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水污染防治方案学号:12111501010班级:12资源1姓名:苏航附件1:非试卷笔试类课程考核评分表北京城市学院城建学部非试卷笔试类课程考核评分表2014-2015学年第2学期课程名称:环境规划与管理考核环节①:阶段考核学生姓名:学号:_______________考核题目:XXX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方案序号评分细则(每行对应得分点及满分分值)得分1目录完整,逻辑合理(20分)2整体思路清晰,技术路线科学合理,治理措施到位且针对性强(40分)3各章节内容完整,章节间无重叠(10分)4用词准确,行文流畅,结构清晰,逻辑合理(20分)5独立编写,避免雷同,查重率低于30%(10分)678总分100分评语(需说明的情况):注①:请选择填写:期末考核、阶段考核。教师签字:王令目录一、总论1.1规划目的1.2规划原则二、现状调研2.1背景情况2.2区域社会情况三、形势及问题分析3.1形势分析3.2问题分析3.2.1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3.2.2地下水严重超采3.2.4污水资源化程度不高3.2.5缺乏完善的水资源价格体系四、制定控制方案4.1立足自身挖潜,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4.2狠抓节约用水,以节水支持社会经济发展4.3开发新水源,实行水资源联合调度4.4调整水价,逐步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4.5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五、保障措施5.1加强监管5.2加强政府监管,加大执法力度5.3落实企业防污责任5.4加强公众监督一、总论1.1规划目的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当前,北京水环境质量差、水生态受损重、环境隐患多等问题十分突出,影响和损害群众健康,不利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水安全,制定本规划。1.2规划原则(一)分区控制,突出重点(二)统筹规划,综合防治(三)海陆兼顾,河海统筹(四)政府引导,明确责任二、现状调研2.1背景情况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主要河道天然径流明显减少,河湖环境用水主要依靠再生水补充,河湖纳污能力很有限,一些河段难以达到水功能区划确定的水质目标。河湖生态环境损害现象依然存在。河道周边垃圾渣土“屡清屡倒”,水面漂浮物“常清常有”,私接雨水管道乱排污水现象时有发生。另外,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一些区域的污水处理能力与人口增长不协调、不匹配。一些小区自建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资金不足,设备老化,不能正常运行;受规划选址、环评、维稳等因素影响,污泥处置设施建设进展缓慢;污水收集管网覆盖不全,部分规划建设的污水收集管网受拆迁等因素影响,实施困难,一些区域还存在断头管、无头管,成为污水收集盲区。二环内的老城区还有600余公里雨污合流管线,受历史文化保护和管线改造空间所限,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难度极大。2.2区域社会情况北京已地下水作为主要的供水水源,全市95%以上的城乡居民饮用地下水,同时,北京又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城市。近年来,人口的迅速增加和城市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是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特别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城乡生活和工业生产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多,地表水和地下水遭受污染,水质恶化现象日趋严重。水质恶化的结果,市城市供水质量逐年下降,尤其是地下水硬度和硝酸盐氮升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严重威胁城区供水安全,危及居民身心健康。三、形势及问题分析3.1形势分析(1)政策分析有计算表明,目前北京水资源储量为18.27亿立方米,外地入境水资源19.15亿立方米,合计北京水资源总量为年37.42亿立方米,人均拥有366.8立方米/年,仅占全国平均值的13.8%,在世界120个国家的首都中居百位之后。由于北京地下近似闭合流域,其地下出入境水量为零。北京地表水出境水量经多年观测约占年降水总量的14.28%,即为14.38亿立方,各种损耗为3.32亿立方米,因此北京水资源为实际可用水量仅为19.72亿立方米。所以北京是一座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3.2问题分析3.2.1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北京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400m3,占我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6,占全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25,在130多个国家首都中名列百位之后。在五六十年代,北京水资源供需没有多大矛盾,七十年代以后,缺水成为北京严重问题之一。分析其原因,主要是:①人口增加,经济发展,水资源需水量增加。②入境水量减少。上述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与叠加,使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随着时间的推进,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尖锐。3.2.2地下水严重超采北京市地下水平均补给量为37.80亿m3/年,地下水可开采量约为24.5亿m3年。由于种种原因,补给水并不能全部作为可利用水量。当开采量大于可开采量时,会引起一系列的水文地质环境问题。北京市地下水严重超采引起的主要问题是:①地面沉降。主要分布在城区的东部和东北部,八里庄--大郊亭一带,沉降幅度最大。②水井供水衰减或报废。③水质发生变化,由于地下水资源超采。加上近年来污水、垃圾处理不能同步于增加量,致使地下水污染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3.2.3水质污染严重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水质是重要的指标之一,水资源量、质的协调统一是水资源充分发挥效益不可缺少的条件。