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濮阳市产学研合作工作简介我市十分重视开展产学研合作工作,把产学研合作工作作为全市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作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濮阳的有效途径来抓。目前,我市通过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一、我市开展产学研合作取得的成效1、领导重视,营造产学研合作良好氛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工作,努力创造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良好氛围。成立了濮阳市促进产学研合作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国资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教育局、市地税局等为成员单位,统筹领导和协调全市产学研工作。出台了《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工作的意见》等多项有关科技工作和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对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开展技术创新等给予优先支持和奖励。2、以政府为主导,建立产学研合作推进机制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为主题,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的方式,政府搭台,产学研唱戏。从政府层面到企业层面,引进来,走出去,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等形式,成功举办了18次科技成果转化暨产学研合作洽谈会。产学研合作工作继续保持了全省领先水平。一是政府与高校院所一对多,深化政府层面与高校院所的全面合作。市政府分别与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等21所高校院所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项目信息发布和项目对接洽谈,达成了一系列产学研合作项目。目前,我市与市院合作的21所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共有102家,合作项目163项。-2-二是请进来,政府与高校院所一对多,企业与高校院所多对多,举办科技成果转化及产学研合作洽谈会。去年5月,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濮阳科技成果转化暨产学研合作洽谈会。邀请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等56家高校院所的120多名专家教授发布信息、洽谈项目。我市30家企业与27家高校院所签订科技合作项目34项,签约金额3.6亿元。目前全市共有305家企业与国内264家高校院所进行合作,合作项目385项,三是请进来,政府与高校一对一,企业与高校多对一,邀请专家对企业进行诊断服务。去年7月份,邀请西安交大3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组成科技服务团,深入我市企业,进行科技服务。服务团成员分14个组分赴企业,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情况。历时一个半月,形成了《西安交通大学科技服务地方行濮阳站调研诊断总结报告》。报告问题诊断准确,原因分析透彻,建议切实可行,市委书记段喜中、市长赵瑞东对报告做了重要批示。四是走出去,政府与高校院所一对一,企业与高校院所多对一,开展项目谋划活动。2013年3月,组织濮阳贝英数控赴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进行项目洽谈活动,达成了联合组建贝英数控先进制造装备技术中心合作协议。2013年8月份,组织17家企业,先后赶赴武汉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大、四川大学等9家高校院所开展科技项目谋划活动,谋划储备项目37个,项目投资总额133.21亿元。2013年12月4日,在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举办了“濮阳市化工企业与中科院过程所专场科技合作洽谈会”。我市24家企业与专家进行了点对点深度洽谈,15家企业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中科院过程所还将与濮阳市企业实现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2014年5月25日至29日,市科技局组织各县(区)科技局和12家企业负责人共26人组成考察团,赴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洽谈对接活动。有8家企-3-业与辽宁工大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2014年7月24日至30日,市科技局积极组织各县(区)科技局和企业负责人赴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4所高校院所开展了科技项目谋划和产学研洽谈对接活动。考察团在4所高校院所开展了4场产学研洽谈对接活动,我市企业负责人分别介绍了企业的基本情况和技术需求,4所高校院所的18位专家教授向我市考察团推介了相关的科研成果,并就各自领域的技术优势与企业进行了洽谈对接。通过深入洽谈,共有6个项目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3、以政策为引导,优化产学研合作激励机制以项目为载体,支持高校院所与我市共同承担和实施各级各类计划项目,特别是石油化工、盐化工、煤化工和农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领域的科技计划项目。对解决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工信局等有关部门优先纳入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等专项资金予以经费支持,并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相关科技计划项目。4、以计划为支撑,形成产学研合作投入机制我市在科技计划安排中,实施了产学研合作科技专项,加大了投入力度,支持了一批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对于推动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发展、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市累计安排实施了产学研合作项目24项,投入科技经费420万元。如农科所实施的“新品种引进试验”项目,与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合作,引进试验各类新品种12个,建立了玉米新品种示范基地1000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4000亩、水稻新品种示范基地1000亩、花生新品种示范基地2000亩、大豆新品种示范基地1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500亩,引进的这些新品种经专家现场测产表现良好,总结了配套栽培技术,为加快在我市的推广种植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5、以企业为主体,形成自主创新强大合力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4-为科技工作的重要突破口,进一步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企业在产学研开发中的主体作用逐渐增强,投入不断加大,产学研合作得到迅速普及。到目前,全市共有305家企业与国内264家高校院所进行合作,合作项目385项,引进新技术、新工艺242项,项目总投资达85.9亿元。如蔚林股份与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青岛科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化工学院、河南省科学院高新技术研究中心等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包括委托培养、培训人才,技术开发合作、联合技术攻关等。近年来,合作开发的技术项目包括:ZBDC合成新工艺的研究、TBzTD合成新工艺的研究、橡胶助剂应用性能研究和橡胶硫化促进剂TMTM工艺流程优化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等。