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写作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现代写作》绪论(讲授2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现代写作的含义、作用和特性。2.了解高师现代写作课程的教学任务。3.明确本课程的框架体系及写作中“教”与“学”的方法。教学重点:现代写作的含义、作用教学过程:“人活着当然要做一番事业,而且是人文的事业,就如有一条路要走……。用宁静的童心来看,这条路是这样的: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这样说固然有煽情之嫌,但想要说服安徒生,就要用这样的语言。维特根斯坦临终时说: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这句话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从牵牛花丛中走过来了。”——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这片落叶虽已枯萎飘零,但却在诗歌里放着永恒的金光”——﹝俄﹞费特一、什么是写作1.定义:用语言符号创造精神产品的思维活动过程文章(作品)狭义:用语言符号创造文学作品的思维活动过程。广义:用语言符号创造一切文章(包括文学作品)的思维活动过程。2.写作过程摄取阶段→运思阶段→成文阶段(物)(意)(文)3.写作规律物意文规律:双重转化意化→物化二、现代写作的意义文章的功能记载方式→工具性功能传播渠道→社会性功能2精神产品→审美性功能“文,错画也;章,乐竟为一章。”——许慎《说文》1.写作是人的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大家们的生活是特别的没有趣味,他们完全蒸发在自己的书本里,一点什么都不留给生活。”——(英)王尔德“我把文学创作作为自救的方式,或者说也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我写作为的是自己,不企图愉悦他人,也不企图改造世界或他人,因为我连我自己都改变不了。要紧的,对我来说,是我说了,写了,仅此而已。”——高行健2.写作是人的智慧的一种生成机制3.写作是人获得心理健康,实现自我需要的一种重要途径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马斯洛“最高的美在于能赋予瞬刻即逝的东西以永恒的意义,生命比钢更长久,这是人们企图浮到深渊上所一贯追求的。为了拯救自己的思想、形象和梦幻,人们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也在所不惜……壮丽的诗句,美妙的文章——犹如罗马的铭文,他们永不为时光磨灭。”——罗曼·罗兰三、写作活动的构成要素“每一件艺术品总要涉及四个要点……第一个要素是作品,即艺术品本身。第二个要素便是生产者,即艺术家。第三个要素常常用‘自然’这个通用词来表示,我们不妨换用一个含义更广的中性词——世界。最后一个要素是欣赏者,即听众、观众、读者,作品为他们而写,或至少会引起他们的关注。”(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1.客体自然景观(物)社会生活(事)3客体人生状态(情)精神产品(理)a.客体是写作的源泉“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是‘杭育杭育派’”——鲁迅b.客体是写作的动因c.客体是写作的对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试问闲愁知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2.主体同读一卷书,各自领其奥同作一文题,各自擅其妙——赵翼《书怀》《菊花》《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飒飒西风满院栽,遍绕篱边日渐斜。蕊寒香冷蝶难来。不是花中偏爱菊,他年我若为青帝,此花开尽更无花。报与桃花一处开。——元稹——黄巢3.载体指运载文章内容的文字篇章①载体的构成a.文字符号b.语言c.篇章②载体的特性a.附着性4b.恒传性c.审美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4.受体“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密事……”——鲁迅《集外集拾遗〈绛洞花主〉小引》“每一次新的阅读都会产生一部全新的作品”——罗曼·英加登接受美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尧斯a.创作的目的、作品的归宿是受体b.作品是否被接受取决于受体c.作品的价值高低要受到读者的评判5第二章写作主体与客体(讲授8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主体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2.认识写作客体的作用及构成。3.弄清写作主、客体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教学重点:主体素质和能力、客体的构成教学过程:第一节写作主体的素质古有“文如其人”的说法。“文如其人”一词出自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答张文潜书》中评价他的弟弟苏辙的话:“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后人常用来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或所表现的风格,和作者本人的思想或风格一样,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九死其未悔。”“长太息以流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写作主体的生活素养1.什么叫写作主体?所谓写作主体,就是进入写作思维和写作行为中的人。在写作活动中,主体始终起着主导作用。他的写作素养、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写作活动的进行和作品的质量,可以说,写作正是写作主体素养和能力的体现。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写作主体的素质。2.什么叫写作素质?素质通常指一个人通过综合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素养。写作素质就是作者围绕文章的选材、运思、表达等活动中表现出的素养,它是写作主体思想意识、文化水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积累的综合反映。写作主体的素质主要包括生活素养、学识修养、人格品位和审美理想四个方面。63.举例①五十年代《人民日报》发表过一篇诗作。其中一句是:“熊熊的高炉迸射出钢花”。过了三天,《人民日报》刊出一封技术员的来信,指出:高炉并不炼钢,炼的是铁;炼钢的是平炉或转炉。②1981年红学家吴世昌先生给《人民日报》写了一封信,批评该报一篇文章和一篇报道有问题,并建议提高编辑人员的写作水平。中央负责同志就此作了批示,要求《人民日报》改进文字工作。一篇占了整整一版的大通讯赞扬一位军医为了探索新的针灸穴位,先在自己身上试针,既用针扎了子宫韧带又扎了前列腺。