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籽粒直收对品种的基本要求以及优势刘忠诚,孙占军,姜丽艳,朱秀森,翟亚娟(辽源市农业科学院,136200)摘要:玉米籽粒直收作业,对品种特征特性要求比较高,已经成为能否机械直接收粒的关键。籽粒直收,成为种植户节约成本、增加效益、提高玉米市场竞争力的最为有效途径,相对于以前的收获方式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关键词:玉米籽粒直收;品种;特征特性一、玉米籽粒直收对品种的基本要求直接制约我国玉米籽粒直收技术推广的因素是,现代化机械收获的质量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些,此外,对机械收获的玉米品种特征、特性要求也相对比较高很多[1]。一般说来,评价玉米籽粒收获质量的指标很多,具体包括:机械收获后玉米籽粒的破碎所占的百分比、杂质以及玉米田间的落籽、落穗多少等,而这些要素都与玉米的特征、特性紧密相关。某大型种业研究团队花费几年时间在田间获取了数十万组试验数据,归纳总结出适合玉米籽粒直收品种特征特性应满足如下所列的几个条件:1、玉米生育期稍短、脱水速度一定要快对于适合机收,我们提倡选择的品种生育期一定要稍短,特别是在我国气候不是特别稳定的一些地方,因为气候不稳定,无霜期不确定,所以必须因地制宜选择比当地积温少85-115℃左右的品种为宜,这样能够有效应付气候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变化,确保能提早成熟。实际上,光是成熟早还不够,玉米成熟后脱水速度一定要快,含水量低才容易脱粒。苞叶数量最好是要少而且薄,不能过紧,这样有利于降水;玉米果穗下垂,这样受降雨影响较小,有利于籽粒水分散失。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推迟收获,这样更适合玉米籽粒直收。比如吉东705号玉米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就非常适合机械收获。2、茎秆坚韧、植株矮且耐密、高抗倒伏适宜籽粒直收的玉米品种,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品种要高抗倒伏,茎秆坚韧并且有弹性,具备矮秆耐密等特点。成熟后,直立性越好越适宜机械收获。机械耐密品种最佳适宜推荐密度7.4-9.1万株左右/公顷为宜。高密上10-11万也可如吉东705号。株高建议在2.70米以内最佳。植株越矮越好。紧凑型植株、上冲型叶片,较好的通透性,雄穗分支少减少养分的浪费玉米籽粒直收品种相对更适合植株紧凑型品种,当然,如果不是紧凑型品种的话,那密度肯定也上不来。最好是穗下部茎叶夹角≤35度,穗上部茎叶夹角≤25度的品种,通俗讲呈塔型结构品种最理想;雄穗小、分支少,节省养分更抗蚜虫;植株清秀,上部叶片具有少、短、薄等特点。狭窄的叶片呈波浪型,相对更容易通风、透光、抗旱能力更强。3、品种要求抗性要强,抗病能力要突出满足玉米籽粒直收品种必不可少的条件尽量是不掉穗子,要求品种首先抗青枯病能力要强。其次相对来讲必须要抗大小斑病,不能早衰。所有品种必须芽势强,种子活力强,这样才能确保苗齐苗全苗壮。玉米高产三要素中不缺苗是最重要的,能够上密度的品种就要求种子活力必须要强(芽子硬拱土能力强),现代化的机械播种能够确保不缺苗。此外,玉米品种半角质最好偏粉质胚乳的品种脱水快,烘干效果好。二、玉米籽粒直收的优势国家粮食局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玉米特别是东北三省玉米在收获到出售过程中,尤其是在存放的时候,各种原因造成的损失高达15~20%。这就不难看出,由此可见适宜机械直接收获籽粒的玉米品种对稳产、增收是多么的重要。收获是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最最重要环节,需投入劳动量约占整个玉米种植投入劳动量的55%[2]。籽粒直收则很大程度上了能够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具体如下:1、籽粒直收的优势就是可以最大程度的节约劳动力[3]在一些地区进行收获的农机手使用的是根据实际情况改装之后的玉米收割机,他们坦言:“通过机械直接收获籽粒,每亩地收获费用最多就在70-80元钱,去除收获成本,每亩地比人工收获至少要减少50元的成本。”目前,在我国玉米收获大体上主要就有三种方式:第一,人工收获即用手掰下玉米果穗,经过一段时间晾晒后再进行脱粒;第二,用机械进行摘果穗,然后经过一段时间晾晒,最后进行脱粒;第三,就是本文作者所指的机械直接收获籽粒。所谓玉米籽粒机械直接收获,就是用联合收隔机一次性完成玉米果穗的摘除、剥皮、脱粒、清选以及玉米秸秆的直接还田,是玉米整个生产周期的最后一步。2、玉米籽粒直收可以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现在的种植户尤其是种植大户大都不愿麻烦,都想着直接卖粮。很多玉米收购单位也喜欢直接收购籽粒。对种植户来说,收获籽粒之后,玉米秸秆被粉碎后直接还田。在东北地区,由于秋季天气的不确定性,玉米传统方式收获后,在储存过程中通常都有较大的损失,籽粒发霉通常都能达到2%以上,如果恰逢阴雨天气,个别种植大户玉米籽粒霉变将超过20%以上。传统的收获方式,农民收获玉米果穗后,需要将其堆放在露天玉米笼子里存放,大约在1月份水分才能降到可以脱粒[4]。玉米籽粒直收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农民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逐步实现集约化生产,机械籽粒收获的方式将会占据主导地位[5]。其中,从“收穗”发展为“收粒”,被认为是继玉米“单粒播种”之后又一次玉米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1]杨娉.论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J].商业研究,2006,(09):15-18.[2]李宏伟.德鲁克管理思想在中小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J].决策探索,2010,(06):36-38.[3]毛家瑛.产品营销中的客户关系法则[J].编辑之友,2005,(02):33-35.[4]ParzenE.邓永录译.营销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67.[5]周亚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实践与成效[J].上海水务,2011,(01):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