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内容简介】环境心理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领域、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文化人类学、城市规划、建筑学和环境保护等多门学科。主要研究物质环境,包括城市、建筑和自然环境与人的行为的关系。本书在阐述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术语、观点和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实例,探讨了这一领域在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等相关专业中的应用。环境心理学【学习对象】可作为城市规划、建筑学、环境保护、生物与化工、建设环境与热能、电器自动与计算机、测量工程与法律、英语与给排水、交通与数理、园林规划与设计、室内设计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教材、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的设计、科研管理人员参考。环境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差别研究人和动物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心理学的英文Psycholog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原始人认为人的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mind),心理学是对心灵的研究,或称心灵哲学(Philosophyofmind)。直到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J.F.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环境心理学的发展环境心理学是从工程心理学或工效学发展而来的。工程心理学是研究人与工作、人与工具之间的关系,把这种关系推而广之,即成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心理学之所以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应用研究领域,是因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环境中的人的行为,而从系统论的观点看,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统一的,二者都对行为发生重要影响。虽然有关环境的研究很早就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环境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还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情。环境心理学研究内容噪音是许多学科所研究的课题,也是环境心理学的主要课题,主要研究噪音与心理和行为的关系问题。从心理学观点看,噪音是使人感到不愉快的声音。对噪音的体验往往因人而异,有些声音被某些人体验为音乐,却被另外一些人体验为噪音。研究表明,与强噪音有关的生理唤起会干扰工作,但是人们也能很快适应不致引起身体损害的噪音,一旦适应了,噪音就不再干扰工作。噪音是否可控,是噪音影响的一个因素,如果人们认为噪音是他们所能控制的,那么噪音对其工作的破坏性影响就较小;反之,就较大。环境心理学研究内容人们习惯于噪音工作条件,并不意味着噪音对他们不起作用了。适应于噪音的儿童可能会丧失某些辨别声音的能力,从而导致阅读能力受损。适应于噪音环境也可能使人的注意力狭窄,对他人需要不敏感。噪音被消除后的较长时间内仍对认识功能发生不良影响,尤其是不可控制的噪音,影响更明显。从心理学角度看,拥挤与密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拥挤是主观体验,密度则是指一定空间内的客观人数。密度大并非总是不愉快的,而拥挤却总是令人不快的。环境心理学研究内容社会心理学家对拥挤提出各种解释。感觉超负荷理论认为,人们处于过多刺激下会体验到感觉超负荷,人的感觉负荷量有个别差异;密度-强化理论认为,高密度可强化社会行为,不管行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如观众观看幽默电影,在高密度下比在低密度下鼓掌的人数多;失控理论认为,高密度使人感到对其行为失去控制,从而引起拥挤感。处于同样密度条件下的人,如果使他感到他能对环境加以控制,则他的拥挤感会下降。一般说来,拥挤不一定造成消极结果,这与一系列其他条件有关。社会心理学家还研究诸如城市人口密度以及家庭、学校、监狱等种种拥挤带来的影响和社会问题环境心理学研究内容建筑结构和布局不仅影响生活和工作在其中的人,也影响外来访问的人。不同的住房设计引起不同的交往和友谊模式。高层公寓式建筑和四合院布局产生了不同的人际关系,这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国外关于居住距离对于友谊模式的影响已有过不少的研究。通常居住近的人交往频率高,容易建立友谊。房间内部的安排和布置也影响人们的知觉和行为。颜色可使人产生冷暖的感觉,家具安排可使人产生开阔或挤压的感觉。家具的安排也影响人际交往。社会心理学家把家具安排区分为两类:一类称为亲社会空间,一类称为远社会空间。在前者的情况下,家具成行排列,如车站,因为在那里人们不希望进行亲密交往;在后者的情况下,家具成组安排,如家庭,因为在那里人们都希望进行亲密交往。环境心理学研究内容个人空间指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自己身体与他人身体保持的距离。1959年霍尔把人际交往的距离划分为4种:亲呢距离,0~0.5米,如爱人之间的距离;个人距离,0.5~1.2米,如朋友之间的距离;社会距离,1.2~2米,如开会时人们之间的距离;公众距离,4.5~7.5米英尺,如讲演者和听众之间的距离,人们虽然通常并不明确意识到这一点,但在行为上却往往遵循这些不成文的规则。破坏这些规则,往往引起反感。环境心理学研究内容空气污染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其心理后果却刚刚引起重视。1979年罗顿等人的研究表明,在某些条件下,空气污染可引起消极心情和侵犯行为。一些研究表明,温度与暴力行为有关,夏日的高温可引起暴力行为增加。但是当温度达到一定点时再升高则不导致暴力行为而导致嗜睡。温度也与人际吸引有关,在高温室内的被试者比在常温室内的被试者易于对他人作出不友好的评价。上述这些方面和内容都是环境心理学研究的课题。环境心理学特征环境心理学:包罗万象环境包括人们周围的一切,环境心理学认为环境是个特殊的社会―物理术语,因此,一门学科涉及分析发生在任何地方的行为:室内、建筑、办公室、医院、教室、电梯、交通工具、公园、自然空间或其他任何人们涉足的地方。环境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在大部分情况下难以定义,尽管人们知道他们在那里、能够描述、在那里活动。环境心理学可以说成是环境影响行为,同时行为影响环境。简而言之,环境心理学指研究人类行为与自然的或人工的社会―物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在达尔利和基尔伯特(Darlcy&Gilbert,1985)发表的文章中,可以找到识别环境心理学全貌的部分特征,他们认为环境心理学不仅仅是心理学的一个子学科,同时与社会心理学也有关,而且是多个研究领域坚固的凝结体。