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地理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自然地理系统:人类懒以生存和活动的地球环境,是由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动物界和土壤等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些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在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中形成一个特殊的自然综合体或自然地理系统。2.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一定方向发生水平分化的现象叫做地域分异,支配这种现象的规律叫做地域分异规律。3.主导标志法:这是贯彻主导因素原则常用的方法。区划时,通过综合分析选取某种反映地域分异主要因素的自然标志或指标,作为划定区界的依据。4.土地潜力评价:通过对土地自然要素(土壤、气候、地形等)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的评价,揭示土地生产力的高低和土地的潜在生产能力。5.综合自然区划:综合自然区划的对象时自然地理综合体,他根据自然地理综合体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逐级进行区域划分,并根据其相似程度和差异程度排成一定的区域等级系统。1.地质循环包括:风化剥蚀作用、搬用作用、沉积作用、构造作用四类基本的地质过程。2.自然地理系统节律的特点:层次性、耦合性、变异性、地域性。3.水平地带性:维度地带性和干湿度风带性的统称。4.大气环流结构的基本模式:全球性环流系统、海陆间季风型环流系统、地区性环流系统。1.系统的主要特征?2.地域分异规律的影响因素:3.为什么说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基础?1.举例说明哪些现象属于“土地荒漠化”,怎样防止土地荒漠化?答:现象: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一般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如风蚀荒漠地腾格里沙漠,水蚀荒漠地黄土高原,冻融荒漠地青藏高原和盐渍荒漠地塔里木碰地。防止: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沙漠化产生的根源是人口对土地的压力过大造成的。因此沙漠化的治理应该从提高沙漠化土地的承载力,减缓和消除过重的人口压力的角度入手。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1)植树种草。(2)围栏封育。措施有:(1)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2)建立和完善土壤沙化监测体系,认真搞好风沙动态监测,全面了解土壤沙化现状,为防治风沙提出科学依据。(3)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制订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强化依法治沙。(4)推广和应用防沙治沙实用技术和模式,加强技术培训和示范工作,做到防沙科学化。(5)抓好防沙治沙重点工作,建设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以点带片,构建防沙治沙发展的新格局。(6)减少环境的人口容量,减轻人口压力,实施必要的移民政策,在生存条件恶劣的地方,逐步将超过环境容量的人迁移出来,转移至小城镇。(7)沙漠化治理应该按照降低土地上的人口压力和形成稳定生态系统的总体目标,有层次、按时序进行。2.地表综合体的级别系列如何?(提示:从地表最小的景观形态单元到全球区域单位),这种对自然界的研究法北称作“地域系统研究”或“自然区划与土地类型研究”其有什么理论和生产实践意义?举一例说明之3.人地关系论之我见人文地理学给予人地关系的定义:“人”是指在一定生产方式下,在一定地域空间上从事各种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人;“地”是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无机与有机自然界诸要素有规律结合的、存在着地域差异、在人的作用下已经改变了的地理环境。人地关系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互感互动的关系,一方面反映了自然条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与作用,另一方面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与把握,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顺应与抗衡,是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和中心研究课题。人地关系,即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今社会发展必须直面和探讨的问题,还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永恒命题。从系统观点来看,“人地关系”一词是土地与人口的复合用语,可称为人地系统。它包括土地和人口关系的两极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涵盖人地关系理论、人口理论及土地的供给与需求理论。从公元前几百年亚里士多德就提出的环境决定论,到工业革命以后风行一时的人类意志决定论,再到20世纪初由法国地理学家白兰士提出的可能论,人类对于人地关系的探索始终没有停止。经历漫长的上下求索,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当代人越来越趋向一个观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4.分析中国自然环境总体的及地域分异的基本特征。(注意说明最高一级地域分异单元的边界)5.论述“土地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以及自然地理工作者在土地科学领域应该起的作用。1、()反馈的作用是自我组织,()反馈的作用是自我调节。2、自然地理系统的功能可分为如下四种:()、()、()和()。3、辐射干燥指数R/Lr的变化从0→4,景观由森林、()、半荒漠变成()。4、()圈是游离氧的主要“仓库”,而()是生产游离氧的主要“工厂”。5、地球表层的界限是上至(),下至()。