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复习大全1、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2、认识过程:20世纪60年代人们只把环境问题作为污染来看待,没有认识到生态破坏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1972年联合国,瑞典,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升到同一高度看待;20世纪80年代1987年,由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组建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20世纪90年代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强调和正式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形成了当代的环境保护的主导意识。3、环境物理效应:由物理作用引起的环境效应即为环境物理效应。环境化学效应: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环境效应即为环境化学效应。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因素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变异而产生的后果即为环境生物效应4、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迁移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5、污染物转化: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导致存在形态或化学结构转变的过程。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三大转化途径为:化学转化、光化学转化和生物转化。6、优先污染物:由于环境污染物种类繁多,世界各国都筛选一些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称为优先污染物。7、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归趋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的效应是环境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8、大气污染物按存在形式分可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态污染物;大气污染物按形成过程又可以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是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大气环境中且在大气中物理和化学性质均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又称为原发性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成分或几种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的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又称为继发性污染物。二次颗粒物:是指大气中某些污染组分之间,或这些组分与大气成分之间发生反应而产生的颗粒物。9、逆温:在对流层中,气温一般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但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反常现象。10、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由染源排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的迁移主要受到空气的机械运动、由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造成的逆温现象以及污染物本身的特性。11、大气中重要的自由基有HO、HO2、R(烷基)、RO(烷氧基)和RO2(过氧烷基)。12、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13、硫酸烟雾型污染:由于煤燃烧而排放出来的SO2颗粒物以及由SO2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14、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主要有: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其转化条件。大气中NH3的含量及其对酸性物质的中和性。大气颗粒物的碱度及其缓冲能力。天气形势的影响。15、温室效应:CO2象温室的玻璃一样,允许太阳光中可见光照射到地面,并阻止地面重新辐射的红外光返回外空间,CO2起单向过滤器作用,大气中CO2吸收了地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中,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称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二氯乙烷、臭氧、四氯化碳和氟氯烃CFC11,CFC12等都是温室气体。16、大气颗粒物的消除:干沉降和湿沉降。其中湿沉降分为雨除和冲刷。湿沉降:是指降雨、下雪使颗粒物消除的过程。17、光量子产率:分子被活化后,它可能进行光反应,也可能通过光辐射的形式进行“去活化”再回到基态,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数占吸收光子数之比称为光量子产率。18、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依据空气动力学直径Dp来分,爱根核模(Dp0.05μm)、积聚模(0.05μmDp2μm)、粗粒子模(Dp2μm)。19、光化学烟雾从产生到结束,其中主要污染物出现的顺序依次是NO,RO2,RC(O)O2,二次污染物有O3,醛,PAN,过氧化氢等。20、光化学反应: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光化学第一定律:只有当激发态分子的能量足够大时,即光子的能量大于化学键时,才能引起光离解反应。光化学第二定律:分子吸收光的过程是单光子过程。21、光子能量公式是E=hc/λ,通常波长大于700nm的光就不能引起光化学离解,此时对应的化学键能是167.4KJ/mol。22、碱度是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亦即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总量。23、水体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指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24、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的吸附作用大体可分为表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和专属吸附等。25、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的主要因素:盐浓度升高、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降低pH、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26、天然水的PE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降低,因而表层水呈氧化性环境,深层水及底泥呈还原性环境,同时天然水的PE随其pH减小而增大。27、依据软硬酸碱理论,可以确定天然水中主要的无机配体中硬碱有OH-、Cl-、CO32-、HCO3-、F-,软碱有S2-。28、累积稳定常数:在配合反应中,指几个配位体依次与中心金属离子络合形成配合物,每一次配合反应中的络合常数的乘积即为累积稳定常数。29、河流分为几个区:清洁区、分解区、腐败区、恢复区、清洁区。30、腐殖质根据其在碱和酸溶液中的溶解度分为三类:腐殖酸、富里酸、腐黑物。腐殖质在结构上的显著特点是除含有大量苯环外,还有大量的羧酸、醇基和酚基。腐殖酸:溶于稀碱,不溶于酸,分子量数千到数万;富里酸:溶于酸和碱,分子量数百至数千;腐黑物:不溶于酸和碱。