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保险业盘点推开2012的窗口,中国保险业亦在历史的积淀中交错前行,不断塑造未来的轮廓:一正五副两助理,监管新班子搭建完毕;新政频出,来势汹汹,涉及行业形象、业务发展、投资渠道等全方位改革;行业发展跌宕顿挫,业内深化理解调整转型之寓意。白云苍狗,悠然而过。历史的演进,无外乎人和事。人化大鲲,事做蒲牢,黄钟大吕,时代钟声。岁末年初,回顾过去一年的新闻日历,本刊特节选一些人、一些事,献给行业、读者回味和重估策划保险经理人编辑部1.1.1.国资主导险企凶猛添十丁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保险业先后迎来三轮扩容潮。第一轮,2001年前后,是合资寿险公司;第二轮是2005年左右,多数由民营股东组建的中资保险公司;第三轮扩容潮则由地方法人险企担当主角。其特点是:由地方政府牵头,股东多为地方大型国企及上市公司。地方法人险企扩容潮可以追溯至2010年前后,浙商财险、紫金财险等如今已日渐崛起的保险公司即为其中代表性险企。2010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时任保监会主席吴定富透露,待筹的保险公司数量已达到上百家。此后,各地保险公司的申办呈燎原之势。2011年保险市场上添丁6员,长江财险、华汇人寿、锦泰财险、众诚汽车保险、利安人寿、泰山财险。或许这样的数字还不足以令市场震惊,2012年这一数字跃升为10家,华信财险、东吴人寿、鑫安汽车保险、弘康人寿、珠江人寿、吉祥人寿、前海人寿、诚泰财险、中韩人寿、复星保德信人寿。不过,相比往昔明显的由地方国字号企业主导设立保险公司相比,2012年的地方法人险企有了些许的变化。如出现第一家地方政府主导的地方国企和外资合办的合资保险公司,但为地方法人性质,中韩人寿。其为浙江国资委旗下企业和大韩生命合资成立。此外,还出现了第一家由民营资本和外资联合成立的地方保险公司,复星保德信人寿。由民资金融大鳄郭广昌旗下复星集团和美国保德信保险公司联手设立。值得关注还有,2012年这一波地方险企成立潮中,出现了民资主导的保险公司,前海人寿,由六家当地民资企业联合设立。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除上述开业的地方法人保险公司外,另有数家地方法人保险公司获批筹建,如北部湾财险等。事实上,撇开已批筹、开业的不算,市场中尚流传一份待筹名单,包括华诚人寿、金色人寿、国联人寿、长安人寿、民康人寿、盛博财险、君泰财险、华海财险、恒健人寿等数十家险企。对于地方法人险企的成立,在业内人士看来,其合理性在于顺应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口号,有利于服务当地经济的发展。浅白的理解是,可避免目前保险资金上缴区外总部而造成的地方资金流失。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地方法人险企成立表示出了担心,“保险业以‘大数法则’为经营基础,要求在很大的范围内进行分散,而地方法人险企局限于一个区域,且股东多为本地股东,区域性灾害一旦发生,可能会产生连锁反应。”有大型保险公司人士透露,由于区域保险人才的稀缺性,地方法人险企的集中成立,势必会引发一场区域保险人才争夺战,以及可能存在的价格战。“在一些地方大型保险项目招投标过程中,个别地方政府对地方法人险企有‘关照’之嫌,扰乱市场公平竞争。”国资也罢、民资、外资也罢,各地保险公司的申办呈燎原之势从侧面说明,保险领域越来越得到更多领域资本的青睐,将会有更多的资金介入国内保险市场。如果以最低5亿元的注册资本来计算的话,最少有500亿的资金有意进入保险市场;如果取10亿元的中位数来计算的话,将有1000亿元的资金意欲搅动保险市场。一、备战险资大放行保险资管再增四兄弟自2006年太平资产管理公司获批成立以后,近5年间保险系资产管理公司审批一直处于停摆状态。5年以来,保险资产管理领域一直是“9+1”的局面。即中国人寿、中国平安(601318,股吧)、中国人保、中国太保(601601,股吧)、中国再保险、华泰、新华、泰康、太平等9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以及美国友邦保险设立的外资保险资产管理中心。有分析人士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为监管部门设置的门槛较高,符合条件的公司寥寥无几。然而,2011年初这一情况得到改变。这一年,保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有关规定的通知》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门槛进行调整,,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门槛进行调整,放宽经营年限。