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农业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农业经济学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专门研究农业领域中各类经济问题的的部门经济学。研究对象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包括农业生产的运动规律,农业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以及两者相互之间的运动规律。2.农业的概念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在现代社会中成为第一产业。从本质上看,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和自然力,通过自身的劳动强化和控制生物的生命过程,以取得人类所需要的物质产品的生产部门。3.农业再生产得基本特征自然再生产---指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经济再生产---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与改造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自然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4.如何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以及农业的多功能性一,从农产品对人的重要性来看,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二,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看,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独立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三,农业是工业发展的条件。农业的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在向人类提供粮食和工业原料的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非商品性产出功能,这些功能所产生的价值无法通过市场交易和产品价格来体现。包括生态环保功能,社会稳定功能,文化传承和教育功能。5.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阶段主要特征恢复和“一五”时期(1949~1957年1949-1952年间,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恢复和提高,1954-1956,毛泽东提出的“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力发展思路,到1957年,全面完成了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跃进”和恢复时期(1958~1965年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方法,可概括为“十分指标,十二分措施,二十四分干劲”。“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8年以“农业学大寨”运动方式、扣政治帽子、行政压制、形式主义等手段推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领导方法。改革开放以来(1979~2000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生产责任制、市场化改革、农业技术进步、增大农业投入新世纪以来(2000~农业生产组织开始社会化6.三农问题的基本涵义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总称7.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二三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民福利水平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8.经济制度的功能一,降低交易成本。二,创造合作条件。三,提供激励机制。四,使外部性内部化。9.变迁制度的概念变迁制度是制度的替代与转换过程。它既可以理解为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也可理解为一种更有效的制度的产生过程,还可理解为制度结构的改善过程。10.产权制度及产权划分产权制度是划分,确认,界定,保护和行使财产权利的一系列规则,是制度化的财产权利关系。特定的财产权利都可以分为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11.农业家庭经营的概念是指以农民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劳动力为主独立或相对独立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农户经营和家庭农场经营。12.农业家庭经营的客观必然性一,农业的产业特点决定了农业适合家庭经营。1,农业劳动对象和劳动内容的特点决定了农业不适合公司化经营。2,农业劳动成果的最后决定性决定了家庭经营比较合适。3,农业自然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和不可控制性决定了家庭经营比较合适。二,家庭的社会经济特性决定了农业适合家庭经营。1,家庭成员具有利益目标的认同感,使得农业家庭经营的劳动激励多样,管理成本最小。2,家庭经营可实现家庭成员的分工和劳动力的充分利用。13.中国农业家庭经营的特点一,家庭经营是集体经理组织内部的承包经营,因而不同于合作化前的农户个体经营。二,家庭经营是“双层经营”中的一个经营层次。三,家庭经营所得与农业经营成果紧密结合14.家庭经营的完善与发展一,鼓励土地流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二,提高家庭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三,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15.农业规模经营是指根据规模经济的要求和自然,经济,社会,技术条件的可能,将土地等生产要素适当集中,通过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的农业经营方式。农业规模经营不等同于土地规模经营。16.兼业农户兼业农户是与专业农户相对而言的,它是指有相当时间从事非农工作或者依靠经营农业以外的其它事业取得相当收入的农户,这类农户一般多为规模中小的家庭经营。各国关于兼业农户的划分标准有所不同,有的国家是依据农业外部收入的大小或者比率来划分,有的国家是依据农业和农业外部劳动日数的分配来划分的。17.农业合作经营是指农民特别是指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小生产者为改善生产条件,维护经济利益,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共负盈亏的农业经济形式。18.国际合作社联盟的合作社原则(罗虚代尔原则一,自愿与开放的社员。二,社员民主管理。三,社员经济参与。四,自主和自立。五,教育,培训与信息。六,合作社间的合作。七,关注社会。19.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原则一,成员以农民为主体。二,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三,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四,成员地位平等,实行民主管理。五,盈余要按照成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埃及返还。20.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含义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利益为纽带,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产业为核心,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种养加,供产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联结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将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经营方式。2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点一,布局区域化。二,生产专业化。三,经营一体化。四,服务社会化。五,管理企业化。2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一,龙头企业带动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二,合作组织带动型,专业合作社+农户三,专业市场带动型,专业市场+农户四,农业企业集团型23.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产生动因一,农户通过延长产业链以提高农业效益的需要。二,农户和龙头企业降低经营风险的需要。三,农户和龙头企业降低交易市场费用的需要。四,龙头企业为保证农产品原料质量的需要。24.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作用一,有利于解决农户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二,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三,有利于实现农业的标准化。