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201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要点第四章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第一节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概述一、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涵义商业银行经营指商业银行对所开展的各种业务活动的组织与营销;商业银行管理是商业银行对所开展的各种业务活动的控制与监督。二、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内容1、商业银行经营的内容(1)负债业务。吸收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借和货币市场拆借及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等;其中又以吸收存款为主。(2)资产业务。贴现、贷款、证券投资、金融租赁。(3)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中间业务:汇兑、信用证、信托、代收、银行卡。表外业务:未到期的远期合约、期货、期权、备用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等。2、商业银行管理的内容(1)资产负债管理(2)财务管理(3)风险管理(4)人力资源管理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一般性存款除用来满足其日常和清算需要外,另一作用是(调剂库存现金余额)。3、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组织与营销、对负债业务的组织和营销、对资产业务的组织和营销)。、三、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关系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经营是管理的对象和出发点,银行的管理是对经营活动的管理。经营是银行生存发展的根本,管理是为了确保经营的效率,服务于经营,为了更好的经营。四、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原则(一)商行经营与管理的原则。1、安全性2、流动性3、盈利性。追求盈利是商行经营的核心目标。(二)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关系。即有联系又有矛盾。1、流动性与安全性是成正比;但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成反比。2、安全性是经营的前提,是经营管理原则之首;流动性是实现安全的必要手段;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商业银行三大经营原则中流动性原则是指(C.资产和负债流动性)(三)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原则1、我国经营与原则的发展:(1)单一的贷款“三原则”(2)专业银行的贷款管理原则(3)经营与管理“三原则”的初步确定。1995年《商行法》经营管理原则在我国初步确立。(4)经营与管理原则的调整。1995年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2003年改为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2、我国银行经营与管理原则的特点(1)效益性而不是盈利性不单指经济效益,还包括社会效益(2)我国银行经营原则顺序与国际接轨(3)商业银行审慎经营规则审慎经营包括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损失准备、风险集中、关联交易、资产流动性等要求第二节商业银行经营一、商业银行经营。商业银行经营是对其所开展的各种业务活动的组织和营销。二、商业的业务运营模式(一)传统的业务运营模式以层级管理为特征,以层级中的每一个业务单位为基础,以业务前后台一体为核心的方式。传统经营模式的特点是网点的会计核算型优点是前后台紧密结合,业务处理快捷等;缺点是由于风险控制要求,后台各个流程环节都必须配备人员单人业务量不饱满,人工成本高。(二)新型的业务运营模式新型业务运营模式的核心就是前后台分离。前台由会计核算性转为营销型(产品营销、柜台服务、风险控制);后台主要负责核心业务系统运行维护。新型业务运营模式的优点:1、前台营业网点业务操作规范、工序化2、实现业务集约化处理3、实现效率提升4、提高风险防范能5、可以大降低成本三、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市场营销(一)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概念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是银行为了创造可同时实现个人和企业目标的交易机会,而对与金融产品有关的想法、物品和服务的构思、定价、促销和分销进行策划和实施的过程。市场营销是经营的核心(二)与客户建立更加稳定的关系——关系营销关系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是对顾客的理解四、负债经营商行的负债包括存款、同业拆借、向央行借款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存款。(一)存款经营的基本内容商业银行存款经营最重要的方面是必须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不断开拓为客户服务的领域。(二)影响存款经营的因素1、支付机制的创新2、存款创造的调控3、政府的监管措施(三)存款经营的衍生服务:现金管理1、现金管理服务产生的背景现金管理服务是商业银行向存款人提供包括告知其账户中的可用资金情况,建议他们选择、整合存款人的各个账户余额以实现其利息收入的最大化等服务——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服务。2、现金管理服务的内容(1)资金管理类服务:余额报告服务、存款汇总服务、锁箱服务(2)资金控制类服务:控制支付的服务、应付汇票服务等(3)账户完善类服务:账户调节服务、同业现金管理服务等五、贷款经营主要内容1、选择贷款客户(1)客户所在的行业(2)客户自身情况及贷款用途。对贷款人的了解一般需要三步:贷款面谈、信用调查、财务分析。信用的5C标准:品格(Character)、偿还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经营环境(Conditions)、担保品(Collateral)2、培养客户的战略3、创造贷款的新品种和进行合适的贷款结构安排4、在贷款经营中推销银行的其他产品(1)由贷款发放本身所引起的——对原有客户的深度发展(2)通过贷款谈判了解到新的要求和另外的客户——扩展新的客户六、中间业务(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经营观念变化1、2001年7月《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首次将中间业务作为银行正常业务加以规范2、2002年人行又发文明确商业银行可以从事一部分投资银行类业务。3、我国发展中间业务的策略。(1)完善结算服务(2)扩大代理业务范围(3)完善银行卡功能(4)开拓投资银行类业务(5)积极拓展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新兴业务。(二)中间业务经营的基本内容1、不断推出多样化的金融产品。(1)改进现有产品(2)组合现有产品(3)模仿其他产品2、与客户建立更加稳定的关系——关系营销第三节商业银行管理一、资产负债管理(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论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对其资金运用和资金来源的综合管理。1、资产管理理论以商业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为重点。其核心认为商行的利润主要来源于资产业务,而商业银行只能被动地接受负债。资产管理理论的基础是:商业性贷款理论、转移理论、预期收入理论。2、负债管理理论以负债为经营重点来保证流动性的经营管理理论。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在保持流动性方面,没有必要完全依赖建立分层次的流动性储备资产,一旦需要资金,可以向外举债,只要能借到资金,就可大胆放款争取盈利——主动负债除传统存款业务以外,商业银行可以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方式来弥补活期存款的局限性,从而保持资金的流动性。