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整理散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个十年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1918.4《新青年》设立“随感录”栏目。1、杂文的盛行短小精悍的社会文明批评。最早显示白话文艺术特质的文体之一。“化传统”。2、《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论战批判色彩浓厚的急就章。对现实作敏锐的反应,体现“五四”的青春精神,又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新青年》《莽原》《语丝》(后分化出“言志派”)李大钊宣传鼓动性与散文诗的艺术结合。《青春》《新纪元》陈独秀充满战斗意气,激烈畅达。《偶像破坏论》《反抗舆论底勇气》钱玄同批评儒家思想,痛快淋漓的文字。《随感录四十四、四十五》刘半农寓庄于谐,更有艺术性。《奉答王敬轩先生》《作揖主义》鲁迅《新青年》主将,《语丝》派坛主,散文诗鼻祖二、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1、周作人于抗争的小品文之外分出闲适、知识性的一脉。①“美文”和“言志”引入“美文”的概念。提倡抒发个人性情的“言志”小品文。②闲谈体借鉴明人小品和外国随笔,形成自然隽永、平和冲淡的风格。《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雨》《喝茶》《乌蓬船》涩味和简单味,选材平凡而别有情趣,也有“中年心态”的落寞颓废。③“文抄公体”30、40年代常兼两种文体之美,古雅遒劲。《游山日记》《关于傅青主》《无生老母的信息》2、其他作家①俞平伯《杂拌儿》《燕知草》《陶然亭的雪》《清河坊》《西湖的六月十八夜》朦胧空灵的意境,远离现实的玄理和感伤。以旧格调自享。②钟敬文《荔枝小品》平远清隽的美学追求。《荔枝》《茶》《黄叶小谈》咏物小品。《钱塘江的夜潮》《太湖游记》情思清朗。③冯文炳专写农村乡镇的宁静生活和对小人物的同情。初以冲淡为衣,小说和散文融合,注重意境。后追求朦胧,陷入“废名气”。二、冰心、朱自清和文研会作家散文1、冰心“小诗”味散文,青年的共鸣和模仿。①空灵清丽的风致行云流水的文字,倾诉真情的温柔和忧愁,“爱的哲学”。《往事(一)•七》雨中荷花和母爱主题。《山中杂记之七——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山与海的对比。②文体的自觉追求“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往事》其二(八)文言的典雅凝练加适当“欧化”,婉转流动。2、朱自清娴熟使用白话文创作的典范。缜密婉转中温柔敦厚的气质。匠气。《背影》《荷塘月色》《儿女》执著地表现人生。《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绿》《荷塘月色》写景抒情。对声音、色彩的敏锐感觉,细密幽远浑圆的意境。3、其他作家丰子恺《缘缘堂随笔》赤子之心,佛理的渗入,平易淡远和悲悯之色。梁遇春《春醪集》《泪与笑》英国随笔的影响。懒散的绅士风度,标新立异。许地山《空山灵雨》《落花生》宗教气氛的渗入,对人生哲理的探求。叶圣陶、郑振铎、茅盾写实的“人生派”,“五卅”时的愤怒呼喊瞿秋白《饿乡纪程》《赤》中国报告文学的先声。叶圣陶《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炽热的反帝激愤,急雨般节奏。《藕与莼菜》对故乡的情思,平淡从容。郑振铎《街血洗去后》《六月一日》沉痛的感情和质朴的语言。《山中杂记》真率、俊逸。茅盾《五月三十日的下午》《暴风雨》《宿莽》集旅日散文,低沉格调。《叩门》《雾》《卖豆腐的哨子》时代的苦闷和期望,回荡起伏的怅惘。四、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1、郁达夫率真、坦诚的自剖式文字,“自叙传”特点。倾诉自身遭遇,以恣肆的文字喷发激愤,带有时代病的感伤。《归航》离日返国时的复杂心情,无所顾忌的文字。《还乡》《还乡记》对社会贫富不均的强烈不平,渗透着遁世思想。《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鼓动青年反叛,惊世骇俗的冲击力。《一个人在途上》感人肺腑的至情。2、郭沫若《月蚀》《卖书》个人贫困的遭际,向社会的悲愤呼叫。《路畔的蔷薇》青春的欢悦与离乡的孤寂。