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麦栽培(8学时)重点与难点:小麦生产发展的主要经验,分类与区划;小麦栽培的三大规律(分蘖成穗规律,幼穗分化规律和籽粒灌浆规律);小麦高产的播种技术、整地技术及主要田间管理技术玉米前两节第一节概述一.发展玉米生产的意义:适应性广,产量潜力大:发展畜牧业的优良饲料:营养丰富:重要的工业原料:综合利用价值高二.玉米的分类1籽粒特征分类: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糯质型,爆裂型,甜质型,粉质型2.生物学特性分类:生育期分类:早熟,中熟,晚熟株型分类:紧凑型,平展型,半紧凑型三、玉米在国民经济重点地位(一)玉米是高产作物(二)玉米是主要的粮食在作物之一(三)玉米的综合利用价值高1.淀粉工业原料2.制糖工业原料3.榨油工业原料4.酿造工业原料(四)玉米是重要的饲料作物(四、生长与发育对温、光的要求和反应1.玉米的一生—从播种至新的种子成熟,经过种于萌动发芽、出苗、拔节、孕穗、抽雄开花、抽丝、受精、灌浆直到新的种子成熟,完成了整个生长发育过程。苗期:种子发芽至拔节,25-40天穗期:拔节至抽雄,30天花期:抽雄至受精,10天粒期:受精至成熟,30-40天2.生育期和生育时期(1)出苗期幼苗出土高约2厘米的时期。(2)三叶期植株第三片叶露出叶心2~3厘米。(3)拔节期植株雄穗伸长,基部茎节总长度达2~3厘米,叶龄指数30左右。(4)小喇叭口期雌穗进入伸长期,雄穗进入小花分化期,叶指46左右。(5)大喇叭口期雌穗小花分化期,雄穗四分体期,叶指60左右,雄穗主轴中上部小穗长度达0.8厘米,棒三叶甩开呈喇叭口状。(6)抽雄期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3~5厘米。(7)开花期植株雄穗开始散粉。(8)抽丝期植株雌穗的花丝从苞叶中伸出2厘米左右。(9)子粒形成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体积基本建成,胚乳呈清浆状,亦称灌浆期。(10)乳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迅速增加并基本建成,胚乳呈乳状后至糊状。(11)蜡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接近最大值,胚乳呈蜡状,用指甲可以划破。(12)完熟期植株子粒干硬,子粒基部出现黑色层,乳线消失,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颜色和色泽。五、玉米的根系(一)根的种类:胚根、节根(二)根的功能:吸收养分和水分,支持植株和合作的作用茎的形态和与形成1)茎的形态:玉米茎有明显的节和节间,玉米节间书一般有15-24个.茎粗自下而上逐渐变细,节间长度逐浙增长,至果位附近为最长,后又递减。(2)茎的结构与生长:茎由表皮、机械组织、基本组织和维管束组成。表皮外有明显的角质层,维管束在茎中星散排列。玉米茎杆伸长,靠节间的居间分生组织细胞的增长。茎的功能—支持、运输、贮存养分的场所。(二)茎的功能1.运输水分和养分2.支撑叶片,使其合理分布于空间,均匀接受光照和尸首二氧化碳。3.储存养料,后期转移到果穗和籽粒。4.茎秆具有向光性和负向地性,可以使倒伏的茎秆后期弯曲向上生长,减少损失。5.茎是发生和支持果穗的器官。(三)茎的生长与其它器官的关系1.着生果穗部位的茎节与过素生长相一致。2.基部茎节的粗度与根系生长呈正相关。3.玉米不同生育时期,茎秆生长与叶片的关系。(四)茎秆生长与环境的关系主要与温度、水分、土壤养分等有密切关系。六、叶的形态与功能叶的形态特征:—着生在茎的节上,呈不规则的互生排列。分叶鞘、叶枕、叶环、叶舌四部分。叶的生理功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是植珠各器官生长所需要的物质的来源。节位叶对产量的贡献有差别,一般中部叶片贡献大于上部叶片,上部叶片又大于下部叶片,以穗位极其上下叶穗三叶对产量贡献作用最大.花和花序(一)雄花序属圆锥花序,着生于茎秆顶端,由主轴,分枝,小穗和小花组成开花特点:抽雄2~5d开始开花。开花顺序是从主轴中上部开始,然后向上向下同时进行。(二)雌花序为肉穗花序,着生在穗柄顶部五.种子1.