将经营保险业务8年以上调整为5年以上。同时也提高了偿付能力和资本实力要求,删除净资产不低于10亿元条款,增加偿付能力不低于150%,保险公司总资产不低于100亿元,保险集团(控股)公司的总资产不低于150亿元,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由3000万元调整为1亿元等条款。此番调整过后,符合条件的公司骤升,不完全统计业内大概有15家左右的公司符合上述条件。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约有十数家保险公司递交了筹建资产管理公司的申请。其中包括合众人寿、民生人寿、阳光人寿以及合资险企中的中英人寿、中意人寿、信诚人寿等数家保险公司。2011年开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放行,生命资管、安邦资管、合众资管先后开业。2012年,保险资管放行势头得到延续,光大永明资管、民生通惠资管、阳光资管获批开业,中英益利资管获批筹建,国内保险资管队伍又增4位成员。有分析人士认为,“放松管制,打开市场”反映了这两年保险监管思路的变化,其背后将是一系列强有力的保险投资政策的支撑。果不其然,2012年保监会开始逐渐放开保险资金的投资领域。伴随着保险资产的骤增,保监会放行中小险企筹建资产管理公司已成行业趋势。二、中小险企积极设立专属销售公司大公司望而却步不同于往昔零星公司的探索,保险营销员体制改革重启潮流中保险公司专属销售公司的连番出现可谓一个积极且鲜明的信号。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近两年约有13家保险公司专属销售(代理)公司成立,包括安诚保险销售有限公司、五星保险销售有限公司、和谐保险销售有限公司、紫金保险销售有限公司、浙江联创保险销售有限公司、大众保险销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阳光丽人保险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放宽经营年限。将经营保险业务8年以上调整为5年以上。同时也提高了偿付能力和资本实力要求,删除净资产不低于10亿元条款,增加偿付能力不低于150%,保险公司总资产不低于100亿元,保险集团(控股)公司的总资产不低于150亿元,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由3000万元调整为1亿元等条款。此番调整过后,符合条件的公司骤升,不完全统计业内大概有15家左右的公司符合上述条件。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约有十数家保险公司递交了筹建资产管理公司的申请。其中包括合众人寿、民生人寿、阳光人寿以及合资险企中的中英人寿、中意人寿、信诚人寿等数家保险公司。2011年开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放行,生命资管、安邦资管、合众资管先后开业。2012年,保险资管放行势头得到延续,光大永明资管、民生通惠资管、阳光资管获批开业,中英益利资管获批筹建,国内保险资管队伍又增4位成员。有分析人士认为,“放松管制,打开市场”反映了这两年保险监管思路的变化,其背后将是一系列强有力的保险投资政策的支撑。果不其然,2012年保监会开始逐渐放开保险资金的投资领域。伴随着保险资产的骤增,保监会放行中小险企筹建资产管理公司已成行业趋势。阳光之音保险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阳光怡家家庭综合保险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网金保险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华泰保险销售(上海)有限公司等,分别隶属于安诚保险、生命人寿、和谐健康保险、紫金保险、信泰人寿、大众保险、阳光人寿和阳光产险、阳光人寿和阳光产险、阳光人寿和阳光产险、百年人寿、华泰财险。一时之间,注册保险销售公司盛行于保险公司间。纵观上述保险销售(代理)公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资本实力非一般保险销售(代理)公司所能比拟,均拥有动辄数千万的注册资本金。例如阳光系三家保险销售服务公司注册资本金均为5000万元,而之前保险专业领域的龙头机构注册资本金不过几千万。