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环境学总结绪论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和环境的统一“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具有物质统一性。人对环境具有适应性,是环境的产物。2、人和环境的对立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2、食品安全名:数量安全:要求人们既能买得到、又买得起需要的基本食品。质量安全: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3、食品安全问题的六大问题自然毒素微生物致病营养失调人为加入食物链的有害物质其他不确定的饮食风险环境污染物4、环境污染如何引起食安问题1食品是环境的产物2食品原料生产、加工、流通以及消费等是在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中进行。3食品安全性和环境的安全性密不可分。由环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性问题,主要存在于动植物的生产过程。在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通过呼吸、吸收(或摄食)、饮水而使环境污染物质进入或积累在动植物中,从而影响食品的安全性5、食物链的生物富集作用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污染物并逐渐积累,使该污染物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过程。也叫做“生物放大”,即环境污染物还可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并逐级增大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使在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在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加很多倍。6、食品与环境的关系1、食品资源环境指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和土壤环境以及放射性环境等自然环境条件。2、食品原料生产环境指食品生产要素投入的资源环境,如土地质量、灌溉用水、大气排放污染物的数量等。3、食品加工环境食品加工和流通过程(包装,运输,贮存)中环境因素的总和。第二章环境科学基础1环境:以人类为中心围绕人群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2、环境要素概念分类四大特性也称环境基质,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自然环境要素:水;大气;生物;阳光;岩石;土壤人工环境要素:人工构建物;能量;人工产品;综合生产力城市,工厂,车间,水资源再分配,土壤改良,水资源再分配,堤坝,公路,植树造林环境要素特性1.最差限制律(木桶原理)环境质量取决于各要素中处于最低状态的那个要素,不能用其余处于优良状态的环境要素来替代或弥补。2.等值性任何一个环境要素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只有处于差状态时,才具有等值性。各环境因素不论数量或规模有何不同,只要是独立的要素,则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作用并无本质差异。3.整体性大于各个体之和环境的整体性大于环境各要素之和,一处环境的性质,不等于组成该环境的要素之和,而是更丰富复杂。4.出现有前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环境各要素在地球的演化史上出现具有先后之别,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3、环境系统的构成、特性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时、空、量、序变化的动态系统和开放系统,系统内外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1环境的整体性(一个整体系统,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2环境资源的有限性(非再生资源铁煤炭石油可再生资源生物水)3环境的差异性(环境的区域性由于纬度的差异地球形成不同的气候带。)4、环境变动和稳定性(环境要素的状态和功能始终在变化,但是在一定时间内,环境又是相对稳定的)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5、危害作用时滞性(后果的显现需要一个过程;隐显性/持续反应性;灾难隐患和遗传隐患。)4、如何理解环境问题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天灾: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它主要是指地震、洪捞、干旱、滑坡等自然灾害问题。人祸: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为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它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两类。人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超出环境承载力,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等现象,即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人口激增、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5、八大公害事件产生原因、有害因子产生因子有害因子伦敦烟雾米糠油事件水俣事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四日事件(哮喘病富山事件(骨痛病)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6、环境容量定义、计算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绝对容量:某一环境所能容纳某种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年容量:环境在污染物的积累浓度不超过环境标准规定的最大充许值的情况下,每年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绝对容量WQ:由规定的环境标准WS和环境背景值B所决定:WQ=WS--B如污染物的输入量为A(单位负荷量),一年后被净化的量为A’,则该污染物在这一环境中的年净化率:K=(A’/A)×100%年容量与绝对容量的关系为:WA=K×WQ某地土壤中镉的背景值为0.1ppm,农田土壤标准规定的镉的最大容许值为1ppm,该地土壤镉的绝对容量则为0.9ppm。如某农田对镉的绝对容量为0.9ppm,农田对镉的年净化率为20%,其年容量则为0.9×20%=0.18ppm。7、生态系统组成8、生态失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大规模把自然生态环境转化为人工生态环境大量取用生态圈中的各种资源向生物圈超量输入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产品和废物调节人与自然,利用和保护兼顾提高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建设高产稳定的人工生态环境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利用标准法规和政策来调节第三四章1、环境污染的方式点源:独立的、可以确定的污染源,如工厂的烟囱、排污管道以及汽车排放等面源:散在的、难于确定的污染源,如人畜粪便、农田的化肥农药等。