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第一内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第一内涵题记: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击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苏霍姆林斯基作文课上安排写了篇有关“亲情”的文章,令人欣慰的是,学生的立意和取向大部分都比较积极向上,歌颂祖孙之爱、父母之情、姐妹、兄弟之谊的文章屡见不鲜,很多学生在写作中诉说了自己对亲情的独到认识,感情真挚深沉,好文章不少。但同时一些学生的内心世界却引起了我的深思。一个小男孩,文章中表达了对后妈的不满以及对亲妈的怀念,心中呼唤久违的亲情,对于现在的母亲,则说出了下面的一段话:“她爱不爱我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再说她也不是我的亲妈……”“我在夜里流过多少泪,谁清楚?我以前的亲情,哪去了?”我不禁感到震撼,他为什么会这么想?小小的孩子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是真的遭受到了家庭的虐待还是从心里不认可新妈妈对自己的关怀?我们又该怎样去引导或帮助这样一个孩子摆脱心理的阴霾?也许,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又有一个女生,父母离异,父亲在北京,自己孤身一人寄居在叔叔家,这个女生也比较内向,不大与别人交流,在她写的文章中,对母亲的呼唤让人心痛不已,声声震人心魄,一声声的呼唤打动人心,也打动着作为老师的我:“妈妈,你知道吗?我想起以前就想流泪,因为我知道太对不起你了,但我也是迫不得已啊!妈妈,我对不起你。”“妈妈,你还好吗?我现在非常想念你,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过你了,你还好吗?”“妈妈,我现在在叫你,你听到了吗?”“妈妈,你的女儿很想你……”这样的学生,每班可能都有,但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让他们重新走进阳光底下却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辛弃疾曾在自己的诗中这样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初中的学生正处于一个敏感的年纪,一场秋雨、一片落叶,老师无意中的一个眼神,同学的一句玩笑,都有可能在他们的心中引起意想不到的波澜。我们生活在乡镇和边远地区的许多父母,为了给家庭更富足的生活,远走他乡,一年四季奔波在各个城市中,他们留在乡村的孩子,有的靠年迈体弱的爷爷奶奶照料生活起居,有的托付给远亲近邻……这些学生,每天享受不到爸妈亲热的抚摸,听不到爸妈关切的叮咛,见不到爸妈慈祥的笑容。他们受了委屈没有地方撒娇,有了好消息没有人和自己分享,在长期的情感孤独中,他们的性格从活蹦乱跳变得沉默寡言,从积极上进变得消沉任性……在生活、学习上遇到了不小的困难,心灵被蒙上了一层阴影。孤僻,时时伴随着他们成长,在他们内心深处铸起了层厚厚的防护墙。我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首先,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学生的教育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部分。虽然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教育中是占据主要地位的,但这并不代表着家庭教育就是可有可无的。家庭的教育通常是以父母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施加影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格的培养以及理想抱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一旦失去父母的关爱,孩子就会像一只迷失方向的小羊羔孤独无助,长期以来就会变得沉默寡言。更有甚者,由于家庭教育的相对缺失,造成了孩子的心理的扭曲,产生了对父母的怨恨,甚至报复社会的不良心态。而可惜的是,这个问题一直得不到家长们的重视或相当一部分的家长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家长无耐地说:没办法呀,家里种地又赚不了几个钱,不出去打工连生活保障都没有,只能放在家里给老人管教了。甚至有的错误地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职责,只知道每月寄生活费回来,对于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日常行为一无所知,最终变成了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其次,隔代教育的不足。多数留守儿童是被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形成隔代教育。他们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很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对孩子宽容、放任。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就行了,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没有办法去管教。而那些被寄养在亲朋好友家的孩子,心理的敏感会更甚,因为作为临时的监护人,他们大多有所顾虑:不是亲生儿女,不好严格管教。三是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到位。由于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社会群体,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家庭背景、心理状况没有作全面的、深层次的分析,对他们的认识几乎也是一片空白。由于认识不足,教育方法不当,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加重了他们的叛逆心理。再加上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问题儿童难以管理。孩子是脆弱的,他们需要大人的庇护,孩子最恐惧的是被抛弃。其实他们渴望关爱,渴望爱的温暧,渴望亲情的呵护,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问候。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除了做好引导,让他们了解父母的苦楚之外,好像可以做的并不多,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或者说,他们需要的不是这些——尽管这些有助于暂时缓解他们内心的伤痛,他们需要的是来自父母的关爱,这是任何一种感情都替代不了的。但是我所理解的教育并不简单的是教书育人,“育”应该还有培育的意思,这种培育不应该只是对于人格的塑造,知识的生成,还有健康心灵的养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我们作为老师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从心理着手,矫正他们扭曲的心理。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对本班的留守儿童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有关心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留守儿童因父母的远离,使得他们普遍缺少了和父母的沟通,缺少父母的赏识,缺少了来自父母的压力,自律能力相对差,内心孤独。对于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这种情感空白,教师应更多地从情感入手加以弥补。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到学生的家庭里中去,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以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同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比如给他们过生日,让每一同学都来关心、关怀他们,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教师在和他们交流过程中要正确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珍惜现在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增强他们是非观、判断力和责任感,使他们对父母的理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事实上,有些孩子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外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照顾弟弟妹妹甚至老人。在长期的生活中,他们的意志变得坚强起来,思想变得成熟起来,学习也很用功。而这些品质是其他孩子所没有具备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教师要善于发掘留守孩子身上的优点,对他们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精神加以表扬,鼓励他们将这些生活事例以作文或者主题班会的形式把自己的心里话倾诉出来,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当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后,这些学生就会增强对学习的信心,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后,就能极大地促进学习。总之,关爱留守儿童是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为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更要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在同样的天空,同样的阳光,同样的色彩,同样的精彩,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结语:一个人在一片海滩上散步,他看到一大群海星被海浪冲到了海滩上,成百上千只粉红色的海星铺满了沙滩,他无奈地谈了口气,心痛却无可奈何。忽然他看到一个女子正在一只只地将海星扔回大海中,便上前说:“这么多海星,你能救得了多少?”女子捡起一颗海星扔回了大海,“起码这颗海星回到了大海。”将爱与关怀带给他们,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吧,起码这颗海星回到了大海!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