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李兆君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程发展历史沿革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科中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教学媒体资源的开发应用,教学过程的设计、评价,以促进人类学习和教育、教学过程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应用性学科。1988年起,在沈阳师范大学开设了面向全校师范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这是一门为培养师范学生职前教育技术基础理论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根据时代发展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需要,经过二十年的系统建设,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验设置、实验设备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1988年,根据教育部关于在师范院校开设电化教育公共课的文件精神,我校在本科师范生中开设了电化教育公共课,教材使用南国农教授主编的《电化教育学》,主要讲授电教媒体的特点、原理、操作、制作以及教学方法等内容,目标是现代教育媒体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实现教育的最优化。1996年,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应用,迫切需要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我校根据学科的发展,将《电化教育学》改名为《现代教育技术》,并由韩瑛教授等教师编写了《现代教育技术》教材,由辽宁科技出版社出版。2002年,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和我省师范院校普遍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实际情况,沈阳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原锦州师范学院联合编写了《现代教育技术》教材,由我校韩瑛教授任第一主编,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师范生教育质量,培养既懂学科又懂教育技术的新型人才,李兆君教授主持的《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立体开发研究》被学校评为《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同年被评为《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2004年由李兆君教授主编、本院教师参编的《现代教育技术》文本教材和电子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列为高等学校教材,《现代教育技术》专题网站于2005年开通。该教材以立体化为显著特点,以知识的先进性、实用性为宗旨,对教育技术的知识体系重新作了梳理。全书分基础理论篇、硬件使用篇、软件制作篇、教学设计篇、案例点评篇,共十五章内容,知识体系更加完整,内容更贴近实际,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二十年来,教师团队一直紧紧围绕课程的建设与实施需要,开展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的研究,设计并开发了一系列多媒体教学材料,形成一整套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教学模式。近几年来,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先后为该课程投入560多万元,建成了计算机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动画实验室、电声实验室、非线编实验室、网络实验室、演播室实验室等。近五年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已经培养了8500多名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们已经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2005年以来,受辽宁省教育厅委托,为《辽宁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培养各市县教师进修学校、电教馆培训者640多人,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电教教师9600多人。为《辽宁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培训各市县培训者606人。五年来,主持人及课程团队在有效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打造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特色的同时,在课程的建设上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成果有:《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资源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2009年获辽宁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教材的立体化开发研究》2005年获辽宁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于2008年被评为辽宁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团队于2008年获得辽宁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称号。“教育技术学”专业于2008年被评为辽宁省高等学校示范性专业。“教育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于2009年被评为辽宁省高等学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教材《现代教育技术》2004年7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至今已印刷10次。2005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教师教育推荐使用课程资源”,2007年被评为辽宁省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08年2月被教育部评为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两套系列丛书(共20本,书配盘)于2009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实验教材《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实训》由团队成员李文副教授主编,于2009年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主持人主编的《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指导手册》2006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教师教育推荐使用课程资源”。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立体化开发研究》获辽宁省教科“十五”规划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理论教学内容(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对教师要求,而为师范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应用类公共必修课,目的在于培养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特别是提高师范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应用的能力,使师范生在毕业前达到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教师[2004]9号)。(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理论基础。2.掌握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掌握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4.