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环境法律及政策一、国际环境合作二、国内环境政策一、国际环境合作•1.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合作•1997年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促生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为促进各国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议定书允许采取以下四种减排方式:•1.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2.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即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3.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4.可以采用“集团方式”,即欧盟内部的许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2008年八国峰会之后,美日至今未提其中期减排目标,美国还强调把中期减排重任压给发展中国家。2011年12约,在南非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会议期望各国设定京都议定书温室气体减排第二承诺期,但各国分歧很大,难以达成一致。•2.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合作•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生物多样性公约》。我国已加入的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关的国家公约有:《濒危野生动物国际贸易公约》《国际捕鲸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热带木材协定》《关于保护特别水禽的重要湿地公约》•3.防治荒漠化的国际合作•1994年6月,联合国通过《关于发生严重干旱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我过于1996年加入该公约。•4.硫减排的国家合作•1985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21个国家规定,到1993年底,各国需将硫氧化物排放量削减到1980年的70%。•目前,欧洲、北美、日本等在削减二氧化硫排放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5.臭氧层保护的国家合作•1987年,24个国家在美国的倡导下,签署了《蒙特利尔议定书》,截至2005年,188个国家批准了该协议。《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发展中国家在2010年全部淘汰全氯氟烃(氟利昂)。中国主动对外承诺将自己的“禁氟大限”从原定的2010年提前至2007年,比公约规定提前两年半。•6.关于有毒有害物质的国际公约•1989年《管制有害废物越界移动及处置的巴塞尔公约》要求有害废物进口国必须具备权威部门出具的书面许可,保证进口的废物会得到妥善处理。•7.全球环境基金•世界银行、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91年共同设立的。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处理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水域污染的问题。从1993年6月起,该基金已经批准了63个国家总额7亿美元的项目。•8.欧盟碳排放交易•欧盟2002年通过了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计划。欧盟各国的公司对二氧化碳排放配额进行自由交易,排放量超出限定值的公司可以向排放量未到限定值的公司购买排放指标。对排污超标的企业将处以重罚。相关国家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一)环保法律法规•美国•1.综合法规•《1970年国家环境政策法案》•《1980年环境应对、赔偿和责任综合法》•2.空气污染相关法案•美国处理大气污染的一项重要的联邦法是1963年的《清洁大气法案》及其修正案。•1975年成立环境保护署(EPA)•美国环保局雇用一万七千多名职员,分布在全国各地,包括华盛顿总局、10个区域分局、和超过12所实验室。所有职员都受过高等教育和技术培训:半数以上是工程师、科学家、和政策分析员。此外,还有部分职员是律师和公共事务、财务、信息管理和计算机方面的专家。环保局局长是由美国总统任命的。•3.水污染控制相关法案•水污染控制法案及其修正案•1972年美国《清洁水法》生效后,未经美国政府尤其是美国陆军工程兵团特别许可的疏浚、填埋以及其他损害湿地的行为都是违法的。•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属陆军部管辖。其前身为西点军校工程班,后被国会授权承担民用土木工程建设,业务范围不断扩大。有雇员4万余人,下设11个分局,分局以下设有若干分区。•工程兵团通常会向开发商办法许可证允许其对湿地进行开发。这样就出现了湿地损失弥补的交易市场。例如:1993-2000年间,兵团许可开发2.4万英亩湿地,作为补偿,开发商承诺重建、改进、修复湿地4.2万英亩。•2013年7月,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前主管克里(KerryF.Khan)因主导了总额高达3000万美元的贿赂和回扣计划,被判19年有期徒刑。美国政府方面表示,这是美国政府承包计划史上最大规模的国内贿赂计划和串通投标案。•4.其他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加拿大1988年制定了《加拿大环境保护法》,1998年进行了修正。•日本1973年颁布了《与污染相关的健康损害赔偿法》,1993年日本制定了《环境基本法》•英国1974年制定《污染控制法》。•瑞典1994年开始《环境法典》的起草。•1993年欧盟制定了《欧洲环境法模式》供成员国制定本国法律时作为参考。(二)环境产权制度建设•英国和苏格兰,私人拥有河和水面的产权的制度在800年来有效防止了过渡捕鱼和水体的污染。•在非洲,肯尼亚1977年开始禁止所有的捕猎行为,但到1989年肯尼亚的大象数量从16万多头下降到1万多头。•相反,津巴布韦1982年把土地上野生动物的产权赋予了土地的所有者,到1995年大象数量从4万头增加到6万多头。•南部非洲,一些农民发现不在土地上种植食物而是恢复土地的自然野生状态,向参观野生动物的旅游者收费更有利可图,因此,非洲南部6%的土地已经变成了生态旅游区。(三)税收手段•对燃料、环境不友好产品和包装物征收环境税是发达国家环境政策方面的同行做法。•例如:荷兰燃料税、噪声税、垃圾税、水污染税、土壤保护税、地下水税、超额粪便税、汽车特别税、石油产品消费税。•瑞典能源税、能量增殖税、二氧化碳税、二氧化硫税、电力税,化肥税、电池税。•爱尔兰对每隔塑料袋收取33美分的税,最初塑料袋减少了90%以上,几年后再次反弹,税收被提高了50%。•另外还有碳税。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起到积极作用。•在征税的同时,各国对环保投入也给予了相应的税收优惠。