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一.名词解释1.创造社时间:1921.6地点:日本东京成立;创始人: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等;宗旨:忠实的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全”与“美”,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为艺术而艺术。主张:赞同“文学是自我的表现”,通常被称为“为艺术”的一派。主要贡献:独创新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流派,后期倡导革命文学。期刊:《创造》《创造月刊》《洪水》。2.精神胜利法出自《阿Q正传》。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社会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却不正视现实,以妄自尊大等种种方法,自欺欺人,求得“精神上的胜利”。表现:1盲目的自尊自大:自以为门第高,辈分大、护短、比丑、强烈的嫉妒心2自强自贱与自譬自解3健忘4.欺软怕硬5.在幻想中战胜对手和满足自己的欲望。3.文学研究会时间:1921.1地点:北京;创始人: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12人;方法:为人生而艺术,现实主义的一派,强调文学表现人生:以矛盾为代表,主张文学应关注人生,叶绍钧为代表,主张关注人生与哲学;期刊:《小说月报》《文学旬刊》。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主要贡献:培养了大批新文学作家,广泛介绍外国文学流派。代表了第一个十年文学的现实主义潮流。4.乡土小说乡土小说是五四运动之后最早形成的小说流派之一,主要成员主要是文学研究会的成员,主要指这类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的生活,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代表作家:王鲁彦《柚子》,鼓家煌《怂恿》,台静农《地之子》,许钦文《故乡》,许杰《惨雾》。乡土文学派的小说创作出现于1923年前后,没有文研会那样统一的组织,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在创作题材上相近而形成一个独特的流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描写自己所熟悉的乡土题材,特别是农民和农村题材,地方乡土气息浓厚。5.京派小说京派是指20年代末或30年代留居或求学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城市,坚持守成主义的作家群体。主要作家:沈从文,废名,萧乾,李健吾等。刊物:《大公报》,《文艺杂志》,《水星》。京派小说理论:周作人,京派理论前驱和创作示范,“疏离政治,艺术独立”,朱光潜推崇“静穆”境界,主张纯粹美感去关注世纪人生。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6.孤岛文学“孤岛”指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被沦陷区包围的上海租界。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租界止,历时四年零一个月,称之为“孤岛文学”。7.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作家组织。一九三0年三月成立于上海,领导成员有鲁迅,冯乃超,夏衍,阿英,田汉,郑伯奇,洪灵菲等.“左联”的成立对于团结和组织进步作家,反击国民党反动的文化”国剿”,推进革命文学运动,起过很大的作用,标志着革命文学的新阶段。同时,“左联”在创办刊物,培养新人,提倡文艺大众化,同“新月派”,“民族主义文学派”,“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等文学艺术流派作斗争方在作出积极的贡献。一九三六年三月,为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左联”宣布解放。二.简答1.乡土文学的特色①.乡土小说作家在集中创作时特别注意展示民风民俗,不同作家写的是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所以作品展现出地方色彩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色彩相交融的特点。②.乡土文学把人物命运深深的镶嵌在特定任务环境和乡土状貌下融为一体。③.小说在艺术上的突破了了解更广阔的社会,人生,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2.《阿Q正传》的艺术成就①.精心构筑,以未庄来体现大社会。以未庄为中心的封建小王朝,在其完成的艺术构筑,构成了中国整个封建关系的缩影图,阿Q经历了所谓和平时期(辛亥革命),为揭示阿Q性格各个侧面提供了可能性。②.深刻的悲剧性和强烈的喜剧性完美结合。阿Q的一生,未庄的人都是悲剧,但作者不以悲剧形式表现出来,反以喜剧表现,表现作者较高的艺术造诣。③.白描和夹叙夹议的政治色彩形成了强烈的讽刺性。3.《子夜》的艺术特色①.完整概括中国现代革命史的宏伟构思。形成了构思宏大的历史特征,是中国社会的全景。