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途径1、自净作用物理作用:扩散、稀释、沉降、挥发;化学作用:中和、氧化还原;生物学作用:生物性分解、拮抗、光合作用;自净作用强大但非无限!2转移作用: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之间的移动造成其他区域污染3、二次污染:原环境中浓度已经降低的污染物,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污染物重新进入,形成污染。4、形成二次污染物:污染物进入环境后,转变成另一种毒性更强的有害物质,称为二次污染物(secondarypollutants),也称为次生污染物5、生物迁移:进入生物体,造成各种危害直接暴露:呼吸、饮水、摄食、皮肤接触等方式;间接暴露:通过食物链进行生物富集导致高浓度暴露。3、环境污染物的定义及种类那些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改变,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与其他生物的物质化学性污染物:种类最多,主要污染来源。物理性污染物:噪声、紫外线、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等。生物性污染物: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生物毒素、DNA片段等。4、BOD、COD生物需氧量(BOD)一般指在1L污水或待测水样中所含的一部分易氧化的有机物,当微生物对其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水中溶解氧毫克数COD:化学需氧量,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简便的间接指标,指一升污水中所含有的有机物在强氧化剂将他强氧化后所消耗氧的毫克数5、水体富营养化(名,危害)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1)富营养化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氧气的释放,同时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消耗了水中大量的氧,使水中溶解氧严重不足,而水面植物的光合作用,则可能造成局部溶解氧的过饱和。溶解氧过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主要是鱼类)有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2)富营养化水体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以及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如石房蛤毒素)也会伤害水生动物。(3)富营养化水中含有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水,会中毒致病等等。水体富营养化,常导致水生生态系统紊乱,水生生物种类减少,多样性受到破坏。6、环境的自净作用:自然界通过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将有害因素减少,甚至消除到无害程度7、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对应的二/n次污染物)原环境中浓度已经降低的污染物,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污染物重新进入,形成污染污染物进入环境后,转变成另一种毒性更强的有害物质,称为二次污染物(secondarypollutants),也称为次生污染物;无机汞→甲基汞光化学烟雾硫酸雾、酸雨8、水污染主要来源及类型、三类毒性及危害无机污染物(汞、镉、铬、砷、铅、氰化物、氟化物)有机污染物(苯、酚、多氯联苯、苯并芘、有机氯农药)病原微生物(沙门氏菌、寄生虫)来源: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农村污水和灌溉水。9、土壤的自净作用:指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在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反应过程,降低其浓度或改变其形态,从而消除或降低污染物毒性的现象。10、土壤污染的主要途径、特点途径首先是农用施肥、农药施用和污灌,污染物质进入土壤,并随之积累。其次,土壤作为废物(垃圾、废渣和污水等)的处理场所,使大量的有机和无机的污染物质进入土壤.第三,土壤作为环境要素之一,因大气或水体中的污染物质的迁移和转化,而进入土壤。1)、蓄积性,很多化学性质稳定的污染物在土壤表层不断蓄积。2)、隐蔽性人不易察觉,肉眼是看不见的,只能通过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或是吃过食物的人或动物的健康状况反应出来。3)、不可恢复性土壤的自净能力较弱,一旦土壤环境遭到污染,欲恢复土壤环境十分困难4)、治理周期长存在治理成本高和周期较长的矛盾。靠换土、淋洗土壤才有可能解决。成本较高、治理周期很长。用未经处理或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工业污水灌溉农田是污染物进入土壤的主要途径,其后果是在灌溉渠系两侧形成污染带。水体污染—污水灌溉大气污染—酸雨和降尘向土壤倾倒固体废弃物农事操作----过量施用农药、化肥综合性污染11、土壤中主要污染物的类型、特点、毒性及来源无机污染物:重金属、非金属、放射元素、无机酸碱等有机污染物:有机农药、石油、酚类等有害微生物:污染病虫害等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污染最难彻底清除,对人体最具潜在危害性。12、大气组成成分恒定组分:O2,N2、Ar及几种惰性气体,三者占空气总量99.97%。干洁空气(除水蒸气、杂质外的大气组分)属于稳定组分。可变组分:CO2,水蒸气。影响可变因素:地区、季节、气象、人类活动影响。水蒸气:0-4%。CO2:0.02%-0.04%不定组分: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造成的局部和暂时的污染性的尘埃,硫化物,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13、大气中的二次污染物排入大气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理化性质不同于一次污染物的新的、毒性更大的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常见的有光化学烟雾等,二次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要比一次污染物大。14、大气污染来源天然污染源经过一定时间后可恢复火山喷发、森林火灾、自然尘、地震、海啸、海浪飞沫人为污染源较难恢复,大气污染主要指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1)工业污染燃料燃烧;工业生产。粉尘、碳氢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卤素化合物2)交通运输污染源汽油、柴油等燃料产生的尾气、油料泄漏扬尘、噪声等。交通污染源是流动的,也叫流动污染源。3)生活污染源以燃煤为生活燃料的城市;家庭炉灶4)农业污染源农业机械运行时排放的尾气,以及农药、化肥、地膜等。CH4、N2O等。5)其它污染源地面尘土飞扬;水体和土壤中的挥发性化合物也易进入大气;意外事件,例如工厂爆炸、火灾、核泄漏均能严重污染大气;火葬场、垃圾焚烧炉产生的废气也可以影响大气环境。15、颗粒污染物的分类、分级固体颗粒中较小的有碳黑、碘化银、燃烧颗粒核等,较大的有水泥粉尘、土尘、铸造尘和煤尘等。液体颗粒物主要有雨滴、雾和硫酸雾等。粒径是颗粒物的最重要的性质。它反映了颗粒物来源的本质,并可影响光散射性质和气候效应。颗粒物按粒径可分为:1)总悬浮颗粒物(TSP)指粒径.100μm的颗粒2)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粒径.10μm的颗粒物,也称为飘尘。3)细颗粒物(PM2.5)指粒径.2.5μm的细颗粒。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更长,易于滞留在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中PM2.5更易于吸附有毒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对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