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解读2012广东考试大纲历史“题型示例”中的高考信息毛经文《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语文、数学(文科)、英语、文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的历史“题型示例题”(以下简称“题型示例”)是蕴藏着丰富高考信息的“仙人洞天”,这些处在“险峰”中的“无限风光”长期养在深闺,虽然旖旎迷人却无人识得,或视若无睹。当各省的命题者没有办法对国家考试大纲进行大规模的“指手划脚”或“开山辟水”时,考纲中的“题型示例”就成了广东省命题专家落实国家考纲,表达自己意见、观点、主张和施展脚拳的地方。因此,题型示例与变化对高三历史的后期复习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因为它是长期被人遗忘的高考信息富矿。信息1:题型示例的难度决定了2012年高考历史试题的难度追求每年考前预估本年的高考历史题到底是难还是容易,一线老师都是“雾里看花”弄不明白,以至于我们在高三历史教学中经常出现“两极分化”:一是有些历史老师特别是重点中学的老师则拼命加难,二是有些非重点学校的老师却在“将基础进行到底”中“原地打圈圈”。因此,考前摸排和找准本年度高考命题可能出现的难度是指导学生复习的核心因素,也是我们老师平时应该花大力气做的关键事情。宏观猜难度(或方向),微观不押题,“难度”从哪里来,难度就在每年的考纲题型示例中。2012年的历史题型示例共选取了16道题,10道选择题,6道非选择题。从选题来源上来说,立足本土,放眼域外,不搞闭关自守,也不夜郎自大。16道题中有15道来自广东省2007年到2011年的“本土粤菜”高考题,1道(即第37题“邓实”题)来自2009年全国Ⅱ卷文综题。从选题的年份上来说,选题者“钟爱”2007年、2009年和2011年这三年的高考题:来自07年高考的有四道选择题和一道非选择题;来自09年的有两道选择题和一道非选择题,另有一道全国题也来自09年;来自2011年的有两道选择题和两道非选择题。这三年共有13道题选入,占80%之多。查阅当年的广东高考年报,十道选择题的难度集中在0.5—0.6之间。六道非选择题有五道选自广东本土高考题,难度在0.3—0.5之间。由于选择题者特别“宠幸”上述三年题,这就决定了2012年高考历史试题的目标难度和命题者的追求是:命题在求稳的基础上以2011年广东高考题为标杆,不论是题型、分值、考查内容,还是考查特色都不会有大的变化,会高于07年难度和比较接近但又略低于09年难度。之所以选那么多07、09、11年的题,是因为07年题有助于命题者解决容易题和中等难度偏易题的问题,09年的题有助于解决中等偏难一点或难题的问题,11年就是把两者结合在2一起的典范。2012年,他们仍将以此为标杆,继续追求和实现以中等难度为主兼顾容易题和阶梯题的目标,会在去年的基础上稍稍容易一点,即高考命题会追求0.56-0.58。如果老师带领学生在考前反复琢磨上述三年高考题的命题思路、命题方向,反复训练了示例中的命题形式和风格;并根据今年高考命题可能发生的难度变化,采取针对性的复习措施,准确把握复习难度,提早进行适应性训练。学生高考时就一定会“轻车熟路”和“事半功倍”。就不会出现因为平时复习难度过低而不适应今年的高考试题难度,也不会出现因为复习难度过大而浪费学生的时间,如果高考历史试题的难度是在0.56至0.58之间的话,我们平时应考的复习难度就应控制在054至0.56之间,也就是说比高考略难一点。信息2:两道示例选择题的缺失就是复习的重点视域依据新高考试题组题形式,题型示例中选择题的选题应该是12题,或更多些,即中国古代史两道、中国近代史两道、中国现代史两道、世界古代史两道、世界近代史两道、世界现代史两道。但2012年的题型示例选择题与前两年一样只有10题,为什么?是版面限制?这显然说不过去,高考历史非选择题只有两道,而题型示例却选了六道。如此一来,就只有一个可能性,就是某一个时期或某一个内容没有让选题者能够“心动”的题。经过反复比照,我们发现在世界史部分的选题中有两处缺失,这种缺失就是我们下阶段复习的重点视域。第一,世界古代史缺失了一道选择题。由于2011年的题型示例中世界古代史选择题完全缺失。因此,去年的高考就在此处命制了一道非常成功的选择题(即2011年选择题第19题关于希腊的民主政制的多元认识),并把这道题选入了2012年高考考纲的题型示例中。当然,世界古代史所涉及到的考试内容并不多,只有希腊和罗马,题型示例中选入两道世界古代史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但问题是,余下的一个名额用来干什么?