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母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热爱母语,学好中文热爱母语,学好中文热爱母语,学好中文,提升中国教育品质,这原本是一个常识性问题。但社会上,也包括教育界的一些有识之士不无忧虑地认为,我们大中学生的中文水平不是提高了,而是降低了;我们对母语的重视程度不是加强了,而是削弱了;我们中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在很多方面不是前进了,而是后退了。犹记得20世纪80年代,老教育家、原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呼吁要重视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包括南京大学在内的一批高校专门开设大学语文,这就等于从一个侧面道出了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不甚理想的现状。中国学生学习的课本内容自然由汉字组成,中国学校用于教学的主体语言也自然是普通话,从某种意义讲,一部中国文化史也就等于是一部汉字和汉语言史。汉字及汉语言无论作为一种载体和工具,或作为文化和思维方式之自身,都体现着中国教育的核心和内涵,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没有对母语的热爱,没有学好中文的内在要求和浓烈愿望,也就没有中国教育品质的真正提升。一、百年回望:对母语认识的偏差及论争一百多年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人一直持一种弱国心态,从而也导致了民族文化自信的缺失。很多人寻找中国积贫积弱的原因时,误将汉字作为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甚至出现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论调。1918年,钱玄同在《新青年》四卷四期上发表《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的文章,就提出了“废孔学”“废汉字”的主张。瞿秋白也主张废除汉字,他曾经提出:“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化必须罗马化。罗马化或者拉丁化,就是改用罗马字母的意思。这是要根本废除汉字。”国人对汉字感情的偏差,可能首先来源于文字是有阶级性的论断。瞿秋白就认定文字具有阶级性,认为“汉字不是现代中国四万万人的文字,而只是古代中国遗留下来的士大夫——百分之三四的中国人的文字。”他甚至认为“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的茅坑”,(《普通中国话的字眼的研究》《瞿秋白文集》文学篇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l989年,247页。)1929年瞿秋白出版《中国拉丁化字母》,吴玉章和林伯渠等以此为基础制定了《中国拉丁化新文字方案》。其次,近百年来,很多人认为汉字难认难学,不利于普及。这两种主流性的观点,被当时有知识的革命者接受,以致影响了一些革命领袖也赞同汉字改革要走拼音化之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时任华北大学校长的吴玉章特意给毛泽东主席写了一封信,再次提出了“文字改革”的建议。10月l0日,在毛泽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在北京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的主要任务是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当然,推广普通话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最伟大的贡献与突出的成就。古人完成“书同文”的过程,现在,我们完成“语同音”的任务,这样,就完成了一种文化传承。这是功不可没的。汉字简化也是有必要的,任何语言文字只有便于使用与书写,才能传承与流布。但是,汉字简化工作中必须注意到一点:我们说汉字简化工作是必要的,不等于说文字越简单就越便于使用。其实,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也是不断地处于一种简化过程中的,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大篆、小篆,到隶书,再到楷书、行书,是一种逐渐向便于书写的方向演变的。应该看到,我们对母语的认识出了问题。国外的文字是记录声音的,是表音的。如果认为文字只记录声音,那么,汉字是不如人家的26个字母。其实,严格地说,西方是没有文字只有字母,只有将字母拼成词汇后,才成为有意义的文字。西方的文字,几乎都是表音的。所以,按某些人的观点,要想让汉字只起表音作用,那就只能取消汉字。还应该看到,有些汉字简化得非常好,但有些汉字就简化得非常不恰当。而简化不恰当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把汉字仅仅看成是记录声音的。有了这样的误解,就会认为汉字越简化越好,甚至有人认为要用拼音代替汉字,或者把汉字符号全部变成音符。