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_要素禀赋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基本分析工具和基本概念;要素禀赋理论;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第一节基本分析工具和基本概念基本分析工具•等产量线:获得一定产出所需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等成本线:生产某一商品相同成本下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生产者均衡(K/L)基本概念:要素禀赋;要素密集度基本概念要素禀赋:FactorEndowments,又称要素丰裕度,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实物定义:(TK/TL)A(TK/TL)B•价格定义:(w/r)A(w/r)B•注:①与同一对象比较,一国只能有一种丰裕要素。②判断说明“一国要素禀赋状况与国家大小、要素的绝对数量、以及与比较的对象均没有关系”要素密集度:FactorIntensity,产品生产中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K/L)X(K/L)Y第二节要素禀赋理论基本假设内容:•H-O定理(模型)•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罗伯津斯基定理*基本假设1、2x2x2模型2、技术水平相同3、要素同质,且仅在一国内可自由流动4、A国L丰,B国K丰;商品X为L密,Y为K密5、规模收益不变6、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7、运费和其他交易费用为08、两国消费偏好相同且不变9、两国资源都被充分利用10、两国均实现不完全专业化生产且贸易是平衡的H-O定理定理内容;要素禀赋决定一国的比较优势;一国应主要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则两国都会从中获益。要素价格均等化:虽然要素不能再国际间自由流动,但只要商品的自由流动得到发展,那么要素的相对价格会趋于一致,绝对价格也会趋于一致。罗伯津斯基定理*如果商品价格不变,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会提高密集使用该要素生产的产品的产量,同时减少其它产品的产量。出口贫困化增长:一国生产要素的增加,使产品出口增加时,该国的收入不断增加反而减少。原因出口国经济结构单一,对出口依赖程度高;出口国是一个大国;出口产品需求弹性小;国民经济依赖该种商品出口斯托尔怕-萨缪尔森定理:自由贸易会使产品价格上升的出口行业中使用要素价格的上升,而价格下降的替代部门使用要素的价格下降。特定生产要素模型一、短期生产要素1.关于“短期”的含义在短期内,我们假设有一个生产要素是固定不变的,即不能加以调整,而另一个生产要素则可自由变动。通常,我们视资本在短期内是不能变动的,即在不同部门间不能自由流动。2.定义“短期”的两个原因定义:“特定要素”(specificfactor):所谓特定要素是指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它部门的需要。(1)不同部门的要素密集度不同,生产结构变化对不同要素价格产生不同影响,导致企业要素收益的变化。(2)尽管在长期内,要素能完全自由流动,但在短期内,工厂的规模往往是固定不变的,而劳动虽然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别,所以可认为在短期内劳动可自由流动。以上关于生产要素性质的长短期分析,也同样适用于另外一种情形:生产要素包括三种,但每种生产只使用其中的两种要素。二、特定要素模型(一)基本假设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结构,与前面的要素禀赋理论相比,除了关于要素流动性的假设不同外,其他方面基本相同。其具体包括:(1)X、Y两种产品生产都使用资本和劳动;(2)规模收益不变;(3)劳动是同质的,可在两个部门间自由流动;(4)劳动总量是固定的,并且充分就业;(5)资本是特定生产要素,即两个部门的资本不能互相使用;(6)每个部门的资本投入都是固定不变的;(7)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二)模型的均衡解1.两点说明:(1)模型是以短期内一国供给面的情况为基础,不涉及需求面因素。(2)由于只有劳动是可变要素,所以在商品价格已知的条件下,只要知道劳动在两个部门间如何分配,便可确定要素市场的均衡和要素价格。2.模型的均衡:(1)与封闭条件下的生产均衡相比,开展贸易以后,将依据比较优势原则,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的商品。那么国际贸易将促使该国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2)由于价格上升,所以出口部门的劳动报酬超过了进口部门。(wfw)。这必然引起劳动由进口部门向出口部门转移。(3)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出口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力将下降,而进口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力则上升。于是出口部门的劳动报酬开始回落,进口部门的劳动报酬开始回升。(4)随着劳动的在两个部门间的流动,两个部门的劳动报酬又重新趋于一致,最后达到新的均衡,具体均衡情况如下图所示图4—1是一个上端开口的埃基沃斯方框。方框底边的长度表示劳动总量,其它两边分别表示X、Y部门中的劳动价格或报酬。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两个部门的要素报酬分别为:由于资本是特定不变的,所以两个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力只取决于劳动投入量。劳动投入越多,边际劳动生产力就越小,所以,在商品价格给定不变的前提下,劳动的报酬与劳动投入量之间成反比。图中劳动边际生产价值VMPLX所代表的曲线反映了X部门对劳动的需求与劳动价格之间的关系,即劳动需求曲线,而则表示Y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在图中,两条件劳动需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生产函数的性质,位置则取决于商品价格。当两个部门的劳动报酬相同时,劳动在两个部门间的的分配便达到均衡。图中,当两个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相交时,两个部门面对相同的劳动价格,为w。此时,X部门的劳动投入量为OxL,Y部门的劳动投入量则为OyL。劳动的分配一旦确定,两个部门的生产也随之确定。第二节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总的来说,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与长期一样,也是通过商品价格变化来传递的。一、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当达到新的均衡时,与封闭条件下的均衡相比,该国的劳动价格与特定要素价格都发生了变化,(一)、劳动实际报酬的变化根据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分配方程,在开放条件下达到均衡时进、出口部门的实际工资可写成下列形式:由于两个部门的资本是固定不变的,所以,1.贸易后该国的工资水平将提高,但提高的幅度小于X商品价格的上涨幅度。2.对于劳动者来说,若其全部收入均来自于工资,则其实际收入水平在贸易后是否提高,取决于其消费结构。如果劳动者的消费偏重于X商品,则其实际生活水平可能会下降;如果劳动者的消费偏重于Y商品,则其实际生活水平可能上升。(二)、X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相对于X产品,X部门的资本实际报酬可表示为:当X部门由于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劳动流入时,其特定要素——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将上升。