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源岩的非均质性及控制因素摘要:通过对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的研究,发现厚度大、分布广的沙三段主力烃源岩在有机质和岩性等方面存在多种尺度的非均质性。用牛38井资料证实,烃源岩受沉积环境、有机质保存条件、生烃和排烃作用的影响,可以形成岩性和有机质的不均匀分布状况。烃源岩非均质性出现在同一岩层、相带内,也可出现在毫米级的纹层间,甚至出现在分子组成(生物标志物)上。从宏观到微观系统分析烃源岩的非均质性后发现,沙河街组烃源岩的非均质性明显受其体系域、沉积相带、有机质保存条件和古生产力等多种因素控制。其中,不同的体系域和沉积相带控制了烃源岩的岩性和岩相组合及生、排烃能力,高的古生产力是有机质富集的前提,缺氧还原环境使有机质能够保存的决定因素,同时,局部环境下发育的火山活动,对优质烃源岩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关键词:烃源岩非均质性形成环境东营凹陷沙河街组1、引言众所周知,沉积盆地只有发育有效烃源岩,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油气聚集因此开展有效烃源岩的研究是现代油气成藏和勘探的需要。在陆相断陷湖盆中,由于沉积环境和后期演化等因素的制约,烃源岩存在着强烈的非均质性。有机质这种不均匀分布给烃源岩评价和资源预测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正确认识烃源岩的非均质性,尤其是对烃源岩非均质性控制因素的深入探讨,能够正确合理的开展烃源岩的评价、预测烃源岩的分布规律,指导油气的勘探和开发。在烃源岩中常见到微细的层理或纹理构造,它们或是由不同的岩性组成,或由不同的颜色构成;有些韵律层极其微细,只能借助显微镜才能分辨。在对这些不同岩性和颜色的微细纹层进行地球化学测试时,发现有机碳等指标差异较大,有时会相差两个数量级之多。有机质的这种不均匀分布给烃源岩的质量评价带来了严重影响。这是因为在资源预测或评价时,往往以有限的样品代表整套厚层烃源岩,掩盖了有机质丰度高或低层的贡献与影响,甚至还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金强等认为有机质丰富的有效烃源岩应该是薄层或纹层状的[1],他们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干柴沟组的研究后提出了/优质烃源岩0的概念,强调了在厚层生油岩中夹有薄层有机质丰度特别高、对生油有较大贡献的烃源岩。对于有机碳含量高的烃源岩(超过2%),有机质分布也不均匀,平面上常是不连续的[2]。张水昌等在对塔里木海相烃源岩研究中,也发现在厚层泥岩中发育有单层厚度薄、但有机质丰度高的烃源岩[3]。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出现高低波动的现象前人曾有报道[4~7],但对其成因及其控制因素却没有开展深入分析。烃源岩的非均质性可以用岩性、有机碳等参数来刻画。从一个生烃凹陷到一张薄片,烃源岩有机质分布表现出宏观和微观上的非均质性。由于烃源岩的非均质性,导致了大套烃源岩生烃和排烃作用的非均质性,即其中有机质丰度高的烃源岩才能真正对油气聚集作出贡献,而那些丰度低的可能没有烃类生成或排出,不能称其为烃源岩。因此,烃源岩非均质性研究是识别有效烃源岩的基础。2、东营凹陷烃源岩的发育特征东营凹陷属于渤海湾中、新生代裂谷盆地的三级负向构造单元,具有北断南超的开阔型箕状凹陷特征。它是在古生界基岩古地形背景上经构造运动发育起来的断陷-坳陷湖盆,面积5700km2。东营盆地经历了裂陷早期(始新世孔店期)、裂陷中期(始新世沙河街早、中期)、裂陷晚期(渐新世沙河街末期至东营期),以及后裂谷期(晚第三纪)4个地质发展阶段。其中裂陷中期沉积为湖盆发育的主旋回层,该旋回早期即沙四段,开始为蒸发充填沉积,随后盐度逐渐降低,水体逐渐加深为半深湖沉积;沙三下为深湖沉积;沙三中沉积时期,东营三角洲向盆地的沉积中心快速推进,至沙三晚期,河流-三角洲已覆盖了凹陷的大部分面积。