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相关知识心电图概念*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目录临床意义1、对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对心肌梗塞的诊断。3、观察药物对心肌的影响。4、观察电解质紊乱情况。5、心脏手术、危重患者的监护等。目录心脏的传导系统正常心电活动起源于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最后兴奋心室.心电图的坐标⑴.*心电图纸每个小方格的长、宽各为1mm。心电图纸横向坐标的距离代表时间,记录常规心电图时,心电图的走纸速度为25mm/s,故每一小格代表0.04s。心电图纸纵向坐标的距离代表电压的振幅,标准电压为1mv等于10mm,每小格电压等于0.1mv。⑵.*心电图机走纸速度常有25mm/s、50mm/s两种;电压常有1/2、1、2三种。目录标准导联1.定义:将两个电极置于人体两肢体上的导联。2.连接方法:Ⅰ导联:左上肢接正极,右上肢接负极;Ⅱ导联:左下肢接正极,右上肢接负极;Ⅲ导联:左下肢接正极,左上肢接负极。3.特点:(1).综合反映两肢体间的电位变化。(2).Ⅱ导联是测量基本间期的导联。(3).利用Ⅰ、Ⅲ导联电压代数和测定心电轴。目录连接方法:红(右手)黄(左手)黑(右内足)绿(左内足)*胸导联V1~6的安放位置导联探查电极放置位置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V3V2至V4两点连线的中点V4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相交处V5左腋前线V4水平处V6左腋中线V4水平处目录附加导联1.V7、V8、V9导联:将探查电极分别移至左腋后线、左肩胛线、后正中线左脊柱旁与V4同一水平处。适用于左室肥大,后壁心肌梗塞。2.右胸导联(V3R~5R):将探查电极置于右胸壁,相当于V3~5相对应的部位。适用于右室肥大,右位心。目录正常心电图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律(sinusrhythm):凡激动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称为窦房结性心律。简称窦性心律。正常窦性心律心电图诊断:1.窦性P波:PⅡ、Ⅲ、avF直立,PavR倒置。2.P波频率:成人60~100次/分。3.P-R间期≥0.12秒。4.P-P间期之差在同一导联<0.12秒。(1)P波:搏动中首先出现的小波,代表心房除极.时间电压:一般应0.12s多在0.06-0.10s间。(2)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时间电压:一般在0.06-0.10s间。应小于0.12s(3)T波:代表心室复级,是QRS后一个较宽的平缓波。方向大多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ST段:是QRS波终点到T波起点间的一段基线,代表心室除极结束到心室复极开始的电变化综合情况。多位于基线以上,各导联下移均不能0.05mv。P-R间期;P波起点到QRS波起点间的水平距离,代表激动从窦房结传到心室所需要的时间,正常人在0.12-0.20s,婴幼儿及心率改变者P-R间期的正常值可有变化正常心电图目录窦性P波:PⅡ、Ⅲ、avF直立,PavR倒置。2.P波频率:成人60~100次/分。3.P-R间期≥0.12秒。4.P-P间期之差在同一导联<0.12秒。心律失常定义:心脏激动的起源异常或/和传导异常,称为心律失常(arrhythmias)。分类:一、窦性心律失常二、异位心律一窦性心律失常1窦性心动过速2窦性心动过缓3窦性心律不齐4窦停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窦房结发出激动异常称为窦性心律失常。1.窦性心动过速:当窦房结发出的激动每分超过100次以上时,称为窦性心动过速。2.窦性心动过缓:凡由于窦房结内发出的激动过于缓慢,以致心率<6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缓。3.窦性心律不齐:窦房结内发出的激动不规则,心动周期显著快慢不均。4.窦性停搏:指窦房结在某一时间内不能形成激(窦性静止)动,心电图表现为一段时间内不出现P波。1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征:1.窦性P波。2.频率:成人100次/分.(一般为101~160次/分,偶见180次/分。)3.P-R间期≥0.12秒。4.常伴ST-T改变。临床意义1.见于健康人在吸烟,饮酒.茶.咖啡,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发生.2.病理状态如发热.甲亢.贫血.心肌缺血.心力衰竭.休克以及应用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也可引起.治疗:一般无需治疗,必要时应用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心得安)减慢心率.2窦性心动过缓1.窦性心律的心率低于60次/分(图B)2.可伴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临床意义:1多见于健康成人、运动员、睡眠状态,也伴发于一些疾病:如颅内压增高、青光眼(眼心反射增强)、阻塞性黄疸(胆盐可抑制窦房结)。服用β-受体阻滞剂常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2.多无自觉症状,心率过分缓慢时病人出现胸闷.头晕.甚至晕厥.3.治疗:无症状无需治疗,出现症状者可用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症状不能缓解者可考虑心脏起搏治疗.窦性心律不齐1.窦性P波。2.频率:60~100次/分。3.P-R间期≥0.12秒。4.P-P间期之差在同一导联≥0.12秒.临床意义:多数窦性心律不齐与呼吸周期有关:吸气时迷走神经张力减弱,心率快;呼气时迷走神张力增强,心率慢。