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通识课(第二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技术通识课第二讲教育技术学的学习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观点:–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当给个体一个特定的刺激时,个体便能产生预期的反应,不断的刺激就有不断的反应,学习便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特点:–重视外界的环境和刺激,重视客观条件对个体的影响和强化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条件作用前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食物)(唾液分泌)条件刺激————→引起注意但无唾液反应(铃声)条件作用中条件刺激↘(铃声)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食物)(唾液分泌)条件作用后条件刺激————→条件反应(铃声)(唾液分泌)习得儿童很害怕(条件反应)去牙科的诊所,因为他已经在牙医诊所、先天的情绪反应(无条件反应)和补龋齿的疼痛(无条件刺激)之间建立了连结。泛化儿童害怕去所有的牙医诊所和类似的地方,医院里穿着白大褂的成人,甚至医院的气味和声音都让他们害怕。辨别儿童和妈妈一起去她的家庭医生那儿,并且了解到诊所和补龋齿的痛苦之间并没有联系。消退后来儿童又多次去牙医那里,并且再也没有了痛苦的经验,因此儿童对牙医诊所的恐惧就暂时消退了,直到儿童再次因补龋齿而痛苦。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经典性条件学习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望梅止渴谈虎色变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与其学生雷纳于1920年最早以人类为被试进行了条件性恐惧的研究。小艾伯特实验:▲巨响(非条件刺激)出现,引起恐惧(无条件反射)。▲白鼠(中性刺激)与巨响(非条件刺激)同时出现,引起恐惧(无条件反射)。▲白鼠(条件刺激)出现,引起恐惧(条件反射)。在这里,学习发生了。2.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所谓的行为,指的是有机体所说的或所做的,是能直接观察到的。他认为组成行为的基本单元是刺激—反应。所谓刺激,他指的是外界环境中的任何东西以及各组织所起的种种变化。所谓反应,他指的是有机体(动物和人)所做的任何动作。华生宣称:“一切心理学问题及其解决,都能纳之于刺激和反应的规范之中”。他认为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不存在心理、意识的中介。他断定:“能够在有了一定的刺激时,预知出所要发生的反应来;在有了一定的反应时,就能推知出那种引起这个反应的情景或刺激来。”2.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刺激—反应说的基本观点(一)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习惯☆在华生看来,学习的过程乃是形成习惯的过程,即刺激与反应间牢固联结的过程。☆华生把刺激和反应分为无条件的和条件的两类。他认为无条件的反应是非习得的反应;条件反应是学习得来的反应,是由于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条件作用过程,把非习得的反应组织起来而成的。☆不仅动物的学习在于形成习惯,人类的学习也在于形成习惯。他认为,简单的条件反射反应和复杂的习惯反应之间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所以习惯的形成也就是条件性的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形成的问题。2.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二)习惯形成所遵循的规律在学习的规律方面,华生主张频因率和近因率,而不同意桑代克的效果律。*频因律: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习惯形成得越迅速。*近因律: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效果律:指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作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则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削弱。2.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3.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桑代克根据实验提出了学习的基本定律:1.准备律为了保证学习的发生,猫必须处于饥饿状态。如果猫吃的太饱,把它放进迷箱后,它很可能不会显示出任何学习逃出迷箱的行为,而是蜷缩在睡觉。因此,对学习的解释必须包括某种动机原则。即所谓的准备律。换言之,学习者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同他是否作好的准备有关。3.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2.效果律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使人愉快的,那么学习就会发生;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烦恼的,那么这种行为反应就会削弱而不是加强。要是猫逃出迷箱后得到的是惩罚而不是奖励的话,那么猫就不会再试图跑出迷箱了。3.练习律所谓练习律,是指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越牢固。效果扩散试验结果3.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4.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斯金纳箱经典性条件反射是由条件刺激引起反应的过程,写成公式是S→R;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首先做某种操作反应,然后得到强化的过程,写成公式为R→S。由此,斯金纳进一步提出,人和动物有机体有两种习得性行为:一种是应答性行为,通过建立经典式条件反射的方式习得;另一种是操作性行为,通过操作式条件反射获得。据此,斯金纳又进一步提出两种学习:一种是经典性条件反射式学习,另一种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式学习。两种学习形式同样重要,而操作式学习则更能代表实际生活中人的学习情况。由此看来,斯金纳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分别形成两种条件反射的过程。4.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基本规律强化理论建立操作反应时,在有机体做出一个操作反应后,如果呈现某一后继的刺激物,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那么该刺激产生的作用称为正强化,该刺激物就是这一反应的正强化物;建立操作反应时,在有机体做出一个操作反应后,如果撤走某一刺激物,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那么该刺激产生的作用就是负强化,该刺激物就是这一反应的负强化物。强化对一种行为肯定或否定的结果,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正强化和负强化在人类学习中都是经常被应用的方法。比如给予微笑、赞扬、奖品,提供学生喜欢的活动等都可以对教师希望学生学会的某种行为或本领进行正强化,而收回批评、停止打骂、取消学生不感兴趣的活动等都是在对上述行为进行负强化。显然,斯金纳认为,负强化和惩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负强化会导致反应概率增高,而惩罚则导致反应概率的降低。