够察觉刺激源。根据对不同刺激物注视时间的长短,还发现他们能够区别不同的刺激物,且对某种图形产生偏爱,如鲜艳的色彩、运动的物体、物体轮廓线密集的地方或黑白对比鲜明处、正常的人脸、曲线或同心圆图案等等。偏爱的注视可说明婴儿可能生来就具有某种预定的程序——偏爱注视某些轮廓和图形,也表明他们对所接触的外部事物具有选择性。(图人脸)第二节3岁前儿童动作发展与训练一、动作发展的意义1、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和前提婴儿运用已有的动作模式与外界发生反应,以获得对环境最初的知识与经验。2、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婴儿的动作反映着其心理发展,通过动作研究可以了解婴儿心理发展的内容和水平。3、动作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发展手的抓握动作、独立行走等动作发展可促进婴儿空间认知的发展。4、动作发展促进了社交能力发展随动作能力发展,婴儿与周围人的交往从依赖、被动逐渐向具有主动性转化,动作的发展可诱导婴儿社会交流能力的发展,如“拜拜”如:脊柱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成人脊柱有四个生理性弯曲。而新生儿的脊柱仅骶骨有弯曲;出生3个月后婴儿会抬头,脊柱出现颈部的脊柱前凸,即颈曲;6个月婴儿能坐时,出现胸部的脊柱后凸,即胸曲;1岁左右开始行走,出现腰部的脊柱前凸,即腰曲。(图)二、动作发展的规律婴儿动作发展受生物预置程序的制约,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性,表现为:1、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婴儿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散漫的,以后才逐步分化成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如手抓物)2、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1)头尾原则。从上到下,即从头部开始向脚部发展。头部——躯干——下肢;抬头——翻身——坐——爬——站——走。(三翻六坐八爬)(2)近远原则。从中心到外周,即从身体的中轴部位向周边部位发展。(3)大小原则。粗细指向,即从粗的动作向精细的活动发展,从大肌肉动作向小肌肉动作发展。三、3岁前儿童主要动作发展人类运动学习的“关键期”是指学习某种运动能力的最佳时期。大量研究发现,3岁前儿童运动能力的关键期是有一定规律的。那么,在关键期到来之前,我们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并做好准备。(一)3岁前儿童粗大动作发展表一:3岁前儿童全身动作(粗大动作)发展顺序表粗大动作项目常模年龄成熟早期年龄成熟中期年龄成熟晚期年龄俯卧抬头稍起1.2——2.0俯卧抬头与床面呈45度角3.62.13.24.0俯卧抬头与床面呈90度角3.82.93.54.5抱直、头部转动自如3.32.02.93.7仰卧翻身4.23.13.76.8扶坐竖直4.93.14.26.3独坐前倾5.23.24.55.9独坐6.54.75.16.9自己会爬9.35.98.210.2从卧位坐起9.76.98.611.4扶腋下站立4.73.34.25.4扶双手站7.75.16.68.9扶一手站10.17.09.510.9独站片刻11.99.211.213.3扶双手走步9.87.19.311.0扶一手走步11.89.110.712.7独走几步13.711.212.715.0扶物能蹲11.18.29.811.9自己能蹲13.911.212.614.8会跑、不稳16.714.015.217.7跑能控制19.815.618.320.7自己上下矮床20.014.617.122.8双手扶栏上下楼19.315.018.120.5一手扶栏上下楼23.919.422.728.2不扶栏上下楼28.121.526.133.7双脚跳26.721.324.029.5独脚站33.423.629.5—踢球17.615.016.721.2从楼梯末层跳下31.724.329.134.4跳远30.024.128.235.4手臂举起投掷29.323.627.433.7说明:我国学者李惠桐把某一项目调查样组70%的儿童达到的年龄(即100名儿童有70名能达到的年龄)定为常模年龄,10%的儿童达到的年龄定为成熟早期年龄,50%的儿童达到的年龄定为成熟中期年龄,90%的儿童达到的年龄定为成熟晚期年龄。表中的“年龄”单位为“月”。以儿童动作“独站片刻”为例,70%的儿童在11.9个月时可出现独站片刻的动作,10%的儿童在9.2个月时出现,90%的儿童在13.3个月时出现。