应该给谁?我们经过反复分析后认为:选题者极有可能把这个名额分配给“史学观、史学常识和史学方法”类型的选择题,让史学方法类选择题在此“千年等一回”。前几年的广东题在这方面有了一些的探索,但都不是十分成功,专家叫好的题,中学、考生不买帐;考生叫好的题,专家认为小儿科。虽然2011年的非选择题第38题大张旗鼓地考了史学观和史学方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把此题也入选了2012年高考纲的题型示例。但那是人家的辉煌,史学方法的选择题仍是“一穷二白”。估计今年命题者会尽力在此处命制一道有可能“流传千古”的关于史学方法的选择题,让专家、考生、中学都满意,并填补这处空白。当然,这个名额也有可能留给2012年高考中的世界近代史。第二,世界近代史缺失一道选择题。世界近代史是高考中的“大户人家”,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它都应该有两道选择题入选。但2012的题型示例只选了一道关于空想社会主义的题,说3明前几年世界近代史高考选择题没有让选题十分满意和心动的题,这就给我们两个非常重要的暗示:一是2012年高考试题一定会加大对世界近代的重视,要争取命制出两道让人心动和拍案叫绝的选择题,未来也要能入选2013年题型示例。二是选题者有意把这个空间留给了非选择题,让材料主观题在此处大行其道,争取全国卷的“邓实题”在广东“安家落户”。由于世界近代史命题的空间十分广阔和多元,又基本上没有意识形态的禁锢。今年高考在此处命制两道选择题或材料主观题是完全有可能的,他们又会以怎样的形式或面貌呈现呢?估计多元化和多角度成为了他们的不二选择。因此,考生要善于从不同的视角来多元复习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全球化和工业革命及市场经济、思想解放和近代科技等。如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就可以从四个角度来复习:一是从实质上来说,它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由资本主义开放性和扩张性的特点决定的。其形成的内在动力是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而外在动力是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二是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使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国际化,瓦解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期存在的孤立、闭塞的陈旧经济体系,促进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三是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在客观上向世界传播了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狭隘性,开始向现代文明转化。四是从道德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西方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宰割、奴役的产物,不仅使亚、非、拉国家遭受不等价交换的剥削,而且使它们成为发达国家的附庸。信息3:从题型示例中探寻非选择题的命题规律。2012年考纲选择题十分看重2007年的选择题,非选择题高度重视2011年高考的非选择题,本年的两道主观题全部入选题型示例。可见选题者对它的重视已非同一般,只要我们仔细研磨,就会发现其中的命题规律:第一,广东省的非选择题命题技术正在大步创新和走向成熟,一年一个追求,一年一个台阶:2010年开始以历史话题“社会群体”来贯穿古今。2011年以历史话题“中外多重史观”“中外计划经济”为核心实现了关联中外。估计2012年会继续以历史话题为中心,用某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发生的不同原因和不同评价来实现贯穿古今和关联中外,使命题向纵深方向发展。即2010年是用同一个历史话题带几件历史大事来实现古今贯穿,2011年是用同一个历史话题带几件历史大事来实现中外关联,按照这个命题的规律,2012年也有可能会探路用同一件历史大事带几不同的评价来“关联中外”,实现主观题命题上的新突破。