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复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环境污染有害物质或是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迁移,扩散,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其中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或因子称环境污染物。二,环境干扰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环境,达到一定的程度,长生对人类不良影响的现象,就是环境干扰。区别:环境干扰的治理很快,只要停止排出能量,干扰就会立即消失。相反环境污染形成和治理过程都较漫长。三,环境问题发展的特征1.全球性2.两极性3.长期性4.复杂性5.解决的一致性四,环境规划的概念(必考)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与空间的合理安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行环境目标管理的基本依据,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做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五,环境规划基本原则(必考)1以生态理论和经济规律为依据,正确处理建设与保护的辩证关系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原则3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4实事求是,恰当的确定目标要求5坚持以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6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7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六,环境规划的类型(1)按规划的层次划分:区域宏观环境规划、区域专项环境规划以及宏观环境规划。(2)按照环境组成要素规划: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3)按环境与经济辩证关系划分按性质规划:经济制约型规划、协调型的环境规划以及制约型的环境规划七,环境规划的作用(必考,4分)(1)环境规划是试试环境保护策略的重要手段。(2)环境规划是协调经济社会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3)环境规划是各级政府和保护部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有效管理的基本依据。(4)环境规划是改善环境质量,防止生态破坏的重要措施。八,我国环境规划发展历程及趋势(1)起始阶段1973-1982(2)开拓发展阶段1983-1992开拓前进阶段(1983-1989年4月)以协调经济与环境关系为中心,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1989-1992)(3)转变发展战略,提高创新阶段1993年至今。九,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点坚持两个基本观点:1.应该坚持以人类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但却不应该以耗竭资源,污染资源,破坏生态的方式求得发展。2.要坚持当代人在创造和追求发展与消费时,不要占有地球的有限资源,污染生命维持系统,并且使人类生存受到威胁。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突出强调发展的主题2.公平性原则3.持续性原则4.目标多元化下新的价值观5.共同性原则6.环境与发展的整体性7.摒弃传统的生产消费方式和自然观念十一,生态位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十二,复合生态系统控制论原理定义:是以整体、协调、循环、自生为核心的生态控制论原理。该理论指出社会、经济、自然是一个复合大系统的整体。1.“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复合生态系统的特性3.复合生态系统的控制控制论原理十三,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容量: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的环境系统在一定的环境目标下对外加的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承受量或负荷量。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的状态或条件下、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变化、环境功能不遭受破坏的前提下,区域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或者说是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支持能力。关系:环境容量是以一定的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反映环境质量的“量变”特征,而承载力是以环境容量和质量标准为基础的,反应环境质量的“质变”特征。十四,环境容载力1.概念:自然环境系统在一定环境容量和环境质量的支持下对人类活动所提供的最大的容纳程度和最大的支撑阀值。(,环境容载力是指自然环境在一定纳污条件下所支撑的社会经济的最大发展能力)2.作用:是联系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与生态环境的枢纽与中介,它能反映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和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协调程度。3.功能:服务功能,制约功能,净化功能,调节功能,输送功能,维护功能,效益功能。十五,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减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十六,循环经济的操作原则循环经济依赖于“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内容的行为原则(3R原则必不可少)。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原则,是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原则,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资源化原则是输出端原则,通过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十七,生态工业建设的内涵1.废物资源化2.封闭物质循环系统和尽量减少消耗性材料的使用3.工业产品与经济活动的非物质化4.非碳能源5.建立生态工业十八,工业生态学概念工业生态学是一门以提高工业过程中原料使用率、降低废物排放率为目的,研究工业系统及其与环境直接相互关系的应用生态学。十九,环境评价有哪些及各自的概念(必考)1.环境污染评价:是在查明区域内污染物排放地点、形式、数量、规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污染物毒性、危害和环境功能等因素,以潜在污染能力来表达区域内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方法。2.环境质量评价: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与繁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其适宜程度越高,表明环境质量越好。3.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区域发展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区域环境产生的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的作用及其造成的区域环境变化和对人类健康和福利的可能影响,进行系统的识别、预测和评估,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从而达到人类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4.