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该学些什么?1、认准字形字音字义。(自己利用工具书和注释完成)2、理解词语和句式:(1)掌握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2)了解常见的虚词(3)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3、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并能翻译成现代汉语。4、能从文中了解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5、能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内容,并能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6、能吸收其中的思想精华,借鉴其写法,并从中得到启发,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次攻城。《孙子兵法·谋攻篇》,重于九鼎之宝,胜过百万雄师一言之辩三寸之舌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它是继《春秋》之后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也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go《左传》简介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国语》、《战国策》等。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史记》、《三国志》等。back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我国古代史书有哪几种体例?我国古代史书有哪几种体例?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将下列一组句子组织一个语意连贯的单句。(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①《左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文学作品。②《左传》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③《左传》善于写细节,善于刻画人物。④《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善于描写大场面。《左传》是一部善于描写战争,善于描写大场面,善于写细节,善于刻画人物,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的不可多得的优秀文学作品。烛之武退秦师——《左传》题目能引发你的兴趣吗?烛之武为何退秦师?烛之武怎样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的结果烛之武是怎样的人?……无能为()也矣共()其乏困秦伯说(),与郑人盟夫()晋,何厌之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wéifÚgōngyuèfÚfànzhuìjué秦军氾()南若不阙()秦夜缒()而出失其所与,不知()杞()子、逢()孙zhìqǐpáng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以:因为于:对无礼于晋=于晋无礼军:驻军。名作动翻译贰:从属二主,数词作动词。说出场秦晋围郑形势图晋军秦军国危矣1、晋秦联军来势凶猛,兵临城下,为人物出场铺垫。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2、但分驻两地,暗示郑国有机可乘,为下文的成功分化伏笔。交代秦晋围郑的形势有何作用?秦国和晋国出兵攻打郑国的理由:1以其无理于晋2郑贰于楚(晋文公逃亡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郑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贪霸重耳过郑: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这就是课文中“以其无礼于晋”一事。郑楚结盟: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败。晋文公成为春秋霸主之一。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楚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晋师出有名,秦既是友情出演,也为图霸业,没有共同利益的联盟,自然是同床异梦。为烛之武说服秦伯提供了可能性,埋下了伏笔。交代秦晋围郑的理由有何作用?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说名字烛之武——烛表示地名,以邑名为氏。“烛地,名叫武的人”佚之狐——佚表示地名,以邑名为氏。“佚地,名叫狐的人”【资料】《郑通志氏族略》:“郑人烛之武不得氏,以其居于烛地故,言烛之者,尤言介之推,佚之狐”。1、烛之武为什么推辞?2、为什么后来又接受任命?关于烛之武烛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终得不到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圉正”(yǔ、养马的长官),大概相当于《西游记》里所说的“弼马温”吧。被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伛偻,步履蹒跚。——冯梦龙《东周列国演义》有英雄末路,壮志难酬的牢骚。一表现其真性情;二能与下文的“许之”对应,突显人物深明大义。三使得情节更有波澜。烛之武受命的原因有:一、逮有生之年,施展才华。二、郑伯诚恳的态度。为人臣,当为国效力。三、自己以后在郑国安身立命的考虑。夜,缒而出,见秦伯,曰:而,表修饰翻译也说“夜缒而出”史书记载:古城墙一般15米高,相当于现在的三层楼高。一暗示情势危急;二表现烛之武的舍身为国,力挽狂澜的勇气。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冒昧地拿这件事麻烦您越:跨过。鄙:把…当作边邑。焉:为什么陪:增加以为:把它作为东道主:东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使者共:通“供”乏困:缺少的(东西)。形→名远地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为:给予济:渡河设版:防御工事宾前,有何厌厌:满足东:向东。名→状封:使…作疆界。肆:扩张。阙:侵损焉:哪里利:使…得利图:考虑说:通“悦”盟:结盟戍:守卫赐:恩惠代土地秦立晋君: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卒,晋国陷入内乱。晋国大夫里克杀了晋献公的庶子奚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后又派人迎接献公次子夷吾。夷吾厚礼贿赂秦国,答应割让晋河以东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即晋惠公。这就是课文中所言“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即秦穆公,“晋君”即晋惠公,“赐”则指“秦立晋君”之事.惠公背约:公元前650年,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由食言。这就是文中“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指秦穆公,“许君焦、瑕”则指公元前651年夷吾答应予秦河东之地一事。秦晋两国之间的关系从此出现裂痕。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打动了秦伯,使秦退兵,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以退为进,避其锐气.阐明利害,动摇秦君.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引史为例,挑拨秦晋.推测未来,劝秦谨慎.二、善于分析利弊。一、善于利用矛盾。三、善于揣摩心理。从烛之武说秦看游说艺术四、讲究语言艺术。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之:代指秦军微:如果没有夫人:那人因:依靠而:却敝:损害所与:亲附的人。知:通“智”易:交换,替代武:战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其:还是。表商量语气去:离开之:代郑国烛之武的形象怀才不遇,深明大义的爱国义士;知难而上,不卑不亢的勇士;洞悉时事,智慧善辩的辩士。从文中可看出,烛之武对国家大事了解得很透彻。既然他一直不被用,他了解得那么透彻想干什么?尽管怀才不遇,但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安定天下济苍生一逞抱负的路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本文选自《》。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所作,与《》《》合称为“春秋三传”。左传编年体左丘明公羊传谷梁传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秦伯说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4、失其所与,不知二、通假字三、古今异义①行李之往来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④亦去之四、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2、越国以鄙远3、与郑人盟4、唯君图之5、既东封郑6、阙秦以利晋7、既东封郑8、朝济而夕设版焉词类活用9、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五、选择题⒈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军:军队)B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C是寡人之过也(是:这)D亡郑以陪邻(陪:增加)⒉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肉食者鄙,未能远谋D若不阙秦阙秦以利晋3.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B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签订了盟约。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接受晋国的恩惠。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能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的主人。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词结构后置)2、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介词结构后置)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介词结构后置)4、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5、是寡人之过也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六、句式以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之)烦执事③焉用亡郑以陪邻?④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⑤阙秦以利晋(因为,连词)(拿,用,介词)(表目的,连词来)(把,介词)(表目的,连词来)之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2、行李之往来3、何厌之有?4、因人之力而敝之5、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6、将焉取之?取独取独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的。代秦军代词,这件事代土地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秦伯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失其所与,不知“已”通“矣”,了“说”通“悦”,高兴“共”通“供”,供应“知”通“智”,明智通假字古今异义(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宴客的主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尊称人的妻子)(古义:离开;今义:往,到)①行李之往来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④亦去之词类活用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越国以鄙远与郑人盟唯君图之既东封郑阙秦以利晋(驻军,驻扎)(意动,以……为边邑)(使…成为疆界)(使…得利)名词→动词(订了盟约;建立同盟)(计划,考虑)既东封郑朝济而夕设版焉词类活用(在东边)(在早上;到黄昏)名词→状语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动词→名词五、选择题⒈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军:军队)B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C是寡人之过也(是:这)D亡郑以陪邻(陪:增加)⒉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肉食者鄙,未能远谋D若不阙秦阙秦以利晋AD3.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B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签订了盟约。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接受晋国的恩惠。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能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的主人。C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词结构后置)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介词结构后置)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介词结构后置)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特殊句式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现代汉语的虚词一般情况下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文言虚词和实词的分类大体上和现代汉语相同,所不同的是代词一般也归入虚词一类。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学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