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页一、名词解释1.优先监测物确定一个筛选原则,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筛选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2.API: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3.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4.水体自净:受污染的水体,经过水中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基本恢复或完全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5.大气污染: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6.COD:在强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氧化一升污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量,可大致表示污水中的有机物量.7.土壤背景值:未受人类污染影响的自然环境中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8.硫酸盐化速率:由大气中的含硫污染物二氧化硫、硫化氢、硫酸等经过一系列的氧化演变过程生成对人类更为有害的硫酸雾和硫酸盐雾,大气中硫化物的这种演变过程。二、填空题1.环境监测的特点是综合性、连续性和追溯性。2.我国的环境标准由三级五类组成。3.水质监测分为环境水体监测和水污染源监测。4.一般规定水体中DO至少为4mg/L,清洁水可用碘量法测定。5.存在于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多种多样,根据优先监测的原则,我国新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规定的例性监测的必测项目主要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五项。6.空气污染物采样多用采样动力采样法,其采样器主要由收集器、流量计和采样动力组成。7.土壤样品加工又称为样品制备,其处理程序:风干、分选、挑拣。8.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可分为: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第页三、判断题1.在环境标准的制定中,除了国家标准,还有地方标准,标准当然是越严越好。(对)2.大部分环境污染物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的,境污染物是环境监测和研究的对象。(对)3.土壤剖面是指地面向下的垂直土体的切面,其采样次序是由上而下逐层采集然后集中混合均匀。(错)4.某水体的DO值趋近于零,说明该水体已呈现严重的有机污染。(错)5.世界卫生组织开展的全球监测系统采用的参比状况是0℃、101.325kPa。(对)6.人们把土壤中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的重金属汞、铂、铬、铅、锌通称为“五毒”。(对)7.评价单位必须是获得了国家环境保护行政机构认可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的学术研究。(错)8.典型的大气污染类型有煤烟型污染、交通型污染和酸雨沉降。(错)9.与其他环境要素中的污染物质相比较,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具有随时间、空间变化小的特点。。(错)10.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对)四、简答题1.吸收液选择的原则是什么?①与被采集的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快或对其溶解度大。②污染物质被吸收液吸收以后,要有足够的稳定时间,以满足分析所需时间的要求。③污染物质被吸收后,应有利于下一步分析测定,最好能直接用于测定。④吸收液毒性小,价格低,易于够买,且尽可能回收利用。2.大气样品采集如何布点?(1)布点位置:整个监测区域的高、中、低三种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污染源的下风向布设较多的采样点,上风向布设少量点作为对照;工业较密集的城区和工矿区,人口密度及污染物超标地区,适当增设采样点;城市郊区和农村,人口密度小及污染物浓度低的地区,可酌情少设采样点;采样点的周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应不大于30°。测点周围无局部污染源,并应避开树木及吸附能力较强的建筑物。交通密集区的采样点应设在距人行道边缘至少1.5m远处;各采样点的设置条件要尽可能一致或标准化,使获得的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采样高度根据监测目的而定,研究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应将采样器或测定仪器设置于常人呼吸带高度,即采样口应在离地面1.5~2m处;研究大气污染对植物或器物的影响,采样口高度应与植物或器物高度相近;连续采样例行监测采样口高度应距地面3~15m;若置于屋顶采样,采样口应与基础面有1.5m以上的相对高度,以减小扬尘的影响。特殊地形地区可视实际情况选择采样高度。第页(2)采样点的数目根据监测范围大小、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人口分布密度、气象、地形、经济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定,按城市人口数确定大气环境污染例行监测采样点的数目,祥见附图。(3)布点方法功能区布点法、几何图形布点法(①网格布点法,②同心圆布点法,③扇形布点法)以上几种采样布点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目的就是要求有代表性地反映污染物浓度,为大气监测提供可靠的样品。3.水样在分析测定之前,为什么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原因:环境水样所含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物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往往需要进行预处理,以得到欲测组分适合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和消除共存组分干扰的试样体系。在预处理过程中,常因挥发、吸附、污染等原因,造成欲测组分含量的变化,故应对预处理方法进行回收率考核。内容:预处理包括消解、富集、分离4.环境评价的原则有哪些?环境影响评价的功能是什么?评价原则:针对性、政策性、科学性、公正性功能:①判断功能;②预测功能;③选择功能;④导向功能。五、计算题某监测点的环境温度为18℃,气压为101.0Kpa,以0.25L/min流量采集空气中氮氧化物,采集30min。已知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为0.254,试剂空白吸光度为0.034,氮氧化物校准曲线回归方程斜率为0.0776,截距为-0.001。计算该监测点标准状态(0℃,101.3Kpa)下氮氧化物的浓度(mg/m3)。六、论述题拟对某河流流域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请制定出具体监测方案,要求包括:1.监测方案制定的流程(5分)流程:布点前实地考察;设置采样断面和取样点;取样;水样测定;测试报告。2.需要监测的项目(8分)主要监测项目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反映水质状况的综合指标,如温度、色度、浊度、pH值、电导率、悬浮物、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等;另一类是一些有毒物质,如酚、氰、砷、铅、铬、镉、汞和有机农药等。除上述监测项目外,有时需进行流速和流量的测定。3.布点方式(5分)监测断面设置:第页(1)对照断面:一般河段只设一个对照断面,设在进入城市、工业区废水排放口的上游,即基本不受本地区污染影响之处,反映进入本地区河流水质的初始情况。(2)净化断面(削减断面):污染状况明显减缓的断面,这种断面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3)控制断面: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的控制断面。应设在:a.排污区下游较大支流汇入前的河口处;b.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c.湖泊或水库的出入河口及重要河流入海口处。d.对特殊要求的地区,如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与水源有关的地方病发病区、严重水土流失区等的河段上也应设置控制断面。(4)背景断面: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采样垂线设置:河宽<50m,一条中泓垂线;河宽50—100m,左、右各一条;河宽100—1000,左、中、右各一条;河宽>1500m,5条以上等距离垂线。采样位置与数目:水深≤5m,一个样,水面下0.3—0.5m;水深5—10m,二个样,水面下0.3—0.5m处和河底以上0.5m处;水深10—50m,三个样,水面下0.3—0.5m处和河底以上0.5m处,1/2水深处;水深>50m,酌情增加采样点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