4第二,“关联中外”的非选择题将会是未来几年的主流题。六道主观题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中外各三道,但实际上中国史选了四道(粤题三道,全国题一道),说明选题者对中国史命题比较满意,认为精品题多多;而世界史从去年还选了两道到今年一道专门的世界史题都没有了,2011年高考考试题中的两道关联中外材料主观题全部入选题型示例给我们暗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一是从去年开始的未来几年,贯穿古今式的命题已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2012年高考主观题在很大程度上仍与去年一样采取“关联中外”的命题形式,也补了世界史部分命题不足(没有精品题)这个“短板”。二是说明选题者对世界史命题还有更多的期待,2012年高考命题会在世界史命题这一块上增加新的重视程度,一定会有新的作为。第三,从入选考纲的非选择题来推测,2012年的非选择题的高考命题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也是最大的可能性让“关联中外”在今年的命题中继续鲜亮表演,仍然以历史话题为核心,但话题的选择会提高一个档次,这样做既稳妥,又有改革创新,符合命题人员的一贯追求。第二种可能性是创新的步子跨大一点,即通过史学观的运用话题、研究性历史学习话题、对同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作不同评价等话题来实现关联中外。试探性地推出这种类型的“攻坚题”、“试水题”和“信号题。当然,这种命题追求难度容易走高,不容易准确拿捏,最后如何选择,就看2012年命题者的命题智慧了。总而言之,不管是那一种,他们都是2012年度历史复习重点关注和值得注意的地方。第四,示例题型中的一道“进口”的全国文综题“邓实”题很大可能性就是今年命题的“标杆”题和目标题,它虽然还处在理想境界和向往阶段,但代表着命题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历史潮流,也有一定的可能性在今年高考中“试水”,老师们和考生应适当作些准备。信息4:新换的“示例题”成为新的“风向标”2012年的示例题与2011年相比,有四题被更换了,两道选择题,两道非选择题,这四道“上榜”题均来自2011年高考广东题,说明选题者对本年度高考题不但十分满意,也情有独钟。这四道题分别是:即14题由原来的“09高考的孙中山重视十月革命国际意义”题换成了“11年高考的乡村知识分子不认同辛亥革命”题,第17题把“06论文巴拿马运河”题换成了“11年雅典政治”题,第40题把“09选举资格”题换成了“11年史学方法”题;第41题把“04全国文综哥伦布全球化”题换成了“11年计划经济”题。以上四道题的更换蕴藏着三个方面的信息。第一,今年会继续回归考主体知识和重点知识,不捞“繁杂难偏”偏门,做到高考选择题“活而不难但有思维力度”。上一年度(2011)的题型示例中,有一道选择题的更换代表着命题方向的悄然变化,即题型示例中的选择题第11题,2010年选的是08年的广东“材料、5理解、结论”题,2011年却选了07年广东高考题第1题“反映商朝农耕生产”题。从常规上来讲,换题应该换2010年的题,但去掉08题后,却换成了更“古老”的07年题,这样违反常规式的换题含意深广,有“此处省略一万字”韵味,让人联想多多。重新把07年的题拿出来“说事”,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要把选择题的难度降下来一些,把前几年那一些太难、太繁杂、研究味太浓、史材史实史识跑偏的选择题在高考试题中“下架”,尽可能稳妥地回归主干知识。2011年广东省高考两道选择题的“上架”,充分说明了2012年高考将会继续坚持这一指导思想。第二,命题继续在社会史或历史细节中“以小见大”。高考不怕考主干知识,关键是命题者要找一个让人意想不到又在情理之中的角度,可以通过N多的社会史来个小视角大历史,见微知著,实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让考生从命题者选定的细微的社会历史征象(或历史细节)中分析宏大的历史趋势和历史真相或历史规律。近年来,新课程高考历史选择题绝大部分是以材料形式呈现的,这种形式的选择题往往以一个或多个材料作为试题的中心环节。取材广泛,形式多样,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