五、“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1、“语丝”派①“语丝文体”文明批评社会批评,杂感。“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任意而谈,无所顾忌”。也有抒情小品的佳作。孙伏园《伏园游记》川岛《月夜》②林语堂最热心提倡幽默小品的散文家之一。后创办《论语》而分化。《剪拂集》讥刺的盔甲中每每包含幽默。2、“现代评论”派①徐志摩自由而华丽的散文文体,多冥想型小品。《翡冷翠山居闲话》《我所知道的康桥》《“浓得化不开”》快如闪电的感兴,刹那灵感的流动。繁复华丽。②陈西滢《西滢闲话》贵族化立场,但行文流畅,富幽默感。第二个十年一、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1、刊物《论语》半月刊1932.9《人间世》1932《宇宙风》1934提倡幽默闲适和独抒性灵的小品文。2、写作立场追求对现实冷静超远的旁观。除去讽刺的酸腐辛辣而得淡然之味。自由主义立场,“热心人冷眼看人生”。“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针对强调文艺的社会使命的观点,创造解脱性灵,广达自喜,潇洒自在的散文笔调。3、左翼文坛与林派刊物的论争《太白》《芒种》4、林语堂的散文创作《大荒集》《我的话》“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惯用中西比较的眼光看问题,多国民性改造及传统文化转型的思考。《谈中西文化》拓展了现代散文的审美领域。从容睿智的幽默,轻松自然的行文结构,娓语式笔调。提高了随笔体散文的文体地位。二、左翼作家的散文1、“鲁迅风”杂文①瞿秋白《乱弹及其他》集《民族的灵魂》《流氓尼德》《财神的神通》《美国的真正悲剧》尖锐的政论色彩,善于抓住本质勾勒典型,善于创造新的杂文形式。《〈鲁迅杂感选集〉序言》运用马阶级观点研究鲁迅的经典文献。②唐弢《推背集》《海天集》《谈礼教》《看到想到》《东南琐谈》《〈周报〉休刊词》简明有文采,政论与艺术散文笔调结合。从历史和现实生发,笔锋锐利。《乡音》叙事抒情散文。《落帆集》散文诗。③徐懋庸《打杂集》《不惊人集》针砭旧物,触及时事,摘取生活片断中外掌故,拙直质朴。《揣》《“泼臭料”》《过年》《赏月》《上帝的心》《神奇的四川》《秋风偶感》《苍蝇之灭亡》《街头文谈》通俗性文艺从话。2、风格多样的小品散文茅盾力图在小品篇幅中全景式反映社会生活。艾芜《漂泊杂记》《山中牧歌》西南边陲的浪漫风情,朴素清新。叶紫《古渡头》《夜雨漂流的回忆》善于镂刻人物,烘托气氛。萧红《商市街》《桥》明丽亲切哀婉,絮语笔调,诗化。吴组缃《黄昏》《泰山风光》小说化倾向,人物、环境刻画。郁达夫《屐痕处处》《达夫游记》清新秀美,才情纵横。巴金《旅途随笔》《短简》《控诉》揭露黑暗憧憬光明,朴素酣畅。三、京派与开明同人的散文1、京派散文①何其芳《画梦录》雕琢的精致,力矫散漫浅露的流弊。诗情洋溢。艺术的独创性。《梦后》《岩》《黄昏》《雨前》“独语”的调式和感觉结构,意象迷离,想象奇特。《还乡杂记》思想与艺术的巨变。②李广田《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追求朴野无奇的境界。《桃园杂记》《山水》《山之子》故乡风物人情,素淡中见情思。③吴伯箫《羽书》内容充实,文字沉着,笔力壮阔。讲究炼句。④师陀《黄花苔》《江湖集》哀叹北方山野的凋零,哀婉的田园诗风味。对小人物的同情。⑤沈从文《湘行散记》集湘西特异的山水景致和风土人情。《箱子岩》《桃园与沅州》乡村中国的眼光,质朴的生命形式。《记胡也频》《记丁玲》《从文自传》2、其他抒情小品①缪崇群《唏露集》《寄健康人》《废墟集》《夏虫集》《石屏随笔》《眷眷草》平实婉曲叙述中咀嚼人生真味,以情动人。还有写景即物、纪实随笔②丽尼《黄昏之献》散文诗集。青春梦幻消逝后的空虚和怅惘,忧郁美丽的黄昏气息。《鹰之歌》仍多展示自我的心理历程。讲究文体之美。③陆蠡《海星》《竹刀》青春回忆题材,感情厚实,文字浓重。3、“开明”派散文积极的人生派,讲操守重理念,平淡中高远严谨有韵致。①丰子恺《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写灾难性现实,体物入微,疏淡隽逸,朴讷而明亮。《肉腿》《半篇莫干山游记》②夏丏尊《平屋杂文》素淡的文笔,遐想和情思,结构缜密完整。《白马湖之冬》《钢铁假山》《猫》③叶圣陶《未厌居习作》状物写人针缕绵密。④“科学小品文”《中学生》杂志和刘薰宇数学小品、贾祖璋生物小品。曹聚仁历史小品。四、报告文学与游记1、报告文学的产生和发展①早期报告文学明生《旅中杂感》《每周评论》欧游通讯。亿万《一周中北京的公民大活动》《每周评论》报道“五四”。