吴先生问:这位军医到底是男是女,怎么能够同时具有男女两性的器官?此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古人说:“见得真,方道得出。”有丰厚的积累,才有选择的余地。扩大视野,丰富阅历,多见世面,广开视听,使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不断得以丰富和递增,信息贮存和材料积累越丰厚,写起文章来,才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生活素养是人们从事一切文化创造活动的“根须”,它来自丰富的经历,广阔的视野,也来自主体对生活的钟情与投入。写作主体要具有一定的生活素养,这不仅要求写作主体有丰富的阅历、广阔的视野,更要有对生活的热情与投入。4.不断扩大视野,升华生活素养生活素养,除了来自丰富的经历,广阔的视野,还来自作者对生活投入的热情,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对生活的独特发现。生活素养,固然包括了见多识广,但更为本质的是认识深刻,感受真切。经历和见闻属于广度方面的问题,而认识和感悟则属于深度和密度方面的问题。广度仅仅是一个平面,在广度基础上加上深度和密度,才能形成立体的、完整的生活素养。要形成良好的生活素养,就要关注生活,热爱生活,潜心探究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二)写作主体的学识修养1.什么叫学识?所谓学识,就是写作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学问、见识等。它既包括客观世界逻辑结构和运行规律方面的知识,也包括主体思维所使用的语言概念及其思维程序、规则7方面的知识。文章写作同作者的学识修养密不可分。写作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识的组合和应用的过程。2.举例①郭雪波的小说《沙狐》开篇渲染科尔沁的荒凉,说“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的瀚海”,他忘了,编辑也没记住,整个中国的版图才只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②迟子建在她的小说中写到,“天凉了,小鸡都不爱下蛋了”——事实上,小鸡在伏天不下蛋,要“歇伏”;立秋以后,会再度进入产卵期。所举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写作需要有文化知识方面的储备。知识储备越丰富,视野和思路就越开阔。写作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组合和运用。《红楼梦》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就是因为这部巨著几乎涉及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知识,除了故事情节外,大凡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建筑装饰、花鸟鱼虫、医药占卜、官场皇室、酒家商肆、三教九流,无不应有尽有。没有深厚的文化知识素养,曹雪芹就无法写出这样的皇皇巨著。3.反复咀嚼,领悟精髓在写作实践中,一方面,随着写作对象和文体的差异,需要相应的、特殊的、专业的知识;另一方面,一般性的、综合性的知识,对于任何写作对象和专业来说,都是必要的,有益无害的。4.研讨学习(一)你们知道余秋雨吗?为什么人们对其褒贬不一?(二)朱光潜在《谈读书》中说:“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你怎样理解这句话?5.归纳反证:缺乏学识会造成什么后果?马烽在《大寨奇遇记》(《人民文学》2001.1)中15次把《创业》的编剧张天民写成了“张天明”。一位著名小说家把《古今小说》中的《范巨卿鸡黍死生交》说成了《聊斋》故事。6.得出结论①使你的作品信息量少,空洞无物,干瘪。如白开水。人生派与闲适派的对比。含金量不同。周氏兄弟。丰子凯。8②使你的作品错误百出,硬伤累累。③使你成为井底之蛙,立意偏执、错误乃至反动。文革中文艺舞台上的创作,如《苏联人民日夜想念毛泽东》、《日本孩子想念毛主席》。(三)写作主体的人格品位1、读下面的文字,思考并回答问题。邹韬奋三十年代旅欧见闻中写道:宫廷中的孩子们个个英俊美丽,是因为他们的贵族母亲美丽,历代筛选积累所致。品格高尚的作者才会写出格调高雅的作品。柳宗元曰:“大都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见《柳河东集•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转引自《文学名吉录》第44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沈德潜在《说诗醉语》中指出:“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徐增在《而庵诗话》中说:“诗乃人之行略,人高则诗亦高,人俗则诗亦俗。一字不可掩饰,见其诗如见其人。”人品与文品有何关系?2、事例:司马迁在其著名的《报任安书》一文中列举大量事例,说明人格与作文的关系:“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3、结论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文章就是作者人格品位在书面语言中的回声。优秀的人格品位是人们从事一切文化活动的动力源泉。写作是一种富有个性化的精神劳动,作者的精神气质和人格品位必然对写作成品产生巨大影响。第二节写作主体的观察能力同样一句格言,在完全正确理解它的青年人口中,总没有在阅世很深的成年人的精神中那样的作用和范围,要在这种成年人的阅历中,那句箴言里所包含的内容的全部力量才会表达出来。——黑格尔《大逻辑》生活阅历的重要性:9从阅读来讲,生活阅历能使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更深刻和真切。从写作来讲,生活阅历为写作提供第一手丰富生动的资料和素材。①丰富性(对人类而言)②亲验性(对个体而言)从生活阅历中摄取的方法:观察、感受“作者写出创作来,对于其中的事情,虽然不必亲历过,最好是经历过。诘难者问:那么,写杀人最好是自己杀过人,写妓女还得去卖淫么?答曰,不然。我所谓经历,是所遇、所见、所闻,并不一定是所作,但所作自然也可以包含在里面。”——鲁迅《叶紫作〈丰收〉序》一、观察的定义指通过人的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来获得直接经验的有意识的思维行动。二、观察的对象客体三、观察的发出者人的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肤觉)、痛觉、温冷觉、运动觉张爱玲《道路以目》:小饭铺常常在门口煮南瓜,味道虽不见得好,那热腾腾的瓜气与“照眼明”的红色却予人一种“暖老温贫”的感觉。(视觉、味觉、触觉、温冷觉)人行道上常有人蹲着生小火炉,扇出滚滚的白烟。我喜欢在那个烟里走过。煤炭汽车行门前也有同样的香而暖的呛人的烟雾。(视觉、运动觉、嗅觉、温冷觉)四、观察的特点独特性(不重复性)a、客体的丰富复杂性b、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千里澄江如练,

1 / 17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