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因子的治疗作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节物理因子的治疗作用应用自然界的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子,如电、光、声、磁、热、冷、矿物质和机械等作用于人体,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物理疗法或理疗。研究物理疗法的作用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操作技术、适应证和禁忌证等的科学,称为理疗学。物理疗法对人体的治疗作用,可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一、直接作用物理因子直接引起局部组织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变化为直接作用。(一)低、中频电直流电等低、中频电流因大多不能通过电阻高的骨组织,故作用较浅,主要作用在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并改变这些组织的兴奋性。(二)光1、红外线长波红外线作用于皮肤,短波红外线有可能达到皮下脂肪,偶可达肌肉而产生热作用。2、紫外线主要作用于皮肤,产生光化学效应。(三)高频电1、短波、超短波短波或超短波电容场法作用最深,可达骨组织,但电能吸收最强处位于皮和皮下脂肪,故电容场可引起脂肪过热。2、微波微波(厘米波、分米波)的作用可达肌肉层,其中分米波作用比厘米波深,作用部位可产生热效应和热外效应。(四)超声波由于骨和骨膜间存在界面而引起反射,因此在肌肉和骨组织交界处热作用明显。(五)热有多种物理因子可产生热作用(如传导热、辐射热及内生热等),热对组织的直接作用使局部的温度升高,并因此使流经此处的血流量增多。二、间接作用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后,通过热、电化学或光化学的变化,引起体液改变,或通过神经反射、经络传导而产生的作用为间接作用。(一)体液作用在理疗作用下可以引起体液的改变。实验证明短波或超短波作用于垂体可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增多,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用短波或超短波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皮质时,得到类似的结果。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将进一步证明体液作用在理疗中的地位。(二)神经作用电、光疗除了通过体液作用以外,尚可通过神经系统发生间接作用。临床上常见的有:1、轴突反射可通过体表反射器刺激轴突反射引起血管扩张。2、神经反射又称为皮肤内脏反射疗法,节段反射或反射区疗法。理疗因子作用于内脏有节段反射联系的反应区皮肤上,通过节段反射改变器官的状态,使有病理性改变的组织恢复正常。(三)经络穴位作用物理因子可以通过经络、穴位而发生作用。三、临床治疗作用物理因子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对许多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具体可概括如下:(一)消炎作用多种物理因子具有消炎作用,皮肤、黏膜、肌肉、关节及内脏器官的急、慢性炎症都属于理疗适应证。例如:表浅部位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可应用紫外线照射疗法或直流电抗生素离子透入疗法等方法进行治疗;慢性炎症可采用适当的温热疗法、磁场疗法或低、中频电疗法等取得一定的疗效。物理因子消炎作用的机制除了像紫外线等可直接杀灭病原微生物之外,还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性物质的消散和增强免疫力等因素有关。(二)镇痛作用在针对疼痛病因进行治疗基础上,应用恰当的物理因子可较好的达到镇痛的目的。例如:炎症疼痛可以采用上述具有消炎作用的物理因子;缺血性疼痛和痉挛性疼痛可采用温热疗法,改善缺血,消除痉挛:神经性疼痛可应用直流电麻醉药物导入疗法抑制痛觉冲动传入,或可采用低,中频电疗法,以闸门学说为基础,达到治疗作用(三)抗菌作用紫外线有较好的杀菌作用,其杀菌效力最强的光波长为254-257n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杀灭作用。(四)镇静、催眠电睡眠疗法、镇静性药物电离子透入疗法、全身不感温水浴疗法、颈交感神经节超短波疗法、磁场疗法等能够增强大脑皮质扩散性抑制、解除全身紧张状态,因而产生明显的镇静、催眠效果。(五)兴奋神经——肌肉低、中频电流,如间动电流、干扰电流、调制中频电流,均可引起运动神经及肌肉兴奋,以治疗周围神经麻痹及肌肉萎缩。其机制为细胞膜受电刺激后,产生离子转移、膜通透性和膜电位发生变化,形成动作电位,引起神经、肌肉兴奋。(六)缓解痉挛由于热能够降低肌梭中传出神经纤维兴奋性,使牵张反射减弱和肌张力下降,因此具有热效应的物理因子均可起到缓解、降低痉挛的作用。具体可包括:具有深部热效应的短波、超短波和微波;具有浅部热效应的石蜡疗法、太阳灯和红外线;具有全身热效应的热水浴、光浴疗法等。(七)软化瘢痕、消散粘连石蜡疗法、超声疗法、直流电碘离子透入疗法,可改变结缔组织弹性,提高延展性,因而具有软化瘢痕和消散粘连的作用。