在监测的80条河段中,受污染的河段51条,长度1100km,占监测河流长度的50.8%,其中重度污染11段,占监测长度的10.1%,严重污染21条段,占监测总长度的16.6%。水质污染主要集中于城郊区。据有关专家估算,北京市由于水污染所造成的工农业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加上间接损失达3%。3.2.4污水资源化程度不高污水是被污染、使用价值不高的水资源,污水资源化是指污水处理后变成可供用水部门使用的合格水源。实现污水资源化,是缓解北京水资源紧缺、防治水污染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当前水源建设中一项势在必行的紧迫任务,也是改善首都环境、建设清洁美丽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污水资源的利用,虽然解决了部分农业用水的紧缺局面,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产品质量下降等。3.2.5缺乏完善的水资源价格体系水资源价格,是对水资源进行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是水资源供给与需求的调节器。合理的水资源价格体系才能统筹兼顾,科学有效地配置各种水资源,整体上发挥水资源的效益。目前,北京尚未健全完善的水资源价格体系,致使水资源经济管理未能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四、制定控制方案水在城市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城市生存的首要条件。目前,北京市的地下、地表水的承受能力已到极限,怎样解决北京的水资源,已是关系到首都发展命运的重大问题。所以必须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解决目前北京市水资源的这些问题。4.1立足自身挖潜,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北京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和制约首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水资源供需分析,2005年全市将缺水7.94至16.5亿立方米,2010年将缺水11.82至19.96亿立方米。水资源状况十分严峻。从根本上解决首都水资源紧缺,需要中央决策南水北调引水进京,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因此,必须立足于当地水资源的深度开发和优化配置以及上游水资源的保护和改善,通过自身挖潜,缓解水资源紧缺。4.2狠抓节约用水,以节水支持社会经济发展必须把节约用水当作根本性措施来抓,把北京建设成为节水型城市。一是调整北京的工业结构布局,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主导。二是科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建设节水灌溉工程。三是加强城镇生活用水的管理。四是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行业综合用水定额、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4.3开发新水源,实行水资源联合调度重点要抓好污水处理回用和深度开发雨洪。本市目前污水集中处理率仅22%,要多方筹措资金,尽早完成规划中的30多座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率,同时要搞好配水专用管线和改造使用回水的配套设施。在调度上,丰水年优先安排利用地表水,后安排使用地下水;优先利用调节能力小的水库水源,后使用调节能力大的水库水源。在供水方面,首先保证生活用水、菜田用水,其次安排工业用水和城市环境用水,最后安排农业用水和地下水回灌。4.4调整水价,逐步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必须改革水价,建立具有首都特点的水价体系。水价改革要有利于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保护水源,防止水污染;有利于供水企业正常发展并进入市场。供水价格应按照成本补偿、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制定。对超计划用水,实行累进加价制。4.5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要从根本上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强化政府的管理职能。水务局对防洪、水资源供需平衡和水生态环境,包括防洪、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及其处理回用等诸多方面,实行城乡统一管理和监督。水务局要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不直接进行水的经营和水企业的管理,而是通过政策法规的制定实施对水企业监督管理五、保障措施5.1加强监管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保障,严格执法、加强管理、依法查处实现污染防治的重要途径。5.2加强政府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各级人民政府是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应建立相关部门联动机制,密切配合,狠抓落实。建立跨部门的地下水污染防治联动机制,形成合建、共享、互动的监管体系。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提高地下水污染防治执法、监督和管理水平。依法规范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形式、排放去向、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排放量。5.3落实企业防污责任地下水污染与地表水污染不同,污染物质进入地下含水层及在其中运移速度都很缓慢,一旦污染很难消除。对此,各级部门及企业必须在预防上下功夫。相关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地下水保护和污染防治要求,切实履行监测、管理和治理责任,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隔断地下水污染途径。对于造成污染的,应依法承担治理责任。5.4加强公众监督地下水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其污染防治是一项全社会都应该肩负起的责任。在通过多种媒体普及地下水污染防治知识、宣传地下水污染危害和防治重要性的同时,增强公众地下水保护的危机意识,构建地下水环境的全民监督防护体系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