(四)环境收费•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实施了排污收费制度、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危险废物处理的收费。•各国普遍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收费,包括水费、电费、煤气费、供热费等,同时还对排污收取运输和处理费,包括污水处理费、垃圾清运费和处理费、有害有毒产品的运输和处理费等。•美国环境保护署推广了一种叫做“多扔多付”的垃圾收费体系(简称PAYT,PayAsYouThrow)。在美国的社区里,没有可以免费倾倒的垃圾,每个家庭都要为垃圾的收集和处置承担成本。美国城镇居民会在每个周的固定日子将自家的垃圾桶推到路边,由与市政部门签约的私营公司派出的垃圾清运车将这些垃圾桶清空弄净,这些垃圾将被送到中转站进行分类,一部分可再生资源被回收,不可利用的则运到其他机构进行处理。PAYT计划的关键是将居民产生生活垃圾的数量与垃圾清理费用相挂钩,PAYT的运用各个地方也不同,市政当局可以根据本地情形,制定具体的操作模式。大多数社区以垃圾袋或桶为单位向居民收取垃圾费,此外还有的社区根据垃圾的重量收取。在实施PAYT计划中,居民必须在商店购买垃圾袋,虽然这项费用不是很大,但是它会让居民思考怎样减少垃圾的产生。减少垃圾的收集与处理也意味着更多的收入,这些居民还能因为参加这一计划获得额外补贴。美国环保署的评估报告表明,采用PAYT的社区垃圾量明显减少,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市政也节约了大量用于处理固体垃圾的预算。新罕布什尔州的康科德市每年就能因PAYT计划节省约528,000美元,生活垃圾的回收率达到75%。(五)财政补贴•补贴通常采用拨款、贷款、税收减免和贷款贴息的形式提供。•美国联邦政府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成本提供补贴,激励地方建设治理能力过剩的大型处理厂。•法国为工业企业控制水污染的支出提供贷款。•意大利为固体垃圾的回收和利用提供补贴。•德国对因污染控制中没有预见到的额外资金需求面临资金流动性困难的小生产者提供帮助。•瑞典利用财政补贴资金测试杀虫剂喷洒设备的功效,增加农药喷洒者的培训。为有机农业提供财政援助和技术咨询。•美国花费数十亿美元通过补贴帮助农民支付土壤保持和防止土壤侵蚀导致的土壤生产力损失的费用。(六)生态补偿计划•英国鼓励农场主在经营中考虑生态保护,对于促进并增强自然景观和野生动植物价值的农场主的生态保护支出,在签订自愿协议的基础上,对农场主给予补偿。•法国保持水质补偿计划。为了保证和提高生产的矿泉水的水质和水量,向奶牛场提供补偿,鼓励和促进奶牛场主减少以牧养为基础的奶牛养殖,放弃种植谷物和使用农用化学品。•澳大利亚流域补偿机制。向河流上游的土地所有者保护和涵养水源的行为支付费用。鼓励其造林行为。三、国内环境政策•(一)财政支持•(一)环境法的发展历程•(二)环保法律法规(一)财政支持•保护环境是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与百姓健康,生活息息相关。•经济靠市场,环境靠政府环境税•我们也称之为生态税OECD成员国家发起提出。•英国现代经济学家、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在其1920年出版的著作•环境税有双重红利•1.一方面环境税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也被成为绿色红利。•2.进一步发挥增加产出,促进就业,调整分配,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也被成为蓝色红利。•2006年4月17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开幕式讲话中指出,进一步增加环保投入,要把环境保护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保证环保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我国财政支持环保的具体做法•1.明确环保财政投入•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决定》。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将环保投入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并逐年增加。•节能惠民财政补贴。LED节能灯,节能空调、电视。•2004年到2008年期间多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控制“三高”产品出口。财政支持环保取得的成效•1.污染减排成效突出。•“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14.29%和12.45%。2012年全国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上年减少3.05%、4.52%、2.62%和2.77%。•2.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全面推进规划环评,完成环渤海等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评,开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环评。严格建设项目环评,采取“区域限批”、“行业限批”等措施,现行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达1374项。•3.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2012年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共74个城市496个监测点位已按新标准开展监测。中央财政增设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2010~2012年累计下达资金75亿元,支持重点防控区综合防治。•4.深化污染防治。•国务院先后批复《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全国七大水系好于Ⅲ类水质比例由2005年的41%提高到2012年的64%;劣Ⅴ类水质比例由27%下降到12.3%。截至2012年底,中央财政安排35亿元,支持云南洱海、山东南四湖等27个湖泊生态环境保护。•5.加强生态保护和农村环境保护。•国务院成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批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截至201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63个,已有15个省(区、市)开展生态省建设,1000多个县(市、区)开展生态县建设,53个地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2008年以来,中央财政共安排农村环保专项资金135亿元,实施“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措施,支持2.6万个村庄开展环境综合整治,5700多万农村人口受益。•十二五期间全国环保投资约需3.4万亿元。十一五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