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从遥远的古代开始,人们就梦想着在天空自由翱翔,但真正能“飞”起来却是在近代科技飞速发展的18世纪。1783年,法国的查尔斯在巴黎首次试飞氢气球,开始了人类升空的历史。一个多世纪以后的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的“飞行者号”飞行成功标志着民用航空业的诞生,而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20年4月,中国第一条民用航线试飞成功。第一幕:中国航空运输业发展历史简述新中国的民航事业始于1949年,该年11月,中国民用航空局成立。次年7月与苏联合资成立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正式开通新中国第一条国际航线。同年8月,新中国国内航线正式开航。然最初航空线路既短又少,航空运输设施差,运输能力低。真正发展是在建国后,1978年以来中国航空运输发展迅速,现已拥有300多条航线,航线总长达50多万公里。其中,国内航线260多条,通航百余城市,形成以北京为中心,辐射至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内航空干线网。以货运为例,截止到2004年我国大陆已经开辟定期航线1279条,其中81%为国内航线。民用运输机的拥有量达到754架,很多为近年来新引进的世界先进机型,多数掌握在国航,东航,南航三大主力航空公司手中,民航运力结构大大改善,航空公司的竞争实力普遍提高。第二幕: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㈠国内民航机队的机型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据统计,截至2007年年底,国内机队总量1134架,其中120座级以下飞机仅占8%,而在世界其他成熟航空市场,如美国、欧洲,其120座级以下支线飞机分别占机队总量的43%和36%。支线飞机不足导致“牛刀杀鸡”的窘境:2007年总计159万个国内航班中,每班旅客人数低于100人的有43万个。而这43万个航班里,以合适尺寸的支线飞机执行的只有13万班,另外30万个不到100人的航班都是由150座级或以上的干线飞机执行。用这些大飞机执飞“小航线”,有比例可观的座位闲置,而大飞机的航段成本高、耗油量大,就造成了航空公司成本高不盈利,污染排放多等弊病。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呼唤调整机队结构,引入合适尺寸机型。㈡国内大部分中低客流量航线上航班频率明显不足据民航局2007年统计,当年总计1012条的国内航线中,78%每日单向客流量不足300人,通常情况下,这些航线被视为中低客流量航线;另一方面,这些国内航线中每日班次不足两班的多达72%,而全部国内航线中56%甚至不能保证每天有一班航班运营。航班频率低和客流量不足被称为“一个硬币的两面”。在中低客流量航线上,与目前采用大飞机运营——客座率不高——降低航班频率——航空服务质量下降——旅客出行不便——客源流失——航空公司无法实现盈利直到撤出该航线这一恶性循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采用合适尺寸的支线飞机——实现旅客分流——提高航班频率——航空服务水平提升——旅客出行方便——刺激客流量增长——航空公司盈利能力提高达到盈利和稳定的航线这样的良性循环。可见,发展支线航空是国内相当一部分航空市场跳出桎梏,健康发展的良方。㈢目前国内机场利用率不平衡2007年国内共有民用机场148个,其中前20个大中型机场承担了全部旅客运输量的80%,而且这其中的大部分机场已经达到饱和。余下的128个机场利用率很低,其中近50个机场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甚至全天没有一班飞机起降。“二八定律”背后的原因,还是支线飞机短缺:没有足够的支线飞机,用干线飞机投入中小机场的运营又不盈利,航空公司只能将绝大多数运力集中于骨干航线。骨干航线上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运力过剩;中小机场则利用率不足甚至闲置。根据2008年国务院批准通过的《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到2020年,国内将新建机场97个,机场总数达到244个,其中新建机场主要是支线机场。届时,全国80%以上的县级行政单位能够在地面交通100公里或1.5小时车程内享受到航空服务。这些既有或待建的支线机场为未来国内支线航空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其利用率严重不足的现状则反映出支线航空未来巨大的拓展空间。“两会”话题对支线航空的“青睐”,已经反映出支线机场在政策层面上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其光明前景指日可待。㈣中西部地区需要航空服务目前国内航线布局存在着东密西疏、沿海密内陆疏的不平衡现象。东部沿海地区航班频率高,航空服务质量高,航空服务资源集中,而中西部则相对较少甚至无法享受航空运输资源及服务。这不但与国际航空运输业通行的“普遍服务原则”相悖,而且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民航局局长李家祥“机场不为盈利”的观点,掷地有声地道出了航空服务的一部分公益性质。以航空运输带动非传统经济区发展,促进其资源开发和人员、文化交流,可以说是一项经济、高效和有远见的选择。㈤运力回撤严重2008年年末的经济危机,被部分分析人士认为是继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全球航空业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出现了“集体后撤”的局面,中国民航亦没能幸免。目前,国内航空公司均面临困难,尤其是国际远程航线不景气,运力回撤严重。支线航空在此时为中国民航业整体提供了一项积极的解决方案。以支线飞机替代客流量下滑航线上的干线飞机,成本降低,上座率提高,航线得以维持;以支线飞机开辟新航线,在危机中寻找“蓝海”,不但提高运营商的盈利能力,更为危机后的发展抢占先机,储备市场竞争力。无怪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正是发展支线的良机。第三幕:中国航空运输业发展展望及措施根据中国民航发展战略,到203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化民用航空体系,实现从民航大国到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转变,2020年前为全面强化基础阶段。