其实,这是根本行不通的。汉字可以记录声音,但汉字还有相对独立性的表意功能。每一个字都有独立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这恰恰是当时倡导汉语拼音化的专家学者们所忽略的,这也是导致第三次简化汉字工作失败的根本原因。对一些汉字的简化,曾引发了很多争议,譬如,“爱”字无“心”,这种简化显然就不太恰当了。因为它将汉字中附着的文化消息丢失了。再譬如,儿童的“儿”,过去与现在的差别是,现在的“儿”没有“头”(臼)了。“圣人”之“圣”,季羡林先生认为,现在只有“土”,而没有了“耳”与“口”,这何以为“圣”?当然,简化字也有简化得非常好的,如南怀瑾就非常称道“保卫”之“卫”,像一面小旗插在地上,可以形象地表现“保卫”之意,很便捷地保留了“卫”字的原处意义。这样的简化可以说是非常恰当的成功案例。汉字走拉丁化、拼音化道路,汉字实行简化,在当时,属于一种主流声音。然而,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仍然有许多有识之士,在一种民族情怀与汉字情结的文化感召下,反对汉字走拉丁化道路,不主张汉字过分简化。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人们,汉字拉丁化之路和简化汉字为主要内容的文字改革工作才因此减缓了步伐。民族文化之根也赖以得到完整地保存。最激烈的情形出现在1957年。1957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先后三次邀请学者们对文字改革发表意见。会上,现代著名考古学家、诗人陈梦家旗帜鲜明地表示不赞成实行简化字,也反对实行汉字的拉丁化。陈梦家说,汉字很好,一看就知道意义,比如“哭”字,一看就是像哭的样子。笑,就像一个人张开了嘴在笑的样子。“用了三千多年的汉字,何以未曾走上拼音的道路,一定有它的客观原因……在没有好好研究以前,不要太快地宣布汉字的死刑。”“汉字虽然非常多,但是常用的并不多,普通人认识三千就可以了……有人说汉字难学,我说不难,所以难,是教的人没教好。”跟上述观点持相似意见的知识分子还有翦伯赞、唐兰等。当时的《光明日报》也刊登各地来信,主要的看法有:汉字有望文生义的优点,拼音文字无法做到;汉语中同音词很多,拼音化无法克服这个矛盾;用拉丁字母代替汉字大大地伤害了中华民族的感情等等。然而,没有多久,“反右”运动开始,陈梦家随即以“反对文字改革”的罪名被打成右派。l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陈梦家受到连续的批判和斗争,他于l966年9月3日自杀,直至“文革”结束之后冤案才得以平反。陈梦家的悲剧,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汉字拉丁化工作已经引起了一些重要人物的重视。”事情并没有结束。l958年,汉字拼音化的论调再次甚嚣尘上。为此,周恩来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所作的《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中明确指出:“汉字在历史上有过不可磨灭的.功绩,在这一点上我们大家的意见都是一致的。至于汉字的前途,它是不是千秋万岁永远不变呢?还是要变呢?它是向着汉字自己的形体变化呢?还是被拼音文字代替呢?它是为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文字所代替,还是为另一种形式的拼音文字所代替呢?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还不忙作出结论。但是文字总是要变化的,拿汉字过去的变化就可以证明。将来总要变化的。”“首先,应该说清楚,汉语拼音方案是用来为汉字注音和推广普通话的,它并不是用来代替汉字的拼音文字。”周恩来的讲话,使取消汉字的步伐减缓。但值得注意的是,走汉字拉丁化之路并没有完全停止。中国的文化是通过文字一脉传承的,不管地方语言如何繁多、口音变化如何因时而异,但是,文字的意思却一直一脉相承。汉字再次面临严重挑战是在计算机普及伊始。汉语拼音化的论者们再一次呼吁汉字拼音化。1980年,中国汉字拉丁化的权威刊物《语文现代化》丛刊第一期宣告:方块汉字在计算机上遇到的困难好像一个行将就木的衰老病人,历史将证明,电子计算机是方块汉字的掘墓人,也是汉语拼音文字的助产士。半个世纪前那场废除汉字的狂潮似乎风云再起,而这一次,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的问题,更有扑面而来的信息时代推波助澜。直到1986年,这样的争论仍然存在。但这一年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中,没有再引述毛泽东关于走拼音化方向的指示,然而,会议还是重申周恩来1958年所作的说明:“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还不忙作出结论”。会议的主题报告中指出:“我们认为,周总理的这段话今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汉字的前途到底如何,我们能不能实现汉语拼音文字,什么时候实现,怎样实现,那是将来的事情,不属于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现在有不同的意见,可以讨论,并且进行更多的科学研究。