(八)加速伤口愈合应用小剂量紫外线照射,可防止和控制伤口感染,且能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加速伤口愈合过程。直流电锌离子透入疗法和共鸣火花电疗法(达松伐电疗法)可显著缩短下肢静脉曲张所致溃疡的愈合时间。(九)加速骨痂形成电流强度较弱的直流电阴极、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TENS)、干扰电疗法和脉冲磁场疗法,均能促进骨质生长,加速骨折愈合。(十)增强机体免疫力实验证明,紫外线、红外线、磁场等物理因子均有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十一)脱敏作用实验证明,紫外线能将蛋白分解生成组胺,小剂量组胺不断进入血液,又刺激组胺酶产生,当组胺酶达到足够量时,则可分解产生过量的组胺,而起到脱敏作用。(十二)治疗癌症热疗、激光的光敏效应、气化、炭化、低温冷冻等方法在癌症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第二节物理因子主要治疗技术选择治疗方法应根据物理因子的作用深度和作用机制来选择,可以采用一种、两种或多种物理因子联合应用(如超短波疗法与紫外线疗法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蜂窝织炎等),也可以于其他疗法(如运动疗法等)联合应用。一、治疗方法的选择(一)根据作用深度1、作用于皮肤表面时选择紫外线(光化学效应)、长波红外线(热效应)、直流电(电化学效应)。2、作用于皮下脂肪层时选择短波或超短波电容电极;短波红外线。3、作用于肌层时选择短波(电感法)、微波(热效应);低、中频脉冲电流(肌肉收缩)。4、作用于骨等电阻大的组织时选择短波和超短波电容电极(电极间隙要大)。5、作用于骨膜时选择超声波。(二)根据作用机制1、镇痛、镇静选择低、中频脉冲电流、直流电等。2、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选择低、中频脉冲电流、直流电、高频电流、红外线和紫外线等。3、抗过敏选择紫外线等。4、促进伤口愈合选择高频电流、小剂量紫外线等。5、抗痉挛选择低、中频脉冲电流、高频电流、红外线等。6、防治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肌萎缩低、中频脉冲电流等。二、治疗方法的运用为了提高疗效和缩短病程,可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理疗方法联合应用。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先后进行。在治疗中联合应用的物理因子之间必须有协同或相加的作用,防止相互削弱或产生拮抗作用。(一)两种物理因子的应用直流电与中波;超声波与间动电;水疗与电疗(低频电、直流电);泥疗与电疗(或直流电、中波)等。(二)多种物理因子的应用1、脑血栓后遗症先按摩后水疗或运动疗法。2、早期高血压先电疗后运动疗法。3、骨折先局部电疗或蜡疗后运动疗法。4、皮肤病先水疗后紫外线疗法。5、瘢痕挛缩先音频电疗法或蜡疗后运动疗法。(三)与其他疗法综合应用1、理疗与药物直流电离子导入、热疗与化疗联合治疗肿瘤。2、理疗与手术术中紫外线照射,术中微波治疗肿瘤。3、理疗与放疗热疗与放疗联合治疗肿瘤。第三节理疗的反应及处理理疗反应是指理疗过程中出现的一时性局部病变加剧或伴有一些轻微的全身症状的现象。理疗反应的症状分为正常反应和异常反应。一正常反应在进行急性炎症治疗时,治疗局部会出现温度升高,肿胀明显,疼痛加剧,功能障碍等现象。这是因为许多物理因子的作用可使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强,代谢亢进,因而使组织修复加强,但是这些现象可在随后的理疗中很快消退,所以也称之为一过性反应。正常反应一般出现在治疗3-5次及14-20次阶段,1个疗程只出现1次反应,反应期为3-5d二异常反应及处理1,全身异常反应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头晕,头痛,全身发汗,心慌,食欲不振,病情波动或恶化等现象,称过度刺激现象。(1)常见原因:电,光等物理因子刺激强度过大;作用时间过长;强度和时间超过患者的耐受能力(2)处理方法由治疗剂量过大或理疗因子选择不当引起者,应改变治疗种类或减少剂量;可以采用试验剂量,每治疗3-5次后再根据患者的反应进行调整;必要时停止治疗,密切观察;④如疑为其他疾病所致,建议转科会诊2,局部异常反应(1)皮肤丘疹性皮炎:多见于直流电子电离子导入,低频电,紫外线,蜡疗等常见原因:皮肤对导入的药物过敏,药物浓度过大,用量不当;直流电,低频电电流密度过大,对皮肤产生刺激;患者对紫外线和石蜡过敏,轻者可服脱敏药,严重者停止治疗。(2)烫伤、水疱或灼伤:多发生于热疗、光电疗等。常见原因:治疗剂量过大,如电流密度过大,光疗时距离太近,时间过长,热疗温度过高;治疗区域的皮肤感觉障碍,血液循环障碍,术后瘢痕,皮肤破损或有皮炎;高频电疗时,治疗部位不平(骨突出部位),电极接头的橡皮破损,金属电极直接接触皮肤;低、中频电疗时,衬垫倒置,铅板脱出,导线及夹子的绝缘布破损,直流电的衬垫厚度小于1cm。处理方法:①烫伤水泡大于1cm者,用空注射器将水疱内的液体抽出,覆盖75%乙醇纱布;②小水泡75%乙醇消毒,晾干后涂2%的甲紫以防感染;③高频电引起的灼伤,如没有水疱,可以冷敷或涂以獾油加以防护。(3)电光性眼炎:多发生于紫外线治疗时,患者或工作人员眼部保护措施不当。常用的预防方法:①患者进行全身或头部紫外线照射时要注意眼的保护;②工作人员要防护眼镜。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