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水产品考查作业牙鲆养殖技术研究摘要:牙鲆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颇受消费者欢迎。本文主要介绍牙鲆的生物学特性、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以及疾病防治。关键词:生物学特性;牙鲆鱼的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疾病防治;牙鲆属(Paralichthys)鱼类我国称之为比目鱼(Flatfish,Fluke),左鲆(Left-eyedflounder)牙片和偏口(Plaice),其肉质细嫩,脂满味美易消化,是营养价值极高的名贵鱼类。[1]俗称偏口(北方)、比目鱼(浙江)、左口(广东)、酒瓶(厦门),系肉食性、冷温性底栖鱼类,栖息于沙泥海区,广泛分布于我国黄渤海、东海、南海。生长快,为名贵海水鱼之一。该鱼一般不作长距离洄游,具明显的回归遗传属性,是海水增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2]一、牙鲆的生物学特性1.分布牙鲆在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以及日本沿岸和朝鲜半岛两岸均有分布,为冷温性底栖鱼类,栖息于水温较低的砂质海底。2.环境适应力①水温:高温对其生长不利。致死水温在2℃以下,在水温高达33℃时,成鱼只能短暂存活。牙鲆仔、稚鱼培育生长的最适水温为16~21℃。养殖牙鲆在水温5℃以下不摄食,13℃以下、23℃以上摄食量减少,10℃以下、25℃以上不大摄食并停止生长,水温在10~24℃范围内随着水温增高摄食量逐渐增加,当自然升温至25℃以上时,必须用井水(水温一般为16~18℃)混合海水以达到降温的目的。水温超过27℃是危险的,长期处于27℃的环境下,易引起大量死亡。同时,在牙鲆5~15毫米时,水温对白化的影响也很大。②盐度:牙鲆为广盐性鱼类,对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能在盐度低于0.8%的河口带生活。由于对低盐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对低盐的忍耐性随个体增大而增强,生长最适盐度为1.7%~3.3%。③溶解氧:牙鲆耐低氧能力比真鲷、鲈鱼等强,溶氧致死浓度为0.6~0.8毫克/升。要求人工养殖牙鲆池水溶氧量应高于4毫克/升④光照:牙鲆苗种培育时遮光是必需的。光线太强,苗种会变得很虚弱,光照对仔鱼的影响非常大。3.摄食习性牙鲆是肉食性鱼类,在自然环境中多以小型鱼类为主。稚鱼至幼鱼期以摄食桡足类、糠虾类、端足类、十足类等小型甲壳类为主。伴随生长转变为摄食小鱼为主,兼捕食糠虾类、鲆鱼类、虾蛄类、贝类等生物。全人工养殖时,从孵化后第10天的幼苗期辅投配合饵料。牙鲆的摄食量受水温影响大,水温低于10℃,完全停止摄食。在10~20℃范围内,摄食活动旺盛,当水温达到25℃时,其食欲开始减退,水温超过27℃时,则基本停止摄食。[3]二、牙鲆鱼的繁殖1、亲鱼的来源及培育:用于牙鲆人工繁殖的亲鱼有两个来源,一是天然捕获经饲养后作为亲鱼;二是用人工苗种经饲养后用作亲鱼。天然亲鱼年龄是三到十龄,全长47~80cm,体重1.6~7.0千克,人工养成的亲鱼比天然亲鱼雌雄性均可以提前一年使用。但人工养成的低龄亲鱼,因鱼体小,产卵量少,所以最好是四龄以上的亲鱼。天然捕获的亲鱼进食很难,有的鱼甚至不吃食饥饿致死。因此必须尽早想办法使其摄食。方法是把饵料系住或用细铁丝钓住,在牙鲆的头上方附近,像活鱼那样摇动,也可利用进水口的水流,使饵料慢慢活动,靠饵料的摆动诱其摄食;或者和已开始摄食的亲鱼一起饲养,以带动其进食。同时应注意尽量避免人为的干扰,保持安静。个体越小的亲鱼开始摄饵的时间越早。投饵:养成亲鱼的饵料料为沙丁鱼类、鲐鱼、玉筋鱼、秋刀鱼、竹荚鱼等。因这些饵料难以得到鲜鱼,故以冷冻鱼为主。投饵方法:小鱼整尾投入,大的则切细或绞成碎肉投喂。绞碎后的饵料投喂后天然鱼摄食不良,但人工养成鱼则摄食活跃,而且碎肉饵便于添加营养剂,利于亲鱼生长。亲鱼的饵料最好不要偏于单一饵料,必须注意饵料质量。在饵料中添加营养剂有助于提高卵的质量,添加量为在总投饵量外加1%~2%。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3%,一般一天投喂1~2次。