掌握多媒体处理技术,能够结合专业特点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包括基础理论、硬件环境、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和案例应用五个模块,总学时为60,具体学时分配如下:第一模块基础理论篇(5学时)一、现代教育技术概述(2学时)二、教育技术理论基础(3学时)第二模块硬件环境篇(15学时)三、校园网(3学时)四、多媒体教室(5学时)五、计算机网络教室(5学时)六、其他教学媒体简介(2学时)第三篇教学资源篇(28学时)七、教学资源(6学时)八、多媒体素材(12学时)九、多媒体课件的制作(10学时)第四篇教学设计篇(8学时)十、教学设计概述十一、教学前期分析十二、教学活动设计十三、教学设计评价第五篇案例应用篇(4学时)1小学语文《有趣的标点符号》2小学数学《确定位置》3小学英语《feeling》4小学科学《有利于生存的本领》5初中语文《谈生命》6初中数学《生活中的旋转》7高中物理《宇宙航行》8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实验讲义《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材-数码相机的使用.doc《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材-网络资源的获取与发送.doc《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材-声音素材的处理.doc图像素材的处理.doc视频展台的使用.doc多媒体投影机的的使用.doc教学条件一、教材使用与建设我校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一直注重使用国内优秀教材并加大力度编写适合我省和我校实际情况的优质教材.先后使用和出版的教材有:1.南国农主编,《电化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1988-1995使用2.韩瑛主编,《现代教育技术》,辽宁科技出版社,1996年1996-2000使用3.韩瑛主编,《现代教育技术》(辽宁三所师范院校联合编制),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2000-2003使用4.李兆君主编,《现代教育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004-至今使用二、配套实验教材使用与效果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应用课程,通过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应用常规媒体设备、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学会从网络查询教学素材。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编写了实验指导书《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实训》(2009年出版)。通过实验,学生的教育技术技能得到普遍提高,同时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三、实践性教学环境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先后为该课程投入560多万元,建成了常规媒体机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电子白板实验室、动画实验室、电声实验室、非线编实验室、网络实验室、演播实验室、远程教育实验室、微格教室等。实验环境优越,设备先进。现有专职实验技术人员10人,能充分保证本课程实验的正常开设与课后自主实验。同时利用省电化教育馆与我院合署办公的有利条件,在辽宁省教育技术实验校、沈阳市东陵区等地建立了12所实习基地,能够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依托该实验室,辽宁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地,辽宁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基地,辽宁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地也设在我院。四、网络教学环境建立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专题网站,其结构与大纲、教材紧密结合,通过文本、视频、动画、教学课件、教学课例等材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大量的资源。同时可以进行师生、生生交流。为日常教学开辟了专用的FTP空间,供学生下载与教学直接相关的各类材料,并上传作业。课程的期末考核采用网上在线考试方式,从而实现了操作技能的实时考核,是成绩更加科学准确。利用省电教馆职能,将由我院(馆)负责开发和管理的“辽宁省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网”(省教育厅主管,全省共享),与本课程的教学结合起来,作为课程的主要资源库,对教学予以重要的支持。教学方法与手段《现代教育技术》是连接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因此本课程的教学采用了课堂讲授、实验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针对教育技术理论基础、教学设计概述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是日后进行多媒体课件开发的指导思想,必须让学生建立清晰的理论框架;而针对课件制作所需的相关软件的操作培训,主要以实验教学与网络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在学习“使用Photoshop处理图片”这一模块时,主讲教师开发制作了软件使用的视频教程,并发布到网络学习平台上,实验教学时,以任务驱动和自主探究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并上交实验作品,教师进行理论评价及技术评价。借助于网络学习平台,打破了时空界限,也为学生课外继续对本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可行性。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对学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在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方面,本课程采用了“例案精讲+综合实践”的方式。针对学生缺乏教学经验因而无法正确定位教学软件这一难题,主讲教师组织人员开发制作了大量课件资源,并录制了大量中小学教师的授课实况。针对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主讲教师挑选最适合这个专业学生的优秀资源,进行案例精讲、点评、分析,并在课后安排学生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针对学生作品,教师要进行点评、提出修改建议,并充分利用微格教室组织学生利用自己开发的作品进行教学模拟学习。在这样一个“一体化”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课件设计开发技能、教学技能、利用多媒体信息环境组织教学的教育技术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通过网上资料提供与学生自主学习、在网上预习实验、了解实验设备操作与流程,有效提高了学生对实验器材与过程的熟悉程度,使学生在有限的实验学时利用得更充分。本课程的考核采用过程性的综合评价,综合学生日常学习的项目完成情况和期末考试两个方面的表现,给出学生的最终成绩。平时的成绩以实验项目为主,综合评定。期末考试采用网上在线考试,使用为本课程建设的专用内部考试系统,试题在题库中自动生成,有理论、操作两类内容,考试严格按正规考试进行,分AB卷,同一地点、限时、严格监考。这样在综合评价的总成绩中,即能体现学生的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又可以判断其设计与创新能力。教学效果校外专家评价杨改学:西北师范大学教育传播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导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该课程,以教材立体化为显著特点,以知识的先进性、实用性为宗旨,内容更贴近基础教育实际,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以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示范辐射作用。王以宁: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该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合理,具有先进性;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合理,充分体现了现代的教学理念;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有着较强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刘庸潜: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秘书长、研究员该课程教学内容具有时代特色,能够反映当前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紧密联系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实际;教学设计思想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用合理,教学成果突出。校内教学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