在沙四至沙二段厚达2000多米的层序中,暗色泥岩主要发育在沙四上、沙三下和沙三中,大部分埋深在2800m以下,它们构成了东营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图1东营凹陷不同层段烃源岩有机碳(TOC/%)和干酪根类型分布直方图从宏观上看,不同层段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沙四上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在1%~5%之间,干酪根类型以Ⅰ为主(图1);沙三下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多数在2%~8%,干酪根类型以Ⅰ和Ⅱ1型为主,而沙三中上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多数在0.5%~2.0%之间,干酪根类型以Ⅱ和Ⅲ型为主。而各层段内烃源岩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TOC的分布范围比较宽,各种干酪根类型均有分布(图1)。在微观纹层上也有明显的体现,甚至在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上。如东营凹陷东部的LX61井,通过对5m岩心采样分析(7块),发现大多数地化参数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TOC在0.5~3.6之间变化,RO在0.3~0.4之间,干酪根从Ⅰ型到Ⅲ型均有分布(图2),饱和烃的各项地化参数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表1),显示了烃源岩强烈的非均质性。表1东营凹陷LX61井饱和烃参数分布特征深度/m岩性主峰碳OEPC21+22/C28+29ΣC21-/ΣC22+Pr/nC17Ph/nC18Pr/Ph2428深灰泥岩(条纹)231.01.660.551.224.530.262430深灰泥岩170.972.080.870.933.890.272430.5灰黑泥(页理发育)240.891.790.741.223.750.322431深灰泥岩230.961.790.651.093.650.282432灰色泥(含生物碎屑)272.570.910.361.7510.560.22432灰色泥岩(有杂带)240.941.520.631.386.090.242433灰绿色泥岩311.840.990.32.6314.80.122496深灰泥岩(具页理)201.341.960.881.510.180.162500灰色泥岩(有杂带)221.261.270.42.3711.390.17图2东营凹陷LX61井沙四上烃源岩各项地化参数分布图3、烃源岩非均质性的层次结构东营凹陷主力烃源岩(沙三段)在4个次洼中存在厚度分布、有机质丰度、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是烃源岩宏观非均质性的体现。从显微组分、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方面来看,也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8]。即使在一个洼陷的不同部位,也存在不同的特点[9]。因此,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讨论这种非均质性的层次结构,并注重其层次结构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源岩层的复杂结构和规律性[10]。3.1烃源岩的宏观非均质性烃源岩宏观非均质性表现在不同沉积体系、相带之间,这是由于不同的沉积相带具有各自不同的成因类型、沉积构造、沉积韵律、沉积物粒度、矿物成分和组构特征。牛38井是目前国内连续取心最长、泥岩最多的井段[11],为烃源岩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剖面。该井自沙三段中部(2770~3376m)开始连续取心606m,其中泥岩类占70%以上,25%为前三角洲斜坡重力流沉积的砂质泥岩[12,13]。对该井岩心进行了观察,并采样分析509块,加上前人曾对牛38井分析的96块样品[11],这样共获得605块岩样的有机碳数据,每隔1m左右有一个分析点。从岩性上看,沙三段中上部主要为浅灰、灰色块状泥岩,夹有较多浅灰色粉砂质泥岩(图3)、杂色泥岩,偶夹深灰色灰质泥岩,植物碳屑十分发育。沙三段中中部,为深灰色泥岩,局部夹褐灰色灰质泥岩、灰色粉砂质泥岩,下部夹褐灰色白云质泥岩,介形类、孢粉和藻类化石丰富。沙三段中下部,为深灰色泥岩、浅灰色泥质粉砂岩,局部夹浅灰色细砂岩,藻类化石明显增多。沙三段下部(未穿)为深灰色、灰黑色泥岩、钙质泥岩、褐灰色油页岩(图3),藻类化石富集成层[13]。