水质:必须使用过滤海水,换水次数越多越好,一般一天循环4~28次。水温8~25℃,牙鲆耐低温而不耐高温。亲鱼放养密度为1~2尾/平方米。为防冲撞及藻类繁殖,培育光照不宜过亮。2、催产、产卵:牙鲆鱼的雌雄辨别可从生殖孔加以判断,生殖孔为红色且圆者为雌性,细长且不发红者为雄性。从海区捕获的亲鱼,如性腺已发育到4期,在池中暂养,一般都能发育到成熟产卵,可采用注射催产激素。剂量为用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50-100微克/千克,或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IU/kg。牙鲆亲鱼的挤卵、挤精液的方法与大多数鱼不同,多数鱼一般是从前向后挤压,而牙鲆鱼是从后向前挤压。成熟卵只宜轻轻挤压就能流出,流出的卵子不粘合成块。卵子呈圆球形,浅黄,透明,大小均匀。人工授精用干法、湿法均可。授精时避免在阳光直射下进行。将卵倒入手抄内,用清洁海水再冲洗,将清液及卵子表面的粘液冲洗干净,最后放到清洁海水中孵化。在做人工授精时,一尾雄鱼的精液足够使几尾雌鱼的卵受精。但因牙鲆雄鱼成熟较早,排放精子也较早,因此雄鱼不宜过少,一般雌雄比为1:1或1:1.5。如果亲鱼在池中自然产卵受精,则雄鱼比雌鱼要更多些,雌雄比为1:2或1:3为好。在人工条件下培育的成熟亲鱼,在池中可自然产卵受精。产卵期水温为13~17℃。牙鲆的产卵期约为两个月,在这期间内可数次产卵。3、采卵、孵化:牙鲆卵子为分离游卵,在水池中自然产卵时,在池子进水口处安放用80目筛绢作的网箱接卵。网箱放在桶里,多余水从桶上面溢出,卵子留网箱内。因产卵池水中杂质较多,为保持孵化时的水质清洁,最好用手操网将较粗杂质捞走。然后停止流水,静置一段时间,待死卵、坏卵下沉后,再将浮上面的卵捞起,用清洁的海水冲洗后放到孵化器中孵化。产卵开始5~7天后,是产卵盛期,此时是适宜的采卵期。牙鲆卵子孵化水温为7~27℃,最适水温为14~17℃。水温过高,死卵易污染水质。孵化适宜盐度为28‰-33‰。孵化方法较简单,可用孵化网箱或孵化水槽,也可直接在育苗池中孵化。孵化密度一般为1~5万粒/平方。孵化过程中,死亡的卵发白下沉,因此,每天应将沉到底部的死卵吸出,并加放适量的新水,以防水质变坏。孵化过程中最好能微量充气,但在吸污时要停止充气,以便脏物、死卵下沉。有个别牙鲆亲鱼的受精卵是沉性的,则孵化器需用底部为漏斗形的,从底部注入水或充气,使卵子在水体中浮动,防止下沉。[4]三、苗种培育从初孵仔鱼到着底阶段平均为30天左右,受精卵孵化后4~5天即开口摄食,一般在孵化后第3天开始投喂轮虫,每天投喂1~2次孵化后约10~15天,仔鱼长到5.5毫米,开始加投卤虫无节幼体至变态。也可以从孵化后第10天投喂料径250~500微米的配合饵料。1、水质调节:为了给轮虫提供饵料并有利于调节水质,仔鱼孵化后1~20天内,可向培育池添加小球藻,使其浓度维持在30万~50万个细胞/毫升,高密度培育时,每天或隔天吸污一次。水温控制在16~22℃,防止水温突变。2、光照控制:培育苗种时光照强度一般在500~10000勒克斯,仔稚鱼在变态前及变态期需要光照500~1200勒克斯,光照很强时,需用黑布遮光.防止藻类在水池中过量繁殖。3、成活率:水温在16~22℃,饵料以小球藻轮虫成活率最高,其次为没脂酵母轮虫,继轮虫之后,以投喂天然浮游动物的成活率最高。换水率越大成活率越高。4、饵料:稚鱼完全变态着底后,一般不再投喂轮虫,也可继续投喂数日,后期的饵料主要是卤虫无节幼体、卤虫成体、天然桡足类、枝角类、鱼虾肉糜及配合饲料。要定时投喂,掌握好投饵时间和投饵量,养成鱼苗集群争食的习惯,可减少饵料的浪费。5、培育密度:培育密度与培育条件密切相关,好的培育条件密度可适当高一些。一般5厘米时400—500尾/平方米],到达10厘米时可减少到200—300尾/平方米。6、分选:因为牙鲆的幼鱼之间相互残食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在培育过程中要及时将不同大小的个体分开培育,以提高培育成活率。一般在肉眼能明显看出大小时就应该分选。7、温度:牙鲆苗种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8—23℃。8、光照:培育牙鲆鱼种的适宜光照是500—1000lx。9、水质:水质的清新十分重要,一般水泥池内的透明度要清澈见底,pH值8.1—8.2,DO在6.0毫克/升以上,NH+4—N小于μg/L。