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该理论认为商行的经营管理中,不能偏重资产和负债的某一方,高效的银行应该是资产与负债管理双方并重。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产生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是目前现代商业银行最为流行的经营管理理论(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内容1、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理(1)规模对称原理规模对称原理指从总体上管理银行资产运用的规模必须与负债来源的规模相对称。是一种建立在合理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动态平衡。(2)结构对称原理(3)速度对称原理。资产平均到期日/负债平均到期日=平均流动率。若平均流动率1,资产运用过度;或平均流动率1,表示资产运用不足。(4)目标互补原理(5)利率管理原理。差额管理就是固定利率负债大于固定利率资产的差额,与变动利率负债利率小于变动利率资产的差额的相适应,从而不断保持银行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利率灵敏性资产与负债管理是指由于市场利率的频繁变动可能会对商行造成损失,所商行就要在利率灵敏性的资产和负债两方面进行比较,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动的预测,相应的地灵敏性资产和负债进行调整,以取得较多的盈利。(6)比例管理。安全性指标、流动性指标、盈利性指标2、资产负债管理的内容(三)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1、我国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制度的建立1994年,国有商行、农村信用社、按人行的要求开始全面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即以比例加限额控制的办法,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实行综合管理。1998年1月1日起,人行取消了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增加量管理的指令性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在逐步推行资产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基础上,实行“计划指导、自我平衡、比例管理、间接控制”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2、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指标体系《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分为三个层次: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1)风险水平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及波动性A、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流动性比率: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不低于25%)超额备付金率:超额准备加库存现金/各项存款总额(不低于2%)核心负债比率:核心负债/负债总额(不低于60%)流动性缺口比率B、信用风险监管指标不良资产率和不良贷款率(不高于5%)、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比资本净额)(不高于15%)、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比资本净额)(不高于10%)、全部关联度(不高于50%)(全部关联授信/资本净额)。C、市场风险类指标——衡量银行因汇率与利率变化而面临的风险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率、市场敏感性比率(2)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行资产风险程度的变化(3)风险抵补类指标——衡量商行风险抵补的能力2、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条件1、二级银行体制——央行和商业银行2、灵活有效的资金运作市场3、灵活有效的资金调度体系4、财务分析制度严格规范二、风险管理(一)银行风险及成因1、银行风险产生的根源:高风险行业、经营货币这种特殊商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中介地位、影响金融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也影响银行的资金安全。2、商行风险产生的主观原因包括决策环节、管理环节、风险控制环节3、商行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二)商行的主要风险1、按风险产生环境: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2、按风险产生原因: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投资风险、国家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3、巴塞尔协议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三)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1、风险管理含义2、风险管理的方法(1)风险的识别和认定。资产风险基本权数是识别和认定银行各类资产风险含量的基本标准,是衡量银行经营风险的主要依据根据不同授信对象和资产类型,将风险资产权数分为0、10%、20%、50%、100%五档。(2)风险控制A、贷款资产风险控制措施:降低信用贷款比重;提高担保抵押贷款的比重;严格贷款审批制度,控制信贷风险;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B、非贷款资产风险控制(3)不良资产经营管理与处置不良资产分类:信贷类不良资产和非信贷类不良资产2004年以前包括逾期、呆滞、呆账贷款。2004年以后包括次级、可疑和损失类不良资产处置手段:信贷类:催讨清收、(五)《新巴塞尔协议》与风险管理1、《新巴塞尔协议》的产生与主要内容(1)《新巴塞尔协议》的产生1998年开始酝酿,2004年正式出台我国银监会计划我国大型商行在2010年左右实施《新巴塞尔协议》(2)《新巴塞尔协议》主要内容最低资本要求(不低于8%);加大对银行监管的力度;对银行实施更严格的市场约束2、《新巴塞尔协议》与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加强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是实施新巴塞尔协议的关键。3、《新巴塞尔协议》对我国的启示银监会要求2007年1月1日国内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8%最低标准新巴塞尔协议在最低资本金要求中,提出内部评级法,银监会积极鼓励国内大型银行加快内部评级体系建设。三、财务管理(一)财务管理概述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银行经营活动和资金运动进行的综合管理。1、财务管理的核心——基于价值的管理价值管理的价值指股东价值2、财务管理的目标。银行财务管理的目标银行价值最大化3、财务管理的功能。商业银行管理分为三个层次(1)会计职能:监督控制、反映信息、规范反映信息(2)财务:计划制定、决策选择和资源分配(3)公司财务:通过业务经营和股权交易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4、财务管理的原则。科学、统一、审慎、规范的管理原则(二)财务管理的内容财务管理包括资本管理、成本管理、利润管理、财产管理、财务报告等方面。1、资本金管理(1)资本金是为保证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顺利开展所必须投入的货币资金以及经营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