10%—90%的年龄距离代表这一阶段儿童动作发展的正常范围,即“独站片刻”最早可以出现在9.2月,最晚出现在13.3月,在9.2月和13.3月这一年龄段出现“独站片刻”都属于正常范围。(二)3岁前儿童精细动作发展表二:3岁前儿童手的动作(精细动作)发展顺序表精细动作项目常模年龄成熟早期年龄成熟中期年龄成熟晚期年龄握住拨浪鼓一会儿即掉1.0——1.9玩弄手2.51.83.23.9能抓住胸前玩具4.73.14.25.5能自己抱住奶瓶5.53.04.47.4可将奶瓶的奶嘴放入口中5.84.15.37.9积木在双手传递6.45.05.96.9能拿起面前玩具6.25.05.86.7拇指和他指抓握6.95.16.57.9拇指和食指捏米花8.97.18.59.9撕纸9.15.78.39.9从瓶中倒出小球13.49.412.514.7拾取东西10.17.99.610.9拿柄摇拨浪鼓13.29.812.413.8把小球放入瓶中12.310.711.713.0翻书一次一页28.319.024.231.9穿串珠28.321.124.231.9折纸长方形31.122.728.334.0折纸正方形34.123.630.8—双手端碗17.112.316.018.5一手端碗27.021.324.429.6搭桥28.919.526.534.4搭火车28.121.826.030.3自己动手27.621.124.830.4搭积木2—4块12.911.012.313.8搭积木5—7块20.918.119.021.8搭积木8—10块—29.5——说明:表中“—”有两种含义:一是表示未测出,二是表示这些项目3岁前儿童未达到。表中“年龄”单位为“月”。李惠桐的实验研究与格塞尔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并认为无论在成熟的早期、中期、晚期对儿童进行训练都会成功。成熟早期是开始学习的最佳期或关键期,效果最好;成熟中期开始训练的效果虽不如早期,但比晚期开始训练好;成熟晚期开始训练的效果不如早期、中期,但总比不学习不训练好。总之,动作训练在成熟早期效果最好,成熟中期次之,成熟晚期较差。现在我们知道了儿童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发生的时间,也知道应该在成熟早期年龄就开始对儿童进行训练,怎么训练呢?四、训练(一)体操(全身运动)在婴儿清醒时,要多活动,应当借助于有健身作用的空气疗法、水疗及在新鲜空气中散步、按摩、体操等方法使婴儿的身体强健起来。按摩是一种消极体操(被动操),能加强婴儿的支撑运动器官,提高肌肉系统的紧张度,提高肌肉的弹性和收缩能力,提高韧带的弹性及灵活性。资料:婴儿被动操,不仅是促进婴儿全身发育的好方法,还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游戏项目。每天坚持给孩子做被动操进行体能锻炼,不但可以促进他的体格发育,还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婴儿被动操适用于2-6个月的婴儿,根据月龄和体质,循序渐进,每天可做1~2次,在睡醒或洗完澡时,宝宝心情愉快的状态下进行。做时少穿些衣服,所着衣服易宽松、质地柔软,使宝宝在全身肌肉放松。操作时动作要轻柔而有节律,可配上音乐。婴儿被动操共8节。上肢运动预备姿势:婴儿仰卧,妈妈双手握住婴儿手腕,把拇指放在婴儿手掌内,让婴儿握拳,两手放在婴儿二侧。第一节:扩胸运动(1)两手左右分开,向外平展,与身体成90度角,掌心向上;(2)两手胸前交叉。(3)同(1)动作;(4)还原。重复二个八拍。第二节:屈肘运动(1)向上弯曲左臂肘关节;(2)还原;(3)向上弯曲右臂肘关节;(4)还原。重复二个八拍。第三节:肩关节运动(1)握住小儿左手由内向外作圆形的旋转肩关节动作,重复四拍;(2)握住小儿右手做同样的动作,重复四拍。第四节:上肢运动(1)两手左右分开,向外平展与身体成90度角;(2)两手向前平举,两掌心相对,距离与肩同宽;(3)两手胸前交叉;(4)两手向上举过头,掌心向上,动作轻柔;(5)还原。重复二个八拍。第五节:踝关节运动(1)预备姿势:婴儿仰卧,妈妈左手握住婴儿的左踝部,右手握住小儿左足前掌;(2)将婴儿足尖向上屈曲踝关节;(3)足尖向下,伸展踝关节;(4)换右足做相同动作。重复二个八拍。第六节:下肢伸屈运动(1)预备姿势:婴儿仰卧,两腿伸直,妈妈双手握住婴儿两小腿,交替伸展膝关节,做踏车样动作;(2)左腿屈缩到腹部;(3)伸直;(4)右腿屈缩到腹部、伸直。重复二个八拍。第七节:举腿运动(1)预备姿势:两下肢伸直放平,妈妈两手掌向下,握住婴儿两膝关节;(2)将两下肢伸直上举90度;(2)还原;重复二个八拍。第八节:翻身运动(1)预备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