用农村和城市的对比来反映中国社会的面貌,叙事结构远近结合,使得作品符合生活实际,色彩斑斓。②.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的塑造。通过茅盾所创造的任务可以看见政治倾向性,还可以看见所属时代的特色。③.真实的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4.左联的贡献①广泛团结五四以来形成的文化大军,培养了一文学新人,以鲁迅为核心形成了党领导下的强大的文学统一战线。建立了组织系统,开拓了文学阵地。着力理论批评与翻译介绍,提高左翼作家与进步文艺队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水平。②左联对反对派的斗争(声讨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抗议暴行、创办进步刊物)③对资产阶级文艺观的批判(对新月派的批判、对民族主义文学派的斗争、对“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批判—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文艺自由观与无产阶级文艺观的斗争)④.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把“确立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和批评理论”作为主要工作方针之一,成立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进一步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学习和运用。⑤.左联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吸收革命的文学青年参加左联,组成小组。小组经常进行文学活动:学习和讨论文学理论、中外名著,交流创作,推荐好作品到左联刊物上发表,由此培育了一代青年作家。鲁迅在这方面花了许多精力:看稿、指导、写序跋、帮助出版,等等。张天翼、沙汀、艾芜、叶紫、萧军、萧红等都曾得到鲁迅的帮助,为新文学增加了一批新生力量。5.《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⑴.“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①.题材:开创了表现农民和只是分子量大现代文学题材②.独特的眼光:对社会的观察视角,重视表现“病态社会”里的人的精神病苦。③.小说模式:看/被看;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模式⑵.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①.小说的叙述模式:《狂人日记》第一人称主人公自白。《孔乙己》揭其人物的生平片段来概括其一生。《药》从中间开始,写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以及人民的落后。.艺术手法:《呐喊》和《彷徨》建立了中国现代小说新形势,小说借鉴外国小说创作的新形式,借鉴了俄罗斯,东欧弱小国家以及日本文学的形式,鲁迅将其小说创作形式进行融合,都在小说创作中显现出来。情节的提炼和设置,创作强调选题要严,不注重文章的跌宕起伏。人物塑造: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写出了人物的灵魂,显示灵魂的深度,以“画眼睛”的方式来塑造人,直接揭示人物灵魂泯灭的手法,心灵剖析的色彩。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将人物放在特定环境中写人物。6.《家》的思想内涵①.作品写了觉慧和鸣凤,觉新和钱梅芬,李瑞珏,觉民和琴等几对青年爱情上的不同遭遇,以及他们所选择的不同生活道路,他的矛头直接指向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也号召青年反抗封建专制,投入社会革命洪流,揭露封建大家庭罪恶,首先体现在对女性的残害。②.表现和赞颂了年轻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和反封建的斗争。觉慧和觉民代表着一种勃勃生机的力量,代表着反叛力量,他们在学校接受新思想,嫉恶如仇,也具有历史色彩。.对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在时代潮流冲击下趋向没落,崩溃的描写。7.周作人小品文的艺术特色取材广泛,不拘一格,具有相当浓厚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恬淡自然,真率亲切,不矫揉造作,笔调自然流畅,舒徐自然简素质朴,庄谐并出,含蓄耐读的简单味,有一种寓庄于谐,寓谐于庄平和冲淡的艺术风格,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三.论述1.阿Q性格的基本特征以及鲁迅批判精神胜利法的重大意义。鲁迅小说《阿Q正传》是一部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品,它深刻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面貌,批判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尖锐地提出了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农民问题。