四,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五,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六,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经营制度的创新。25.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联结机制的类型:合同联结,股份联结,市场联结。26.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对策一,选好主导产业。二,培育龙头企业。三,加强基地建设。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五,完善运行机制。六,强化科技支撑。七,优化体制和政策。27.农业自然资源的概念是指自然资源中可被用于农业生产的物质和能量,以及保证农业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所需要的自然环境条件的总称。28.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一,地域差异性二,整体系统性三,动态稳定性四,数量有限性五,社会经济性29.农业土地资源的特点一,数量有限,且不可替代。二,位置固定,不能移动。三,能永续利用,土壤肥力可以提高四,土地生产力具有差异性30.我国农地资源的状况一,农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水平低。二,耕地后备资源贫乏。三,大部分地区土地资源质量不高。四,农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地区间土地生产力差异显著。31.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一,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二,土地质量不断下降。三,过度利用于闲置浪费并存。32.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和基本途径原则,因地制宜。节约用地。保护资源。有偿利用。途径,广度开发。深度利用。33.粗放经营与集约经营的概念粗放经营是指在较低的技术水平下,将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分散投放于较多的土地,实行简耕粗做,广种薄收,主要依靠扩大农用地面积来增加农产品产量的经营方式。粗放经营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表现。集约经营是通过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和技术装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实行精耕细作,主要依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增加农产品产量的经营方式。34.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及农业集约经营的启示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的前提下,对一定面积的土地不断追加某种要素的投入量,这种要素带来的土地产量最终会出现下降的现象。启示,一,农业集约经营要如意要素投入的适合度,要素投入并不是越多越好。二,生产过程中各要素的投入必须保持合适的比例。三,要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35.我国农业集约经营的途径一,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二,广泛采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三,适当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集约经营程度高的农业部门的比重。36.我国水资源的状况一,总量多,人均量少二,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三,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37.我国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一,水资源开发不均衡,贫水区开发过度。二,水资源配置不均衡,生态用水紧缺。三,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低。四,水资源环境恶化,水体污染严重。38.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二,完善管理体制和管理组织机构,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三,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机制,促进节约用水。四,合理配置水资源,正确处理地区间,产业间的用水矛盾。五,加强水资源综合开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六,研究和推广农业节水技术。七,加强执法力度,保护水资源。39.农业劳动性资源的特点流失性—劳动力资源的服务能力不能储藏可再生性—只要利用得当,可以不断恢复和补充能动性—劳动者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两重性—既是劳动者,又是消费者40.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的状况一,农业劳动力数量多,比重大二,农业劳动力素质较低三,农业劳动力在地区间的分布不平衡四,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41.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一,提高农业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二,合理利用和改善自然条件三,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四,建立合理的劳动组织形式五,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42.刘易斯模型的思想要点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二元的经济结构传统农业部门存在剩余劳动力由于工农业之间的收入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农业剩余劳动力有流向工业部门的趋势城市现代工业部门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结果是扩大了生产,积累了更多的资本上述过程反复进行,便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伴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不断流出,传统农业部门得到了改造,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慢慢消失43.剩余劳动力概念及变现形式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在既定的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技术条件下,农业劳动力中无法充分而有效地实现与劳动条件结合的那部分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表现形式:常年性剩余:超过农忙季节需要的农业劳动力季节性剩余:只是在农闲季节呈闲置状态的农业劳动力44.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加快工业化进程,在农村非农产业中消化农业剩余劳动力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镇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开展劳务输出,拓展国外就业空间45.农业资金的来源农业生产主体—主要是农户和农业企业,也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政府财政资金--中央和地方财政通过预算拨款的方式,用于农业的各项支出信贷资金--金融机构或个体信贷供给者给农业生产经营者融资所形成的各种贷款国外资金--国际经济组织(联合国、世界银行等的资金,政府间的援助或农业投资项目,国外金融机构、企业或个人进行的农业投资46.财政农业投入的依据农业中的公共产品需要财政投资来提供农业生产的外部性需要财政投资来校正农业的弱质性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农业的宏观调控需要政府的财政投入农业的国际化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47.财政农业资金的投入方向提供农业发展所需的公共产品对农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48.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继续深化农行、农发行的改革(明确职能定位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引导其他金融组织为“三农”服务探索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积极引导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49.农业科技进步概念及内容指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创造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代替落后的传统经验技术,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