依托濮耐集团建设的河南省高温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北京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研发项目6项,获得授权专利14项,科技成果转化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4500万元。依托蔚林化工建设的河南省橡胶助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青岛科技大学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培训技术人员152人次,研发专利产品4个,创造经济效益9055万元。依托宏业化工建设的濮阳市过氧化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天津化工研究院、东华大学等合作,培养人才25名,完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15项,主持制定二氧化硫脲国家标准1项,累计新增销售收入1.75亿元,新增利税2800万元。依托惠成化工建设的濮阳市有机光电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河南省科学院化学所合作,培养人才20名,完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8项。弘天威药业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药学院院长邓子新教授领衔的创新团队共同组建的濮阳首家省级院士工作站,为企业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研究人员11人,使弘天威药业有限公司的专职研发团队达到100人以上,院士工作站的首期合作的项目可使企业年增产值2500万元,年增利税750万元,出口创汇增加80万美元。6、搭建技术转移平台,开展与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科技合作为切实解决企业遇到的技术、人才、资金以及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创新载体等方面的问题,市科技局与上海市技术交易所签约成立了上海-濮阳创新-5-驿站。通过上海-濮阳创新驿站实现了与上海市的66所高校、158家科研院所对接、合作。与北方技术交易市场签订了成立北方技术交易市场濮阳工作站的协议。利用北方技术交易市场的技术集成平台、中介集成平台、信息集成平台和国际合作集成平台,与环渤海经济圈开展多方位的技术、资金、人才、信息等方面的合作。这两家机构分别是科技部与上海市政府、天津市政府共同成立的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是我国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重要的科技成果、人才信息集散地和技术交易中心,也是我国目前重要的区域性技术转移机构。二、产学研合作工作存在的问题加强产学研合作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企业主体意识有待加强。产品的研发主体、决策主体、投资主体、利益分配和承担风险的主体是企业。但一些企业的主体意识仍不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的仅为6%。全市960家规模以上企业中,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只有650多家,不到70%。在已经开展产学研合作的650多家企业中,一些企业还停留在“合作协议”上,个别企业的对接项目一直处在讨论过程中。二是产学研合作层次亟待提升。相当多的企业只关注短平快的速成型或改良型技术成果,在自主创新上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对一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不能及时地投入资金,提前介入项目的中试,错失了跨越发展的机遇。现有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中,以松散、短期、单项合作的多,以团队式引进高层次人才、捆绑式开发科技项目、股份制合作的紧密型战略联盟少。三是队伍建设亟待加速。人力资本是核心资本,企业发展关键在人才,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关键在于有一支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和研发型专业人才。我市企业职工队伍中缺乏高技能人才,企业研发能力不强。由于多种因素,一方面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另一方面人才外流严重,这已成为推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6-四是产学研科技投入有待加大。从政府引导层面看,尽管我市在支持产学研合作方面出台了一些激励政策,但缺少必要的抓手。政府引导下推进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建立。从主体行为看,大多数企业对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定位不清晰,缺乏风险意识,视野不开阔,缺乏对产品、对市场的前瞻性,表现在产学研合作上若即若离,少有投入。企业用于产学研合作的投入中,绝大多数是接受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已进入转化、应用阶段的科研成果,而对周期较长、风险较大的高新技术研制项目很少有人问津,因而痛失了一些发展良机。另外,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也有待加强。三、促进产学研合作工作的建议和措施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变“危”为“机”,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拓展经济增长空间,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要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技术创新体系。政府要为这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创造环境,搭建平台,形成有利于创新资源聚集和作用发挥的条件。1、继续加大对产学研合作的组织和协调力度。首先,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和调节作用,大力改善产学研合作的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以优越的合作条件吸引更多的高校院所参与我市的产学研合作,形成有利于高校院所和企业双向互动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体制和机制,推动产学研合作由短期、松散、单项向长期、紧密、系统合作转变。其次,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产学研合作的氛围,大幅提高企业主动参与产学研合作的比例。再次,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强化科技管理部门职能,从队伍建设与财力支持上不断增强其促进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引导企业和高校院所直接合作,建设中试基地、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力促企业在第一时间内转化应用最新科技成果。2、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不断提升主导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方面,要重点围绕我市石油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7-医学等产业,选择一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对行业和市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产学研联合重大项目,“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精心组织对接洽谈,争取早日实施,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提高项目实施质量,加速推进项目产业化,使其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通过以点带面,示范辐射,层层推进,滚动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