《唐山煤矿葬送工人大惨剧》《劳动者》周刊周恩来《旅欧通信》天津《益世报》瞿秋白《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晨报》报告文学先声。阿英《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集较早的报告文学结集。②1936报告文学热潮夏衍《包身工》早期报告文学代表作。宋之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茅盾《中国的一日》集编选1936.5.21全国的事件③报告文学的盛行邹韬奋《萍踪寄语》《萍踪忆语》集欧苏见闻,政治性社会性。萧乾《流民图》《平绥琐记》(《人生采访》集)北方难民和塞外风光。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西线风云》(合)西安事变、长征、陕北2、国际题材的游记朱自清《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纪实,语言洗练。李健吾《意大利书简》历史文物的描述,博学机智。郑振铎《欧行日记》研究资料的搜集和记录。小默《欧游漫忆》政论色彩。胡愈之《莫斯科印象记》政论色彩。第三个十年一、报告文学的勃兴1、新闻性的战地报告丘东平《第七连》《我们在那里打了败仗》《我认识了这样的敌人》反映淞沪战役。骆宾基《救护车里的血》《我有右胳膊就行》《东战场别动队》上海军民抗日热情。曹白《呼吸》集《这里,生命也在呼吸》《在敌后穿行》感情色彩浓烈丁玲《孩子们》姚雪垠《战地书简》徐迟《大场之夜》宋之的《从仇恨生长出来》以群《台儿庄战场散记》蹇先艾《塘沽的三天》碧野《北方的原野》《太行山边》二集老舍《“五四”之夜》2、职业记者的通讯范长江《台儿庄血战经过》萧乾《血肉筑成的滇缅路》《一个爆破大队长的独白》《岭东的黑暗面》《银风筝下的伦敦》《矛盾交响曲》3、人物纪实性散文①沙汀《我所见之H将军》(《随军散记》)素描勾画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貌,小说手法,言谈细节。②人物特写的流行卞之琳《第七十二团在太行山一带》周立波《王震将军记》刘白羽、王余杞《八路军七将领》陈荒煤《陈赓将军印象记》4、介绍解放区的通讯赵树理《孟祥英翻身》二、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1、国统区杂文《野草》(1940桂林创刊)作家群。《新华日报•新华副刊》《新蜀报•蜀道》①聂绀弩《历史的奥秘》《蛇与塔》《早醒记》《血书》集抨击腐朽事物和黑暗现实,批判旧的伦理道德,力求改变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多用反语讽刺,平易质朴中见深沉。《我若为王》构思奇特,批判封建制度,反映专制统治的现实,并揭示封建奴性。②秦似《感觉的音响》《时恋集》《在岗位上》集广博的生活和历史知识基础,舒缓有致,文化气息浓重。多揭露抗战中官僚统治的积弊。《随谈两则》批评“浮生若梦的人生哲学”,并讨论国民性普遍的弱点,如话家常又诙谐精到。③冯雪峰《乡风与市风》《有进无退》《跨的日子》集广泛涉及社会政治症结,尖锐的诗的政论。文笔曲折深透且亲切,充分展开杂文的新机能。善于绵密说理,比喻新鲜,有历史的脉络和哲理的渗透,语言浑厚思想锋利,但有时不够明快。④其他夏衍《此时此地集》《长途》《劫后随笔》《蜗楼随笔》孟超《长夜集》《未偃草》宋云彬《破戒草》《骨鲠集》2、上海“孤岛”杂文创作《鲁迅风》、《文汇报》副刊《世纪风》。更有现实批判性,更真切痛快。①唐弢《劳薪集》《识小录》《长短书》集尖锐泼辣富于批判性,扫荡一切社会病毒,侧重从历史角度发掘社会病的渊源。注重形象性,流露出感情和诗意。《从奴隶到奴隶》《略论吃饭与打屁股》《氓》《丑》《逃与趋》勾勒世相,讽刺西崽、汉奸、奴才等的可鄙无耻。②巴人《窄木集》多对敌伪汉奸的挞伐,还善于以简约之笔勾画社会脸谱。③周木斋《消长集》多思辩性杂文,在对社会现象的评论中,发微知著,深入浅出。④其他柯灵《市楼独唱》、阿英《月剑腥集》、孔另境《秋窗集》《横眉集》3、沦陷区杂文①周作人《秉烛谈》《药堂语录》《药味集》《药堂杂文》《书房一角》《秉烛后谈》《苦口甘口》《立春以前》杂文小品化,随笔和杂文有时难以区分。多补白式读书札记与回忆文字,闲聊中仍关注思想革命命题,也有“亡国之音”,文风更平易通脱。②其他文载道《文载道文抄》《风土小记》、纪果庵《两都集》注重博识和情趣的“学者的言志的散文”,以平民化的知识者的心态写作,“文抄”中新意叠出。4、解放区杂文集中于19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