斯金纳在对惩罚进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一般而言,尽管惩罚在改变行为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它在塑造行为中的效果不如强化好,而且带有很多消极影响,应该有条件地使用惩罚。强化理论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1、小步子原则即把学习内容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分割成许多细小的单元,分割后的小单元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形成程序化教材或课件。学生的学习是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这种学习方式称为小步子学习原则。小步子学习原则要求对学习内容分割适当,对单元划分的大小要由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来确定(不是步子分割得越小越好,否则容易使学生厌倦,也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事物)。2、积极反应原则斯金纳认为,传统教学主要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有机会对教师提出的每个问题都做出反应。要改变这种消极的学习,就要求对每一单元的学习内容,都让学生做出积极反应。使学生通过选择、填空和输入答案等方式做出反应,以保持积极的学习动机。3、及时强化原则当学生做出反应后,必须使他们知道其反应是否正确。要求对学生的反应给予“及时强化”或“及时确认”,特别要注意对学生所做出的正确反应给予及时强化,以提高其操作能力。4、自定步调原则在传统教学中学习的进度是一致的,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而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发展,必须由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定学习进度和速度。学生在以适宜速度进行学习的同时,通过不停地强化得到了进一步学习的内动力。5、低错误率原则在教学中应由浅人深,由已知到未知,使学生每次都尽可能做出正确反应,将学习的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提高学习效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建构(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源自德国Schwank教授奶牛?两只角黑斑块四蹄大乳房吃草鱼脑中的牛形象在客观上当然是错误的,但是对于鱼来说却是合理的,因为它根据从青蛙那里得到的关于牛的部分信息,从本体出发,将新信息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结合,构建出“鱼牛”形象,这体现了建构主义的一个重要结论: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即由于人们对于世界的经验各不相同,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必然会各个不同。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个体的先前经验有关,因而对知识正误的判断只能是相对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因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的认知结构发展理论皮亚杰创立的发生认识论是建构主义思想的最主要的理论来源。首先知识既不是人天生的,也不是客观存在于外界的,而是认识主体,即人在认识过程中,与认识客体(世界万物、真理等)交互作用的结果。其次,在人与外界的关系上,皮亚杰持一种“适应”的观点。所谓“适应”是指已结构化的有机体不断地与周围环境协调,将环境因素整合进有机体中,转化成自身的一部分的过程。有机体的“适应”又分作两种具体的形式:一是“同化”,即把环境因素整合进有机体的结构中;二是“顺应”,即有机体以改变自己来应付环境,随着环境变化,有机体也发生变化。(一)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1、同化:有机体把外部要素整合进自己结构中去的过程。2、顺应: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形成新的结构)3、平衡: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皮亚杰的认知结构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的阶段阶段年龄认知特点感知运动阶段0—2婴儿◆靠感觉和动作认识周围世界;◆根本的自身中心化;◆仅仅是对刺激的认识,如看到奶瓶就开始作出吮吸的反应;前运演阶段2—7幼儿◆认知开始出现象征(或符号)功能,如能凭借语言和各种示意手段来表征事物;◆判断受直觉思维支配,还不能形成正确概念;◆没有运演的可逆性和守恒性;阶段年龄认知特点具体运演阶段7—12小学◆儿童概念性工具发展的决定性转折点;◆思维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但这种思维运演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形式运演阶段12岁以上初中◆开始不再依靠具体事物来运演,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性的材料进行逻辑运演;◆有能力处理假设,用运演符号来替代其他东西,而不只是单纯地处理客体;◆是最高级的思维形式;认知发展的阶段(a)(b)(c)皮亚杰守恒实验皮亚杰守恒实验皮亚杰检验自我中心的三山实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四大要素:情境:与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和环境,它提供给学生为理解主题所需要的经验;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始终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与媒体之间的友好、平等的支援和帮助;会话: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与商榷;意义建构:是学习过程的终极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知识或学习主题的意义,即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搭脚手架•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入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小组协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支架式教学建构主义教学方法随机进入教学抛锚式教学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马斯洛需要层次图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被承认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本能层次上的需要,包括食欲、睡眠的欲望等本能的需要满足了,躲避对生命构成威胁的危险的需要也就产生了。这一层次以上都是“社会需要”,从这一层次往上与他人交流相关的需要就变得更重要了。想要被他人承认的需要,也叫“尊重的需要”对于理想实现等的需要,也称为“成长需要”罗杰斯的学习观:1、人生下来就有学习的潜能。2、学习者感到学习内容与自己的目的有关时,才会产生意义学习。3、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的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就发生了。4、学习涉及到改变自我概念时会对学生产生威胁,往往产生抵制。5、当外部威胁降低到最低限度时,就比较容易觉察与同化那些威胁到自我的学习内容。6、大多数意义学习是从做中学的。罗杰斯的主要观点定义:是一种使个人的态度、行为、个性以及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个人会以积极的投入方式参与到学习中,因而学习速度极快。学习要素:(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