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数字信号处理之--短波通信XXX短波通信又称高频(HF)通信,使用频率范围为3-30MHz,主要利用天波经电离层反射后,无需建立中继站即可实现远距离通信[1]。同时由于电离层的不可摧毁特性,短波通信始终是军事指挥的重要手段之一。许多国家加速了对短波、超短波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推出了许多性能优良的设备和系统。短波通信再次占领一定的地位,随着技术的进步,对于通信的一些缺点,不少已找到克服和改进的办法。一、由单一自适应技术向全自适应技术方向发展短波通信存在着短波信道的时变色散特性和高电平干扰的弱点。因此,为了提高短波通信的质量,最根本的途径是“实时地避开干扰,找出良好的无噪声信道”。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是采用自适应技术。所谓自适应,就是能够连续测量信号和系统变化,自动改变系统结构和参数,使系统能自适应环境的变化和抵御人为干扰。现已发展的自适应技术有自适应选频与信道建立技术、功率自适应技术、传输速率自适应技术、自适应调制解调技术、自适应分集技术。二、由窄带低速数据通信向宽带高速数据通信发展针对短波通信存在的保密(或隐蔽)性不强、抗干扰能力差的弱点,以及电磁环境的特点和规律,为了提高短波通信干扰能力,发展起来了短波通信电子防御技术。这类技术以短波扩频通信技术为主体,包括短波自适应跳频技术、短波直接序列扩频技术等。为提高抗干扰能力,一方面必须提高跳2频速率,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信号带宽,使信号淹没于噪声之中。通常采取纠错、交织、加密等措施,但与此同时,又会使信息的有效传输速率降低。为了提高信息的有效传输速率,也必须增加频率和信道带宽。也就是说高速、宽带已成为短波通信增加抗干扰能力的焦点。如美国近年来研制的短波跳频电台跳速已达5000跳/s以上(跳频带宽为2MHz、信息传输速率为19.2Kbit/s)。三、短波终端技术向自适应调制解调技术发展传统的短波通信工作方式主要是“话”和“低速报”,无法满足数据通信的需要。在短波信道上传输数据话音和其他数据信号必须要有短波Modom,调制解调器就成为实现短波数据通信的关键部件[2]。由于短波信道是一个典型的时变信道,多种反射模式并存,不仅存在衰落而且存在多径时散,绝大多数多径时延在2ms—5ms范围内。同时,由于信号时代严重的电磁干扰,为了保证网络传输信息的可靠性,调制解调方式必须具有抗干扰、抗多径和抗衰落的能力,保证快速准确地传递信息。因此,短波自适应抗多径调制解调技术成为现代短波通信研究的重要方面。四、短波通信系统由数字化向软件化发展短波通信数字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语音数字化通信;二是数据通信业务,特别是高速数据业务。因此,在短波信道条件下高速率的可靠数字信号传输,低误码率的语音编码,以及数字信号处理等技术,是实现短波数字化的关键技术。软件无线电是近年来国际兴起的一项新技术,被称为是自模拟通信过渡到数字通信之后,无线领域的又一场革命,代表了当今通信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和未来通信产业的增长点,已成为第三代移3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基础和解决协同通信难题的主要技术手段,具有广阔的军用和民用前景。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兴起不仅为新一代短波通信设备提供了最佳的解决方案,并且为通信体制的突破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基础。五、新型短波天线向自适应、智能化方向发展无线电系统都需要天线,它是实现电路电磁能量正反变换的器件。在变换过程中,有三个功能和性能:获得或送出更多的功率--阻抗匹配;高效率变换--效率及衰减;聚集的发射或选择接收--方向性。在这些性能中,方向性更受人重视[3]。自适应天线阵能够自动适应环境变化,增强系统对有用信号的检测能力,优化天线的方向图,并能有效跟踪有用信号,抑制和消除干扰及噪声而保持系统对某种准则而言是最佳的。改变方向特性,而且能提高信号增益,降低电波互相交叉引起的干扰,从而大大提高抗干扰能力。六、短波通信系统网络向第三代全自适应网络方向发展通信数字化、通信系统网络化、通信业务综合化是短波通信发展的必须趋势,系统兼容、网络互通,以及高可靠性、有效性、强抗毁性,成了通信系统建设的基本要求[4]。传统的短波通信业务(话、报、点对点数据)已不能适应数字化战场的应用需求,当前的短波网络需要支持更多的应用,并希望成为Internet的一部分,短波通信正同其他通信一样,已稳步迈人了网络化时代。但是由于短波信道的特殊性,全网各电台如何实时选频以及频率复用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解决。七、短波通信现存的问题短波通信除了用于民用通信外,最主要的用途是军用通信。由于短波通信在军事通信领域占有的特殊性,即便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如此发达的4今天,世界发达国家始终没有停止对短波通信技术的研究,在短波通信领域仍不断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推动着短波通信技术的发展。目前短波通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跳频信号的接收、解调与分析。因其频点多、跳速快、时长短、解调困难等特点而导致不能较好的分析解调。参考文献[1]左卫.短波通信系统发展及关键技术综述[J].通信技术,2014,08:847-853.[2]罗屹洁.第三代短波通信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电信快报,2011,01:30-32.[3]慕娟,赵华东,赵延安.短波通信的发展及现状[J].中国科技信息,2012,05:37.[4]刘承学,申斌,王云.短波通信发展分析[J].信息通信,2012,01: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