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东昌府区梁水镇联合校李玉华内容提要: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人的潜能、师生的主体作用、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综合运用过程。利用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可增强集体荣誉感,使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自己的生活的环境、爱大自然,从而影响带动他人,使学生成为有公众意识、社会责任感强的环保小卫士。主题词:课程改革校本教材可持续发展一、研究目的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挖掘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利用校本教材,培养学生了解校史爱学校、爱老师、爱集体、爱周边环境,激发学生刻苦学习,为学校增光的责任感。在校本课程环境教育中,拓宽学生的环境知识,了解环境中各种自然过程的发展、演变,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参与环境教育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学会欣赏和爱护环境、古迹及动植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二、研究内容在校本课程内容设计上,充分体现学校的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激发学生了解北京、了解江北水城的热情,关注周边环境。在实施方法上,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载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关注周围的生活,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逐渐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在实践中形成对自我和学习自信的态度,发展个性,陶冶性情。我校的六项校本课程内容分别是:校史教育篇:记载了中心小学的十几年校史,有市区知名的老教师,也有身在海外,仍然关注学校发展的老教师和老毕业生。历任领导一贯重视双基教学和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如今,在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指导下,努力建设文明的校园,优化教学环境,突出学校绿色教育主题,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道德教育篇:我校周围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范筑先故居、孔繁森纪念馆、敬老院居委会等教育基地是孩子经常活动的场所。通过参观访问采集基地素材,编写教育活动资料,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关注社会,学会与身边的人和事物和谐相处。环境教育篇:学校位于范筑先纪念塔前面,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丰富的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优美的环境是绿色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外在条件。在充分调查了解人文、地理、环境、树种、水源的基础上,分年级开展知塔、爱塔、护塔活动,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古迹基地篇:考察范筑先纪念塔、孔繁森纪念馆、西关大桥、运河博物馆、礼拜寺、山陕会馆等古迹,了解其文化背景、历史作用和有趣的小故事,编写导游词;收集图片、照片、绘画作品,展望聊城的变化。激励学生宏扬民族精神,继承发展民族的文化和美德。教学案例篇:以“主体探究——合作体验”作为EPD教育的课外教学活动模式。围绕绿色教育主题,编写不同年级的班队会案例。以“主体探究——综合渗透”作为EPD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教学过程、创设教学情境,渗透环境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探究实践中体验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我们把教学效果好的课编写成教学案例集。学生作品集:我们将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心得、体会、参观游记、电脑小报等集中成册,既是儿童作品集,也是一部儿童成长发展史。学生在完成自己作品的过程中,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探索意识、创新意识都得到不断地加强。三、研究过程(一)建立校本课程组认识研发意义在全体教师中,进行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的学习,领会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全面了解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组织教研人员培训,请专家讲座,明确科研任务和编写校本教材的要求及方法。组建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制定课程开发的研究方案,并经过多次论证、反复修改,保证了课程开发工作的严谨性,认识到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我们认为: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为了使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而实施的教育和训练,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认识到人类自身的活动与决策对资源、对社会、对全球以及整个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而使学生更加自觉的保护环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活观,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并能有效的参与到其中。在小学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以环境教育为基础,但又突破了单纯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是把人的发展、事物的发展放在绿色的底色上,强调的是一种绿色文明、绿色理念,并把这种绿色文化作为一种办学思想,渗透到教育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层面,从而整体上推动着人和物的可持续发展。