作品表明: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思想启蒙,打碎农民精神上的枷锁,才能使他们真正的走向反抗和斗争的道路。小说的主人公阿Q生活在辛亥革命时期阶级矛盾非常尖锐、阶级对立十分严重的一个江南农村——未庄,是一个极其贫困的流浪雇农,也沾染了一些流氓无产者的习气,即鲁迅所说的“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他无家无业、无亲无故,借住在一个土谷祠里,靠着给人做短工维持生活。阿Q的社会地位也非常低,连准确的姓氏都不可考,地主赵太爷竟然可以不许他姓赵,并且给了他一记耳光。未庄的人平时谁也不注意阿Q,只在活儿忙的时候才记起他这个廉价劳动力来。人们对阿Q可以随便嘲弄,使他的人格受到难以容忍的伤害。然而可悲的是,这样一个被侮辱被损害者,却似乎并无真正的愁苦,倒反而总是那么达观和得意。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阿Q不但贫困和不幸,而且在他身上还束缚着一种可怕的精神枷锁,那便是精神胜利法(即阿Q主义或者叫阿Q相)。一、自欺欺人、自我安慰。其特点是用从幻想中求得胜利、从精神上战胜对方的方法来消除耻辱,取得安慰。因此,所谓精神胜利法,实质上乃是一种奴隶主义和失败主义的表现。比如阿Q虽然用“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来解脱被人揪住辫子在墙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的难堪的局面,虽然在赌赢的一堆洋钱被抢走后用自打耳光而以为是打别人的耳光的“转败为胜”的办法来“战胜”对方,但是,这一切并不能掩盖他实际上处处是一个失败者。尤为令人吃惊的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发展到极致时,竟由“怒目而视”变成了“你还不配”,以丑骄人。二、爱面子、讳疾忌医,不敢正视自己的弱点和缺点。他连身上的虱子不如王胡多也觉得“大失体统”。他很自尊,可偏偏头上有几个癞疮疤,因而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阿Q既自尊自大而又最能自轻自贱,这两种对立的东西在他身上奇怪地统一着;当被人扭住黄辫子,形势于自己很不利时,他可以大胆承认:“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但不到十秒钟,阿Q又觉得仍是心满意足和得胜了:因为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而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这是何等荒唐的阿Q式的逻辑!三、阿Q还欺善怕恶、欺弱怕强。他遭到失败后往往不敢向真正的敌手做斗争,比如被赵太爷打了耳光,他不敢抗议,换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他也不敢抗争。却转而向弱小者去报复。他的调笑小尼姑、与王胡以及小D的打架,都是他欺弱怕强的典型表现。四、此外,阿Q还十分麻木、健忘,特别是对于被压迫被损害的麻木、健忘。他的糊涂和麻木可以说基本上贯穿了一生,如画圆圈时的思想状态,以及游街时竟因没唱几句戏而“很羞愧自己没志气”等等,都是精神极端麻木的突出表现。阿Q还患有一种对于被压迫被损害的惊人的健忘症。他经常这样:在生活中受了侮辱,以“你算是什么东西”等“妙”法“战胜”怨敌之后,便愉快地跑到酒店里喝几碗酒,和别人调笑一通,口角一番,“得胜”后,就愉快地回到土谷祠,放倒头睡着了。挨他一向瞧不起的“假洋鬼子”的打,是多么大的屈辱!但“幸而拍拍地响了之后,于他倒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得轻松,……他慢慢地走,将到店门口,早已有些高兴了”。这种惊人的健忘症,使得他老是处于被侮辱中而不自觉。至于他认为“女人是害人的东西”,对“男女之大防”非常严以及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等,则都是封建道德观念的遗毒的具体表现。以上,就是阿Q性格的基本特征,阿Q主义的一些主要因素。但是,在阿Q身上除了阿Q主义之外,还在某种程度显示着劳动者的对压迫者的仇恨心理和要求改变不幸命运的愿望,当辛亥革命的风暴掀起时,阿Q甚至被革命所吸引,接近和要求参加革命。尽管阿Q对革命的理解荒唐可笑,只是一种“阿Q式”的革命,但是,他对于改变不幸命运的愿望却是热烈而真诚的。因此,阿Q的阿Q相和革命要求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我们理解阿Q这一艺术典型的思想性格时不能忽视的。阿Q主义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精神病态,鲁迅对它的解剖意在批判整个旧社会,小说的谴责对象广泛涉及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几十年来,阿Q精神已经成为一切自欺欺人、因循守旧的腐朽思想的通用名词,人们常常用它来讽刺敌人和批评群众中的落后现象。今天,阿Q所生活的时代和环境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这个形象至今仍具有现实教育意义,能鞭策我们进一步向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