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王大中教授对润滑管理的思考从全国范围看设备润滑管理,仍有一些单位至今对油不认识、不理解,在用油管理上,偌大的一个厂,只有一人兼管,无组织保证;在处理故障上,好多主管领导,由于不懂,较多地从机械上查找原因,很少找到“油”上;在油品化验和监测上,不肯投资,有80%无这方面人员和设施,以致用油凭感觉、至用手摸、眼看;在选购油品上不知道采用适合其工况用高性能油……在王大中教授的眼里,中国企业设备润滑管理显然具有以上所提到的种种问题。和有些教授仅仅潜心于做自身研究范畴不同,王大中反复思考了很多遍的问题往往是从设备润滑管理出发,但又跳出了设备润滑管理:现代企业当务之急缺少的是什么?润滑技术创新究竟给维修带来了什么?……采访王大中教授时,交谈的内容不知不觉中就会从润滑转到了润滑管理,从润滑管理转到润滑技术。记者:关于现代企业普遍存在“缺医”的这种现象,企业必须改变这一现状,您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王大中:第一,从教育入手,工科院校,特别是机械专业的学生应把设备润滑列入教学大纲中去,从源头上解决润滑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第二,从实践中直接培训,给一些学冶金、煤矿、造纸、化工等机械专业的技术人员开办短期现场润滑培训班,补充“油”的知识,现学现用,边干边学。实践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记者:就像您说的,当务之急缺少的是“设备润滑医生”。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您觉得最难突破的是什么?王大中:我认为企业必须也是最难突破传统理念的束缚。第一、必须突破部分企业领导对润滑的偏见。现在的润滑已跳出原来纯润滑技术,已进入设备管理、生产管理,直接入到企业管理行列中,它涉及到增效、节能、环保和安全诸多企业管理大项。因此企业中高级决策者必须首先培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第二、突破目前企业领导只认购廉价油,而不注重买高性能适合本工况的价格贵的油,只看单价成本高,不看企业总体成本降低的观念;第三、必须突破目前企业领导一出设备故障,就认定从备件、材质、热处理、加工精度、安装等属机械方面找原因,而不从占事故60%以上的故障是由选油、维护油不当造成的观念。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突破“观念关”,让企业领导和员工都迅速抛弃传统理念,勇敢地面对挑战,企业才有前途。记者:润滑油是设备的血液,对于设备正常运行起着重要作用。也有人说,润滑剂也应算机器零件,至少有40~60%以上的设备故障是由润滑不良引起的。这足以说明润滑在设备中的重要地位,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更愿意组织相当人数、设施和备件的队伍专心致志地更换和修理零件,而不肯在润滑上下功夫,走一条投资少,效益好,少维修的路子。在总结这种问题的基础上,您提出维修--向设备润滑要效益。那么维修--向设备润滑要效益的内涵是什么呢?王大中:很简单,设备润滑它已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管理问题。设备润滑不只是改变了维修,同时对环保、节能、增效、安全等多项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综合起来,维修--向设备润滑要效益,可以从油品的高性能化、高清洁度油品、特种专用润滑剂、综合油液监测、高科技润滑成果、环保润滑剂这六个方面去理解。油品高性能化减少了维修次数,高清洁度油品带来了少维修,特种专用润滑剂改变了维修手段,综合油液监测保证了“状态维修”,高科技润滑成果达到了免维修,环保润滑剂促进了“生态维修”。目前在我国的企业群体中,真正懂设备润滑的并不多。我提出维修--向设备润滑要效益的思路,也想提醒同行们,企业很大但不能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的话,会带来资源的极大浪费。我们说,润滑是一座金山,它以巨大的效益展现在我们面前,在当前能源十分紧张、材料上涨,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各个企业如把润滑经济开展起来,无疑是一条生路。记者:中国设备润滑之路可以说是刚刚起步,企业从中会遇到种种问题。王教授有什么经验可以拿来与大家分享?王大中:实践告诉我们,通过采取何种方式改进中国润滑管理取决于以下因素:第一,从观念上对润滑进行重新定位;第二,建章立制,强化润滑管理;第三,从人员配备上,设有专职的润滑工程师;第四,在润滑油品的更新换代上,合理使用;第五,实施油液监测技术,防范和避免突发设备故障的发生。总之,润滑管理,在我国已明显落后。科技在发展,设备在更新,作为工业的血液--润滑油,已不单是技术问题,它更是一个管理问题,涉及到全社会,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我们万万不可等闲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