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京津冀一体化京津冀A京津冀一体化的主要范围C京津冀的經濟增長B京津冀一体化的未来展望化目錄主要范围京津冀一体化由京津唐工业基地的概念发展而来,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涉及到京津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80多个县(市)。国土面积约为12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为9000万人。京津冀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三省市定位分别为,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京津冀京津冀一体化七项协议2014年08月01日,河北省党政代表团来京考察。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与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本顺,省委副书记、省长张庆伟座谈。座谈会后,王安顺、张庆伟代表双方签署了两省市《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共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协议》、《共同推进中关村与河北科技园区合作协议》、《共同加快张承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协议》、《交通一体化合作备忘录》、《共同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协议》、《共同推进物流业协同发展合作协议》七项协议。充分发挥张家口、承德、秦皇岛的生态优势和滨海资源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交通网络京津石三条高速路线连接,周边区县公路与高速路都有对接口。相邻城市形成一小时到两小时的交通圈。资源建立健全京津冀联防联控协作机制,着力改善京津冀空气质量。环境产业向周边转移北京部分产业,并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临空经济、现代物流等产业。人口周边城市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功能疏解,向周边城市分散五百万人口。受益区域燕郊区域、廊坊区域、保定区域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助推中国经济增长京津冀三地签署“1+4”合作协议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顶层设计方案完成京津冀协同发展再提速多条互联互通交通基础设施提上建设日程建设承担平台促三地间产业转移加速建立“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推动生态领域合作京津冀一体化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引擎京津冀的现实困难1、生态脆弱性十分突出,环境问题由城市演变为区域性难题环境治理问题演变为区域性难题,是我国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城镇密集地区。京津冀地区是世界性雾霾问题最突出的地区之一,区域的工业化、城镇化、机动化与华北地区大气环境变化相关联,形成了燃煤-机动车-工业废气排放多种污染物共生局面。基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完整一年的全国945个监测站发布的PM2.5监测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超标频度全国最高,其中污染最集中的地区在邯郸、邢台等地。同时该区域也是我国水环境污染、农村面源污染和特大城市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环境污染问题与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模式密切相关。根据河北省社科院的研究指出,河北省农村地区广泛且密集分布的乡镇或村办工厂,包括小水泥、小冶金、小造纸等“十五小”、“新六小”企业对于区域性雾霾的贡献不容忽视。2、城镇体系发育失衡,次级中心城市发展滞后,县域发展分散长期以来,重大功能设施过度聚集北京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大量交通枢纽设施和线网终端汇聚北京,使得北京集聚过多的通过性交通运输职能,加剧了城市交通的负担。石家庄、唐山常住人口的年均增长量不到北京的十分之一。50万人口规模等级以上城市的综合实力,经济开放度、综合枢纽职能、城市商贸服务职能、区域创新能力等方面,与长三角、珠三角同等规模城市相比差距十分明显。若仅考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强制关停农村工业,对农村就业的冲击影响将十分突出。未来发展目标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实力将进一步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协同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首都“大城市病”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京津冀一体化2016年实质推动:城际铁路全面开工2016年河北将推进交通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加快京沈客专、唐曹铁路、首都地区环线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京唐、京霸、廊涿城际和白沟支线,打通扩容一批“断头路”“瓶颈路”。最新动态天津之眼避暑山庄白洋淀鸟巢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