31、标化分配系数:有机化合物在颗粒物-水中的分配系数与颗粒物中有机碳呈正相关,以固相有机碳为基础的分配系数即标化分配系数。32、光解作用是有机物真正的分解过程,因为它是不可逆地改变了化合物的结构,并强烈的影响了水环境中一些污染物的归趋。33、光敏化反应:水中存在的天然有机物,被阳光激发后,将其能量转移给了某些化合物使其被激发,并导致其分解的过程。34、辛醇-水分配系数:有机化合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是指平衡状态下化合物在正辛醇和水相中浓度的比值.35、生物浓缩因子: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36、水解速率:反映某一物质在水中发生水解快慢程度的一个参数。37、生长物质代谢和共代谢:生物降解过程中,一些有机污染物作为食物源提供能量和提供酶催化反应分解有机物,这称为生长物质代谢。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与能源,必须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微生物碳源或能源时,该有机物才能被降解,这种现象称为共代谢。38、土壤是由固体(矿物质)、液体(水分)和气体(土壤中的空气)三大项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土壤固相包括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土壤矿物质占土壤的大部分,约占土壤固体重质量的90%以上。固相指土壤矿物质(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两者占土壤总量的90~95%。液相指土壤水分及其可溶物,两者合称为土壤溶液。气相指土壤中的空气。39、每千克干土中所含全部阳离子总量称为阳离子交换量。40、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中盐基离子所占的百分数称为土壤盐基饱和度。41、土壤缓冲性能是指土壤具有缓和其酸碱度发生激烈变化的能力。(1)土壤溶液的缓冲作用:各种弱酸(碳酸、硅酸、磷酸、腐殖酸和有机酸)及其盐类。(2)土壤胶体的缓冲作用:土壤吸附的阳离子中盐基离子和H分别对酸碱中和。42、一般土壤缓冲能力的大小顺序是:腐殖质土黏土砂土。43、活性酸度:土壤的活性酸度是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又称为有效酸度,通常用pH表示。44、潜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度的来源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13+。只有盐基不饱和土壤才有潜性酸度。45、影响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的因素: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质地、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重金属的种类、浓度及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植物的种类、生长发育期;复合污染;施肥。46、生物富集是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周围环境浓度的现象。47、生物放大是指在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而增大的现象。48、所谓生物积累,就是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中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49、被动扩散:脂溶性物质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即顺浓度梯度扩散通过有类脂层屏障的生物膜。50、β氧化途径:饱和脂肪酸与辅酶A结合,形成脂酰辅酶A,羧基的β位上的碳原子经历脱氢-加羟-羰基化等氧化过程,然后与辅酶A结合,形成乙酰辅酶A和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辅酶A的过程。环境化学简答题1、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汞在环境中的存在形态有金属汞、无机汞化合物和有机汞化合物三种。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水体底质中某些微生物能使二价无机汞盐转变为甲基汞和二甲基汞。甲基汞脂溶性大,化学性质稳定,容易被鱼类等生物吸收,难以代谢消除,能在食物链中逐级放大。甲基汞可进一步转化为二甲基汞。二甲基汞难溶于水,有挥发性,易散逸到大气中,容易被光解为甲烷、乙烷和汞,故大气中二甲基汞存在量很少。在弱酸性水体(pH4~5)中,二甲基汞也可转化为一甲基汞。2、简述光化学烟雾产生的条件、机理和过程。3、硫酸烟雾(伦敦型烟雾)与光化学烟雾(洛杉矶烟雾)的比较:硫酸烟雾是还原型烟雾,发现较早,已出现多次,燃煤产生,冬季,低温高湿度弱光照,白天夜间连续;光化学烟雾是氧化型烟雾,发现较晚,汽车尾气,夏秋季,高温低湿度强光照,白天。硫酸烟雾与光化学烟雾的比较项目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概况发生较早,至今已多次出现发生较晚,发生光化学反应污染物颗粒物,SO2,硫酸雾等碳氢化合物,Nox,O3,PAN,醛类燃料煤汽油,煤油,石油气象条件季节冬夏季气温低(4℃以下)高(24℃以上)湿度高低日光弱强臭氧浓度低高出现时间白天夜间连续白天毒性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严重时导致死亡对眼和呼吸道有强刺激作用。O3等氧化剂有强氧化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死亡4、酸雨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其产生的主要机制?酸雨的主要危害有哪些?如何控制?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酸雨多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⑴S→H2SO4S+O2(点燃)=SO2SO2+H2O=H2SO3(亚硫酸)2H2SO3+O2=2H2SO4(硫酸)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S+O2(点燃)=SO22SO2+2H2O+O2=2H2SO4⑵氮的氧化物溶于水形成酸:a.NO→HNO3(硝酸)2NO+O2=2NO23NO2+H2O=2HNO3+NO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NO++2H2O+3O2=4HNO3b.NO2→HNO3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NO2+2H2O+O2=4HNO3危害:酸雨可以直接使大片森林死亡,农作物枯萎;也会使土壤酸化,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离子结合的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还可使湖泊、河流酸化,并溶解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重金属进入水中,毒害鱼类;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可能危及人体健康。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目前世界上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措施有:1、原煤脱硫技术2、优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气等。3、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4、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5.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可燃冰等。5、试述酸雨的主要成分和成因,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各种氧化剂。—式中:][2][][][2322242323222422332OHNOHNOOHNONOONOSOHOSOHSOHOHS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