种子的结构:种皮,胚乳和胚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2..种子的形成过程籽粒形成期—受粉后1~11天,籽粒含水量95%以上。乳熟期—受粉后12~33天,籽粒含水量下降到75%~40%蜡熟期—经历10—15天,籽粒含水量由40%下降到20%。完熟期—籽粒含水量下降到20%以下。营养器官之间的生长相关性1.叶片与根层的相关性(1)1、3、5叶全展与1、2、3层节根出现同伸关系;(2)6、7、8叶全展与4、5、6层节根出现同伸关系;(3)玉米第8-10叶全展后,节根已基本形成。玉米资源高效利用一、玉米矿质营养和合理施肥玉米所需的矿质元素:玉米一生中对矿质元素吸收量最多的为氮素。生育期长、植株高大、适合密植的品种需肥量大。氮、磷、钾吸收强度最大的时期是在拔节至抽雄期。玉米施肥:基肥:玉米的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配合施用。施用方法有撒施、条施和穴施。基肥应重视磷钾肥。种肥:施用种肥可满足苗期对养分的需求,有壮苗作用。种肥采取条施或穴施,氮磷钾肥混合施用。追肥:包括苗肥、穗肥、粒肥和杆肥。二、玉米水分生理与水分管理需水量:也称耗水量,是指玉米一生中土壤棵间蒸发和植株叶面蒸腾所消耗的水分总量。玉米一生需水遵循“前期少,中期多,后期偏多”的规律。播种到拔节耗水量占总的18%,拔节到吐丝占总的38%,吐丝到灌浆耗水量占总的32%左右,灌浆到成熟耗水量占总的10%到30%。玉米灌溉指标:1、土壤水分2、叶面膨压3、植株形态4、叶面水势玉米灌溉技术:1、灌水时期:(1)底墒水(2)大喇叭口期灌水(3)抽雄开花期灌水(4)粒期灌水2、灌水方法:有畦灌、沟灌和喷灌三种方法。三、合理密植种植密度与产量构成因素:玉米的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均受种植密度的影响。1、密度与穗数的关系:穗数是构成产量的因素之一。2、密度与穗粒数的关系:穗粒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密度越大,每穗粒数越少。3、密度与千粒重的关系:玉米的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密度越大,千粒重越小。合理密植的原则与种植方式:合理密植的原则:(1根据品种定密度(2)根据肥水条件定密度(3)根据日照、温度等生态条件定密度种植方式:(1)等行距种植(2)宽窄行种植四、整地技术高产玉米对土壤条件的要求:1、土层深厚、结构良好2、疏松通气3、耕层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较高4、酸碱度适宜玉米整地技术:1、春玉米整地:包括秋季整地和春季整地,秋季整地要求在前作收获后立即灭茬,施入有机肥进行早秋耕、晚秋耕。春季整地要求尽量减少耕地次数,必须春耕的地块,应结合施基肥早春耕,并做到翻、压、耙等环节相结合。2、夏玉米整地技术:(1)在冬小麦收获之前灌好麦黄水,收获之后灭茬、施肥、浅耕之后播种。(2)局部整地(3)采取旋耕机旋耕或圆耙浅耕灭茬后播种(4)硬茬直播五、种子准备与播种技术种子准备:1、因地制宜选用优质杂交种:(1)根据玉米种植类型选用品种(2)不同生育期的品种搭配种植(3)喜肥水和耐瘠抗旱品种搭配种植(4)平展型、紧凑型和半紧凑型搭配种植。2、精选种子:使用优质种子,达到高产优质目标。3、种子处理:晒种、浸种、药剂拌种和种子包衣播种技术:1、确定播期:玉米的适宜播期主要根据玉米的种植制度、温度、墒情和品种来决定。2、播种方法:主要有条播和点播两种,点播按计划的行距、株距开穴,施肥、点种、覆土,较费工,套种玉米多采用此法。条播用机械播种,工效较高,适宜大面积种植。3、播种量:因种子大小、发芽率高低、种植密度。播种方法和栽培目的而不同。4、播种深度:一般情况下播种深度以3~5cm为宜,墒情较差时,可适当增加播种深度。5、基肥与种肥施用:基肥有条施、撒施和穴施三种,以集中的条施和穴施效果较好。种肥宜穴施和条施,施用化肥应与种子隔离,避免烧苗。六、田间管理苗期管理:玉米从出苗到拔节为苗期,苗期主攻目标是,培育壮苗,做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壮苗标准是根系发达,茎基扁宽,叶片宽厚,叶色深绿,新叶重叠,幼苗敦实。具体措施如下:1.间苗、定苗2.蹲苗促壮3.中耕除草4.