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计划和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并根据评价结果提交书面报告及把评价结果用于决策中。战略是源头,所以叫战略!5.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指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区域发展规划为依据,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定和选择维护区域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行动规则或方案,同时也为区域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二十,环境质量评价的常用方法1.指数法2.层次分析法3.因子贡献率法4.灰色系统分析法5.人工神经网络法6.专家评价法7.模糊集理论法二十一,环境影响评价类型1单个建设项目的~;2区域开发的~;3公共政策的~;4区域开发项目的~;5宏观活动的~二十二,生态评价方法1.综合指数法;2.模糊评价法;3.矢量-算子法二十三,生态足迹的概念生态足迹就是通过测定现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利用自然的量来评估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二十四,生态足迹计算依据(1)人类可以确定自身消费的绝大多数资源及其所产生废弃物的数量;(2)这些资源和废弃物流能转换成相应的生物生产面积。它假设所有类型的物质消费、能源消费和废水处理需要一定数量的土地面积和水域面积。二十五,生态生产性土地化石能源地;可耕地;牧草地;森林;建成地;海洋二十六,生态赤字/生态盈余主要是将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对比,如果一个地区的生态足迹大于其生态承载力,则出现生态赤字;反之,则为生态盈余。生态赤字表明为维持该地区的人口现有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需要从该地之外进口资源或者通过消耗自然资本来弥补收入供给流量的不足。二十六,环境容载力评价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最大容纳量。环境容量评价主要以下:1.大气环境容量:指在一定地区,根据环境的自然净化能力,一定的空气体积中,在某种污染物的生产和清除达到了平衡状态的条件下,当该污染物的平均浓度达到某个给定的浓度限值时,在平均时段内该体积内所能容纳的污染物总量,即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大气污染物最大排放量。2.水体环境容量:指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允许容纳的污染物量。3.土地环境容量:首先就其资源量的确定来说,第一,笼统而论,土地环境资源总量应是市域范围内的国土总面积;第二,具体来讲,从环境污染影响出发,土地环境资源有效总量应为有土壤层覆盖的和裸露的市域国土总面积。二十七,GIS技术的应用全名: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的空间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对某特定空间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并采用地力模型分析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相关研究和管理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应用:GIS广泛运用于土地利用,资源管理,环境监测,交通运输,城市规划,经济建设等领域。二十八,环境容载力测度概念:是客观的,它制约着一个区域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区域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1环境容载力优势度;2环境容载力潜力度;3环境容载力饱和度;4协调发展度;5环境容载力可持续度二十九,环境预测的作用1.环境预测是决策和计划的科学前提2.预测是环境规划管理职能的依据3.预测是提高“三效益”的必要保证。三十,预测结果分析1.资源态势和经济发展趋势分析2.环境污染发展趋势分析3.环境风险分析4.其他重要问题分析三十一,水质检测方法A数学模式法;B物理模型法;C类比调查法三十二,环境管理的基本含义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们损坏环境质量的活动,鼓励人们改善环境质量;通过全面规划、综合决策,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达到既能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又不超出环境容许极限的目的。三十三,从环境管理概念的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环境管理是针对次生环境问题而言的一种管理活动,主要是解决由于人类社会活动所造成的各类环境问题而言的一种管理活动,主要是解决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各类环境问题。2.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三十四,环境管理的特点1.环境管理的区域性2.环境管理的综合性3.环境管理的社会性4.环境决策的非程序化特点三十五,按环境管理性质分类1.环境计划管理2.环境质量管理3.环境技术管理4.环境监测管理三十六,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是什么?1.计划职能2.组织职能3.监督职能4.协调职能5.知道职能6.服务职能三十七,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1.坚持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原则2.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4.综合分析、整体优化的原则5.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三十八,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1.环境具有价值的原则2.全局和整体效益最优的原则3.综合决策、综合平衡的原则4.持续发展的原则5.政府干预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三十九,什么是环境管理学(必考)环境管理学是以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目标,研究政府及有关机构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运用一切手段调控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关系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规律的科学,主要包括:环境计划的管理、环境质量的管理和环境技术的管理。四十,环境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必考)环境管理学研究对象:人、物、资金、信息和时空五个方面。管理过程各个环节的主体是人,人与人的行为是管理过程的核心。环境管理也可以认为实现预订环境目标而组织和使用各种物资资源的过程,及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流动的管理过程。资金管理则应研究如何运用新增资本和拿出多少新增资本去补偿环境资源的损失。管理中的物质流、能量流,都要通过信息来反映和控制。管理活动处在于不同的时空区域,就会产生不同的管理效果。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