6、岩石地形复合体为自然地理系统提供()。7、彼列尔曼根据化学元素迁移条件,把地表面上各种各样的形态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水下处境。二、选择:(每题2分,共10分)1、()是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A、大气B、岩石地形复合体C、水分D、有机界2、地球表层的能量基础是()A、太阳能B、生物能C、水能D、风能3、自然地理综合体的最小单位是()A、自然区B、限区C、相D、地方4、当一个系统对周围环境输出过多的能量和物质,从而使系统因满足不了最低需求而使系统受损,这种损伤功能类型称之为()A、进料过多B、泄漏C、进料不足D、阻塞5、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包括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下列那种不是对地带性单位的划分?A、自然带B、自然亚地带C、自然地区D、自然地带三、判断1.系统的稳定仅由负反馈来决定。2.自然地理系统的功能的产生依靠功能的因子,有机物合成机制属于作用因子。3.自然地理系统在受到损伤时,对于进料过多的补救对策是阻止。4.对于地表化学元素的迁移,水是最主要的动因。5.自然干扰对地球表层整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地球表层:是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组成的有一定结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整体。2、自然区是:在发生上相同又能表现自然地带特征的区域。在它的范围内可观察到地质构造、地形形态、地表水和地下水、地方气候、土壤类型、生物群落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组成的综合体有规律地典型地重复出现。3、平亢地:排水良好,既没有强烈的侵蚀,也没有明显的堆积,土壤颗粒粗细适中,地下水埋深较深,不影响土壤发育。该地段的地方气候可代表当地的大气候;有良好的养分平衡量条件。4、水迁移元素:以简单的或复杂的离子或分子状态,通过水圈进行迁移的元素。5、自然地理区划:一方面要把具有历史发展的共同性和有规律的地域联系的自然地理单元自下而上地合并联结起来,另一方面要根据发展的共同性、自然结构的相似性和自然地理过程的统一性,将区域内部相似性最大、差异性最小,而与其外部相似性最小、差异性最大的地方自上而下地划分开来。五、简述题1、水在自然地理系统中有何作用?(1)水圈是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要素之一,水参与各种各样的自然地理过程(2)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条件,并且是供生物生存的环境的组成部分(3)水是自然地理过程发生的必要条件。水可以做溶剂也可以做原料,参与大部分自然地理过程。如元素的迁移、生物光合作用等。(4)水在地球表层的物质、能量交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物质进行搬运,参与能量的固定转移。2、自然区的基本特征。(1)有统一的自然地理过程,一个自然区只有一个自然地理过程,自然地理过程不同,则产生不同的自然区(2)自然区既体现地带性特征,又体现非地带性特征。(3)拥有完整的系列和组合方式3、地球表层整体性的表现形式。(1)地球表层各组成要素之间存在物质、能量交换,构成一个整体,相互影响。(2)地球表层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产生了新的功能。如,生产功能是在水、生物、土壤、大气等要素共同作用下产生。(3)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改变自然系统中某一条件,将产生系列的效应。(4)地球表层有稳定的结构,包括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六、论述题黑土退化原因分析:黑土是发育于暖温带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土壤类型。我国黑土主要发育在东北区。黑土的退化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地理环境变迁而使黑土成土条件缺失。二是人类活动、耕作而导致黑土退化。1、自然地理环境变迁引起的黑土退化黑土的形成是由于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的腐殖质。我国黑土分布在东北地区,原来是沼泽地开发形成,长期无人类活动影响。自然条件气候冬冷夏热,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干冷。腐殖质形成,分解缓慢,经过长期的积累而形成巨厚的黑土。随着自然地理环境变迁,气候因素改变,黑土地区温度升高快,腐殖质分解过度,使积累量逐渐减少,而黑土地区的植被变少,产生的动植物残体减少,也减少了腐殖质的来源,黑土的形成受到影响,消耗增加,引起退化。2、人类活动引起黑土退化人类活动是黑土退化的主要原因,主要包含以下方面:(1)人类大面积的开垦黑土用于耕作。破坏了黑土地区的原生植被和自然地理环境。不合理的开垦利用方式,加速了黑土的退化,使土层变薄。(2)人类耕作使黑土的积累过程受到干扰。种植作物,收获之后归还土地的有机物残体极为稀少,土地得不到足够的有机物补充,而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只能由积累的腐殖质释放,只“出”不“进”,黑土不能积累,土层变薄,黑土退化。(3)人类使用化肥、农药破坏了黑土,尤其是农药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导致有机物难以分解,土壤生物死亡增加,黑土得到有机残体的量减少。(4)人类耕作使黑土裸露;易受流水作用、风沙侵蚀,加速了黑土的流失。一、填空题1、(正)反馈的作用是自我组织,(负)反馈的作用是自我调节。2、自然地理系统的功能可分为如下四种:(供给功能)、(处置功能)、(抵制功能)和(保存功能)。3、辐射干燥指数R/Lr的变化从0→4,景观由森林、(草原)、半荒漠变成(荒漠)。4、(大气)圈是游离氧的主要“仓库”,而(绿色植物)是生产游离氧的主要“工厂”。5、自然地理系统的界限是上至(对流层顶),下至(沉积岩石圈)。6、岩石地形复合体为自然地理系统提供(疏松物质和化学元素)。7、彼列尔曼根据化学元素迁移条件,把地表面上各种各样的形态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残积处境)、(水上处境)、水下处境。二、选择题1、B2、A3、C4、B5.C三、判断题1、×2、√3、√4、×5、√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