病虫害防治穗期管理:玉米从拔节到抽雄为穗期,穗期主攻目标是通过水肥措施等壮秆、促穗,使穗多、穗大。具体措施如下:1.追肥、灌水2.中耕培土3.去蘖4.病虫害防治5.化控调节花粒期管理:从抽雄到成熟为花粒期,主攻目标是提高总结实粒数和千粒重,栽培中心环节是养根保叶,防止衰老,增加群体光合量,促进有机物质向籽粒运输。具体措施如下:1.追施攻粒肥2.浇灌浆水3.隔行去雄4.适时收获作物栽培学—油菜一、油菜生产的重要性(一)油菜为人类生活所必需:衣、食、住、行、康、乐。(二)油菜为国家工农业生产所必需:工业生产所必需,农业生产所必需,油菜花节可促进经贸发展和科学技术普及。二、安徽省油菜生产情况我省属长江流域一个重要的油菜产区,又是全国油菜生产大省。常年油菜种植面积在100万公顷,总产150万吨,面积与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十五”期间我省平均面积1508.04万亩,平均单产113.74kg/亩,总产170.28万吨。在我省所有农产品中,油菜籽最具有产量比较优势,其产量比较优势指数和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分别在全国排名第9和第2,综合优势指数排名第3位。主要分布在江淮丘陵、沿江、江南地区的巢湖市、合肥市、滁州市、六安市、安庆市和宣城市等6个地市,面积100万亩以上,年产量均在12-20万吨。从2005年开始连续3年油菜面积大幅度下滑,到2008年随着油价的上涨才回升。三、我省油菜生产发展历程我省油菜生产经历了较长的曲折发展过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油菜发展迅速,改革开放30年油菜面积、单产增加了3倍多。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5年——快速发展阶段。1978年,全省油菜面积346万亩,总产17.6万吨,平均亩产50.9kg。1981年扩大到740万亩,总产65万吨,平均亩产87.5kg。1982年总产首次突破100万吨,亩产首次突破100kg。1985年面积首次突破1000万亩,达到1167万亩,总产108万吨。第二阶段:1986-2005年——稳定发展阶段。从1986-2005年一直稳定在1100万亩以上,平均年面积1320万亩。特别是“十五”期间,我省油菜发展达历史最高。全省油菜总产最高2004年190.4万吨,面积最高2003年(1521.7万亩),平均年面积1477.9万亩,总产174.9万吨。第三阶段:2006-至今——恢复发展阶段。自2006年开始,我省油菜面积严重下滑,到2007年全省油菜面积仅929.7万亩,降到了1985年以来的最低。比“十五”期间我省油菜平均面积下降37.1%、总产下降25.7%。2008年面积开始恢复,达到1005.6万亩,单产139.5公斤/亩,总产140.3万吨,优质化率和商品率进一步提高,优质率达92%,商品率达75.1%。第二节油菜类型与发育特性一、油菜的类型及品种分类:甘蓝型、芥菜型、白菜型。二、三大类型油菜主要性状比较三、油菜生产上的品种分类常规油菜:按常规方法育成的高产油菜。优质油菜:按常规方法育成的具有优质特性(油和饼粕得到改良)的油菜。主要指油中低芥酸,饼中低硫甙葡萄糖苷含量的油菜。杂交油菜:利用两个遗传基础不同的油菜品种或品系,采取一定的生产杂种的技术措施,如三系、两系育种、化学杀雄,自交不亲和等得到第一代杂交种。杂交优质油菜:杂交+优质。二、油菜的器官建成(一)根主根系——侧根(支根、细跟)(二)主茎和分枝①短缩茎段(缩茎);②伸长茎段(长茎);③薹茎段(薹茎或花茎)。根颈长短和粗细是反映油菜苗期生长发育状况好坏和安全越冬重要指标之一。油菜的分枝(三种株型)①下生分枝型②匀生分枝型(散生分枝型)③上生分枝型。(三)叶(分为子叶、真叶)真叶(分为基生叶、薹茎叶)薹茎叶:薹茎段上的叶有无叶柄,是否包茎,这是抽薹后区分三个不同类型油菜的重要标志。三组叶片各有不同的功能长柄叶:主要功能在苗期,他的直接作用是影响根和根茎的生长。短柄叶:油菜一生中主茎叶面积最大的一组叶,其活力开始于越冬期,至盛花期结束,主要功能期在蕾苔期。短柄叶对主茎,分枝,角果,种子影响很大。它是一组上下兼顾的功能叶。无柄叶:叶面积较小,功能期主要在初花后。无柄叶的光合产物质运输到茎、分枝和角果,对种子粒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