这是因为环境心理学强调心理一社会过程,尤其是在沟通过程中,并且它经常被当作干涉变量,如解释环境和行为之间关系的态度。环境心理学具有以下一些显著的(Darley&Gilbert,1985;Stok,1995):1.研究行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从整体的角度考虑环境,也就是说,像人们日常生活经历一样,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元素之间的关系上而不是成分之间的关系上。2.考察环境和行为之间的各种可能关系。也就是说,环境怎样影响行为,行为怎样反作用于环境。3.起源于应用导向。新概念的产生和环境与行为之间关系的进化促进了发展,并成为一门基础学科;但在学科内部,虽然环境心理学的发展更多是得益于实际需要,而非理论需要,但存在科学和技术两个不同角度的辩证争论。4.许多学科对个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颇感兴趣,这意味着环境心理学是多个学科的一部分,是个交叉领域,因此,可以吸收来自地理学、生物学、建筑学、城镇规划等学科的概念和定理。5.大部分开发和研究的潜在目标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及环境相关。用环境和行为这两个术语,描述这个领域可以作为比较准确的起点。我们在这儿可以提三个与环境相关的领域:(a)自然环境,指人类不可触及或几乎未受人类影响的环境;(b)人造环境,主要指建筑、内部设计和城镇规划;(c)社会环境,指人们瓦动的情境、空间。这三个不同的领域可以根据人的行为加以区分:(a)个体过程(知觉、认知和情绪);(b)人际相关的社会过程(个人空间、领地主义、拥挤等);(c)与社会有关的过程,如城市生活、居住问题、作用资源管理.第一章绪论§1.1环境意味着什么1.环境:简单通俗地讲,所谓环境,即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的一切。我们面对的空间提供给我们呼吸所需要的空气,江河湖泊或地下水,成为可供我们饮用的淡水。我们吃的瓜菜果粮从土地中生长出来。仔细想想每天从早到晚的生活,从起床、洗漱、早餐、上班、工作、下班、买菜、作饭、刷碗、洗衣,到看电视、看书、睡觉,我们消耗的有水、电、煤(或天然气、柴火)、汽油(乘车的人)、食物及洗涤用品等等;我们使用的有棉制品(如床单、衣服)、木制品(如家具)、金属制品(如菜刀)、玻璃制品(如杯子)、石油制品(如塑料)、黏土制品(如住房用砖),甚至生活用品(如中草药)等等。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用品都是用大自然中的原料比如棉花、森林、矿物等造成的。在它们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往往还需要耗用大量淡水和煤炭、石油等能源。我们靠环境供给的一切生活着。试想一下,一旦大自然停止了原料的供给,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十分困难,人类就回会失去生存条件,所以说“破坏环境就是破坏人类自身的生存基础。”第一章绪论环境通常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和作用于人类这一对象的所有外界影响与力量的总和。环境是: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并最终决定其形态和生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体。环境保护法所保护的环境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环境有所不同,它是有一定范围的,是能够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的环境。我国《环境保护法》第2条给环境所下的定义为:“本法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第一章绪论2.人类环境分类这一定义把环境分为两大类:【1】一类是“天然的自然因素总体”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自然环境,其特点是天然形成,无人工干预;包括大气环境:是指生物赖以生存的空气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水环境、生物环境、地质和土壤环境和其他自然环境;第一章绪论一类是“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即在天然的自然因素基础上,人类经过有意识地劳动而构造出的有别于原有自然环境的新环境。如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我国环境保护法对这两类环境均予以保护。【2】社会环境包括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其他社会环境。第一章绪论3.什么是环境问题?概括地讲,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环境问题是目前人类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之一。环境问题是多方面的,但大致可分为两类: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也称第一环境问题,如火山喷发、地震、洪涝、干旱、滑坡等等引起的环境问题。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又危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为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方面。第一章绪论生态破坏是指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减少和结构显著改变,从而引起的环境问题,如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滥采滥捕使珍稀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下降等等。环境污染则指人类活动的副产品和废弃物进入物理环境后,对生态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扰乱和侵害,特别是当由此引起的环境质量的恶化反过来又影响人类自己的生活质量。环境污染不仅包括物质造成的直接污染,如工业三废和生活三废,也包括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和运动性质引起的污染,如热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由环境污染还会衍生出许多环境效应,例如二氧化硫造成的大气污染,除了使大气环境质量下降,甚至还会造成酸雨。第一章绪论§1.2环境心理学的界定1.环境心理学是:(1)研究行为与人造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2)研究物理环境和人类行为及经验之间的相互关系,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3)它更多地强调物理环境,还特别强调主体与环境作用的相互性。一方面强调人们怎样受环境影响,另一方面也关注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反应。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