不过,记者发现大型保险公司似乎对此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热情。虽然中国寿险龙头——中国人寿目前也传出成立专属销售公司的消息,但中国人寿表示,其成立销售公司并非是为解决个险营销员之困局,而是对之银保渠道保险专员的集中处理。而中国平安所设立的销售公司也主要是经营平安产险的信用保证保险业务。以寿险市场份额十强计算,仅有生命人寿和阳光人寿两家企业成立专属销售公司。财险前十,只有阳光产险一家成立专属销售公司而已。专属销售公司巨大的成本或许是大公司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三、银保负增长自2011年开始,寿险“负增长”、“保费收入大幅下滑”等词语时常见于诸多报端,2012年以来此舆论势头更胜往昔。其实,所谓负增长并不是寿险负增长,而是寿险保费大户银保渠道保费负增长,也因此牵连整个寿险渠道。据统计,2012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寿险行业保费增速分别为1.44%、3.88%和3.61%。2012年初,记者曾拿到一份业内交流数据,寿险排名前十的公司在2012年一季度的银保保费收入均以同比两位数的速度下滑,部分企业甚至达到50%。以寿险龙头——中国人寿为例,其2012年中期业绩显示,上半年银保渠道的业务收入为72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944.21亿元下降了220.21亿元,降幅达23.32%。再看,中国人寿2012年总保费较2011年同期下降5.2%,首年保费同比下降28.8%。对此中国人寿表示,受宏观经济环境、银行保险监管政策影响,以及银行理财产品等金融产品冲击,银保渠道首年保费大幅降低。对银保缩水问题,中国人寿董事长杨明生表示,银行正通过巨大的网点、网络优势来分割整个保险市场:“银行业控股、收购保险公司动作很快,特别是几大行行动很迅速,他们通过自己巨大的网点、网络优势来分割整个保险市场。除此之外,银行还有银行理财产品的优势冲击保险产品。”从内部因素来看,由于目前国寿产品以分红险为主,造成保险产品与银行理财高度趋同,导致竞争力下降。银保渠道作为当前第一大保费渠道,一旦遭遇政策限制,必将波及整个行业。除中国人寿外,平安人寿银行保险业务规模保费由2011年上半年的134.59亿元减少43.5%至2012年同期的75.98亿元。中国太保亦将业绩低迷归因于银保渠道的缩水,“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银行保险业务处于调整期等因素的影响,2012年整体寿险市场增速依然低迷”。太保寿险2012年上半年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为552.29亿元。其中,银保渠道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2.5%,新保业务收入125.82亿元,同比下降39.3%。至于依靠银保起家的新华保险(601336,股吧),银保渠道虽然实现2.2%的增长,但首年保费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12.9%。四、银邮系险企保费逆势井喷将冲击寿险业格局近年来寿险行业发展速度滞缓的局面仍在持续。保监会数据显示,2012年1-11月人身险实现保费收入9252.7亿元,同比增长3.53%。其中中国人寿保费收入2987.7亿元,同比增长0.81%;平安人寿寿保费收入1191.8亿元,同比增长8.32%;新华保险保费收入922.19亿元,同比增长3.89%;太保寿险保费收入881.4亿元,同比增长-0.32%;人保寿险保费收入596.1亿元,同比增长-8.28%。除平安人寿稍好外,其他巨头仍处于困顿期。在此形势下,“银邮系”保险公司的发展却格外引人注目。2012年11月,农行控股嘉禾人寿获批,至此,中、农、工、建、交五大行齐聚寿险业。而这些原本名不见经传的中小型寿险公司在被银行或邮政集团控股后,依靠股东优势迅速发展壮大,保费规模呈井喷状上升。2012年1-11月,建信人寿保费收入达到54.3亿元,同比增长444.13%;同年7月刚刚成立的工银安盛,截止11月份的5个月内保费收入达到26.6亿元,几乎相当于金盛保险在2010、2011两年的保费收入之和;而号称“信送到哪里,我们的保险就到哪里”的中邮人寿,更是在开业短短三年多之后便跃居国内寿险业第十位。股东“大树”给足了银邮系险企信心。连年亏损的金盛保险刚刚嫁入工行豪门,便立下了要在三年内挺进国内寿险业7-10名的军令状;素来给人以稳健印象的中荷人寿也提出了要在上海地区合资险企中“三年进前三”的口号。种种豪言壮志之下,迅速扩张之心一览无遗。银行系