图3牛38井有机碳垂向分布总体来看,从下至上,岩性由细变粗,生物群落由水生生物过渡到陆源植物;从氧化O还原性来看,由下部的强还原过渡到上部的弱氧化相;Ca、Sr/Ba、Mn/Fe值大幅度的下降;Fe、K、Rb和Li元素含量大幅度上升,适应高盐度环境的鲱科鱼群转变为偏淡水环境的鲤科鱼群[14]。由上可见,牛38井606m取心段反映出沉积环境变化较大,其地球化学指标也同样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表2)。很显然,烃源岩的非均质性在大尺度范围内十分显著,而且几乎所有的参数都呈现出显著变化。即使在有机碳含量高的层段,有机碳的分布也会有较大的离散[15]。如对牛38井沙三段下部(3280~3370m)的分析,TOC值为0135%~1218%,高低值相差两个数量级,显示出强烈的非均质性(图1)。王慧中等对牛38井沙三段中上部岩心(277415~278117m)不同色彩相间的沉积韵律进行了研究。在6m的韵律层段,根据岩性与色泽的更替,划分出88个韵律层系,并相互叠加干扰,形成复杂的变化样式,并可划分出米级、厘米级和毫米级旋回[16]。他们通过频谱分析等时序分析法估算得知,这些韵率层是受十年级与百年级周期的控制,并推测可能与太阳黑子或太阳磁场活动等天文周期有关[16]。不过,各种天文周期对地球气候的影响程度并非均一。因此,从广义上讲,这种非均一性在客观上是绝对存在的。三水盆地下第三系生油层以富有机质为特征,是重要的烃源岩[6]。刘春莲等对土布2井3m泥岩岩心中(1421~1424m)取138个样品进行了有机碳、硫和氮含量的测试。发现有机碳的分异度很高,含量为0106%~8112%[6]。可见,在烃源岩层中的确存在有非烃源岩夹层和优质烃源岩薄层。表2牛38井不同类型烃源岩岩性和地化参数特征层位(m)沙三中上部2770~2952沙三中中部2952~3090沙三中下部3090~3263沙三下段3263~3376岩性浅灰色、杂色泥岩深灰色泥岩深灰色泥岩灰黑色泥页岩氧化还原性弱氧化,弱还原还原,弱还原强还原,还原强还原TOC(%)最小值0.320.560.410.35TOC(%)最大值4.83.196.7813.75TOC(%)平均值1.091.522.004.00氯仿沥青A(%)0.0290.0840.1350.968总烃10-61694718756003有机质类型Ⅲ,Ⅱ2Ⅱ2,Ⅱ1Ⅰ,Ⅱ1Ι沉积相前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深湖张水昌等在对塔里木盆地两套海相烃源岩研究后认为[3],有机质丰度高的烃源岩,一是赋存于丘间洼陷,二是呈纹层状、条带状。源岩TOC值具有很强的纵横向非均质性。在垂向上,甚至在厘米级的尺度上TOC值可相差1个数量级。虽然在厚层泥岩中发育有单层厚度较薄的烃源岩,但有机质丰度高。由此看来,不仅陆相源岩存在非均质性,海相源岩也同样存在强烈的非均质性。3.2微观非均质性烃源岩的微观非均质性主要表现为细粒沉积物富有机质的纹层、扫描电镜下藻类化石的种类、丰度等级、矿物颗粒的排列、胶结物和微裂隙的定向发育,以及生物标志物中等方面。在东营凹陷下第三系生油岩中纹层状泥页岩广泛分布,且页理十分发育。其深色纹理在显微镜下可看出是由藻类富集层所造成的,其间夹有灰色泥岩、泥灰岩和少量白云岩。根据岩性特征和有机质丰度等纹层泥页岩可划分为富有机质纹层页岩、钙质纹层泥岩和钙质纹层页岩等[17,18]。其中,富有机质纹层页岩也叫油页岩,有机碳含量特别高(TOC值在3%~12%),由深浅色层相间排列组成,并夹有方解石脉[18],电镜下观察,浅色层为粘土矿物纹层,暗色层为有机质纹层,有机质纹层中的有机质被拉长、压扁;钙质纹层泥岩在肉眼下看不到纹层,但电镜下可见到清晰的纹层,浅色层为细粒方解石纹层,暗色层为含有机质的粘土矿物纹层;钙质纹层页岩层理清晰,镜下浅色层为颗石藻化石纹层,暗色层为富含有机质纹层构成。这些藻类化石纹层、无定形的有机质纹层、细粒方解石纹层以及粘土矿物纹层的广泛存在和层状分布,反映了沉积环境短期性变化,导致藻类的勃发形成了高的生产力,从而形成了薄层优质烃源岩。图4牛38井沙三段中部干酪根显微组分的差异性另外,不同层段干酪根的显微组分差异也较大,即使在相同层段相距很近的样品,也有明显的差异(图4),尤其在藻质体和镜质体上,含量在18%~98%波动,角质体含量也有较大变化。这种在显微组分上的差异反映了烃源岩有机母质来源、沉积环境等的变化。沉积作用对烃源岩的非均质性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纹层状泥岩是重要的烃源岩,在显微镜下观察,它们往往是由碳酸岩微层和泥质微层相间构成,中间常夹有富藻层,荧光下呈现亮黄色条带。这些碳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