称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良性心律失常,多见于健康儿童和青年人;与呼吸无关的窦性心律不齐多见于老年人,可能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窦停概念:窦房节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不能产生冲动,使心脏暂时停搏,或由下一级起搏点(房室交界处或心室)发生冲动控制心律窦停心电图特征:1.较长的间歇内无P-QRS-T出现2.较长的间歇和正常的P-P间期不成倍数3.如停搏间歇较长,往往伴有逸搏和逸搏心律(多为结性或房性)临床意义:一般属病理性的,各种病因所致的窦房节功能低下是主要原因,还可由血钾过高或洋地黄.奎尼丁.胺碘酮等药物引起.窦停时,其后长出现交界性或室性逸搏,一旦窦停时间过长又没有出现逸搏,病人长可出现头晕,晕厥甚至抽搐窦性心律失常1.窦性心动过速:2.窦性心动过缓:3.窦性心律不齐:4.窦性停搏:二异位心律1被动性异位心律逸搏(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2主动性异位心律期前收缩(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室扑,室颤期前收缩概念:窦房节以外的异位起搏点过早发生冲动控制心脏收缩所至.根据异位起搏点的部位不同可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以室性最常见临床意义:1.可在健康人过于疲劳,情绪紧张,吸烟过多,饮浓茶.酒时出现,此属生理性期前收缩2.各种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常引起期前收缩.此外,药物,电解质紊乱也可引起各种期前收缩3.偶发的期前收缩一般无特殊症状,部分有漏跳感.频发或连续出现可有心悸,憋气,乏力,心绞痛.房性期前收缩(房早)1.提前出现的P’-QRS-T波群2.房性的异位P‘波与窦性P波不同3.P’-R间期≥0.12S4.期前收缩后常可见一不完全性代偿间歇.*代偿间歇(compensatorypause)1.定义*:指提前出现的异位搏动代替了一个正常窦性搏动,其后出现一个较正常心动周期为长的间歇,称为代偿间歇。(1)完全性代偿间歇___代偿间歇≥二倍窦性心动周期。(P-P间期)(2)不完全性代偿间歇___代偿间歇<二倍窦性心动周期。(P-P间期)室性期前收缩(室早)一.ECG特点:1、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0.12S,其前无P波,T波和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2、期前收缩后可见一代偿间期完全.二.类型:可见单个或呈二联律,三联律及连发室早(成对室早),连续三个为短阵室速.1.二联律(bigeminy):每隔一个正常搏动出现一个期前收缩。2.三联律(trigeminy):每隔二个正常搏动出现一个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短阵室速)阵发性心动过速概念:是一种阵发性快速而规律的异位心律,由三个或三个以上连续的期前收缩形成,可分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概念:阵发性房性或结性心动过速从心电图上很难辨认时统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心电图特征:1、快而匀齐,连续出现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室上性早搏,频率150-250次/分,QRS间期为0.1S以内,形态为室上形态2、P波为逆行性往往埋藏于QRS波,难以辨认有无.临床意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见于健康人情绪激动、过量烟酒、劳累、精神紧张时,也可见于风心病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1连续出现在三次或以上宽大畸形的QRS形T波多与QRS波相反,ST段通常不易确定.2.频率140~220次/分3宽大畸形的QRS波与窦性P波无关房颤心电图特征: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的f波代替,2、P-R间期极不相等,心室率大于100次称快速型,小于60次称缓慢心率3.心室律绝对不齐。(特征之一)临床意义心室率绝对不规则,有脉搏短绌.是心力衰竭最常见诱因之一,还易引起心房内附壁血栓的形成,部分血栓脱落引起体循环动脉栓塞,常见脑血栓,肢体动脉血栓,视网膜动脉血栓.房扑心电图特点1P波消失,代之以F波,F波为连续出现的形态一致的锯齿样波动,F-F之间距离相等,频率为250-350次/分2F波可倒置,直立或双向3QRS波形一般正常4R-R间期可因房室关系出现快而规则(2:1)慢而规则(4:1)或快慢交替(2:1--4:1)房颤与房扑临床表现:临床症状取决于心室率的快慢,如心室率不快者可无症状,快者可有心悸,胸闷,头晕乏力.心脏传导阻滞一.定义:心脏的传导阻滞是指心肌的(主要是传导系统)不应期呈病理性延长,使正常可以传导的激动,出现传导延缓或传导中断;是心肌部分的或全部的遭受阻滞的一种异常现象Ⅰ°房室传导阻滞1.P-R间期延长。(正常0.12-0.20S)成人≥0.20s,老年人≥0.22s。2无QRS-T波群脱落.Ⅱ°房室传导阻滞是指由于房室传导系统某个部位(有时两个以上部位)的不应期延长,激动向心室传布的过程中,传导延缓或传导中断的现象。临床上最常见。表现为部分P波未下传心室形成心室漏搏,P波个数多于QRS波群个数。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文氏现象)1.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QRS波群脱落(心室漏搏)。2.相邻的R-R间期逐渐缩短,直至P波后QRS波脱落.3包含QRS波脱落R-R间期比两倍P-P间期短.*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莫氏现象)1.下传的搏动中,P-R间期固定.可正常亦可延长.2.有间歇性的QRS波脱落.常呈2:1或3:1.*Ⅲ°房室传导阻滞1.P波与QRS波群无关,P-P间隔相等,R-R间隔相等.2.P波频率大于QRS波频率.3.QRS波形态取决阻滞部位,阻滞部位高呈室上性;低者QRS波增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