10、充气和换水:在整个培育过程中,不间断的充气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保持育苗水体中有充分的溶氧。另外,换水也是必不可少的,以保持水质的清新,利于鱼种的生长。11、排污:排污在整个培苗过程中同样重要。因为沉积在池底的排泄物、残饵等污物是细菌、寄生虫滋生的场所,如不及时清除,细菌、寄生虫会大量滋生,进而侵入鱼体,影响鱼体的健康。[5]四、成鱼养殖1、鱼种放养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鱼种。选种时应注意:大部分贴壁或集中池底,体表光滑、鳞透明、体表黄褐、体型椭圆、长宽适中,体表无附着物,起水抢食速度快、活动能力强,规格整齐的鱼种为优质鱼种。鱼种的放养地点应在池塘中深水处,尽量不放于进水闸门周围,以减少早春进水温差过大对牙奸产生不良影响,放养规格要整齐,以避免互相残食。一般情况下,全长5一巧厘米的鱼苗,放养量100一巧。尾/米2;25一35厘米放养20一40尾/米2;35厘米以上放养巧尾/米2以下。生产上一般要求鱼体覆盖池底面积的70%-80%比较合适,高温期应减少到50%左右。2、饲养管理1.投饵养殖期间的主要饵料为:糠虾、鳗鱼、玉筋鱼、白姑鱼、沙丁鱼、配合饵料等,一般结合使用为好。但鲜活饵料的量要占总投饵量的40%以上,养殖前期主要投喂糠虾和小杂鱼,小杂鱼要根据牙虾个体的大小整条投喂或切成适宜大小碎块投喂,投饵应遵循“四定”原则。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一10%,随着鱼体重增加而降低比例。每天投喂2次,分别为早晨7:oo一8:oo和下午5:oo一6:oo。高温季节,可改为每天投喂1次或2一3天投喂1次,而且控制在饱食量的50%一60%。同时,饵料中可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E和复合维生素类。2.水质调节养殖初期,水位不宜太高,以便肥水和提高水温,但养殖的中后期应将水位加至最高水位,每天定期换水,换水量一般在10%一30%,高温期最大换水量可达50%,严格控制排水,换水时间应安排在傍晚或黎明时进行。牙鲜生长的最适水温为16-21℃,高温季节保持高水位和适量换水都是为降低池塘水温,以利于牙虾生长。3.日常管理主要是水质监测和巡塘。养殖期间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主要观察}翱门、堤坝是否安全,观察鱼类生长、摄食和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注意换水、清洗食台、保持水质清新。定期测定鱼的生长情况,以确定合理的投饵量,一般每月测2次,可捞取or一20尾鱼测其体长、体重。水质监测主要是温度、pH值、溶氧、盐度、透明度等,每3一5天测量一次,高温季节和阴雨期每天测一次。[6]五、疾病防治对疾病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保持良好的水环境;(2)饵料要新鲜清洁,适当控制投饵量,以防劣质或残饵破坏水质,高温季节最好在伺料中添加3×10-6~5×10-6维生素和复合维生素;(3)苗种入池前用2×10-6的福尔马林或10×10-6的高锰酸钾药浴3min;(4)定期投喂药饵,可将小杂鱼切碎后加入50~75mg/kg抗菌素,浸泡0.5h后进行投喂,连用10d;(5)每15~20d用挂袋或泼撒消毒剂如高锰酸钾的方法进行水体消毒;(6)及时捞出池中的死鱼、病鱼,防止疾病的传播。有经验表明,适当混养活动性强的鱼类如石斑、美国红鱼等,既可减少残饵量,又可提高饵料利用率,增加水中溶氧量。牙鲆常见的疾病主要有两种:(1)细菌性疾病。主要症状为鳍条充血,皮肤和肌肉出血或肠道发炎,腹部肿大。此病可按每千克针体重用药75~100毫克的量投喂抗生素药饵;(2)成鱼气泡病。主要病状为鱼体的眼球上有大量的气泡,体色发黑,不摄食,这主要是因为水体中溶氧过饱和、水质粘稠不爽等原因造成,故在养殖中应随时注意调节水质。[7]参考文献[1]王波,张朝晖,左言明等.牙鲆属主要经济鱼类的生物学及养殖研究概况_王波[J].海洋水产研究.2004(10).[2]黄瑞.牙鲆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_黄瑞[J].福建水产.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