多年的环境教育工作,使我们的师生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教育教学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还存在一些有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我校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和机会,把全面提高师生环境素养为总体目标,以“提高环境意识,加强课堂渗透,丰富实践活动,培养环境素质”为行动指南,做到环境教育在学校,环境意识进家庭,环境行动到社会,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要求作为办学思想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科研和建设的整体活动中。创设一套我们自己的校本课程的教材,使广大的师生在参与中得到锻炼、得到提高、得到发展,办出可持续发展教育特色的学校。(二)确定切入点开发校本课程我们全方位的分析学校教育改革现状和周边的教育资源,在选择研究的内容、方法、形式上进行反复切磋,挖掘各年级段、各学科课本中可以开展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的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确定切入点。分年级段进行活动的设计、开发和实施。低年级:以了解认识各种环境知识为主;中年级:以保护和改善环境为主,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找出合理利用环境的方法;高年级: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搞调查研究,网上查寻,获取直接的体验和资料。建立两周一次的教研制度,研究课程开发中的问题,讨论编写校本教材框架,把研究进展情况与教师们交流,倾听意见,达成共识。特别强调与研究相关内容的资料收集、数据统计和整理工作。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建立了校本教材档案夹,通过档案夹的应用,进一步强化了教师的科学态度,加强了对主题班队会、教学案例、教学实录和教学设计等过程性研究成果的记录和收集,丰富了教学的后备资源,研究实践使大家认识到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新课程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最重要的形式。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每个活动设有活动目标、时间、准备、过程及总结说明等内容,充分体现了教学渗透和实践活动的两大特点。重视学生的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每一位实验教师都是实验的研究者和校本课程的创编者。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一线教师的经验。一方面,把他们实施的优秀教育教学案例经过加工整理编入课程之中,让更多的教师参照学习;另一方面,组织这些教师参与到课程开发工作中,在总结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开发出更多的、鲜活的课例,保证课程开发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三)加大研讨力度推动课程开发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加强各学科的综合渗透,使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进而建立有效的科技、环保教育体系。校本课程的研究为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一个最佳的平台。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形成稳定、全面和大规模的协作,有利于整合全校教师的力量。只有教师的集体参与,才能使教师在思维碰撞中产生灵感,在信息交流中获得启示,在争辩探讨中理清认识,形成研究的氛围,才能真正提升整个学校的教研能力。去年,我校学生看着聊城大量的雨水顺着污水沟流失的状况,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学生们联合开展了为街道、社区、学校、庭院等设计“自渗井”,对雨水进行截流、存储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为地下水献计献策”联合活动方案编入“环境教育篇”中。我们召开“创设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研究”研讨会,总结推广研究成果,深化研究的层次。开展行动研究,使实验、课题研究与教师培训、教师的成长同步进行。我们还建立监控奖励制度,表彰有突出贡献的学生和教师。科研效果与经济利益、评优、评先挂钩,推动了校本课程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升了校本教研的层次。四、研究结果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包括“关于环境”的知识性教学,还同时注重学生的意识、态度与行为的改变,尤其是“在环境中”进行教育的方式,将可持续发展教育完全推入了一个开放的教育系统中,即教育内容和方式不再是固定的、抽象的、远离生活的和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相当大灵活性、新鲜性、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这种变化从根本上冲击着传统型学校的管理思路与管理体制。充分利用周边资源条件,充分体现学校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不仅丰富了我校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也促进教师提高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学生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主要表现为:在学校,保持教室清洁,用环保学具,节约纸张,爱护花草,美化环境;在家庭,向亲友宣传环保知识,做到垃圾分类,用环保材料装饰家庭,买菜用布袋等;在社会,向居民发环保倡议书,定期擦后海河栏杆,不破坏古建筑,清理绿地,给小鸟安家,给小树穿衣。过去冬天一到,校园内的花儿就没处放了,常常被冻死;而今,师生有了环境意识,深秋季节,主动领养花草,搬入教室,精心浇水养护,使得校园常年有绿色。学生们感到交流有的可说,作文有的可写,队会有的可做,还能围绕环保、废物利用、节约能源等内容,参加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四展活动,有一批学生的作品获全国及市、区一、二、三等奖。我们在实施校本课程研究中就遇到许多实际问题:首先,在校本课程研究中,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体系。校本课程的开发急需专家引领,由教师组成的改编小组有待完善。其次,如何在课堂上提高校本课程的效率?怎样在形式、方法和内容上再精心设计,大胆尝试?也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最后,进一步研究可持续发展教育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整合,扩大学校课程开发的内容与范围,收集更多更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实施案例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讨,在反思中不断提高,从而真正达到办出可持续发展特色的学校,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