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卫生学(environmentalhealth/hygiene)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2.环境介质(environmentalmedia):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而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3.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factor)通过环境介质的载体作用,或参与环境介质的组成而直接或间接对人体起作用,是被介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有机或无机的组成成分4.原生环境(primaryenvironment):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其中存在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因素,如清洁并含有正常化学成分的空气、水、土壤,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小气候,秀丽的风光等。也有不利因素如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5.次生环境(secondaryenvironment):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6.一次污染物(primarypollutant):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7.二次污染物(secondarypollutant):指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8.生态环境ecologicalenvironment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自然环境。9.生态系统ecosystem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10.食物链foodchain在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逐级被吞食以满足生存需要而建立起来的链锁关系,称食物链。其本质是生物通过食物链使物质和能量在生物种群间得以循环和流动。11.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环境中的重金属元素和难降解的有机物,可通过食物链而转移到高位营养级生物的体内,而使其浓度逐级在生物体内放大,即生物放大作用。12.生物富集作用(bioenrichment)生物从环境中摄入浓度极低的重金属元素或难降解的化合物,在体内逐渐累积起来,使生物体内该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大大超过环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集作用。13.功能蓄积(functionalaccumulation)有些环境污染物,进入机体后,能较快地被分解并以多种形态迅速排出体外。多次重复暴露或长期暴露后,不在机体内蓄积。但在靶组织或靶器官产生的有害效应可逐渐累积,最终造成器官或组织的病理损害,这称为功能蓄积14.生态系统健康(ecosystemhealth)是指具有活力、结构稳定和自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的综合特性。15.健康效应谱(spectrumofhealtheffect):指人群暴露于环境污染物时产生的不良反应在性质、程度和范围上所表现出的征象。16.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pollution)当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数量或浓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影响到人体健康,则称为环境污染。17.天然污染(naturalpollution):自然原因形成,例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18.人为污染(anthropogenicpollution):人为污染是由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造成的,可来自固定污染源(如烟囱、工业排气管等)和流动污染源(汽车、火车等各种机动交通工具)。19.总悬浮颗粒物(totalsuspendedparticulates,TSP):是指粒径≤l00μm的颗粒物,包括液体、固体或者液体和固体结合存在的,并悬浮在空气介质中的颗粒。20.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particle,IP;thoracicparticulatematter,PM10):指空气动力学直径≤l0μm的颗粒物,因其能进人人体呼吸道而命名之,又因其能够长期漂浮在空气中,也称为飘尘(suspendeddusts)。21.细颗粒物(fineparticle;fineparticulatematter,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细颗粒。它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更长,易于滞留在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中,其中某些较细的组分还可穿透肺泡进入血液。PM2.5更易于吸附各种有毒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元素。对健康的危害极大。22.超细颗粒物(ultrafineparticle;ultrafineparticulatematter,PM0.1):指空气动力学直径≤0.1μm的大气颗粒物。PM0.1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多为大气中形成的二次污染物。23.热岛(heatisland)现象:人口密集的城市热量散发远远大于郊区,结果造成城区气温较高.往郊外方向气温逐渐降低。如果在地图上绘制等温图,城区的高温部就像浮在海面上的岛屿24.温室效应(greenhouseeffect):大气层中的某些气体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增温,从而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25.大气稳定度(atmosphericstability):大气稳定度表示气体垂直运动的程度。水资源(waterresources):是指全球水量中对人类生存、发展可用的水量,主要是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26.水资源(waterresources):是指全球水量中对人类生存、发展可用的水量,主要是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27.水浑浊度(turbidity)表示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物对光线透过时的阻碍程度。28.总固体(totalsolid)是指水样在一定温度下缓慢蒸发至干后的残留物总量,包括水中的溶解性固体和悬浮性固体29.硬度(hardnessofwater)指溶于水中钙、镁盐类的总含量,以CaCO3(mg/L)表示。水的硬度一般分为碳酸盐硬度(钙、镁的重碳酸盐和碳酸盐)和非碳酸盐硬度(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等)。也可分为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30.溶解氧(dissolvedoxygen,DO)指溶解在水中的氧含量。31.化学耗氧量(chemicaloxygendemand,COD)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等氧化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它是测定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间接指标,代表水体中可被氧化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的总量。