(一)目标展望我们初步预测,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到2020年,中国民航将实现运输总周转量1400亿吨公里以上,旅客运输量超过7亿人次,旅客周转量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比重达到25%以上。机场数量达到270个以上,在地面交通100公里或1.5小时的车程范围内,全国80%以上的县级行政单元较方便地得到航空服务,所服务区域内的人口数量达到全国人口的82%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全国总量的96%以上。(二)三大核心战略1.持续安全战略。指全面落实持续安全理念,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理念、法规、队伍、责任体系建设,实施《国家航空安全纲要》(SSP),完善安全管理体系(SMS),提高持续安全发展的综合保障能力,使中国民航的安全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2.大众化战略。指加密机场布局,提高网络通达性,完善地面交通衔接,提升出行效率。3.全球化战略。指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和“天空开放”的新趋势,加大力度“走出去”。同时要扩大和深化开放,把更多好的东西“引进来”,实现消化吸收再创新。(三)六大战略任务1.运输航空战略任务,包括: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网络型公司;着力完善航线网络;着力发展支线和低成本航空;着力发展货运航空;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着力提高安全水平;着力推进节能减排。2.通用航空战略任务,包括:加强政策扶持;增强基础保障;提高运营效益;保障通航安全。3.机场发展战略任务,包括: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客货运枢纽;大力发展内陆区域性机场和干线机场;增加支线机场和通勤机场;建设以大中型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推进机场管理模式转型;大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大力提高安全保障水平;推动“节约、环保、科技和人性化”绿色机场建设。4.空管发展战略任务,包括:建设满足民航发展需要的运行管理系统;推进新技术研发及应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安全管理水平。5.保障系统战略任务,包括:建立健全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和中国国情的适航审定保障体系;打造具有较强核心技术能力的航空器维修保障系统;建立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的开放式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息服务保障系统;构建安全、可靠、稳定的航空油料供应保障系统。6.政府服务战略任务:包括:充分发挥战略、规划和政策的引导作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积极参与国际民航事务。(四)重要措施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为了促进中国民航发展由“量”的增加到“质”的飞跃的转变、由“大”到“强”的转变,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1.努力争取将民航强国战略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体系民航的发展关系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国家军事和国防建设,关系国家航空工业成长,关系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建立。将民航强国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将有助于统筹解决好民航发展的环境问题,应努力争取。2.提高空管保障能力一方面加大空管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设全国流量管理系统和气象中心;建成西安、成都等区域管制中心;加强中低空管制中心建设;推进中小机场空管设施设备更新改造等。另一方面积极研究、应用新科技,包括:建立空管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空管技术研究;大力推进多点定位系统(MLAT)、航空电信网(ATN)等成熟新技术的应用;进行星基导航等前瞻性理论和技术研究等。3.实现与航空工业的战略合作建立民航业与航空工业协调和决策机制,加强双方合作,互相促进,互相支持,填补航空工业技术空白,增强综合国力。4.加强与联检部门合作建立民航业与各联检部门的协调机制,完善落地签证等相关政策,简化出入境联检手续,再造联检流程。5.深化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平有序、充分竞争的航空运输市场体系,建立廉洁、高效、权威的政府管理体系。建立各系统协调顺畅的行业经济运行机制。完善行业投融资体制。6.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加大各级政府对民航建设与发展的投入。将“一金一费”专项资金规范为长期的稳定资金来源。加大对国际航空、支线航空、通用航空、科技教育和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的扶持力度。建立基本航空服务补贴机制。实施优惠的税收政策。扶持航空金融业务。7.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建立多元化、开放式的教育培训体系和人才引进机制,重点扩大飞行、机务、空管、机场等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引进力度,逐步建立行业人才预警和储备机制。创新培育人才、吸引人才、凝聚人才、激励人才的体制机制,积极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第四幕:中国三大主力航空公司简介●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飞无限”谢幕:谢谢大家!(全体组员起立鞠躬)特别鸣谢:百度百科百度图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