因此,在自由贸易下,X部门的资本实际收入提高了。(三)、Y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同样,相对于本部门产品,Y部门的资本际报酬可表示为:当Y部门因X商品价格上涨而流出部分劳动之后,其特定要素——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将下降,因此,贸易后Y部门的资本实际报酬下降了。结论:国际贸易会提高贸易国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降低与进口相竞争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而对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的影响则不确定,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是否提高取决于要素所有者的消费结构。重叠需求理论-概述重叠需求基准利率变动重叠需求理论产生于1961年,是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taffanB.Linder)在《论贸易和转换》一书中提出的,他从需求的角度阐述了部门内贸易发展的原因,是对古典贸易理论的补充;对于发达国家之间在二战后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产业内贸易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各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trade),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trade),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因此,重叠需求理论是对要素禀赋理论的发展和完善。编辑本段基本观点重叠需求理论-基本观点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B.Linder)提出了偏好相似理论(或称重叠需求理论)。林德指出,平均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消费需求变化趋于一致,而两个国家需求偏好越相似,需求结构重叠程度越大,相互间开展工业品贸易的可能性越大。偏好相似理论有助于解释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大量开展的电信产业内贸易。代表性需求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重叠需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一个独立条件。两国之间的需求结构若是越接近,则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就越雄厚。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重叠需求的范围也就越大,两国重复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品。如果各国的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则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新的重复需要的商品便不断地出现,贸易也相应地不断扩大,贸易中的新品种就会不断地出现。所以,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间的贸易关系就可能越密切;反之,如果收入水平相差悬殊,则两国之间重复需要的商品就可能很少,贸易的密切程度也就很小。意义重叠需求理论-意义1.需求相似理论表明,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存在产业内贸易的基础2.需求相似理论对于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迅速发展的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具有特别的意义假设条件重叠需求出口贸易需求相似理论两个假设条件:1、需求结构不同的假设(或称消费者行为假设):假设在一国之内,需求受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决定。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必需品,但如果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同,则其偏好也相同。一般情况下,一国对该国平均档次的商品的需求量最大,其成为代表性需求。2、两国需求重叠的假定:厂商根据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需求结构来决定其生产方向与内容,而生产的必要条件是对其产品有效需求的存在;如果两国的平均收入水平相近,则两国的需求结构也必定相似。反之,如果两国的收入水平相差很大,则他们的需求结构也必存在显著的差异。国内生产的产品有富余,有能力向国外出口产品。两个国家的偏好相似,需求结构接近,或者说需求结构的重叠部分越大,两国间的贸易量就越大。两国人均收入水平相近,则需求结构相似,需求重叠部分就越大,两国间的贸易量就越大。在此基础上,贸易按照以下流程进行:一国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对工业制成品尤其是奢侈品的需求增加(恩格尔定律)——带动本国工业制成品生产增加,结果使产量的增加超过了需求的增长,从而有能力出口——对于这类产品,只有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才会有较多的需求,因而出口对象国是收入水平相近,需求相似的国家,这样就使得两国间贸易量增大。林德的理论从偏好相似和重叠需求的角度,对发达国家之间的北—北贸易的快速发展作出了解释,所以称为“重叠需求论”。产品的生命周期学说1国际贸易发生时由于不同国家在生产技术上存在差距,技术差距的产生和缩小会改变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2国际贸易的4个阶段:产品创新阶段(技术);模仿国开始生产该种产品的阶段(资本);外国模仿者以低成本为基础开始向第三国出口阶段(劳动);外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阶段。规模经济1内部规模经济是指厂商的平均成本下降,是由厂商的生产规模扩大所致。(固定成本大的如资本密集型)原因:固定成本;大批购买原料降低可变成本。外部规模经济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与整个行业的生产规模有关。主要原因:生产设备及供应专门化,共同生产要素相互借用或租用,技术外溢成果。一、供求弹性与关税承担在大国情形下,关税负担是由国内消费者和国外出口商共同承担的,双方承担的程度取决于出口商产品的供给弹性和进口国对该产品的需求弹性。(需求弹性供给弹性,出口商承担更多关税)二、最佳关税最佳关税是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是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边际损失)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等。在进口国的需求弹性较大且出口国的供给弹性较小时,征收关税可改善本国贸易条件,可能使本国福利增加。所谓最佳关税就是指在零关税和禁止性关税之间存在某一最佳点,在这一点因贸易条件改善而额外获得的收益恰好抵消了因征收关税而产生的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所带来的额外损失。最佳关税图示:第二节幼稚产业论幼稚产业论的基本观点:以短期内本国的福利损失为代价,在未来实现潜在利益,只要未来获得的利益足以弥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