32.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oxygendemand,BOD):指水中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被需氧微生物分解时消耗的溶解氧量。以20℃培养5日后,1L水中减少的溶解氧量为5日生化需氧量(BOD205)。清洁水生化需氧量一般小于1mg/L。33.细菌总数(bacteriacount):指1ml水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经37℃培养24小时后生长的细菌菌落数。它可以反映水体受生物性污染的程度,水体污染愈严重,水的细菌总数愈多。34.大肠菌群(totalcoliforms)是指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在37℃生长时能使乳糖发酵、在24小时内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细菌总数反映地表水受微生物污染的总体情况;总大肠菌群反映受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情况。35.水体污染(waterpollution):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其数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和水体底质的理化特性和水环境中的生物特性、组成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使用价值,造成水质恶化,乃至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36.水体自净(waterself-purification):是指水体受污染后,污染物在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下,使污染成分不断稀释、扩散、分解破坏或沉入水底,水中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水质最终又恢复到污染前的状况。37.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当湖泊、水库水接纳过多含磷、氮的污水时,可使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形成水体富营养化。由于占优势的浮游生物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红色、绿色、蓝色等,这种情况出现在淡水中时称水华(waterbloom),发生在海湾时叫赤潮(redtide)。38.介水传染病(water-bornecommunicablediseases):指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或食用被这种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又称水性传染病39.集中式给水(centralwatersupply)是指由水源集中取水,经统一净化处理和消毒后,通过输水管送到用户的供水方式。40.土壤污染(soilpollution)是指在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出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中,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畜健康的现象。41.土壤中的背景值(backgroundlevel)是指该地区未受污染的天然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42.环境容量(environmentcapacity)是指一定环境单元、一定时间内、在不超过土壤卫生标准的前提下土壤对该污染物能够容纳的最大负荷量。43.腐殖质(humus)即进入土壤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等死亡残体经分解转化形成的物质,是土壤特有的有机物质,约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85%~90%。44.土壤自净作用(soilself-purification)是指受污染的土壤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作用,使病原体死灭,各种有害物质转化到无害的程度,土壤可逐渐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这一过程称为土壤自净。45.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disease)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46.碘缺乏病(iodinedeficiencydisorders,IDD)是指从胚胎发育至成人期由于碘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47.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fluorosis)是由于一定地区的环境中氟元素过多,而致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经饮水、食物和空气等途径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骨症和氟斑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又称地方性氟病。48.住宅(residentialbuilding):是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为了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因素中的有利作用和防止其不良影响而创造的生活居住环境。49.健康住宅(healthresidence):是指在符合住宅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突出健康要素,以人类居住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满足居住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多层次的需求,为居住者创造一个健康、安全、舒适和环保的高品质住宅和社区。50.办公场所(officeplace)是指管理或专业技术人员处理(或办理)某种特定事务的室内工作环境51.公共场所(publicplace):是根据公众生活活动和社会活动的需要,人工建成的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封闭式或开放式或移动式的公共建筑设施,供公众进行学习、工作、休息、文体、交流、交际、购物、美容等活动之用。52.人居环境(humansettlements):包括城市、集镇和村庄,是人类聚居、生活的环境,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53.城市规划卫生(City&villagePlanningSanitation):以维持和恢复生态系统为宗旨,以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为目标,建立优良的人居环境,以获得人类生存所需的最佳环境质量。54.健康城市(healthcity):是指不断创造和改善自然、社会环境,扩大社区的资源,使人们在实施生活功能和发挥他们最大潜力中互相支持,让健康的人生活在健康的世界。55.环境质量评价(environmentalqualityassessment):是从环境卫生学角度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客观的定性和定量调查分析、描述、评价和预测。56.环境质量指数(environmentalqualityindex):是将大量监测数据经统计处理后求得其代表值,以环境卫生标准作为评价标准,把它们代入专门设计的计算式,换算成定量和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