但是仍然不宜匆忙作出结论。”当有人提出汉字和《汉语拼音方案》“长期并存”时,胡乔木同志指出:“这个提法不合适。”“现在的汉语拼音只是个拼音方案,还不是拼音文字,怎么能提‘长期并存’呢?实现拼音化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千万不能急于求成,急了会翻车。”仍然是不作结论!仍然是没有定论!仍然觉得实现拼音化虽然不能急于求成只是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令人欣慰的信息不止于此:会议在提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时,把简化汉字包含在研究整理现行汉字的工作内,没有单独列出汉字简化工作。“简化汉字是研究整理现行汉字的具体内容之一,所以没有再作为一项任务单独提出来。今后,汉字简化应持极慎重的态度,使文字在一个时期内相对稳定,以利社会应用。”此外,胡乔木同志说:“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汉字作为国家的法定文字还要继续发挥作用。现行的《汉语拼音方案》不是替代汉字的拼音文字,它是帮助学习汉语、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注音工具,并用于汉字不便使用或不能使用的方面。”已经是1986年了,仍然还有人对汉字拉丁化问题有所指望。由此也可以想见,国人对母语、对汉字的感情是不是到了该严重检讨的地步了?当然,任何时代都有对本民族抱有强烈热爱的有识之士。当有人认为电脑是汉字的掘墓人也是汉语拼音文字的助产士时,1981年6月27日,钱伟长教授发起成立了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于电脑汉字输入法问题的研究,并亲自设计了“钱式汉字电脑输入法”。其后,王选等人使铅字印刷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再一次让人们意识到汉字的伟大生命力。二十多年过去了,据不完全统计,现在的汉字输入法总数达到了一千六百多种。古老的表意文字,以其自身的强大生命力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完全由西方文化孕育的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浴火重生,再度焕发出了新的活力。饶有意味的是,1952年2月5日,在中央教育部的筹划下,由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改组合并其他机构组成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l954年,易名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982年,这一机构更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简称“国家语委”),这一更名,一方面意味着汉字拼音化之路其实是行不通的,汉字拼音化之路,应该走到尽头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汉字拉丁化(汉字拼音化)学派一步一步地要把自己的学派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张艺谋导演的活字印刷、方块汉字节日,才在世人面前尽显汉字的艺术魅力,可能是到这个时候,才使人们彻底抛弃汉字拉丁化的道路。汉字也终于从此开始真正走向世界。今天,我们看到,联合国官方正式使用的语言有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和中文,重要的文件都会以这六种文字印发,而中文总是其中最薄的一本。这充分说明汉字的生动表现力与内涵丰富性。汉字的明天会是什么样的呢?不同的人也许会有不同的看法,但在讨论汉字的未来时,任何人都应该注意到一个简单的事实:汉字不仅仅是沉默的字块,也不仅仅是简单的书写工具,它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的载体,是我们这个特有的民族的生命承载体之一,是汉民族一种伟大的文明。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与自己辉煌独特的历史一刀两断,我们所能做的,只有热爱母语,学好中文。我们不反对使用拼音方案,不反对借用人家的文字来为我们自己的文字正音,但是,不能拿别人的文字代替我们的汉字。我们引入过别的国家先进的东西,譬如,标点符号系统的使用,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语法体系的引进也极有价值。但是,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我们的母语,保持我们对母语的最基本的感情。汉字相对于拼音文字有其独特的魅力,她音、形、义高度结合,可以说是一种视觉语言,可以开发人的智慧,是世界上一种最美丽的文字,是别的文字无法企及的。令人欣慰的是,像许嘉璐、周有光等著名学者,现在也都回过头来,对汉字的意义与价值给予了高度肯定。许嘉璐在1989年撰文指出:“现在摆着两条路。一条就是继续沉浸在汉字落后论中,冥想着一个世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